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江阴蟹黄汤包】
一个地方的美食,是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和智慧,也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说起江阴的美食,最著名的莫过于蟹黄汤包,这里的蟹黄汤包,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周末来到陶兴宝小吃店,我就迫不及待地点了个蟹黄汤包。没多久,一个冒着热气的汤包就映入我的眼帘。这真是件艺术品啊,我这样想。
它软白圆润,上面布满了一道道细巧均匀的折痕,像一条平铺着的精致的百褶裙。顶上还撒着几根淡黄的姜丝,像是裙上细碎的流苏。那皮是那么饱满、那么柔嫩、那么水灵、那么吹弹可破。我轻轻挪动盘子,隐约看见里面金黄的汤汁涌动,它们好像要争先恐后地挣脱这层脆弱的束缚。我小心翼翼地想要用吸管戳破它,但那看似柔嫩的面皮一下子把吸管给弹了回来。戳开一个小口,顿时渗出些油亮的、金灿灿的甘露。轻轻呷上一口,顷刻间,一股蟹油的鲜香便在口中四溢,让人顿时回味无穷,赞叹啧啧。我贪婪地吮吸完美味的汤汁,接着便开始品尝里面的蟹肉。轻轻撕开面皮,一块块如红宝石般的蟹黄零星地散落在米色的蟹肉丝中,仔细嚼上一口软糯细嫩的蟹肉和金红腥香的蟹黄,幸福满满。
吃蟹黄汤包时,自然少不了香醋。油腻的汤汁、软嫩的蟹肉和入口即化的面皮搭配得天衣无缝,这时,蘸上一点香醋,瞬间唇齿留香,满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深深地被江阴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所折服。
蟹黄汤包的做法十分考究:先用火煮透大闸蟹,肉不能太烂,也不能太硬。接着取出蟹肉和蟹黄,用小火炖出蟹油,再和鸡汤翻炒,这样馅就算做好了。接着要和面,再擀出半透明的薄皮,把馅儿包起来。馅儿要适中,多了,容易在蒸包时破裂;少了,便达不到“汤足如泉”的效果。折皱也特别讲究,要细巧均匀,美观整洁。
记得我第一次吃蟹黄汤包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呢!那天我买了个汤包来解解馋,当看到里面晶莹剔透的汁水热闹地晃来晃去,我便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上去,顿时金黄的汁水四溅,溅到了手上,喷到了脸上,烫得我嗷嗷乱叫,真是心急吃不了热汤包啊!
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进程中的一朵奇葩,而江阴蟹黄汤包无疑是奇葩中最耀眼的一朵。爱美食,爱汤包,爱上江阴造!
【篇二:蟹黄汤包谁与争锋】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正是大闸蟹最为肥美之际。此时此刻,若能品尝几只蟹黄汤包,再喝上一杯热茶,可是再惬意不过了。星期六,身为一枚吃货的我欢呼雀跃。为何?当然是为心心念念的美食——蟹黄汤包啦!
我和妈妈来到古月楼,只见这儿人满为患,看来蟹黄汤包的魅力可真不小呢!
过了一会儿,蟹黄汤包端上了,只见它安静地躺在蒸笼中,雾气环绕,面皮呈半透明状,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里面的汤汁和鲜美的蟹肉、蟹黄。轻轻地用筷子碰一下面皮,里面的汤汁便带动面皮摇晃起来,颤颤巍巍的样子使你禁不住想大快朵颐,再配以浓郁的香气,也只有《西游记》中白白嫩嫩的人参果能与之匹敌了。
如此美味当前,我怎能不动心?“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而后一扫光。”这句俗语可是早有耳闻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汤包放入一个盛满醋的碟子中,用牙齿轻轻咬开一个口子,然后吸了一大口汤包内的汤汁。
哇!汤包内鲜美香醇的鸡汤和蟹黄被窝吸入口中,挑动着我的味蕾。待它们慢慢溶化,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我又咬了一口面皮,嫩滑可口,饱浸汤汁,真是“此肴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
如此美味,自然不是寻常手艺就能做成的。蟹黄、蟹肉要精选九、十月份的大闸蟹,汤是鲜香味美的老母鸡汤,面皮更选用高筋面粉,仅制作工序就33道,这般讲究,做出来怎会不好吃?
蟹黄汤包,谁与争锋!
