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秋月
秋月

【篇一:秋月】

八月十五中秋夜,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日子。

抬头望着月亮,似一盏白洁的灯。似絮如绢的浮云,拥簇着盈盈的月,清辉映向周围,由深而浅,若隐若现。不似早霞艳丽,不似阳光灿烂,月只带着它淡淡的素雅,照亮团圆的宴席,照亮了独在异乡的旅人。

从月里,可以隐隐望见我们千思万想的故乡,无论你飘零何处,身在何方。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有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亮穿着素雅的衣裙,带着她如花的笑靥,温柔恬静,端庄大方。她把那似水的月光轻柔的洒在沉寂的大地上,透过柳梢,仿佛看见她温和的面容。于是,诗人歌诵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寂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宁静祥和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月亮照耀过古人,照耀过今代;照耀过花草树木,照耀过飞禽走兽。

江边的何人第一次见到月亮?江畔的月亮什么时候照耀着人?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江水及月,满怀感慨。后来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对月的皎洁,发思古之请。

也许,现在正在家团圆的你,抬头望望月亮,也会隐约看见那团圆的幸福以及思想的悲情……

【篇二:古都的秋月】

蝉鸣,将我于梦中唤醒。那蝉不是夏天的,它是长安的寒蝉,在秋天鸣唱。

月,渐渐变圆,之前来势凶猛的秋老虎已经不见踪影。一场风,一场雨,人们开始增添衣物。古都城内的老街上,国槐挺拔,树冠上好像被泼了黄漆,大片叶子都被染成了金色。起初还像点缀上去的黄斑,随后黄与绿便在枝叶上平分秋色。一片黄一片绿,虽不规则,却也自然潇洒。

北方的秋来得快,古都的秋也是。这感觉就如古都的秋雨,上午还是炎阳,一会儿群云聚集,下午便是小雨,让人猝不及防。来得快,走得急,倒也不添麻烦。

月,终于由缺满圆,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

白天,古都人便忙活起来,为中秋这晚做准备。有的人拜亲访友,互送月饼;有的人驱车前往老家,前去团圆;还有的人在家里准备赏月。

走在街上,踩着时黄时绿的落叶,能看到很大的太阳的余晖。金光射下,照在叶上,并透过了叶的间隙。愈到秋深,愈是金艳,在阳光的衬映下,国槐更美了。

中秋节的夜晚,古都沉浸在庆贺节日的氛围里。很多人约着亲友去了大唐芙蓉园的湖畔,观赏中秋晚会。可以想象,也有人会在城墙上赏月,也有人会在曲江赏月,也许还有人会在乐游原或终南山上赏月。当然,更多的人陪伴在家人身边,吃着月饼,享受这中秋佳节。我没有看电视节目,而是陪着父母聊天。

玄时,我下楼也想去赏赏月。那月,皎洁无暇,很是惊艳。较去年不同的是,它身边没有了云雾可以躲藏,只好孤单地悬在那里,似一颗白珠,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没有云在月的周围环绕,便可看清月的表面不仅是白色,也有点灰斑。那是天上宫阙吗?

古时的中秋,人们不仅赏月,吃月饼,他们还祭月、拜月,视月如神,寄情于月。现今人们生活过于紧张,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淡化。虽然仍存在一些祭月活动,人们穿汉服,对月跪坐,但这些活动过于表演化,是商业性质的,传统的过节方式不再呈现。

踱步于月下,感到凉,它既是中秋的风,也是圆月的寒。

【篇三:秋月思语】

秋夜深了,空气有了凉意,叶落了,善感的心中有了伤感。但美丽笑容却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与表达,“他们”就是伟大的农民。

我对秋的感慨说是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它有金黄色的色调,有农民伯伯的微笑,更有画家栩栩如生的笔调。我爱秋可谓是翘首以盼,因为它有不一般的气质和风韵。

秋日的风它平静中透露着出奇,虽然没有夏的狂风骤雨,没有春的浪漫起伏,没有冬的晶莹透亮,它只是平静,沉默来展现他与众不同的独特味道。

秋日的人它没有青春的整日劳碌,没有夏的整日的担忧,没有冬的悠闲自得。但它却是一个承载希望的季节,是一个收获劳动付出得到果实的季节,它更是一个掩饰了以前的辛酸与汗水只是用微笑来表达心中的喜悦的季节。由此联想到《观刈麦》的诗。人的大度胸襟。

秋天在别人看来,是一个落叶纷飞的感伤季节,可在我眼中,正是因为有秋落叶纷飞才有春的绿树阴浓、夏的枝繁叶茂、冬的松干笔直,秋也是新生命的开始,是大自然和谐之感的凝聚!

