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苏州研学记
苏州研学记

【篇一:苏州研学记】

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还是众多才子佳人生活的地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拙政园、博物馆,闻名于国内外,世界各地的友人纷纷前来参观。

拙政园,这个名字很有来历。拙政园,原主是一位御史,名叫王献臣,是一个直言敢谏却不讨皇帝欢心而辞官返乡的人,因不满朝廷,远离皇宫,才取名为“拙政”。

拙政园内有四处景观最为有名:兰雪堂,留听阁,听雨轩,见山楼。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单是听这些亭台楼榭的名字,就已是诗情画意,妙极美极!

拙政园内除了亭台楼阁外,里面的花草树木也十分美丽。以水为心,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鸭子或鸳鸯在水面嬉戏,“嘎嘎”几声引得游人有说有笑。

拙政园仅是苏州园林中的一部分,其中有名的还有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

从拙政园出来,路过步行街,就能到达苏州博物馆。

博物馆很大,包括三层和一个室外鱼塘。在馆内,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在馆外,又能感受到自然的、和煦的阳光,和静谧的竹林。粉墙黛瓦上,也不见得一丝污垢。

馆内的陶瓷很多,有清朝康熙年间所作的斗彩海水龙纹盘,有明朝的德化窑白瓷凸花高足篮。馆内的书画,自魏晋至明清,海纳百川,祖国的大好山河皆被画入其中。其中水墨画与水粉画大不相同,水墨是以墨加水,水粉则是水调和透明颜料,以此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色。

此次苏州研学,我们在玩中收获了快乐和知识,着实不虚此行!

【篇二:苏州游记作文】

每个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是最具特点的园林景观。它有亭、台、木栈道、竹桥、水流……仿佛一幅幽美的画轴。

定园是苏州市诸多园林景观中的一个,我是慕名来此的。我最先参观考察了美人的井,它是美人用于整理穿着打扮的地区,如今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时间了。如今里边也有水呢!那水十分清亮。接下去大家又来到凤凰台,台正中间坐的是秋香,有句话说:“有秋香的地区毫无疑问免不了唐伯虎。”我禁不住想起唐伯虎点秋香的情况。秋香两侧坐的`就是江南地区的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听着导游员讲他们的小故事,我好像走来到明代时期里。接着,大家又来到一个四合院,院子里有一座桥称为“鸳鸯戏水桥。”桥下边有很多钱,听闻大家是为了更好地祈祷幸福快乐而仍的。大家摆脱四合院,进到到古时候的磨坊,里边有磨米的,压面的……各式各样的古时候的专用工具让我惊叹不已。

接着大家又赶到了摇橹船,导游员对大家说:“赶到江南地区,不坐摇橹船,相当于白来。”船在河面一摇一摇的,大家仿佛睡在摇蓝里一样,很舒服。最终,大家有越过了一千零一米的木栈道,如在画中游。让我惊叹不已的是还标着我国一年中的节日习俗呢。例如:重阳节登高,七夕节送鲜花,中秋佳节吃月饼这些。

此次游苏州园林,让我提高了眼界,我终生难忘。

【篇三:苏州游记作文】

这周六,巨程学校带我们去苏州采风。我高高兴兴地上来车,一边欣赏着窗外的优美景色,一边感叹着这次旅行。

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我们到了苏州去参观了苏州金砖博物馆,刚到门前,只见古色古香的'气息,各种砖型的墙,墙上印满了梅花,桃花,梨花的图案。再往里走,来到了大门口,只见上面有几个大字,苏州市金砖博物馆八个大字,博物馆外形如城堡,进到里面,到处是瓷器、刺绣、缂丝。最著名的就是金砖了,金砖长60厘米,宽40厘米,是用来打造紫荆城的,这种砖坚硬无比,用枪打野打不穿。我来到了一个大蒸炉前,厘米应该是烧金砖的。参观了接近两个小时,我不由得佩服明代人的智慧。

我们又来到了下一个景点---金鸡湖景区。我们刚到那里,就望见了那湖泊,水呈浅绿色,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海草漂浮在水面上,水上有一座小亭,说不定曾经李白在此吟诗作赋。向远方眺望,可以看到一座像裤衩一样的大楼。

最后,我们去了山塘街,这里如同水乡一样,各种美食、服装、玉器应有尽有。我本来准备大采购一番,可是,因为钱太少,所以只好买了两件物品。

苏州之旅,使我难以忘怀。

【篇四:苏州研学之旅之风土人情——小吃篇】

苏州山塘老街重现了当年的山塘,使我们不得不再次驻足停留!

老街店肆林立,会馆齐聚。一来可以品尝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乾生元小吃,还可以赏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刺绣!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再次去探究吧!

一到晚上,街头的茶馆,酒吧,西餐厅等热闹非凡,古老的山塘街吟唱着一首和历史应和与时代和拍的歌谣!穿过弄堂,来到茶庄,琵琶声已轻清柔缓的贯入耳朵,我们手捧香茶,陶醉在这吴侬软语中。

来到苏州,就该来尝尝苏式面,考究的面汤和面条,丰富的浇头,一切都让人念念不忘!就是一碗鸡丝馄饨也让我们垂涎三尺!苏州小吃众多,这祥子鸡爪、酱汁焖肉还是值得一提,鸡爪又香又软又糯,酱汁焖肉色泽鲜艳,入口酥化!馋的我们直流哈喇子!糖粥选用糯米熬制,浇上又稠又厚的豆沙,拌上桂花,香甜不腻。一炉七个形似海棠的海棠糕油而不腻。糯米汤团里面包汤,肥而不腻,入口回味无穷!真想在此呆上十天半月的,不回新安江了!

