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动力来自于那盏灯
动力来自于那盏灯

【篇一:动力来自于那盏灯】

坐在教室里,随意间向窗外望去,便看见那盏灯,它在半山腰中被树木和黑暗包围着。昏暗的灯光下有扇门半掩着,显得是那样的温暖、静谧。

“灯亮着,门半掩着,这样的情景多熟悉呀!多少日子以来,他每每深夜回家,我都忧心如焚。灯亮着,门半掩着,只为他好轻手轻脚溜进来不惊醒他父亲。”这段摘自台湾作家琦君的《我家龙子》里的文字,这几句话是我每日都读的,也不知道读了几遍,但每每重读,仍忍不住流下眼泪。我望着那盏灯,那扇门在那里出神,有时,在院子地下抠土,心里想着:我家的那盏灯还亮着吗?一定还亮着,母亲曾说过有他在,灯就在,即使停电也不例外,母亲会点着蜡烛。啊,那盏不灭的灯!

初中三年,我两年是住校生,每每蹬着自行车回家时,心里总会有这样的一个心态,母亲肯定在灯前等着我回家,那一颗颤抖的心虽然有灯的温暖,但还是不时地瑟瑟发抖。直到我到家,她的心方才平静下来……初中的最后一年,我是走读生,学校离家较远,每日我上完自习之后,在许多人进入梦酣之时,我的家依然是灯亮着,门半掩着。推开虚掩的门,母亲便起身为我准备夜宵。我每日吃着夜宵,母亲便开始“唠叨”起来,比原来在老家时更加强烈起来,我早知道母亲的所作都是为了我,她得不到什么,我也在迷雾中长大。

初中的第一年,我的成绩平淡无奇,没有一门科目是我所理想的,但心里想着那盏不灭的灯,那扇半掩着的门,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挫折,听着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约我出去玩的恳求,我却一次又一次坚决的拒绝,每次我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每却有一种力促使我去拒绝,我有时秘书也不知为什么,只要拿着书,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盏灯,半掩着的门。召集,我终于体会到这种力的来源,是那盏不灭的灯,半掩着的门,是母亲慈祥的笑脸,是母亲那颗颤抖的心……

学习不在于如何学,而在于你有一颗如何的心,只要有心,有力量,就会有希望,就能把书学好。

“灯亮着,门半掩着”,这就是力的来源,我恐怕一生一世都走不出这扇半掩着的门,这片温暖的灯光。母亲,您是我心中永远的灯。

【篇二:动力来自压力】

小时候,我曾在姥姥家见过压水机。压下长柄,水就会淌出。观看之余,联想一下人生,也与压水机十分相似呢!

从古至今多少成大事者不是生于忧患呢?他们的动力何来?来自于压力。这正如压水机,只有受压,才有清凉的泉水流出。

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十二岁便要独自照顾妹妹与父亲。正是生活的压力让他掌握了更多的生活技能,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如愿地考上了大学。可见,压力能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因而获得人生的动力。

而另外有一些人,就像干涸的泉眼,无论如何加压,也压不出一滴水来。对待挫折困难畏缩退避的人,似空空的布囊,是无法激发出活力的。试想司马迁受刑后告老返乡,隐退官场,那名著《史记》的作者又将是谁呢?

所以,对庸者而言,压力仅是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摧残。对勇者而言,压力却是磨砺精神意志的法宝。面对人生的压力,我们更应坐下冷静思考,积极找出应对措施,将压力看作人生前进的动力。

试着打开眼前的门吧,或许它很重,锁的很死,但当打开之后,门后面便是宝藏。想想压水机,吱呀吱呀的手柄吟着一句千古真理:“对坚强的人来说,压力便是动力。”

【篇三:信念是奋斗的动力】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自身有多么刻苦,而不在于他的家世背景有多么好。

鲁尔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所以闻名遐迩,就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不在叫它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名。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教师,听说这位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教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个传说在村子里流传。这个教师能掐会算,他可以预测孩子们的前程。

