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议论文>故宫创新
故宫创新

【篇一:故宫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潭;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被历史遗弃。当600岁故宫成为“网红”,当《上新了·故宫》等文化节目相继播出,我想竖起拇指,为故宫新院长单霁翔点赞;我想伸出双手,为故宫上新喝彩!

有道是:一流的人创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过往的故宫,表面上看,它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中的一个,可是游客走进故宫,大多数宫殿都看不到,只能沿着中轴线走1700多米,而且看不到什么文物——故宫的绝大多数国宝都堆积在灰暗的仓房里,蓬头垢面,不见天日……长期以来,“故宫博物院”其实徒有其名,它仅仅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存在而与“博物院”没有多少关系……

随着单霁翔院长的上任,故宫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故宫,在这位“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的看门人”带领下,近年来实现的一系列的“创新改革”——紫禁城上元之夜、大型现场灯光实景秀、角楼火锅店、故宫口红、故宫日历、雪后故宫……各种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创新话题持续霸占热搜。故宫,从一个让人走路的地方,成为了一个让人走心的地方——这样的创新,不仅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还让中国人民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

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斯言不谬!单霁翔院长没有沿袭前五位院长的脚印把自己局限在原来故宫的“空洞”里,而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于是,单霁翔院长不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创新果实,还为中国百姓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趣味十足的故宫,让人们真正领会了中国故宫文化的气魄与魅力。

诚然,创新,是信息时代天然的伴随物,但并不是少数高精尖科学家的专利。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从单霁翔院长身上,我们知晓,创新是一种勇气,创新是一种智慧。无论我们在哪个领域,如果我们有创新意识,敢于独辟蹊径,就可以在未知的森林里发现前所未有的美丽与神奇……

故宫上新了,文化创新了,中国传统活起来了——我要为单霁翔院长的创新精神点赞,我要为故宫上新喝彩!

【篇二:游故宫】

我们一家去了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北京游玩,游览了北京故宫——这个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来到故宫前,一眼望去,朱红色的城墙、黄色的琉璃瓦、拱形的大门,显得气势非凡。爸爸指着正门告诉我们,这也叫午门,是皇帝颁发诏书、处罚大臣、重大典礼陈设仪仗的地方。

穿过午门,我们来到了太和门。太和门是故宫最大的门,相应的门对着相应的殿。这不,走出太和门,气势辉煌的太和殿便呈现在眼前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通常是皇帝登基、大婚的场所。站在太和殿外向内观望,只见大殿正中有个一人多高的台子。台上安放着一张金色的雕龙宝座,背后立着一道巨大的雕龙屏风,六根气势非凡的蟠龙金柱围绕在宝座四周。仰望殿顶,中央有一藻井,藻井中央有一条浮雕幡龙,口衔宝球,球与幡龙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游龙戏珠的画面。藻井刚好悬在宝座上方,使殿堂更加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放眼望去,殿内所有门窗都镶嵌了各种姿态的龙。岁月流逝,壮丽依旧,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处处彰显着皇室的尊贵与显赫。

“妈妈,你看,屋檐上排着队的是什么啊?”妹妹忽然指着屋檐惊讶地喊道。“这是神兽,放在檐角用来消灾避祸的。”妈妈耐心地解释,“屋顶上小兽越多,房子级别就越高。”我和妹妹一下子来劲了,争相数着檐角的小兽。太和殿的屋顶上有10只小兽呢,肯定是故宫中级别最高的宫殿。

走出太和殿,我发现台阶两侧的石板上安装了好多个龙头,龙嘴上都有一个小小的洞。我很好奇,妈妈说龙头是下大雨时,用来排积水的。哦,不仅设计巧妙,而且不失皇室威严,我不禁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叹。

我们一路游览了保和殿、中和殿、乾清宫……最后,我们走出神武门,结束了这趟紫禁城之行。

夕阳西下,最后一抹余晖斜射在金色的琉璃瓦上。晚风中,故宫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无声地诉说着千古不朽的历史华章。