婚纱可是未婚美眉的最爱吧!苏州婚纱城可是买婚纱的绝佳之处!几百元钱就可以买上一件质地考究的婚纱!猜猜看,我们导游结婚的时候开价4800的婚纱多少成交的?悄悄的告诉你320!心动不?心动不如行动!赶紧的!

最让我们老师和爱美家长心心念念的就是苏绣了,她可是中国刺绣的突出代表之一,当时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饱饱眼福,导游催我们上车了。不过没有关系,苏州――我们还会再来的!

【篇五:苏州研学之旅】

今天我度过了十分快乐的一天,因为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更赞的还是去我最心心念念的苏州,这让我兴奋得想跳起来。

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因为浏览过苏州美景的范大成曾经说过:“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柳系画船。”我早就想要亲眼去看看苏州的风景了!而且这座古老的城市还蕴藏着许多文化知识,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正是我的最爱。

我们先是到了拙政园。那里有美丽的河湖、静谧凉爽的小亭。拙政园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我们细细欣赏了拙政园后面的三个花园,东花园面积开阔,草木疏朗;中花园最为精致,亭台楼榭,假山堆叠,小潭清幽;西花园建筑精美,另具特色。花园的南边是苏州城的老住宅区,那里的房子风格体现了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拙政园南边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说到这里,就要介绍一下苏州的历史文物了。

在明清时期人们的集体记忆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位置,那里留藏着许多当年才子的风流佳话。苏州是那些文人心中的圣地,而且苏州还是一个绕不开的文人传统的月旦之地。这里有许多文物书画,各种年代的数不胜数。可惜只有一天的游览时间,我的眼睛都要应顾不暇了。

本次难忘的苏州研学之旅,十分有趣愉快,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路上有说有笑,一种充实感涌上心头。听到这里你已心动了吧?那还不快带上你的家人、朋友,一起来苏州观赏吧!

【篇六:苏州研学记】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每当读到这首小诗,我便不禁会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去看看苏州那美丽的地方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次终于心想事成,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苏州城。

粉墙黛瓦小轩窗,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在江南最为常见的景象。而在苏州,总可以看到,姑娘们穿着旗袍在小桥上驻足留影,她们袅袅婷婷的走在青石板街上,船夫在小桥下摇着小船,远远望去,构成了一抹美丽的风景。

我从小便听闻苏州园林甲天下,果然是名不虚传。

始建于明正德初年的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三园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宿区,尤其能体现江南地区经典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再往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上午抵达梦寐以求的拙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天火红的枫叶,以及挺拔的翠竹和各种参天大树,让人不觉神清气爽。园子里潭水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仿佛撒了一层碎钻,而一棵棵参天大树也都影影绰绰地晃动在湖面。湖水清澈幽深,来往小鱼依稀可辨。

由于时节已是深秋,园子里的各类树木色彩斑斓,印象最深的是一片片赤红的枫林,以及那呈现出一派金光灿烂景象的银杏林,真是美得令人心旷神怡。再往里面走,会看见许多形状不一的凉亭,细节之处足以见功夫,精致是他们的代名词,这些个小亭子彰显着小巧玲珑的美,让人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匠心。

虽没有皇庭宫苑那样雍容的贵气,虽只是斑驳的清雅和深切的朱红,在这些亭子上,孩童们追逐打闹、嬉戏玩耍,到处都充满着灵动的美的气息。亭子旁屹立着几竿挺拔的竹子,像是在保护着这温婉的亭子,而亭子上面的小圆顶正是象征风调雨顺的意思。

绕过几道曲折的回廊,踏过几许古色古香的长亭,走进不知归路的拙政园,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却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我不禁为园林匠人们的隔景、借景艺术拍手叫好。走着走着,就被路旁那些怒放的花儿吸引了目光。尽管已至深秋,她们却仍像春花一般艳丽照人,花儿的明媚,使我对未来也更加充满了向往。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几千年前的工匠真是巧夺天工,一处景物,一级台阶,甚至是一块草地,都深得我们的心。苏州园林的美就是那么独特,那么迷人,真是不虚此行!

热门推荐
1拒绝诱惑
2英雄梁士英
3秋天
4梦开始的地方
5人在生命中书写未来
6柳树
7不能没有勇气
8梦里三国
9抗击肺炎作文
10幸福在哪里
11迷人的音响
12拜年
13风筝与线
14我是瞌睡虫
15她笑了
16停留在手心的温度
17未来的学校
18点亮心灵的灯
19又见一树桂花开
20观《狼图腾》有感
21喜欢的动物作文
22绿叶课堂
23冰皮月饼
24父亲的颜色
25智多星
26棋的记忆
27桑葚
28一件小事
29回味作文
30拖拉的我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