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那令人无法忘怀的奔跑
那令人无法忘怀的奔跑

【篇一:那令人无法忘怀的奔跑】

我们人类始终是肉体凡胎,总要有七情六欲,我们的心是那样的容易被震憾,即使是一粒小小的微尘,也可要我们心里激起阵阵涟漪。

妈妈是世界上最最平凡的母亲,是那种丢在人堆里眨眼间就可被人海淹没、消失不见的女人。

妈妈没有年轻的面孔,没有苗条的身姿,没有乌黑亮丽的秀发,没有光滑白净的双手;她只有布满皱纹的面孔,只有肥胖臃肿的身材,只有黑白相间的头发,只有布满老茧的双手。我知道,妈妈是因为我和姐姐的降临才开始不再年轻漂亮,是因为生我们时没有做好防护工作而不再苗条,是因为我们才急白了那一头黑亮的秀发,是因为我们才将那光滑白净的双手磨起了厚厚的老茧。

有时的我还嫌她没有别人母亲所有的优点,曾经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才活了十几年比妈妈这几十年还活得精彩,却不曾想妈妈所有的优点都是在我们成长的十几年的打磨下才变得黯淡无光。

我一切的自以为是都在妈妈的一次奔跑中被抹灭。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是很少奔跑时,即使稍微走得快些,也总感觉是那样的吃力。

又放假了,回到家潇洒了一天,背上书包到大公路上去搭车,一路上哼着曲调,悠哉乐哉地走着。

来到公路上,刚好一辆面包车经过,心里暗自窃喜:嘿!运气真好,不用再等半天了,就在打开车门,左脚刚踏上车的那一刻,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我的小名,下意识地转过头去,看到一个人影渐渐向这边移来,很吃力的样子,人影渐渐清晰,是妈妈。

她跑近时,已经气喘吁吁,脸上还流着层层细密的汗,我从包里拿出卫生纸递给她:“妈,你这是干吗呢?跑那么快。”妈妈稍稍休息了一下说:“你总是丢三落四,钥匙给忘在家里了。”她边说着边把钥匙递给我,“哎呀!那也不用跑那么快呀!而且我没打算带的,以后别这样了。”“我……”妈妈张了张嘴,没有说话,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低下了头,倒是司机打破了僵局:“到底还走不走啊!”“催什么催,等一下!”我冲司机嚷,转过去对妈妈说:“妈,我要上学了,你先回去吧!别跑那么快了。”妈妈点了点头,忽然又抬起头:“好好学习。”“知道了。”说完后我就踏进车内。

在关上车门的那一刻,眼泪终于肆无忌惮地流了下来,看到妈妈奔跑的样子时,我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妈妈跟文中的父亲翻月台时的样子一样的困难。我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定还在看着这辆车,直到它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她才会离去,我怕我看到她的样子哭得更厉害。

原来,爱也可以是在奔跑中的,而我却是在原地等待着妈妈的爱向我跑来,不曾迈出一步减少她的痛苦,曾经的我是这样,现在——以后不会了。我会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的距离,只要你跨出第一步,我就会向着你的方向走完剩下的999步,让妈妈的爱不那么累。

【篇二:那盘无法忘却的绿豆糕】

对于别人来说,绿豆糕也许是一种美食,一种传统,而对我来说,那盘绿豆糕象征着一份情感,一则人生的哲理,它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濯清涟而从未褪过色。

