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这里也有乐趣】
暑假,外公和外婆带我去赶集,也就是农村盛会,平时高价的东西蜷缩于地,周围一片新奇,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都被小们显摆了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白云镶在蓝天之上,一路上芳香弥漫,小鸟的脆鸣,似乎在迎接我们。
到达集市中心,嘈杂喧闹,繁华一片。到处是小贩们吆喝的声音:“手镯项链挂坠,十块钱一个。”“新鲜打捞蛤蜊,美味细嫩黑鱼!”……我发现,小贩们的吆喝也挺有乐趣的,个个都有自己的风格,style。这集市虽没有北上广那样一线城市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也不失风雅,流露出的是乡下人的纯朴爽朗。
我和外公凑到一个卖鱼的小贩那里,外公指着鲫鱼问:“这鲫鱼多少钱一斤呀?”“便宜便宜,十七块五,看你是老熟人,给你降点价,十块给你。”那卖鱼人一边招待别人,一边说。
赶集,也称赶场,赶山。是一种民间风俗,是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考验小贩们经商能力的时刻。小贩们各个精神抖擞,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显得不可一世。那高亢的嗓门,那有趣的声调,那好口才,都是乐趣。虽苦了点,累了点,但人们在这一刻是兴奋的,是喜悦的,是无法用地位来约束的。
外公拉着我的手回忆说:“当年你外婆和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像现在这样,挑着自家种的粮食来卖。当年这村还没这么发达,大家都没多少钱,就等着城里人来看粮食,有时卖了一天也就只赚了五十几块钱,加上这赶集一个礼拜才来一次,我们就用这五十块和我赚得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日子过的虽苦,但也有快乐。”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外公还是流了两滴。这短短三句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日子过得虽苦,但也有乐趣,也快乐着。”这句话一直在我脑袋里荡漾着,渐渐布过我的全身。“苦,但也有乐趣。”外公说的是多么轻脆,就这样一掠而过。我想: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还能叫快乐,说有乐趣,是为什么呢?我沉默了……突然间,我明白了——农村也有乐趣,是那种对生活抱以乐观态度,积极向上的乐趣。
夕阳西下,傍晚来临,集市散了。我们走过桥,这桥饱经沧桑变得破烂不堪,但还是那么硬朗的矗立在河水之上。慢慢回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篇二:帮助他人的乐趣】
我是一个爱帮助他人的小女孩,自从我懂事起,我就一直在帮助有困难的人们,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长辈让座。每一次帮助不仅让他人拥有了许多快乐,自己也拥有了快乐。爱帮助人是一种美德。
今天我就来讲讲我的几次帮助人的经历。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要去上兴趣班,出门时我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今天我自己去上课,你们安心上班,我不会有事的。”
我走到公交车站,车刚好来了,我一蹦一跳地上了车,拿出公交卡,刷完之后找了一个空位坐了下来。因为那时叔叔阿姨们都要去上班,所以我找了半天才找到。
刚坐下,一对爷爷奶奶上了车,我笑眯眯地走到他们面前,伸出小手,把他们扶到我刚才的座位前。“哎,正好!”我对面的小朋友要下车了,我对两位老人说:“来,奶奶,您坐我的位置,爷爷您坐刚刚那个小朋友的位置。”
他们刚坐下就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可真乖呀!你长大一定会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善良,成为社会上的好人!”我听完便对他们说:“给您让座是我应该做的,这是中华传统美德呀!”
不久,我到站了,下车时我高兴地向爷爷奶奶挥了挥手,他们用慈祥的目光看了看我,还向我微笑了一下,我便去上课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要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走到马路上,我和爸爸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准备过马路,我便对爸爸说:“爸爸,我去扶老奶奶过去吧。”爸爸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去吧,好孩子。”我走到老奶奶的面前,对老奶奶说:“奶奶,让我来扶您过去吧。”她向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放完风筝我回家看品德书时,看见了一句:爱帮助别人的人,一定能乐趣无穷!
怪不得我这么快乐,原来因为我喜欢帮助别人呀!
