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游杜甫草堂
游杜甫草堂

【篇一:游杜甫草堂】

为了让我对杜甫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父母带我去游览了杜甫草堂。

去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亭子。我走了进去,发现墙壁上题有杜甫的诗以及他的生平写照。当我在小亭子里徘徊时,就会想到我竟然站在了杜甫曾经在这里饮酒作诗的地方,不由得欣喜若狂。我似乎感觉自己也有写诗的灵感了,好像杜甫在同我在一起作诗,我仿佛身临其境。直到妈妈推了我一下,我才顿时醒悟过来,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小亭子。

接着,我看到了一个用古典牌子雕刻着的“杜甫历史博物馆”。我想:杜甫可是我的偶像,他用过的东西,一定会很高大上吧!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当我看到一排排、一列列杜甫用过的东西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崇拜的大诗人杜甫,竟然用的是非常破旧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杜甫用这些破旧的东西,是因为杜甫所处的时代不好,但是他还是有一股劲,他就用这股劲来磨练出自己坚定的意志,所以才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大诗人。”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像杜甫这样的人才,是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才换来的呀。

最后,我终于来到了本次旅游的最终目的地:杜甫住过的茅屋。因为几个月前远方文学的牟老师刚给我们教了杜甫的诗,介绍了他那悲惨的一生,所以我来到这里便想起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每当我念到这首诗时,便为杜甫的一生感到悲切。再往进去看看,这个茅屋跟别的茅屋不一样,这里富有诗意,焕发着光彩。是他,是杜甫,使这个茅屋富有诗意,是他,用忧国忧民的笔触使它焕发光彩,他创造了茅屋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杜甫真了不起!

我喜欢杜甫草堂,是因为里面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喜欢杜甫草堂,是因为它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总之,杜甫草堂能够给予我对人生的思考。

【篇二:游杜甫草堂】

今天,是我来到四川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着小车车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杜甫草堂”。

大家知道杜甫是谁吗?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十分崇拜他。我之所以崇拜他,并不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诗,而是因为他忧国忧民,上思报效国家,下忧百姓疾苦,即使在屋漏衾寒之际,心心念念的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这列“小火车”随着人群进入了草堂。依次穿过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便来到了杜甫住的房子——茅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的草堂,不见杜甫身影,也不见迎客的繁花,只有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子小路,无声地凝视来往的游人。游人如织,或满脸含笑,自拍留念打卡;或一脸凝重,眉头紧锁,轻轻抚摸这里的一草一木,碑石题字;最惹眼的是我们这些从广州远道而来的小学生,静静地立在茅屋前,专注地听老师追溯草堂过往,杜甫晚年人生历程。

据说,安史之乱余波平息后,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后,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住进了茅屋。我不禁仔细端详茅屋。茅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破烂——屋顶上的几块茅草不知飞到了哪去,发黄的墙壁被划破了,露出了条条竹子。屋子里面,也是一片冷清。唯一的优势是,屋子里还是挺大的。

时光倒回到风雨飘摇时的唐朝,在八月的一个深秋,狂风怒号,刮走了屋顶上的几层茅草。茅草到处乱飞,有的掉进了池塘,有的挂上了柳梢。一群儿童将茅草抢走了,杜甫因为年迈了追不上,倚着竹杖独自叹息。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雨,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妻儿又饿又冷,唯一可以御寒的是一床盖了多年的布衾,又冷又硬的被子,早就被孩子蹬破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可真是凄苦啊!可是即使这样,他仍不忘忧心天下寒士,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怪不得人们叫他“诗圣”!

晨!漫步草堂翠幕荫,鸣蝉尽,群雁绮霞中。

依依不舍地走出草堂,我在心里默默跟杜甫说再见。但是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正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也将在无数个少年的心里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篇三:游杜甫草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出自于诗圣杜甫草堂写的绝句和春夜喜雨。在成都,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高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听说是为避“安史之乱”而和家人来到了这里。

草堂位于整个景点的中间靠前一点,屋子里十分简陋。它是用竹篾交叉搭建而成,外面敷上一些泥巴,这就成了墙壁。屋顶上盖着茅草,这就成了个房子。茅草房里有客厅、卧室、厨房和书房。真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啊!但是房子的面积不大,可能就和我家的客厅差不多。可见,杜甫的住宿条件比较差,因为那个时期已经有砖头房了。而茅草屋经不走风吹雨打,很容易倒塌。但杜甫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却写出了两百多首诗。

这里环境优美,是写诗的好地方。周围全是高大的树木,挡着八月毒辣的太阳,花儿尽情地绽放,蝉儿也高声地歌唱。偶尔一只蝴蝶从你身边飞过,颜色也依然那么漂亮。最让我惊奇的是:有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条虫子站在小路上呢!

在草堂博物馆中,我还认识了其它的十二位著名诗人:屈原、陈子昂、王维、苏轼、白居易、李白、李清照、辛弃疾、陆游、黄庭坚、陶渊明、李商隐。

“桃花一簇无开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在草堂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创作了这么多诗,与现在舒适而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相比,我们应该感动多么的幸福!而古人这种在人生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学习!所以,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供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参观和学习!

【篇四:游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春日里,这里弥漫着平和与清扬……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亭隐于竹林之中,我一眼便瞧见了它。

一览亭,灰白的瓦片齐齐地铺在深红的亭面上。没有阳光,显得灰蒙蒙的,亭边柳枝摇曳。我不禁笑道:“阴森森的,不会是用来锁妖的吧?”同学们也一边跟着我笑,一边胡编乱造这亭的历史。也是,如此灰暗之景,难免让人有些不正经的联想。

我们进到“锁妖塔”下,里面依然是灰蒙蒙的,我又想说笑,怎想到所有人都沉默着。我看向同学,怎知他们也紧闭着嘴,面色庄严,不肯开口。我将话咽下,静静地参观起来。在我看来,里头不过是些无聊的文物,我却一直莫名沉默着不敢打闹。

过了一会儿,终于出来了,我跳出来长吸一口气,好象脖子里一直卡着的鱼刺终于咽下了。我回望一览亭,心中叹道:又不是活物,为何有这样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或是它自有的高贵,或是人们心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重爱惜……

太阳出来了,洒在一览亭上,那一刹,仿佛放大镜聚焦一般,亮得有些刺眼。我睁开眼,亭面的深红变为大红,瓦片洁白得发亮,一切都缓和下来,空气里漫着平和的暖风!

我望向亭尖,针一般的亭尖明亮得耀眼,那一刻真的——好美!

一览亭的灰暗源于它的冷漠,而那一刹的光亮,却又让它美丽。清明草堂踏春,我发现了一览亭的美,在灰暗的反衬下,它也许更美!

热门推荐
1父亲的背影
2写字比赛
3我不再能回到那一刻
4假如我是微风
5母爱很伟大
6我们都是一块砖
7一面墙的记忆
8母爱泛滥
9勇气
10《小雨点》诗歌
11漫画老师
12神奇的探险之旅
13艰难的归程读后感
14再见
15我能做到的事
16乡下的美景
17我喜欢的花
18门其实开着
19风筝与线
20秋之情韵
21美好乡村真美好
22秃的老香樟
23我的家乡
24抬起头
25我的未来不是梦
26羽翅梦
27欢乐的采摘节
28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
29我的爸爸
30吹鸡毛比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