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暗恋】
暗恋是什么呢?就是你喜欢他,可以不让他知道。可以默默的在他背后付出一切的那种喜欢。这样的喜欢,一般的结局都没有结果。一场自导自演的恋爱。
我为什么会喜欢他呢?其实我也不知道,喜欢应该是没有理由的吧?我喜欢每天下课的时候不经意的看你一眼。我喜欢闲着没事经过你们的教室瞥你一眼。每天支撑着我的力量,就是集队时间,只有集队的时候我们相遇的次数就会变多。集队的时候,也可以一直看着你。
你问我想变成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其实很想说变成你喜欢的人。暗恋一个人的心情就像是等待瓶中的种子,永远不能确定未来是否美丽的,但真心而倔强的等待着。当我鼓起勇气,让还有去试探你时,你却说:“你不恋爱。”我得知时,心碎了一地。那天我们年级有篮球比赛,放学后全年级都在操场上看球赛。我坐在座位上死死的盯着你所在的那个方向,似乎想要将你看穿。我告诉自己:“够了,喜欢你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那段时间,我睁开眼看书,闭上眼全是你。突然发现自从认识了你,我的生活变得有趣了。即便这样,这一场自导自演的暗恋也该结束了。
【篇二:那些年我们的暗恋】
暗恋是一杯浓郁的咖啡,苦中带甜,让尝过的人回味无穷,这场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的恋爱,将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春岁月,似水年华,我们心房有一个无法触碰的深渊,一旦触及,就会沦陷,单纯而又美好,朦胧而又羞涩。天真的少女,幻想着自己的盖世英雄,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娶她,所以在茫茫人海中眼睛自带GPS,随时追寻他的踪迹,哪怕他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会将心中的小鹿是放出来,四处乱撞。
那些年,我们的暗恋,经历时间的打磨后,终将丢失为回忆。现在,一张张成熟的面孔,少了些羞涩,更少一些单纯,只是偶尔将心底那些人、那些事翻出来,细细品味当初的青涩,觉得幼稚但美好,朦胧但向往。
我们年少的欢喜,是青春的痕迹,是多年后回想起来仍会笑着说出来的秘密,像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叶,冬天的雪。
【篇三:暗恋是一种美丽】
不知什么时候起,孩子们脱去了稚气,带上了几分羞涩,女孩变得亭亭玉立,男孩变得英俊魁梧,恍惚是猛然间,这群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孩子长大了。隔壁班周老师略带烦恼地对我说:“你们班有这种情况吗?”“什么情况?”“就是……”她一阵挤眉弄眼,艰难地挤出两个字:“早恋。”现在营养好,学生发育早,“早恋”的历史问题也成功地从高中、初中直线降临到小学。我不由地从一阵诧异转向释然,脑子里立刻浮现出“灭绝师太”的身影,她大约是《十六岁花季》中教导主任的形象,一副黑框眼镜,眼神如鹰般锐利,一切爱情的花骨朵在她的倚天剑下,枝折花落。我不禁哑然失笑,没想到我还有扮演“灭绝师太”的机会。
上午一节语文课,我们上到12课《用心灵去倾听》讲到汤米因为心爱的金丝雀死去,而非常难过向苏珊倾诉时,孩子们似乎并没有多少感触,他们也许并没有类似的经历。我灵机一动告诉孩子们周老师的烦恼,孩子们顿时犹如戏曲舞台上的演员表情各异,有的面露嘲笑,有的羞涩地转过头,还有的低下头一副心虚的样子。我的心里一沉,不动声色地接着问:“你们是不是也有许多烦恼,希望有一个人来倾听你们的心声。”不少孩子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你们的身体、思想长大了,对某个男生或女生有好感,这很正常。你也许找不到文中的“苏珊”倾诉,请不要告诉她(他),而把她(他)放在心里,她(他)将成为你最美好的回忆,等你长大后,也可以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你的这份感情,一如本文的作者。接着我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好友曾暗恋她的初中老师,她用心学习,潜心模仿他的字迹,努力让自己足够优秀,希望引起他的注意。长大后,她真的很优秀,并和她暗恋的老师及妻子成为了好朋友,她始终没有捅破那层纸,而是把他藏在心里。因为暗恋是一种美丽,在你还不能正确把握它的时候。
教室里一片安静,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暖暖地洒满教室,孩子们不知不觉中挺直身板,亮晶晶的眼睛兴奋地望着我,眼里闪动着莫名的光芒……
课间小憩时,我来到办公室静静思索:暗恋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保护,孩子们所有纯真的感情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呵护。想着,想着,我笑了……
【篇四:暗恋桃花源】
夜阑人静,翻开床头柜上的书,一页,两页……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茶峒山城在脑海里清晰了起来。
白水涓涓,桃花灼灼,密竹深深,情意浓浓,一片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的净地孕育了一个让人怦然心动、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不谙世事的翠翠与摆渡为生的外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然而,在端午节的赛龙舟盛会上,翠翠与傩送的邂逅,为这段没有结果的姻缘拉开了序幕,两人因此互生情愫。傩送的哥哥天佑也喜欢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提亲。兄弟两人同时爱上翠翠,它们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闯滩,遇险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的归来。
沈从文《边城》中的语言是质朴,自然的,如行流水,读来舒畅又不乏亲切,有浓厚的乡村气息。正如他谈及《边城》所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是在用文字详细地记录当地的生活状貌和民俗风情,字里行间所透漏的就是人情美与自然美。
亲情,爱情,友情所汇聚的人情之美。外公与翠翠相依为命,外公生活的全部都是眼前这个情窦初开的孙女,因她而喜,因她而忧,这种挚爱的亲情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情之美;哥哥与傩送同时爱上同时爱上翠翠,可是当天保知道翠翠爱的是弟弟时,他毅然决然地“成全”弟弟,外出闯滩,意外而死,这种因兄弟之爱与男女之爱而付出生命的情谊,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情之美?每每遇到过河需渡船的人,外公都不计报酬,渡人渡己,为此,去集市买猪肉,卖肉的人都会多给一些儿,这邻里之间的乐善好施也确实是一种人性之美。
在这风光旖旎的湘西世界,除了人情之美,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自然美,翠翠显然就是这自然美的化身,长在绿水青山里,她的眸子如水晶般清明;沐浴着风日,她的躯体又散发着不矫揉造作的健硕,她天真活泼,俨然犹如一只小兽物,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想到残忍的事。在爱情里,翠翠干净得更像一潭水,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污迹,她爱傩送,直至最后,他依然守着渡船,痴情地等着傩送归来,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更是一种自然之美。
是啊,这样的自然之美必然有蕴含它的一方净地——茶峒山城,它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在山与水的交融中,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这样的景,这样的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一个乃至在21世纪的今天,为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乐土。
在这个极具人情之美和自然之美的世外桃源,纯朴而自然,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更是我们当下所向往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