暮色暗沉下来,那片夕阳却大不似从前,它仿佛褪了色,残缺了些什么。又逢端午时节,我伫立在窗边,一手托着腮帮子,深思久矣。猛然,我抬起了头,想起了两年前的那日。

没错!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楼底下的老字号粽子店前排起了长龙,来往的人中,手里多少拎着塑料袋。我坐在书桌前,正埋头奋笔疾书地写着文章,灵感如泉水喷涌而出,这时,一阵奶奶独有的趿拉着拖鞋的响声以及哼歌的闷响回荡在耳畔,“郎哩个,郎哩个,郎个里个郎哎!”我眉心一紧,原本的思路一下便荡然无存,随即一声“小馋猫!奶奶又做绿豆糕啦!”一盘墨绿色的并没有看清是什么的东西出现在我的视线中,“不吃不吃!我还在写作文呢!”又顺手将盘子挡了一下,伴随“咣”的一声,装糕的盘子反扣在地上,我来不及反应,奶奶飞快地拾起绿豆糕,端起盘子,走出房门,整个过程不下一分钟。我望着那个微驼的脊背,心中竟然哼了一声,接着那个充斥着遗憾的背影便在我的瞳孔中稍纵即逝,我既没有挽留,也没有歉疚。奈何一时的冲动,经时间洗涤,却一直忘不掉那个背影。

“丫头!”叫唤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我的思绪,“来吃绿豆糕了!”我一惊,我没听错,是绿豆糕!我揣着满腹的好奇,透过房门缝隙向外张望:只见那方寸木桌上的搪瓷盘中,掺了一抹墨绿。走出房门仔细一瞧,呵,小巧的糕点垒成塔形,上面的精细的花纹各异,而我并没有仔细观赏,而是捻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咬一小口,入口即化,飘香的豆子味儿在口中渲染,接着是甜而不腻的豆沙,回味又是一股浓郁的清香。“慢慢吃!别噎着了!”转过身一看,慈祥的笑容与沧桑的法令纹在那个焦黄又憔悴的脸上浮现,奶奶!确实很久没有细察她的面色了,此刻的凝视竟如此漫长,星罗密布的褶皱、花白的发丝、渐渐模糊的双眼……我想起今日午后的她放弃了平日的午睡,独自耸立在厨房,并紧闭房门,准是在捣鼓绿豆糕。我对手中信手拈来的绿豆糕竟失去了食欲,我再次忆起了两年前的端午,同是端午节,同是绿豆糕,滋味却不同,因为奶奶变衰老了,而我长大了。不知是怎么了,这一刻,我感受到喉咙微微发紧,哽咽了:“谢……谢谢奶奶……”

“跟奶奶还客气什么?你喜欢吃就好……喜欢吃就好……”

我再次端详了手中咬了一半的绿豆糕,墨绿的糕,内心却饱含着豆沙。正如奶奶,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现在想来,也许亲情,就是哪怕打翻了无数盘绿豆糕,都会不顾一切的包容。

【篇三:执着,无法停止的前行】

第一次去西藏,令我难忘的有圣洁的雪山、庄严的佛殿、茫茫荒野上的藏羚羊,但最令我心灵震撼的,还是那些虔诚的朝圣者。

站在高高耸立、气势巍峨、宫墙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下,心里的敬意油然而生,捏着门票的手心微微渗出汗。强烈的太阳下,看着面前长达几十米、移动缓慢的队伍,不禁想放弃,但这时候马路边上一个瘦小的身影却闯进了我的眼帘——

一个老人,皮肤和其他藏民一样,因为强烈的日晒而十分黝黑,脸上皱纹深陷。他头上有不少白发、蓬头垢面,应该很久没有清理了。他身着长围裙,手戴木拖板,面对前方,神情凝重,高高举起那双干枯黑瘦的手,喃喃念诵,重重地俯身下去,发出了沉闷的声响,顿时,我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五体投地”,那重重的一跪,想必是十分疼的,可他却那么毫不犹豫。

围观的人群渐渐地放慢了脚步,老人沧桑的眼睛仿佛没有看见别人似的,我有些不忍地看着。老人吃力地站了起来,再俯身下去,四肢伸直,额头触地,然后起来,再重复。一次,两次,无数次……仿佛有千万困难,也无法阻挡他。

在雪域高原,朝圣者处处可见,却并不是谁都像他这样的年老。导游曾经介绍说:“无论家有多远,这些朝圣者都是从家的地方,以身体丈量大地,三步一跪拜到达所朝圣的地方。西藏地处高原,环境险恶,过去死在朝圣路上的人不计其数。”