【篇三:故宫九龙壁】

春风吹过柳枝,草地一片碧绿。春天的故宫,清风拂面,柳树发芽。我和妈妈一起去故宫,观赏神秘的九龙壁。

站在九龙壁的正前方,抬头仰望着近30米长的琉璃影壁和神采熠熠的龙时,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而赞叹。

我最喜欢的龙,是居为中间的大金龙,它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眼睛十分有神,坚定地目视着前方,长长的须在空中飘逸着,威风凛然。金龙的旁边是一条蓝色的龙,它似乎要和金龙争抢这颗火焰宝珠,腹部绕了一圈又一圈。蓝龙嘴巴微张开,身上的鳞片闪闪发亮,好像要跃出影壁,朝我们扑来。蓝龙旁边是一条白龙,头向上伸,尾在壁上盘旋,爪紧紧的摁住墙,尾巴略有上扬。

看完九龙壁,我来到了故宫中的御道。在台阶的中间有一条长而宽的浮雕,上边刻着许多的龙,所有龙都是龙头对龙头,也再次验证了故宫中有许多对称的装饰,所有龙的面部雕刻也都十分细致,一丝不苟。

这次对故官的走访我印象深刻。虽然皇王时代与封建社会已离我们远去,但是龙的精神依旧存在,龙的气魄也值得我们去传承。

【篇四:雄伟的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雄伟建筑之一。那么,它到底有多雄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番吧。

首先是故宫三大殿。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宫殿还是太和殿。一是因为它是三大殿中面积最大的宫殿;二是因为它还是做工最精细的宫殿。在湛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琉璃瓦片房顶非常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彩色,十分漂亮。朱漆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大方;三是因为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每到重要节日或大典都在这里举办,自然也就增添了一种肃穆之氛。

“前三殿”往后就到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里虽然结构与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的气息犹为减少,彩色图案也以龙为主变成了以凤为主,这是因为内廷由皇后掌管,所以就有了很多凤的彩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再向后走,就到了御花园。这是皇子与公主玩耍的地方,虽然面积不大,却毫无违和感,这里的景色非常美,步入其中,仿佛是走进了苏州园林。

再看课本上故宫平面图,房间是那么多,数不胜数。故宫建筑是那么雄伟壮丽,一切井然有序,我再次为劳动人民点一个赞。

【篇五:北京故宫游】

北京故宫,历史上,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们的住所,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历史悠久的宫殿,它还有一个即美丽又好听的名字,名叫紫荆城,这次,我就要游历这个名垂青史的大宫殿。

刚进去,穿过了天安门,我们见到了这个令人恐怖的地方,午门,这个是我在整个紫荆城中最害怕的地方,对,这就是那些犯了错的人的惩罚地,我看到这个又大又空旷的地方,不由得惊起了当时那样惊慌人心的画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那样跪在地上,头一个个掉落,那种画面,真的是令我的心怦怦的跳动呀。我慌乱的走过午门,来到了紫荆城内最大的门,也就是我们紫荆城外朝的正门—太和门。

太和门,也就是当时的奉天门,是皇帝像接受大臣们的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代说的工作地,这个地方的前面有五座桥,俩边是最窄的桥,是只有朝廷三品大臣才能行走的地方,位于中间桥的旁边俩座桥就是给皇帝的亲戚,那些亲王门走的,还有最中间的这座桥,这是皇帝专属行走的桥梁,是最长的,最宽的桥,实在是尊贵无比,之高无上呀。

穿过太和门,我们来到了弘义阁,也就是皇朝礼乐展,被当时的清代人称做是武楼,是内务府银库,专门收存那些尊贵的金,银,制钱和玉器,一听这些名称,那肯定就是做宝地了。

接下来就是太和殿,这里面有皇帝真正的宝座,龙椅,这个宝座金光闪闪,简直是金子般,漂亮极了。

接下来就是中和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去太和殿开朝之前要稍作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在我们紫荆城的三大殿之中,只有中和殿是皇帝可以休息的地方。