有的孩子回家说,我将来会成为作家;有的孩子回家说,我将来会成为第二个华罗庚;有的孩子回家说,我长大会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回家说等等,当然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信心,在心理上就赢了那些自卑的孩子。

没过多久,家长们就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从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了,好像他们真的是作家、数学家的材料了。

那些被教师说成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了,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了;被老师说成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也更加的出类拔萃了,孩子们不再贪玩了。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学习,不勤奋学习的恶习渐渐没有了,这些孩子们到了参加高考时,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假如这位教授不那样说,那么考上大学的孩子可能就没那么多了,所以——信念是奋斗的动力。

【篇四:成长,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成长,一次美丽的嬗变之旅。成长,世间万物沿袭的古老而又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从破茧成蝶中,我们惊艳的是在成长的阵痛中孕育着美丽生命;在凤凰涅磐后,我们震撼的是浴火重生后的脱胎换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所说其实就是一种成长过程。“曾益其所不能”的内在动力就源自于成长。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学生,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己,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在成长面前,强者更强,因为他运用这股动力塑造了属于自己的完美品格;弱者更弱,因为这股动力击垮了他的致命缺陷。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学医中由“医人”感悟到要“医国”,就是这种成长的内在动力使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愈挫愈奋”的救国救民之路。革命虽然历经失败,但正是由于这些不计其数的失败,给了他永不枯竭的奋斗动力,让他在救国救民的革命生涯中不断成长,自我完善,在“愈挫愈奋”中塑造了他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中国近代开启民主共和时代的“第一人”,永不言败的强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纵观上下五千年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听到它成长的脚步声铿锵有力,看到它成长的身影华丽有型。从春秋战国的争霸称雄,到秦砖汉瓦的恢弘霸气,再到治隆唐宋的声名远播,我们的祖国在成长的道路上是如此的意气风发。然而,进入近代以来,闭关锁国这副无形的精神枷锁紧紧套住了祖国成长的步伐,“东亚病夫”的帽子屈辱的带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如今,“中国梦”的提出,让伟大祖国步履坚定地走上了宽阔的成长之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是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发展之路。

成长,塑人的不竭动力。让我们经历成长,以成长磨砺意志,塑造完美的自我。

成长,强国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心系祖国,以学习报效国家,建设强大的祖国。

【篇五:我有奋进的动力】

一学期下来了,我再次获得了国家补助金,而且是同学中最高的——三千元整。接过这一叠红色的“慰问”,我的手颤抖了,眼圈泛红了,感激的泪水犹如决堤的江水般涌出……

我五岁时父母离婚,从此便失去了普通孩子的基本权利——父爱和母爱。母亲远嫁广东,父亲为了我的生活和学习常年漂泊在外。我从出生到现在与父亲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已过花甲之年,身体羸弱,时常腰酸背痛,但是为了我,不得不拼命般的下地耕作。深夜,我经常被奶奶的鼾声惊醒,她睡得很熟,我知道奶奶的确是累了。我曾经心疼地嗔怪奶奶道:“一天到晚地干,您歇歇不行吗?”奶奶却说:“闲不住啊!习惯了,没事干就浑身不舒服。”是啊!奶奶是停不下来的。一旦她停止劳作,她的孙子就真的没人疼了。

由于自幼失去父母之爱,我的脸上很少显出一个普通孩子应有的灿烂笑容。也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吧,我经常对同学们说自己不羡慕有父母的孩子。但是,谁都知道,这是骗人的。我羡慕他们!特别是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奶奶腿脚不方便,不能长途跋涉,我的位置上总是空的。我多么希望我的位置上有人,至少可以让我知道父母还在关心我,爱我。我好想做一回普通孩子,享受一次普通孩子的权利,哪怕只是一天。但是,从上学到现在,他们一次也没在家长会上出现过。身边的一些同学,却不希望家长来开会。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哎!又要开家长会了,老师又要告状,回去又得挨顿臭骂,要是我爸妈不来就好了!”一旁的我只能暗自叹息:“如果我们能够交换一下,那该多好啊!即使挨骂也行啊!”