我不清楚他这样跪拜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磨难,又有多少次磕得头破血流。也许,他是为了祈求家人平安,也许是为了感谢现在的安定生活,也许是在这种行为中寄托了对未来的希翼、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小时候,曾经极不情愿地随着家人去庙里拜佛。学着大人的样子跪在那做工精细、十分柔软的莲花形垫子上,不深不浅地弯腰一拜,心里却是木然。之后象征性地往功德箱里扔几枚硬币。那时的我,实在不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如此执着地去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但现在,我似乎明白了。我目送着老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下意识地咬紧了嘴唇,手中门票的一角已经被捏得皱巴巴的了。漫长的检票队伍不知不觉到了尽头。围观的人群里有穿着冲锋衣的年轻人,有浓眉大眼的老外,有衣着得体的繁华都市来的老人,也有和我一样的不曾吃过多苦的00后。他们中有人或许对这种朝拜见过许多次,有的则和我一样一直目送着老人慢慢离开的方向。

尽管我不信宗教,更无法像那个老人一样为了信仰跪拜。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像他一样,永不放弃,执着前行,我们每个人应该都能做到。

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会时常让我想起——就在我每次遭遇挫折摇摆不定想要放弃的时候。

【篇四:这让我无法拒绝】

月明、星稀。

楼下菜市场的叫骂吆喝声也在这时候此起彼伏的响起。时间已是凌晨了。而我依然奋笔疾书地写着试卷。左边是母亲送来的牛奶,每一滴都包含着对我殷切的希望。

这让我无法拒绝。

不知不觉我就告别了小学,来到了初中;又在眨眼间初三的生活已经来到;现在,中考正在一步步向我逼近。我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自我出生起,就受尽了家人对我的宠爱以及殷切的期盼。有时这些期盼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依然无法拒绝。我的性子也因此喜怒无常起来,但又拒绝与父母沟通,我们之间的矛盾也愈加明显了。有时候就像火药一般,只需要一星点的火苗,就会“呯”的一声,爆炸了。

许是如此,我的成绩一直在下滑,让我抓都抓不住。老师也多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外界的期盼一次比一次压抑。心中的压抑无处诉说,外界的期望又如山般沉重,那段时间我又怎是不颓废呢?

从小,奶奶就是我的避风港,所有的委屈不满都可以向奶奶诉说。那是一日的午饭后,周遭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和奶奶。奶奶轻声询问着我的境况,脸上尽是和蔼的神色,我开始时漫不经心地答复者。后不知怎得,眼睛酸酸的,涩涩的,在奶奶面前哭了起来。我哭着向奶奶诉说着我的痛苦,他们的期盼让我不想接受,却又无法拒绝。

像小时候一样,奶奶轻拍着我的脊背,安扶着我,宽大的手掌充满了温暖,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房。我明白了为何不多看一看父母的劳累呢,为何不愿将期望变成动力呢?

我悄悄地观察起我的父母。母亲在不经意间流出的劳累让我不由地心中一涩,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些许白发,让我的心像针扎了一般疼,原来母亲早在不经意间正慢慢变老。

我在心中更是咒骂着自己,受到:“万千”宠爱的我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去不满呢?这是上初三以来,我第一次与父母敞开心扉地谈话,也是如此,我心中的压抑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咔嚓”一声,房门打开了。母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时间不早了,早点睡吧!”母亲的声音透着疲惫,也将我的神一下子拉回了。

我握紧了手中的笔,又放了下来,轻声嗯了一句。既然无法拒绝他们的期望,就让期望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成为我的翅膀,助我翱翔!

