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白露之美
白露之美

【篇一:白露之美】

何为白露?它是叶子上的露珠,是夏天闷热的句号,是秋天开始的冒号,是四季变化的惊叹号。白露,名字很美,但它的内涵更美。

白露之美,美在阳光的付出。白露是露珠,晶莹剔透的露珠之美,来自于阳光,没有阳光的付出,哪来白露的美丽?作为学生,要学有所成,考上理想的大学,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培育,他们的付出很多时候是默默无闻的,就像白露背后的阳光,正是他们这些“阳光”的付出和奉献,造就了我们这些“白露”的光彩夺目。

白露之美,美在努力积累。露珠是结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而成,我们也是如此,凡事离不开积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就要这种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和谐和文明,也需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白露的美,正是告诉我们这个深刻的道理。

白露之美,美在渺小却不平凡。白露很渺小,生命很短暂,太阳升起,气温升高,白露就蒸发了。它的美丽是渺小的,是短暂的,但却是不平凡的。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白露”这样的人,看似渺小,生命短暂,但意义非凡。比如书本中的那些抗日小英雄,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献出了生命,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幸福安定。还有因那些见义勇为而牺牲的善良人们,冲进火海的消防队员们,抵御洪水来袭的解放军战士们,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做出的贡献和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后人前行。

这就是白露之美,美得让人神往,让人深思。

【篇二:白露】

朋友,你知道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吗?你又觉得哪一个节气是最美丽的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千年咏叹的情境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一个温柔清新的名字,一段幽雅静谧的日子。此时,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代表着白露过后,天气即将转凉。

每年的九月七日至九日,夏秋转换,暑热渐消,层林渐染,大地慷慨地披上了金色外衣。夜晚,空中的水汽凝结成晶莹剔透的露珠,附在花草那茁壮的茎叶上,当早晨的第一缕霞光照射其上,洁白无瑕宛若珍珠,煞是惹人喜爱,故取名为“白露”。

白露时节的景色让人陶醉,白露的习俗更是让人回味。

白露过后,天气即将转凉,为了应对冬日的寒冷,人们通常会在这时候吃一些补品。而白露茶在这一天又是必不可少的。顾名思义,白露茶就是在白露节气采摘的茶叶,不像春茶花那样娇嫩,也不像夏茶这样干涩,茗一口,独特甘醇的清香留恋在唇齿之间,让人烦尘顿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初秋晶莹的清晨,在烟气氤氲的河畔,我恍忽看见一名身披白纱的女子,风姿绰约,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地走来,走进了那千年镌刻的记忆。

而一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千古绝唱,又道尽了多少思亲的无奈?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四季轮回,节气变换,剥落的岁月里总是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的生活正因为有这些别样的节气而不显得单调。在这诗情画意的白露时节,何妨去看一眼远山,濯一足秋水,那盘旋而落的秋叶也许脉络着我们纯真的童年。

人们在这喧闹烦杂的城市里忙碌不停,却不知宁静、安谧就藏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穿过树林,爬上山坡,看晚霞……

【篇三:白露赏秋】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又到了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节气,我带着憧憬去感受醉人的秋色,探寻秋的代表符号。

清晨,秋日的朝阳略带羞涩地升起,在林间洒下缕缕柔和的日光。山中薄雾弥漫,树叶五颜六色。看草丛中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是什么?树枝上偶尔掉落颗颗珍珠似的东西是什么?哦!原来是露珠——银子般闪耀着光辉,是那样的洁净、透明,在阳光里变幻出色彩迷离的景象——黄的、红的、蓝的……五彩缤纷,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去触摸它们,露珠却调皮地迅速滚落下来,钻进草丛、浸入泥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觉间,露水浸透了衣裳。

太阳越爬越高,临近中午时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神奇地消失了,化作了那湛蓝天空中朵朵悠闲的白云。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摆,有的一不小心就从树枝上跌落,像蝴蝶般翩翩起舞,落在林地上,落到小溪里,犹如参加舞会一般。多彩的纱衣将大地铺盖成锦缎,我禁不住躺在落叶集成的被子上,和煦的阳光打在脸上,秋风温柔地拂面,轻闭双眼,听着丛林中落叶与虫子们共同演奏的曲子,闻着金桂沁人心脾的清香,不禁坠入梦乡。不知过了多久,”咕咕嘎嗄”的叫声将我从睡梦中拽了出来,循声望去,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它们要去南方追寻记忆中的温暖。

此时的大地沐浴在夕阳中,晚风吹来瑟瑟凉意,我不得不结束赏秋之旅,但依然留恋这美仑美奂的白露时节。

【篇四:描写白露的作文】

古人记载:“八月节……阴气渐重,凝露而白也。”白露这一天,天气渐转凉,清晨时分,就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了。

一直都还很热,由于天气的变化致使我们认为节气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也遭到了我们质疑。

