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无规矩不成方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并且中华名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就要从我成长过程的几件事说起。
我记得在一个夏天,小时候的我和好朋友小曾约好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捉蜻蜓,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打算捉只蜻蜓给妈妈,让妈妈高兴高兴。我偷偷地走进院子里和小曾集合,院子里有许多花花草草,在一棵四叶草上停留着一只蜻蜓,这只蜻蜓吸引了充满好奇的我。我悄悄地走到哪棵四叶草正准备那只蜻蜓,不料!我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已经松动的石头,摔了个倒栽葱。我失声痛哭起来,眼泪朦胧了我的双眼,妈妈听到我的哭声,急忙跑了过来,把我抱起,一看,我的眼角已经留血了!妈妈用最快的速度把我送进了医院,医生对妈妈说:“你的孩子要缝针。”妈妈点点头。没多久,医生把我抱出来送到了妈妈的怀抱里,妈妈又亲又吻,非常心痛。妈妈对我说:“孩子,以后出去玩要跟家里人说,不然发生什么事我们也帮不了你,知道了吗?”我羞愧地点点头。我谨记妈妈的教诲,从那以后,每次出去玩我都会跟家人有详细的交代。
长大以后,我养了个坏习惯——挑食。每一次吃饭,假如没有我喜欢的菜,我就会发脾气说:“为什么今天的菜这么难吃!”爸妈发现我这个坏习惯后,教育我说:“你看爸爸妈妈小时候,哪里有这么多好吃的菜呀!就算有也买不起啊!你再对比一下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是多么幸福!你还嫌弃现在的饭菜不好。”本还想反驳,但心里想了想:爸妈说的对,我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啊!虽然我现在这个坏习惯有时候还会出现,但一想到爸妈话,我就会把挑食这个坏习惯抛在脑后。每当我看见有人挑食,我也会告诉他们挑食是不对的。
有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有无家可归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听了他们的故事,我都会感动的流下眼泪,但也很生气,因为这些老爷爷和老奶奶大多数都是被他们的子女抛弃的,他们真的一点孝道也没有,老爷爷老奶奶把他们养这么大,想要的就是儿女对他们好一点,其它的一点也没有图。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对我说:“他们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是不对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做个孝敬爸妈的人,因为父母把毕生精力都花在了儿女身上,图的就是儿女对自己好点。”妈妈的这句话我会终生谨记于心。
虽然这都是一些小事,爸妈对我讲的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我却从这样的经历中不断成长,懂得如何去处事为人。
时光流转,我渐渐长大,我终于懂得,父母及长辈的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成就了现在的我,这就是家风、家训,更是一种力量,让我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篇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中华传统文化向来重视家训家风。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其一大特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家规家风“上不了台面”,而是指它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非一定有文字记载。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训家风就是一种在家中的规矩,是家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执行的。我们需要它,让生活有秩序,让生活不变得一团糟。注重家风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周怡的《勉谕儿辈》、朱子的《治家格言》以及《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除了史书,历史上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孟母为了孟子搬迁了三次,我想孟子最终能成为大圣人不仅因为他饱读诗书,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更是因为他的母亲为他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风。而岳母刺字也能看出良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家训家风在人类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人类从猿人开始直立行走,然后学会生火煮饭,不再用蛮力而是用智慧去解决事情,渐渐地人类从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整体。在这衍变的过程中,是家训让孩子变得规范,使夫妻之间更为和谐。如果有一天,我们毫无规矩可以束缚,那这个世界将无法想象,人类或许会逆生长,退化成低等动物。
家风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如果这个家庭没有良好的家风,这个人在成长中就容易走弯路。好的家风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良好的道德氛围,积极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摇篮。而有些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过分溺爱,没有营造良好的家风,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我的家庭虽然没有用条条框框约束我的生活,父母也希望我自由长大,但是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要做个诚实的人,这是做人的基础。”我想这是我们家唯一的家规,它会影响我一辈子。一路走来,这条简单的家训一直激励着我,引领我走进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更加健康地成长。
【篇三:谈规矩】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人人讲规矩,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美好。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却有很多人对规矩熟视无睹,结果就酿成了惨剧。
人人皆知搞建筑的规矩是要用合格的砖瓦木材钢筋混凝土,要用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可是一些包工头见钱眼红,眼一红心就黑,偷工减料,将大楼桥梁盖成了“豆腐渣”,不等地震楼就倒了,桥就塌了,被砸死的民工不知有多少。
汽车现在对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重要,可是操纵汽车是有规矩的,耳熟能详的是不能疲劳驾驶,不能酒后驾车,不能闯红灯,不能超速超载,可是现实中突破这些规矩的大有人在,飙起车来就忘了家人忘了规章,赚起钱来就不管什么超载,更不管什么疲劳驾驶,结果汽车轮子下的冤魂越来越多,竟至有了“车祸猛于虎也”的感慨和无奈。
春节燃放烟花,应该选择空旷地带,避开高压电线和柴草堆,可是每年仍有不少人视规矩而不见,随意燃放,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等到事故酿成再哭天抢地,还有什么用呢?
