【篇一:阿婆的园子】
每年清明扫墓之时,我们都会去乡下阿婆的家去坐一坐,玩一玩。阿婆有一大片农田,四季常绿,从不间断。
春天,有水灵灵的草莓,绿油油的油菜。清晨去看,上面还有亮晶晶的露珠在滚动呢!
夏天,是大西瓜和紫葡萄活跃的季节,望着架子上的葡萄,紫莹莹,亮晶晶的,一串串挂在架子上,像一个个胖娃娃,摘下一个来尝尝,嗯,甜滋滋的,真好吃!
秋天,瓯柑当然是首选,金黄金黄,吃一个,有点苦又有点甜。哎呀呀,一不小心,就把籽给吞下去了,不知道也会不会在肚子里扎根,长出瓯柑呢,真好奇。
冬天,白菜和萝卜迎着寒风,茁壮成长,尽管非常冷,但他们仍顽强地挺立着。我去拔萝卜,哎呦哎呦,左拔拔,右拔拔,终于拔出来了!哇!真大啊!比我手臂还粗呢!
阿婆的菜园子就是四季常绿,年年都有好收成和美味的蔬果。我常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片这样的菜园呢?
【篇二:我心中的园子】
一天,伴随着阵阵微风和扑鼻花香,我来到了心中的小园子。
一进门,我坐在园中的石凳上,品着清茶,拿着一本书。不一会儿,一缕阳光洒在书上。这时,几片散发着淡雅清香的花瓣飘落在书上,给了我无限的假想……
几片金灿灿的树叶,随着微风缓缓地落在地上,令我快乐地踩着落叶,有快有慢,踩出的“乐章”也各不相同。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荡秋千。父母推着我,越荡越高,望着碧空如洗的天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儿悦耳的声音。那一刻,我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并在不同的角度欣赏着不同的美景……
春天,园中百花盛开。迎春花、桃花、梨花,随着时间竞相开放。一阵风拂过,泛着花儿的清香,扑鼻而来。深吸一口气,立即神清气爽。脚下的青草,像碧绿的天然屏障,像嫩绿的地毯,像一缕缕绿波,让人心旷神怡。绿毯中夹杂着一些小野花,阵阵幽香,迎着脸颊吹来,在野花的映衬下,更加美丽夺目。
夏天,让我身心愉悦的事情莫属吃着雪糕,然后在清澈的泳池中游泳。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我和小伙伴一起在水中嬉戏,你泼我溅,一双双小手拨动着飞舞的浪花。
秋天,绿色有机蔬菜,让人焕发出青春与活力。青的黄瓜,紫的茄子,红的西红柿……可谓样样俱全。一切都是新鲜的,漂亮的,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冬天,雪花四处飘洒,只有在这里才能告别城市的喧嚣,找到一份清爽和安静。高兴时,捧一捧雪撒向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下,雪花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在雪地里,和小伙伴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回荡空中。
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园子!
【篇三:我有一个园子】
我有一个园子,虽然不大,但也不拥挤。园子既没有百花争艳之景,也没有枝繁叶茂之境,亦没有四处散布的亭台楼阁,但于我而言,至少也算得上舒适。
入门无需细观,整个园子一目了然。一个池塘位于园中央,然后池边一棵大树,树下一张长椅,地上没有鲜花,但却长满繁密的小草。几块不平整的石板曲折摆于草中,勉强作为路走,行数十步便可到池边。园中虽只有一棵树,但也是百年的老树,它将整个池遮了一半,枝与叶作为池的半开式屏障存在着。若阳光洒下,池子则会一半泛起粼光,另一半只透过细碎的光斑。偶尔会有叶子从树上落下,像小舟轻飘地卧在水上。偶尔几只调皮的蜻蜓,时而轻点树叶,时而在空中盘旋,一时间竟抢了园中所有生物的戏份,成为主角。
树下的长椅,是用来休息的。椅子是木制,较坚硬,但坐着还算舒服。毕竟是我一个人的园子,置身园中,面对椅子,可以靠着,可以躺着,想怎么来全由自己决定。
夜晚的园子是寂静而孤独的。这时,池中的蛙叫声便占据了整个世界。但只有听见“呱,呱……”的叫声,才能让我感受到这个园子里生命的存在,否则只觉自己是在做梦。
风总是肆意吹的,雨也是随性地下,雪偶尔会铺满草地,阳光毫无顾忌地洒下。待在这个园子中,很舒服,我不用多想,只需静静地感受这个世界,便可了解自然的变化,生命的轮回。
这是个简陋的园子,几乎不加任何修饰,只是最基本的池子、池水、草木、动物等,但却可以令我感受着最原始、最纯真的自然变化,享受着风、雨、雪以及阳光的滋润。这样的园子,简陋而空旷,但待得自在、舒适。
这就是我的园子,一个简陋的地方。
【篇四:姥姥的园子】
在我的心中,有一片净土——姥姥的园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把我交给姥姥照顾。童年的记忆中,我与姥姥朝夕相处。那时,姥姥住在一个城中村,家中有个小园子,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栅栏围了起来。姥姥把每畦蔬菜都划分的很严格,种菜的安排也很讲究:西面种畦黄瓜,南面是一小畦西红柿,东面大部分种白菜,东南角留一块地方种的是韭菜。姥姥说,这样种是为了不让高的黄瓜挡住白菜,韭菜的阳光。小园子是姥姥一天中流连最多的地方,那时的我便趴在屋中的炕上,透过窗户看着她的身影一起一伏。有时,我也会跑到园子旁边玩,肚子一饿姥姥就带着我到园子里摘新鲜的蔬菜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黄瓜,姥姥的黄瓜不苗条,反而身子滚圆,很可爱。我总是一口咬下,那股清香至今难忘!