但白露那天醒来,只见窗外已是细雨绵绵。推门而出,已然有丝丝寒意迎面袭来,我折返回屋,披上了外套。天是灰色的,在阴雨之上;树是颤抖的,在凉风之中。

去了外婆家,见他俩正忙着种白菜,他们已经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他们那沿山而建的小自留地里,挖坑、浇水、播种。

见到我来,外公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啦啦,你记住啦,不种菜也要记住!你爱吃的白菜就是这个时间种的。”他顿了顿,眼睛望向远方,接着说,“我小时候在地里种菜,天也是这个样子,温度一下子就凉了,清早那些叶子上密密的都是水滴,是白色的,不下雨时,阳光一照……”

“就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十分地惹人喜爱。”我俏皮地接嘴,“外公,我知道。您都说了好几回啦!”外公和外婆四目相对,然后会心地笑了。

做了一下午的作业,举目窗外,发现地上是湿的,毛毛雨似乎一直下着,时疏时骤。晚上出去吃饭,瑟瑟秋风吹来,我竟冷得要将手也伸进口袋,比早上更凉了几分。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真的来了。

【篇五:感受白露】

人们常说“一叶知秋”,那我面前这只扑棱的黄蝴蝶,是否就是秋姑娘的来信?

一阵凉风徐徐吹过,是的,是秋来了,是白露来了。

风卷云舒,天空更高更蓝了,只是掩着一层黑纱,不愿用她那美艳的笑容面对世界。“滴答,滴答”,雨珠打在窗瓦上的声音甚是动听,交杂着风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像一支交响乐、他们配合默契,在这凄寒的秋天中平添一抹轻快。

我把手伸出窗外,几点雨滴争先恐后地要来访问这位新朋友;风在我指缝间流转,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纹路,从手腕一路蜿蜒到了指尖,痒痒的,却又让人不舍放手离开。雨点打在手上是微凉的,它们落在手上依次开了花,余下的水滴又顺着手掌滑到手背、再恋恋不舍地离开。

耳畔是风的嬉笑,鼻间是风的清香。来自远方松柏清冽的冷味,田野上漾起的稻谷金黄的暖味,与沁人心脾的桂香一起在空气中发酵;“哧溜”地窜入鼻间,好似一阵电流在一瞬间传入神经。

我站在通风的楼梯口,秋风一下子涌入,卷着几片被她吹黄了的落叶,他们跟着风在半空中旋转、飞舞。我微微张开嘴,风猛地钻入,抵在我的喉间,像是薄荷糖,清爽而又甘甜。它在口腔中回荡,一点一点被体温所泯灭,直至消失不见。

阳台上不知名的花草,叶片还绿着,沾染了清晨的露珠,在风中摇曳。

黄昏,夕阳一点一点向着天边蔓延,带着秋风,燃尽了每一个漆黑的夜,期待着第二天清晨最耀眼的那一滴露珠。

【篇六:白露我最喜爱的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诗,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包含其中。

农历8月的“白露”,是我最喜爱的节气。

《诗经》上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到了白露,秋天才真正向我们走近。大雁南飞,秋风送爽,夏天的炙热被-场秋雨驱散得无影无踪。花枝草尖的露水在清晨一抹阳光下晶莹剔透,美丽的秋姑娘把山林树的叶染上橙黄色,在秋风的吹拂下蝴蝶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

“白露高粱秋分豆”这时节,是一年的耕种得到收获的日子。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春种秋收,这也是农民伯伯-年企盼的时节。

“白露”时节,也是我们祖辈老家江苏太湖祭奠禹王的日子。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深入人心。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白露”时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祭奠禹王的香会,历时一周。以纪念他治水的功绩。

我喜欢“白露”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我的一对双胞胎妹妹三年前的“白露”这天降生。当“白露”悄然而至的那晚,我来到长沙妇产医院,看到了两个可爱的小天使,粉嫩的面容,两眼微闭,我可想像,那一定是一双双圆溜溜、灵动的大眼睛。我的到来惊醒了她们,大妹妹睁开了眼睛,水汪汪的,就跟今早初阳照射的露珠一样清澈耀眼,我看着两个可爱的小宝宝,如看到了世间珍宝一般。这时,一阵秋风从窗外吹过,外面传来“滴嗒滴嗒”的雨声。我们在产房里谈着笑着,风声,雨声,笑声,演奏了一首独特的交响乐曲。

最喜爱的“白露”来了;又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又一个美仑美奂的季节,又一个笑声连连的季节…

热门推荐
1以早为话题的作文
2今夜月儿圆
3新学期,新打算
4在聆听中成长
5收获告别
6向日葵的日记
7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8中国梦,我的梦
9小熊过河记
10游泳趣事
11时思基地实践活动
12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13遇上碎片化生活
14记一次游戏抢椅子四年级作文
15我为祖国点赞
16自编童话故事
17我的妈妈作文
18爱祖国
19陌上花开,彼岸花落
20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21寒假趣事作文
22第一次摆地摊
23学会微笑
24给自己一个微笑
25火车上的年味
26一封家书表孝心
27考试的启示
28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29假期泰山游记作文
30新学期新梦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