【篇三:蟹黄汤包】
我们泰州的美食小吃虽不豪华,但却丰富。街头巷尾到处可以买到好吃的食物,而我比较喜欢的是泰州著名的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在泰州早茶中已不算稀奇。这天,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来到会宾楼品尝那里的正宗蟹黄汤包,让我饱饱口福。蟹黄汤包要现吃现点,我们点单后,没过多久,一笼香喷喷的蟹黄汤包便做好上桌了。那小汤包的皮薄得很,包住了里面鲜美的汁水。看,那小巧的形状好似一座座小宝塔。如果不是上面还有圈凹凸不平的地方,就真像圆鼓鼓的小气泡了。
其实,蟹黄汤包的制作过程还是很繁琐的,首先将准备的蟹黄和蟹肉与熬出的蟹油炒出香味,再用处理过的猪肉沫与蟹肉搅拌并加入佐料,让馅的味道能更加的鲜美,最后再把它包成包子,不过最后一步还是很难的,要保证皮的薄而皮又不破还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
蟹黄汤包的吃法也是很讲究的。我第一次吃时,看到这晶莹透明的皮,闻着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我恨不得一口就“了结”它。妈妈却跟我说:“蟹黄汤包吃时要先咬个洞,把汁都吸走。它的精华可全在汤汁里哩!”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先咬个洞,顿时,汁水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涌进我的嘴里,鲜美的味道不停地冲击着我的味蕾。把馅和皮醮点醋,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我忍不住抢着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口留香,啊!真是美味之极啊!
有时候吃得太快也不好,比如有一次包子刚上来,我便迫不及待的抓起来就吃,结果包子烫得我直吐舌头。
中国各地的美食各不相同,但却都表现了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来到泰州,让我免费帮你做次美食导游吧!
【篇四:蟹黄汤包】
去年金秋十月,爸爸出差给我带回了一个“大包子”。
“儿子,今天让你大开眼界!”爸爸一脸坏笑地对我说。
“哟,又是什么暗黑料理?”
“暗黑料理?不可能,这可是靖江的特产——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顾名思义就是用汤汁做的包子咯。打开一看,嗬!好大一个包子!比我平时吃的面包还要大上一圈呢。但怎么鼓鼓的?好像是一个水球一般。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只见爸爸按出一根吸管,对准皮薄的部分一戳,一股股汤汁涌了出来,整个汤包就马上变扁了,没有小笼包那样趾高气昂的气势,也没有鸿运大包那么敦厚的姿态,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外皮又白又嫩,上面的18个褶子想一个小漩涡,堆叠得煞是好看,整体上看像一朵白里透黄的栀子花。
肚子里的馋虫一下子被勾出来了,我的嘴迫不及待地凑到了吸管上,“啊!好烫!”只觉得舌尖一股滚烫的热流,几乎要把我灼伤,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吸取教训,用吸管一小口一小口地吸吮着,品味着,这汤汁油而不腻,再吸一口,甜甜的,好好吃。忍不住再吸一口,呀!我吸到了一块蟹肉,鲜美无比,唇齿留香……吸完汤汁,我到一些醋在其中,混着蟹肉蟹黄一起吃,那美味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吃过也不少美食,蟹黄汤包,最让我难以忘却!
【篇五:汤包中的绝品】
又是金秋蟹儿肥,在这个季节品一下蟹黄汤包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
蒸熟的蟹黄汤包雪白晶莹,上面的折皱层层叠叠,细巧均匀,整个儿汤包恰如一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放的玉菊。仔细端详,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之即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此晶莹剔透,令人垂涎三尺的汤包制作可不简单。我偷偷溜进店里厨房间,好好瞧上了一会。只见师傅们用特有的工具从蒸好的螃蟹中取出蟹肉、蟹黄,再在锅中浇上猪油,加上葱末、姜末、蟹肉及蟹黄进行翻炒。一股葱香、姜辣和蟹香扑鼻而来,我不禁闭眼,吸了一口气。汤包的馅做好了,包馅可是个绝活。师傅将擀好的包子皮往左手上一摊,取馅置于正中,十指大动,只见包子皮在他手中快速旋转。瞬间,一只小巧玲珑的蟹黄汤包已经做成。放入蒸笼,转眼,诱人的香味直奔向你。
看着如此诱人的汤包,我早已口水直流。“轻轻吸,慢慢提,先吃馅儿,再吃皮。”这是吃汤包的口诀。我小心翼翼地用吸管在包子上开了一个小“窗户”,将它插进里面一点点地吮吸,蟹肉和蟹黄顺着吸管一点一点地滑入我口中。蟹肉的细嫩、蟹黄的鲜美、汤汁的酸甜混合在一起,在我的唇齿间流动。顿时,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似乎醉了。汁吸完了,自然也就少不了大块的蟹黄与蟹肉了。我用筷子挑开皮,夹出蟹黄与蟹肉,慢慢放入口中,蟹黄酥,蟹肉嫩,真好!最后,汤包内什么也没有了,就要吃细嫩的皮了。夹起皮,稍稍沾一点醋,“啊呜”一口,将皮一下吞入口中,那酸酸的、韧韧的皮快速滑过喉咙,甚是美妙啊!
蟹黄汤包竟如此美味,真不愧是江苏的传统小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