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糕赐福】
妈妈告诉我,年糕是用大米做的。我不相信,大米怎么能做成年糕?机会来了,小记者活动将组织我们去临浦通二村看做年糕,这真是太好了!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清香扑鼻又年味十足的年糕制作现场吧。
1月14日上午,迎着暖暖的冬日,我们来到通二村娘娘庙。刚进门,就看见院子里人来人往,两口大锅热气升腾,还不时传来沉重的“咚——咚——”声,一片忙碌景象。透过人群,仔细地看每一样工作,我终于明白了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太神奇了。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做年糕,首先要准备好原材料,那就是大米。正在淘米的奶奶告诉我,做年糕要用两种大米,一种叫晚米,一种叫糯米。把两种米按相等的数量掺在一起就可以了。接下来,要把淘好的大米磨成面粉,再把面粉烧熟,这样做年糕的一个重要步骤就完成了。
待面粉熟了,负责烧面粉的爷爷捧起木桶直往前冲,来到真正的年糕制作现场。那里有两样工具十分醒目:一个是叫臼的石器,一个是搡年糕用的木棰。待爷爷把熟面粉整个倒入臼中后,站在臼旁的另两位爷爷就举起木棰,一上一下地搡起来。还有一位爷爷专门负责给臼里的年糕翻身,只见他每次翻身前都要给年糕抹些水。爷爷告诉我,抹上去的水必须是开水,如果用冷水,做好的年糕会一块块掉下来。不一会儿,两位搡年糕的爷爷收起工具走开了。年糕这么快做好了?我还来不及想清楚,又一位爷爷拿起一个新的木捶来到臼边。啊,这个木棰比起先的木棰粗多了,看上去非常沉重。只见爷爷举起大木棰起狠狠地敲向年糕,感觉地面都在震动。真功夫啊!“咚——咚——”不停地搡。经验丰富的爷爷感觉年糕硬度差不多了,就停止了工作,捧起臼里的年糕走向下一个环节。
接下来工作叫“焊糕”。刚从臼里拿出来的年糕,又厚又胖,不好看。现在这位爷爷用一个焊棰把年糕压平,一会儿功夫,原本胖胖的一坨年糕变得又平整、又光滑。此外,爷爷还要给年糕美化下。只见他用一根竹条在年糕上压下十字,再在分割出的四块区域各盖上一个印——原来是个大大的福字,然后再给每个年糕编上号。就这样,一块又白又圆、散发着阵阵香气、寓示着新年火红、幸福的年糕做好了。
最后,我们每位小记者都领到了一块年糕。捧着年糕走上回家的路,我的心里好开心啊。从没想过好吃的年糕还有这么多学问,这次活动真让我长知识了。
【篇二:炒年糕】
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降临。伴着浓郁的菜香,心底的美好意境,温暖了漫长寒冷的冬季。
一月底的浙江,风呼啸着,天空笑起来冷冰冰的,让人心生寒意。打开外婆家的大门,心中的温暖,和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抬起头,那张熟悉的笑脸映入眼帘。外婆的笑,是一块棉花糖,柔软而甜美,化在心底,那份暖意,久久不消散。
午后时分,将手里的烟花棒,一支支地点燃。星辰般的火光,不会持久,我只是记得,烟火的温度,还有它闪耀过的美好。待手中的烟花燃尽,厨房里的菜香,扑鼻而来。
书房里,外婆系着围裙,用刀将年糕切成片,将白菜切成丝。水盆中的螃蟹被捞起,剥开螃蟹,除去它的胃和肺,继而将剩下的部分切成块。待锅中的油烧热,放入白菜丝,用锅铲反复翻搅。渐渐地白菜在锅中变色,则时候,将年糕放入锅中,与白菜一起炒,当锅中白菜和年糕的清香蔓延开,将螃蟹加入其中。撒上一些盐。直到炒年糕的香味浓郁,螃蟹变得金灿灿,关上火。将美味的炒年糕放入一个个盘中。
拿起筷子,品味这盘热乎乎的炒年糕。年糕的香软,螃蟹的鲜酥,白菜的脆嫩,交织在舌尖上,形成一场味蕾的盛宴。盘中的炒年糕一扫而光,而年糕的温暖和美味,余温犹在。我沉醉其香浓之中,不禁赞叹外婆的厨艺精湛。
这一份看似朴实无华的炒年糕,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关怀和牵挂。其中寄托着思念的心,大概和刚炒好的年糕一样滚烫。
对我还说,传说中温馨的春节,仅有漫天的彩色烟花,喜庆的对联灯笼,其乐融融的团圆饭。有了炒年糕,才是完整的春节——因为那是其他浮华都替代不了的心意。
【篇三:打年糕】
打年糕是我老家那边的年俗之一。最近几年,打年糕的场地都在我老家门口,我可以近距离地去感受一番。
今年打年糕的时间在腊月二十五。早在前一天傍晚,爷爷就淘好了糯米,不用沥干连夜去碾成粉,总共有三十多斤呢!
