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高云淡,碧绿的大草原无边无际,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就生活在这里。
毛泽东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确,蒙古人精通马术、箭术,能征善战,创立了元朝;他们曾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但是蒙古人只是一勇之夫吗?那就错了,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游戏,有节日和歌舞,他们非常热情好客。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十分“彪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和肉。蒙古人特别爱喝马奶,通常是现挤现喝,颜色洁白,没有任何杂色。马奶加热后,醇香立即弥漫在屋内。你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丝滑的马奶在口中打转,味蕾上的感觉让全身都放松下来;马奶顺着食道滑了下去,全身都变得暖和起来;马奶不仅味道可口,也非常利于健康,可以补充钙和蛋白质。蒙古人特别爱烧烤,经常吃羊肉串、羊排,甚至烤全羊。想象一下,一盘烤羊排端到了你面前,成色金黄,脆皮上还冒着油。你听,还能听见嗞啦嗞啦的声音!羊排上附着许多孜然粉和酱料,它的香味钻进了你的鼻子,你迫不及待地开动了,咬下一块肉,羊肉的火候刚好,表皮香脆,瘦肉不老,肥肉不腻!
蒙古族不但美食色香味俱全,他们的建筑也独具一格。他们都住在圆圆的蒙古包里,一个一个,就像镶嵌在草原上的珍珠。蒙古人在蒙古包里饮用马奶酒,或是拿起马头琴弹奏一曲,放声歌唱。热情好客的他们也会在蒙古包里会会朋友,喝上两杯,吃烤羊肉,十分惬意。在节日里,大户人家会举办盛大的宴会,在蓝白色的蒙古包里,大家豪饮着马奶酒,放声大笑,有时喝上了兴子,会在外面点起篝火,围着它跳起舞,跳累了就坐下歇会,直到大家都尽兴而归。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就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天堂!
【篇二:与民族音乐同行】
上周,我和妈妈来到东城文化中心剧场,欣赏了一场民族交响音乐会。
八点,音乐会开始了,一群穿着民族特色服装的乐手们上场,领头的是一位身穿中山装的指挥。乐手们来到各自的位置坐好,他们有拉二胡的、有敲扬琴的、有弹古筝、琵琶的、有吹笛子的,还有些是我第一次见到叫不上名称的中式乐器。当指挥拿起指挥棒时,全场都安静了下来,等待指挥手里的指挥棒一落下,乐手们整齐的开始了演奏,剧场里乐音萦绕,大家顿时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
奇妙的音乐让我感觉到,在我眼前的仿佛不是一个乐团,而是一个巨大的荧屏,荧屏中的场景随着音乐声而不断的切换着画面:二胡的凄美悠扬仿佛把我带到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大漠;琵琶轻快的节奏仿佛让我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旁,看着小溪欢快的流淌;皮鼓的低沉让我看到了黑云压顶、电闪雷鸣的景象……一曲终了,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拜》、《好汉歌》……乐手们一曲接一曲的演奏,阳春白雪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这些乐曲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其中的一曲《精忠报国》。这乐曲伴着男声独唱,激昂的音乐声伴随着浑厚的男高音一同进入耳朵,我似乎穿越回到了古代。“狼烟起,龙起卷,马长嘶”,铿锵有力的音乐让我仿佛来到沙场上,跟着抗金将领们在那誓死拼杀。随着音乐节奏越来越快,战斗愈发激烈。当音乐到了高潮部分,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男高音唱出了一个最高的音,带着我们进入最紧张的一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突然,音乐戛然而止,万籁俱寂,大家都沉浸其中,不愿离去,大约过了十多秒,大家才反应过来,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我仿佛看到了战斗的胜利,听到了胜利的欢呼……这首曲子,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难忘。
这场音乐会,不但让我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还让我的心被洗净了杂念,留下了纯净……
【篇三:民族团结好少年】
有一句歌词叫做“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朝开始,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始终没有间断过。我国幅员广阔。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我们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因为民族众多,信仰不同,我们就要懂得保护民族团结之花。简短而有力的话语,说得那么坚定,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维护祖国和平,增进民族团结,为祖国大大好河山增添更美的颜色。
我以前在博乐住的住宅小区里,民族众多,有维吾尔、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在我五岁的时候,我们院子里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刚出生的弃婴,一个维吾尔族老奶奶收养了他。妈妈知道后,把我小时候穿的衣物都给了他,我还送了一些玩具,那个小男孩我也很喜欢,以后每隔一阵,我们都要去送一些衣物和食物给他。
老奶奶也很感激我们,为了回报我们,老奶奶做好吃的抓饭、羊肉汤都会送一份过来,我每次都吃得很开心,因为觉得自己做的好事得到了认可。我们的关系也日趋融洽。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所有人都认得我,我每天过得开心极了。
我们班的同学也分好几个民族,学校里还有专门的双语班,在学校里,大家都能友好相处,相互帮助,大家心中没有民族之分,没有等级的限制。56各民族没有等级之分,更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我们56个民族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强大。只有个民族团结,我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篇四: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俗话说“众人拾柴高”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掰得断,那两根、三根,一把筷子呢?新疆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我在班里就有一位维吾尔族朋友,她的名字叫赛比努尔·赛买提,我们虽然是一汉一维,但我们之间无话不说,犹如亲姐妹一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那是一年的冬天,赛比家有很重要的亲人突然被查出来得了重病,她得知了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赛比的父母亲即刻向单位请了假,收拾好行李向库尔勒奔去。
由于当时是上课期间,不能耽误学习,所以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家中。那几日,她天天都愁眉不展,跟我诉说她的担心,不安,我也每天都静静地聆听,安慰她。过了大概一个多星期,她们家传来了噩耗,赛比的亲人去世了,她的父母亲要在库尔勒办葬礼,过几日才回来。
赛比给我说的时候,很坚强,一滴眼泪都没有落,但谁又知道她的心里有多难受呢?记得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已经半黑了,寒风萧瑟,昏黄的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笼罩着我们,我们相顾无言。
赛比的亲人去世的第三天,她来到学校,急急忙忙地对我说她梦到她逝去的亲人了,她很害怕,也很想念,晚上不敢一个人睡了。我也很着急,那一天我都在想方设法地安慰她,逗她开心。
放学回到家,我跟妈妈说了这件事,过了20分钟,她带上了自己的洗漱用品,来到了我们家,我们在我的卧室里一起写作业,写完之后一起躺在床上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进入了梦乡。
第三日,她的父母就回来了,他们很感谢我们家的所作所为,我说这是应该的。
后来,她说那几晚是她睡得最安心的夜晚。在后来的假期里,赛比经常邀请我去她家做客,给我品尝维吾尔族特有的点心,她的家人对待我也十分的热情。我们俩之间的友情更加的牢不可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凝聚力,这里的人民就会像是一盘散沙,不会繁荣起来。所以,民族团结,从我们的身边小事做起!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在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