但我也一直不明白,姥姥为什么能买到却一定要自己种蔬菜。后来,听母亲说,姥姥在农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把她接到城里来也闲不住,就给她买了个有园子的住处。姥爷去世早,姥姥没什么爱好,就用种园子来打发时间。她细心的打理着这片土地,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在姥姥的“呵护”下,蔬菜们的长势都很好:白菜一层一层的叶子,中间还包着大大的芯,西红柿颜色鲜艳的仿佛能滴出水来,黄瓜爬满了瓜架,韭菜茂密如一座小小丛林!整个园子里充满着生机。丰收后,姥姥便把蔬菜分给家人,邻居,看着大家满意的样子,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长大后,姥姥搬到了另一个地方,那里也有个园子,但我总是觉得姥姥种的没有以前好了。直到有一次,我和姥姥坐在床上,我突然发现,姥姥的白发多了不少,它们无精打采地、软绵绵地趴在头皮上,头发稀疏,露出了后脑勺。她的眼睛望着菜园,不知在想些什么,两只沟壑纵横的双手无所依傍,只得叠放在大腿上。我这才惊觉,姥姥老了,力不从心了,她心爱的园子也和她一样缺少生气了!
回首过往与姥姥的点点滴滴,我庆幸姥姥在我心田种下的种子已经成熟,硕果累累!我要用“收获”来报答她!
【篇五:小童家的园子】
小童家在小镇里还算是很比较殷实,他们有个果园,除了种些蔬菜水果,余下的位都种上了桃树。
大家都很爱从他们家园子经过,每临春季,总有阵阵桃花香;就算是在别的季节经过他们园子,能赏一赏,亦是不错的了,因为只有他家有。
就在小童五岁之际,小童的父亲就带着他去到了园子,小童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更不想这居然是自己家里的。小童只去了那么一次,后来父亲便说园子里忙,全是枯树枯枝的,不愿去打理它,便进不去人,自是不愿麻烦,便也没去收拾。所以小童对于园子就只有那次记忆罢了。
小童的父亲原本是个很会做生意的商人,不算家财万贯,但也算是小财主,他们家在小镇也是颇有名气的,因为他们不仗着自己家有钱,出钱修桥,资助别的孩子,还总是帮助家境贫穷的人家。但是小童上了初中后,小童的父亲破产了,突然一个殷实的家庭变得很是落迫,而他们的家和那个园子也被外地的一个商人买了去。
小童一家拿着卖房子的钱,买了一间小房子,屋子够他们一家人居住,但是却找不到之前的温馨。小童想再去园子的愿望终于在园子被买了之后的几个月,小童偶然看到园子的门被打开,小童走了进去,不是父亲所说的满地枯枝,而是他五岁之际的那般美景,甚至更美。
外地的商人见到小童后觉得很奇怪,便去打听了他的消息,于是便知道了小童一家的遭遇,也知道了小童家做的好事。于是外地商人决定了把园子送给小童一家。
小童每天都会在园子里耕种,伴着果树成长,又是几年,桃花多得落了满地。
【篇六:爷爷的园子】
爷爷家的后院,本来是空荡荡的。他觉得太孤单,把后院打扫了一下,种了种子,栽上花和树。不曾想,过了几年,空荡荡的后院变得生机勃勃了。
夏天,爷爷种的种子全部结出了果实。红通通的西红柿悬在枝头上,大大的南瓜也从地里长了出来。妈妈经常给我炒的茄子,也摇头晃脑地从地里长到枝头上……高昂着头的苍天大树长在这里,为爷爷挡下了阳光,地上的花花草草也是红的红,绿的绿、粉的粉,美丽极了。
这些花的香味,还招引来了许多的昆虫。蝴蝶在花上釆一下又一下的,蚂蚁们在空地上左扭扭右扭扭,像是在跳芭蕾舞。最不敢靠近的是一棵大树,因为它上面有一窝马蜂。倒是爷爷,走过去什么事都没有,好像爷爷就是蜂王,他想让蜜蜂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我们的话,早就被蛰成"猪八戒"了。
午后,爷爷就躺在靠椅上,把我叫过来给我讲故事。不是讲什么抗日的"九一八事变",就是讲"奶奶的去世",但一讲到高潮部分,就会停顿一下,喝一口茶再继续,也会露出满脸的笑容,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爷爷经常一个人照顾园子,有时周末我也会去帮个忙。那不光是爷爷的园子,也是我的乐园,更是昆虫们常来的地方。我希望这个园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