下来就是保和殿,这是皇帝们更衣的地方,也是皇帝册封皇太子,皇后的时授贺的地方,也是一个重要之地。

再下来就是乾清宫了,这个看古装片的人们都熟悉,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各位皇帝们休息的地方,这里是侍奉人最多的地方,为了保证皇帝的优质睡眠,真是费尽了心思了。

下来就是皇后千秋节和生日时收贺礼的地方,交泰殿。这是个喜气的地方,虽然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宫殿,但其实这也是的重要的殿,后宫中的其中之一。

然后就是坤宁宫,这是我们尊贵的皇后的寝室,也就是休息的地方,这里大,冷清,也是个寒风刺骨的地方,这里的冷清也真是好大,毕竟皇后几乎就没有住多少回。

还有,就是我们紫荆城皇宫的后宫的后花园,名叫御花园,这里就是格格阿哥玩耍的地方,皇宫中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显的那么冷清,而御花园不一样,这里满满温馨的味道。

最后,就是我们后宫的后门了,紫荆城最后一个地方,神武门,我们的各位要进宫的都必须走我们皇宫的后门,神武门,也是个重要的地方,各位要进皇宫的都必须走后门。

可见,古代真是又可怕呀,我们要感谢我们可以生在这个幸福的时代里。

【篇六:故宫创新议论文】

俯仰一城,两代鼎盛帝国,二十四位黄袍天子,六百年的沧海桑田,足够这座城最终的失落,只留下断壁残垣,为后人唏嘘凭吊。但是,曾经辉煌的紫禁城并没有荒芜,今天的故宫,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馆之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言词。而故宫如今的万众瞩目,都要归功于故宫人的创新精神。

有人质疑故宫的全面开放是对皇室威严的亵渎,此言大谬。过往皇权之威严,早已随历史淡去,而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印记,便是这座城。这是中国人留给全世界的礼物。“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是的,那流入宫墙的护城河,流淌了多少故事;那亭台楼阁,承载了多少悲喜;那奇珍异宝,见证了多少热血的英雄——故宫里的一器一物,一草一木都拥有一个不朽的灵魂。独守空城,只会让中华文化慢慢流失。

故宫的与时俱进不禁让人点赞。从2016年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今年大火的《上新了·故宫》,从几年前上架即售罄的故宫口红到今年首场元宵节的上元夜场灯会,无不让人耳目一新。故宫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宝库,其中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叹服,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纵岁月风沙,终万丈光华——故宫辗转至今,依旧有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与创造力。

对此,世界最大四合院看门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采访时表示:“需求多样化,这样应变必须跟得上。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不同时段、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把这些叠加起来,满足于不同人的需求。”单霁翔院长对于文化的态度无疑为故宫文化注入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刚接手博物院院长之职,他便一改故宫往日的灰暗封闭,大范围地将故宫开放。他装了3500元的椅子足足1858把,理由是要让游客有尊严。他免费开放了六万多次青少年活动,不计风险,原因是孩子们喜欢。故宫文化早已不拘泥于传统文化,而上升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尊重。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唯有创新才能立足于世,墨守成规,只会被时代遗弃。英国哈格里夫斯的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美国苹果公司的创新使他们迅速占领世界手机市场,中国铁路技术的创新造就了世界最强铁路网。相反,柯达的胶卷的消失,诺基亚的手机的落败,都无声地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唯有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创新,便海纳百川;鼎盛,须与时俱进。就像《国家宝藏》中说的: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这般铿锵,这般骄傲,这是每个华夏儿女特有的文化自信。只愿守护我们的历史,通过创新的力量,让它们在人间流光溢彩。纵岁月风沙,终万丈光华。

热门推荐
1端午节包粽子
2我是一片小树叶
3手机
4龙的精神
5最难忘的一天
6开心的一天
7雷雨读后感
8母爱
9开在心中的花
10万事始于礼
11真的不容易
12
13那段自由的日子
14爸爸的爱
15山林中的语文
16的作文
17论流行与永恒
18党啊,我为你骄傲!
19感动瞬间
20为我喝彩
21手套里的母爱
22一场雪
23遇见
24金色的秋天
25落叶
26童年糗事
27星空下的遐想
28我的端午节
29爱唠叨的妈妈
30我和父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