腊月二十五那天一大清早,打年糕的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而另一边,筛粉的婶婶早已利索地在装满粉的大木盆里挖了几个洞,倒入四、五碗水让糯米粉充分吸收,之后用筛子把粗粉筛细就可以了。
接着,要把筛细的粉一点一点洒入蒸笼蒸熟。虽然我看不清爷爷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可是他的动作很娴熟,很快,软软的糯米团就出笼了。
接下去就是最费力气也是最关键的“打”的过程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大伯轮流抡起重重的石锤,一下一下地用力打下去,把它变得更软更糯。我在一边看,但是却使不上劲儿,只能“嗨哟嗨哟”地给他们加油,或者在需要时帮着洒点水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年糕终于打好了,等在边上的两位叔叔赶紧把打好的年糕拉长,“变瘦”,切成小块,放在圆盘里。看到热气腾腾的年糕,我等不及给它们点上红点就偷偷拿起一块美美地吃了起来。
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我觉得“年”的脚步更近了……
【篇四:快乐的年糕节】
今天,我们来到了河上的一个村里,年糕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虽然今天下着雨,但我的心情丝毫没有被破坏,反而觉得异样的舒适。
我们一进场,村民们就敲锣打鼓,热烈地欢迎我们,我在优美的音乐中慢悠悠地走进了祠堂。
“嘭,嘭,嘭”,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叔叔们真在努力地捶年糕啊!只见一盆盆煮熟的雪白的糕花“扑通”一声统统倒在了石盆内,叔叔就拿起巨大的木锤,用力地敲击糕花,只见糕花马上就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年糕,好诱人啊!我马上就去抢了一块吃了起来。这年糕就是跟我们常吃的年糕不一样,不像我们城市里的一样软绵绵的,而是又糯又劲道,像加粗的面条一样,外糯内劲道……说白了就是三个字:真好吃!
当我吃完年糕时,感觉手上粘粘的,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年糕渣黏在我手上了呀!就在这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刚才在叔叔蒸年糕的时候,为什么倒出来的时候不会黏在锅里呢?我仔细看了看蒸笼的形状:从外形上看,与普通蒸笼没什么两样;但里面可是大不相同,中间有明显的突起,沿着四面八方低下去,形成明显的圆锥形;为了发挥更好的效果,村民们还会在里面撒上盐、糖、面粉等小颗粒状的物质,才使得年糕不会粘锅。
这里还举行了各种比赛。先是捶年糕,只见两位选手沉着地操纵着锤子,向年糕砸去。正当一号选手略占上风时,由于锤子太干,把年糕黏在了上面。更糟糕的是,他又一不小心把年糕从锤子上甩了出去,全场爆发出阵阵欢笑。那位选手只能红着脸捡回年糕继续打。接着是做团子比赛,两位选手从容不迫地搓着揉好的面,要求是只做六个,按各方面来打分,分数越高越好。不料,二号选手摔了一跤,把他搓好的的五个团子都压成了饼子,只好硬着头皮再把饼子搓成团子了。
用过鲜美的午餐,外面的雨仿佛也小了很多,我们乘着车,来到了一处古老的房子里,观看板龙。板龙的头绚丽多彩,十分美丽,大约有六个成年人堆在一起这么大;龙身大约有个十多米长,太不可思议了!导游说这龙会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呢!我们还在墙壁上了解了一些关于板龙的资料。
今天,我们的旅行就圆满结束了。这次旅行不仅让我知道了年糕是怎么做成的,还让我尝到了美味的农家菜,让我永生难忘。
【篇五:年糕】
中国著名的传统美食年糕,它口感软滑,有嚼劲,又谐音“年高”的吉祥寓意,寄托着人们“年年高升”的美好心愿。
年糕的吃法太多了,让人数也数不清,可以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炸着吃、烤着吃。
在农村里,年前制作的年糕是要吃好几个月的,家家户户会早早准备几十斤甚至百斤糯米和粳米,放在大盆里浸泡数天。做年糕当天,村民们一般都早早出发过去排队,跟上节奏,一起做年糕了。