【篇五:无法达成的循环】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一种静谧悠远的高雅情趣,是中国古代隐世文化的体现,它教导人们要远离社会,远离红尘,远离众人。追求自己心中的宁静,但这种情趣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力量让隐士无所遁形,哪怕是终南山隐居的道士,也被人们一个个的发现并报道,从客观上讲隐居已几乎无法做到。

在现代社会当中,一个人无法离开社会而单独存活,可古人却可以脱离社会达成自给自足的循环。比如五柳先生等人只需在青山绿水间住一间草屋,耕几亩农田,饲几只鸡豚便可过活。但现代人却无法脱离整个社会,哪怕你在山间种田也需去种子站买一种,否则就算你自己留下田种,也无法生长。为了使你的庄稼茁壮成长,你还需要去购买杀虫剂和化肥。哪怕你不接电网去买柴油发电机,为了获得光明,也需要购买柴油,除非你想生活在黑暗之中,昏昏度日。今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形成一个循环自己过活。所以这种隐士情趣虽高远,却很难在现今社会实现。

今人和古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为什么古人能独立形成一个循环过活而今人却不行呢?这是因为社会的形态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度,发展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便是可以自给自足,形成经济的循环。而现代的中国,却已迈入工业化社会,正由前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迈进。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社会分工与协同度的提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艺的复杂化,人和人之间工作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社会分工也愈加的细致。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一个农民一生就是不断的重复中粮食吃粮食种粮食的循环,他所能为社会提供和他能得到的,无非只是与那些微薄的粮食等价的报酬。他所作的与其它农民所做的并无二样。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一个工人生产的芯片,能够与他人生产的截然不同的零件结合成相机、手机、发动机甚至是航天飞机。同时他所能收到的回报也会变得多元化,电视,冰箱,洗衣机,他在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回报,让他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无法自己形成循环。因此,一个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人必定是不能离开整个社会而单独存活下去的,隐士的精神在当今已经不再适用。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责任与义务的相统一。在获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报酬的同时,为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贡献,因此这种隐士的情趣已经不适合当今世界。

【篇六:那无法忘怀的一幕】

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夜晚,窗外的月光格外明亮。帐外的士兵们一个个冻得一直在“跳舞”。他们搓着被冻裂的双手,一口一口的吹着热气,脚底如踩着风火轮一般,北风吹过一阵,他们就冻得瑟瑟发抖。坚毅的脸上现在却被冻得一块紫一块红……

帐内,灯光通明。岳飞坐在帅台前眉头紧锁,双目紧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缓缓地睁开了双眼。“报”一个士兵进账跪倒在岳飞面前,“报告元帅,金兵还有一百里到达我军防线。”岳飞并没有回答,他看着这个传令兵,当初出征时,脸上充满了自信,身体健壮,而如今四处征战,战火的硝烟彻底的改变了他们。他们的身上布满了伤疤,眼神更多了一份坚定。

正当岳飞思索着,另一位传令兵又报:“报告元帅,朝廷再次令我们回朝。”这个命令已经宣布了三次。但岳飞始终没有下令……正当他拉开帐帘准备检察军事时,他不由得愣了一下,岳家军全体官兵列队整齐,站在帐外。他们的身上,已经被大雪覆盖。寒冷的北风吹过。即使再冷,他们也如松柏一样挺立在那里。

岳飞清了清嗓子,说道:“这是做什么?”将军立刻回答:“元帅我们不能撤兵,坚决不能撤兵呀!”岳飞震惊了,他说道:“我宋朝能有你们这样的勇士,深感骄傲。但是将在外,军令是一定要服从的,所以…”“元帅,汴梁城内有无数的百姓,还有老母和妻儿,我们要对他们负责!”

“是啊,是啊……”将士们一齐说道,岳飞的眼角溢出了点点泪痕,他挺直了腰板,大声的说道:“誓与阵地共存亡!”

热门推荐
1戏精老魏
2再也没有
3学雷锋行动
4原来成功并不遥远
5期末考试
6一只粽子的旅行
7碎片化的生活
8瞧,我们这一家
9踢足球
10满分作文
11可以吃的润唇膏DIY活动
12乡间的美好
13独特之旅
14都是车子惹的祸
15的作文
16回味
17我的母亲
18假如我能替你分担一点
19小草
20写游记的作文
21叶之随想
22我发现了乡村的美
23南京六朝博物馆游记
24那年秋天
25议论文
26我读懂了妈妈的眼光
27不能说的“秘密”
28开幕式练习
29《中国钓鱼岛》读后感
30中秋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