在08年那次地震中,父亲刚刚开始经营的门面瞬间毁于一旦,十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刚刚有些转机的家庭又陷入困境,父亲甚至想让刚上初一的我放弃学业,跟他一起去“漂泊”。就在这时,初中的老师来了,给我和像我这样的同学们带来了希望的火种——国家的第一批助学金。虽然钱不多,不能改变目前的窘状。但它犹如沙漠中的水源,迷雾中的灯塔,阴霾中的太阳,给了我们希望,给了父亲让我完成学业的决心,让我和我的家庭重新鼓起奋进的勇气。

三年之后,我顺利地进入高中。虽然中考考得不是很理想,但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在哪里都是读书,在哪里都能学到知识,在哪里国家都不会忘记我们。

每当我受到国家的“慰问”,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同时也感到沉重的压力:此恩此情,应该如何报答?现在的我,只有努力学习吧!

很多生长在野外的树,没有专人照顾,却依然茁壮成长,甚至比有些人工培育的树更高大,更挺拔。因为她有天然的雨露滋润着,有温暖的阳光呵护着。没有母爱、缺少父爱的我,一样能够健康成长,因为我有一个爱我及爱人民的国家,是她,给足我奋进的不竭动力。

【篇六:友谊,给我动力】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把我们彼此的心相互连接起来。

我是张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也会发生一些矛盾。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老师叫张焕发新的课堂作业本。她一本一本地发着,轮到我了,突然,她迟疑了一下,把那

本本应该属于我的作业本塞进了她的课桌里,另外选了一本给我。

当时,我心想:同是一本作业本,有什么好选择的,我也就没有计较。可是,等我拿起我的作业本时,我发现我的作业本右下角撕开了一个小口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哦好一个张焕呀,自己拿好的,却专门给我挑一本破的,你这还够朋友意味吗?我一时的咽不下这口气,可是在课堂上又不好说,因为老师在。

于是,我暗下决心,等到下课的时候再去找她算账。那一节课我都没有听老师讲的内容,脑子里全是张焕的不是,想着下课了怎么去羞辱她一番。

一下课,我“噌”地窜到张焕的座位前,厉声质问道:“张焕,你为什么要换我的作业本?”

张焕一听,脸红了,吞吞吐吐地说:“我没有……,没……”

“没有?那好,把你的作业本拿出来,我要看看你的作业本”,吵闹声引来了不少同学。这时,坐在我身后的王珊珊同学也说:“我看见张焕和张雪丽换本了。”我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那一整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

回到家里,我开始写自己的作业。往常,我遇到不会的作业题总是去问张焕,这是这次怎么办呢?我有心去问,可是想起上午的事情,我总是感觉对不起她。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也是不行的,想起老师瞪着的眼睛和父亲那扬起的巴掌我就害怕。

无奈之下,我只好厚着脸皮去她家,没有想到,她不但没有责备我,反而非常热情认真地给我讲题,我非常羞愧,在她家里,我也非常真诚地给她道了歉。

如今,我已经上初中了,每当我遇到什么挫折或者是困难时,我总是会想起我和张焕之间的友谊,是我们之间的友谊,给了我在学习上持续奋进的动力。

热门推荐
1说不出的爱
2读《草房子》有感
3我是一尾鱼
4冬日遐想
5那一抹色彩
6暑假结束了作文
7我的植物朋友松树
8自己做的实验
9牙膏和牙刷的故事
10爸爸真的不容易
11会玩才好
12描写夏天的作文
13海洋馆一日游
14我的弟弟
15静悄悄
16一张被晕开的白纸
17一个难忘的礼物
18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19写柳
20想象的作文
21给“矮冬瓜”浇水
22一位向内的女同学
23满载友情的无人机
24时间长河的梦想
25母鸡
26成长的故事
27父亲的背影
28守望梦想
29谢谢,你在我身后
30致女孩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