做年糕正式开始了。首先,将浸好的米打成粉,加入少许盐搅拌均匀,再上蒸笼蒸。蒸汽模糊了大家的脸庞,却遮不住人们那欢快的劲儿。接着,将蒸熟的粉倒入年糕机,挤出一条长长的年糕,然后将长年糕重新放入年糕机。最后,待成型的年糕出来后,用刀将年糕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马上晾干。刚出来的年糕白白的、胖胖的,像一个个小娃娃。这时候,整个做年糕的工序差不多结束了。只见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穿着围裙,戴着手套,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白雾里,飞快地往长木桌上晾年糕,等待装袋。
开吃了,小孩子们也终于等来了最开心的时刻。吃着新做的年糕,还将大人们提前准备好的红糖裹在年糕里,闻着清香四溢,咬一口细软滑嫩,嚼劲十足,美味极了。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美食——年糕,也是我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篇六:家乡的烤菜年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个寒气逼人的冬日里,迎来了又一年热闹非凡的春节。
一到腊月,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那时大街小巷顿时热闹非凡。大家戴着帽子,系着围巾,穿着喜庆的衣服,成双成对地聊天,逛街。出门一趟,回来手里就全都是花花绿绿的袋子。街道两旁的大树上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一闪一闪的,给春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到春节,家里一定要做烤菜年糕,那是因为从第一年开始,家里就有了这道菜肴,所以这道菜肴就变成了春节常吃的食物,延续至今。每到春节,外婆就会把烤菜、年糕和冰糖等材料一一拿出来,我就立刻明白,哦,春节快到了。其实在市场里都可以买到烤菜年糕,但是外婆说自己做的才更加美味。
大人们说学会做烤菜年糕其实非常容易,可是学了那么多年我也才学会了一点,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妙处。要先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不然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有一次,我看见外公在烧烤菜年糕,觉得特别有意思,便自告奋勇的去帮忙,谁知那年的年糕都散发着一股焦味,自此以后,外公就再也不让我动手了,但是他把洗年糕的任务交给了我,于是每年的年糕都被我洗得白白胖胖。
材料已经准备就绪,开始动工了。外公把烤菜放进锅里炒一炒,翻一翻,顿时,烤菜在高温以及锅铲的翻腾下渐渐瘪了下去,只见原本绿油油的菜叶顿时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外公又从袋子里把事先准备好的冰糖放了进去,没过多久,又在锅铲上倒入了少许酱油慢慢地放入锅内,外公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控制好酱油的用量,酱油如果倒入太多,颜色容易变深,味道也会太重。外公又特意嘱咐在放年糕之前,必须把锅盖盖上,让烤菜在锅里滚一滚,不然在餐桌上的烤菜吃起来就不会如此美味。准备放年糕了,外公将我洗得一干二净的年糕放入锅中翻炒,没过多久,一盘香喷喷的烤菜年糕就呈现在我们眼前,整个餐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大家争先恐后地拿起筷子争夺起这道美味菜肴,笑声在房子上空久久回荡……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聊天的节日,其实只要聚在一起吃菜,抢菜,就会有无与伦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