我们刚学了一句话叫“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生活中的很多规矩其实就是让我们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遵守“规矩”,和谐之花肯定会在我们的生活盛开。
【篇四:打破规矩】
每周五天的校园生活后,迎来了令我们向往的双休日。星期六的早上想多睡一会儿,然后起床看看电视,和同伴们出去玩,可是不行,一大早就要被妈妈从被窝里揪出来去上补习班,这是我们家的规定,这六年来一直没有变。我好想有一个快乐的双休日。
如果有人问我,我期待的双休日是什么样的,我会这样回答我希望我能拥有一个没有补习班的双休日。
假如我有一个自由的双休日,我会去操场上,和朋友们一起踢毽子,跳皮筋,有说有笑地做游戏;再和他们去田野,捉蝴蝶,采野花,去野炊,去露营……而现在的我,作业一大堆,还有这么多补习班,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玩啊。哎,真是可怜呀!
假如我有一个自由的双休日,我还要和妈妈去商场里买东西,到图书超市去看书,那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图书都有,只要我愿意,看上一天都没有人管你。然后回到家里,在我的电脑前工作一番,好好和我的朋友们聊聊天。
两天的快乐生活过完了,又该回到了紧张的校园生活中。我得赶紧做好开学的准备工作,在周日的晚上,小小地总结一下这两天,把它们整理到本子上去,这也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哦。
假如,我真的拥有这两天短暂而又幸福的假期,我要从约束我的鸟笼中飞出,飞到自由的田地里尽情歌唱。
【篇五:规矩使生活更美好】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诫人们要遵守规矩,不然必出大乱。规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其实,小时候并不明白规矩为何物。长大了些才形成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次亲身经历,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了规矩的重要。
那是个晴朗的星期天早上,早上睡过头,即将错过英语课。匆匆地穿好衣物,吃完早餐,就心急火燎的往外跑。但上天不顺人意,一出门就碰上了个红灯。左看右看没有车,我想着闯一次红灯也无妨。主意已定,我再仔细确认一下,一辆白色的小轿车飞驰而来,但离得尚远,只要速度够快,应该可以赶到车到之前到达对面。我给自己打足了气,刚跑到一半,刺耳的鸣笛声吓得我惊住了脚步。扭头一看,那个小轿车已近在眼前。我脑中一片空白,盯着明晃晃的前车光灯不知所措,手脚好似被定住,不能用意念控制,不停地颤抖。不幸中的万幸,那辆车及时刹住了脚步,停在离我约半米的地方。冰冷的手脚渐渐恢复了温度,绿灯这时也亮了,意识也回到了脑中。我灰溜溜地挪到了马路的对岸。从那以后,我更尊重、重视规矩,它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规矩十分重要,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脑中。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维护规矩,尊重规矩,使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