秋日的任何东西我都觉得美好,因为在我的笔下描绘不出画家的真实,写不出作家的形象逼人,奏不出作曲家的悠转,但在我内心却对秋有着情有独钟喜爱。因为在秋日的自然之景中能感悟过秋的流转岁月,岁月的变迁,父母的劳累。

古诗人、画家、学者,他们多半只情于春姹紫嫣红,夏的绿树阴浓,冬的银装素裹,可秋呢,太少了,但它却成为希望收获的季节。

秋天,散发青春活力。

秋天,书写人生经历。

秋天,领略风土人情。

秋天,笑着幸福画卷。

【篇四:秋月让我陶醉】

十月的夜晚,流水长亭边,我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她的出现……

——题记

当夜幕降临,鸟儿停止了它的啼叫,溪水仿佛也不再流淌,此时,天地万物间,都安静下来,和我这个听众,一起享受这首“秋月小夜曲”。

她出现了!序曲响起来了。淡淡的月光,隐隐地悬在天边一角,一缕月光从蝉翼般的云里钻出来,闪耀着银色的光辉,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序曲,每一个音符都牵动了我早已颤抖的心……

月亮像个娇羞的少女,才露出一点,就又躲进了云层。害羞的露出半个小脸,爬着,穿过一片又一片黑云,。此时,第一乐章奏响了,银色的月光好像钢琴家们手中演奏的音符,这是多么浪漫的一首舞曲。月光照亮了泉水,照亮了土地,照亮了我的心灵,此时她又像帕海贝尔手下演奏的D大调卡农。听,轻轻的,轻轻的……

月亮不再害羞,她冲出了云层,越升越高,越来越亮,她的升起令人心头一震,像一个刚出炼炉的大金盘,亮灿灿的。整个大地被罩上了一层月光。多么亢奋的高潮啊!月亮使出浑身解数,向人间射出最清澈明亮的光辉,她像流水静静的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朵上,她血在窗台上,窗台好像镀了层银似的。无数座森林与山峰在迷离的月光下,显出朦朦胧胧的淡影,充满了无限诗意。深邃的夜空中,正因为有她,才更加闪耀。

高潮已结束,尾声奏起,月亮还是一如既往,那么的优雅,动人,令人为之倾心。

夜深了,曲终了。

秋月,我为你陶醉!

【篇五:秋月迷离照离人】

月亮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题记

李白笔下的月亮贴切自然的。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在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明月下的秋夜如陈时的佳酿,如琥珀的沉香,又如名曲绕梁不绝于耳,沧海月明,蓝天玉暖,这样的时光,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思念,酸酸甜甜;惆怅,深深浅浅,无人凭寄,惟有那轮明月,与李白相呼应。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那样的反问,是寂寞入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样的对比,是清愁锁眉。而那明月,写尽闲愁离绪,别有韵致。

曹操笔下的月亮皎浩灿烂。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将日月星辰吞没。可见曹操想统一中原的远大报复。涓涓细流汇成河,奔腾而去,汇入汹涌大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咏叹之声撞击着赤壁,震荡出历史绵长而浓郁的气息,同时明月也寄托着大家的远大报复。

人民口中的月亮具有神秘色彩。“嫦娥后悔愉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羿向西圣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后羿不忍抛弃嫦娥,独自成仙,就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嫦娥动了私心,于是,自己服用。后来,觉得身体轻飘飘的觉得无脸见人,尤其是后羿,又怕孤独,只好带上一只兔子,就是我们谓的玉兔,向广寒宫飞去,这也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了。

我眼中的月亮皎洁无瑕。明月像一个娇娇欲滴的少女,隐在青云之间,害羞得不敢出来,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上:“又凝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亮像钩子,钩起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又像小船,将游子的心引向家的方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撩起李白无知音的苦闷,又再现了钟子期和伯弦牙那段传奇。可见,月品人生况味,最为醇厚。

明月已留下了文化的铬印,书中记载着不一样的月亮,散发着持久而浓郁的各种香气。非洒,却更醉人,非茗,却更醒人,非花,却更迷人。初闻书香,不知其妙,唯有久久沉浸其中,才愈知书香的馥郁。

书中月的记载留下的芳香,化作春风一缕,催得百花齐放;化作一滴雨露,润得枯木吐绿;化作梅香一丝,熏得人清气爽。而那明月,清清凉凉,是迷蒙的可花雨,是澄澈的露水珠,就那样飘洒着,积累着,一年一年,将岁月扑打我身上的尘埃洗涤干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热门推荐
1制作树叶贴画
2生日礼物
3美丽的森林公园
4秋天的树叶
5朗诵比赛
6车祸
7我的数学老师
8夏雨即景作文500字五年级
9丧钟为谁而鸣
10那年的感动
11用另一种眼光看问题
12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
13我碎片化的阅读生活
14流过心田的那场雨
15堆雪人
16向着梦中的地方前进
17梦里木棉花开
18教养
19听时间说话
20忘不了的人
21在长大的世界
22总有值得珍藏
23军训日记
24童年捕鸟记
25美丽的秋天
26黄鹤楼导游词
27雨中那把美丽的伞
28影子
29我眼中的自己
30乌镇之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