【篇三:乐趣】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对很多事都感兴趣。读书与音乐更是让我乐在其中。
自小就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家其它东西不多,唯有书多,不同风格、不同作者的书都能带给我收获的快乐。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让我知道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亲情、友情、竞争和优胜劣汰;曹文轩的美文让我对那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油麻地心生向往;而童话系列则给我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在梦幻世界里飞翔。从小时候的《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到现在的《我们爱科学》《奥秘》和《中国卡通》,读书让我痴迷其中。也增长了我的知识。
给我欢乐的不仅是读书,还有音乐。
自小,美妙的音乐就让我心驰神往。高兴时,音乐能让我放飞心情;悲伤时,音乐能为我缓解伤痛;而疲劳时,音乐则能安抚放松我的身心。音乐与我从小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从小时候的电子琴,到后来的钢琴,再到现在的萨克斯,音乐一直让我心旷神怡。
我学萨克斯已经快三年了。回想初学时,听着老师吹奏优美的乐曲,我便嚷着要学,可一轮到自己吹的时候,却发现那是一件特别费劲的事情。最开始掌握不了技巧,以为越用力越好,结果被妈妈说像是驴叫一样,怎么吹都不像当初听老师吹的那样优美。有一阵子真想放弃了。爸爸妈妈都劝我,说当初让我学这个就是为了让我静心,做事不浮躁,以此来陶冶情操。于是我又静下心来,体会老师教的要领,先一个单音一个单音地练,然后再练音节。虽然很枯燥,但我还是坚持不停地练习。就这样循序渐进,从低阶一步一步的练到高阶,终于有一天,我也能吹奏出优美的乐曲了!在这悠扬的旋律中,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这是付出之后终有所获的欢乐,也是战胜自我信心倍增的欢乐!
我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它让我足不出户,便可遨游天下;我享受着音乐的乐趣,它让我在品味难以言传的激情和优雅。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许多,让我们用心享受它们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篇四:这里也有乐趣】
秋天的下午,太阳用它的第一抹余晖照亮了大地,照亮了高楼,照亮了大厦,也照亮了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这里,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小巷的巷口有一棵老槐树。虽然树叶翠绿,虽然枝繁叶茂,虽然有鸟虫在吟唱新的乐音,但这些都无法掩盖岁月的痕迹。在那粗壮的树干的中央,不知为何已有了个大洞,在树枝的分叉处,已有了多少废弃的鸟窝!不过树洞也好,树枝也罢,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树洞里有几株小树苗,我小心坐下,轻轻地抚摸着那小树苗。在这条小巷里,已没有人的痕迹,而这些树,却一代代地活了下来。我不禁感慨万分:在这古树的面前,人类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历史的长河水悠悠,有多少人像这古木一般,看尽整个故事,看透整个故事?又有多少人坚守于一处,尽管历尽沧桑?而那树上的鸟巢,也不断增加,鸟啼声一声高过一声,传的极远……
小巷中有一座古庙,多少年前,这里香火通明,祷声不绝,而到今天,那古老声音的余音也已散去。走在青石道上,可以望到那座古庙。庙身已经坍塌,整座庙都透露出一种荒凉的气息。低头一看,砖瓦上尽是尘土,已没有了往日的光辉。在石瓦旁边,有几株小草正轻轻摇曳。因为有了古庙,这几株草更显年轻与朝气。草上,清晨的露水还未消褪。看着破败的古庙和充满朝气的小草,我思绪万千:这不正是一种时代的交替吗?古庙已经逝去,碧绿的小草正在用它们顽强的生命续写新的篇章!这就是大自然的伟大!
小巷的尽头是一口水井,井深不见底,我随手从井边拿起一块石头,端详着,石头上有着棕色的底色。几条蓝色的条纹环着石头,还有红的,绿的斑点,我再一次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惊叹。我把这石头扔了下去,过了很久才出现了水声,这让我想起了那多少因为生不逢时而被埋没的人才!但这就是世界“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在这条小巷里,我领略了自然,也明白了自然。有此时,其乐自无穷。
【篇五:这里也有乐趣】
对于音乐迷来说,乐趣是一首首缠绵耳畔的歌;对于科学迷来说,乐趣是一口稀奇古怪的钟。对于我来说,乐趣则是那一声声平凡的吆喝。
“磨剪子嘞——锵菜刀——”,走街串巷的老伯,操着流利却令人费解的家乡话,骑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后座夹着条长板凳,伴随一路“嘎吱”“嘎吱”声,已成为多数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可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大楼的拔地而起,这吆喝,竟慢慢变得只剩下回忆。于是如今,每当我听到这吆喝时,都会急匆匆地冲到阳台边,仔细聆听上一阵子。老伯的声音浑厚而嘹亮,和那朴实无华的“台词”相映成趣。那悠长的调子,似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山,那山,就这么曲曲折折的延伸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厚重的吆喝,这里也有乐趣。
“西瓜,蜜瓜,便宜卖啦!不甜不水不要钱!”水果摊主是个约莫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常年系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围腰,趿拉着一双脏兮兮的塑料拖鞋,再开一辆风尘仆仆的面包车。我最爱在秋天的时候看她卖瓜,她的脸圆圆的,眉毛,眼睛,嘴巴却都弯弯的。每当我放学归来时,都是夕阳最恋恋不舍时。夕阳忙着给云朵换上五彩的霓裳羽衣,也没忘给她的脸扑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四周翩然而至的落叶和她热情似火的笑脸有种说不出的贴切。她的吆喝几乎从不间断,一声接一声,且气力足。每当她那亮而脆的吆喝声响起时,树上的鸟儿都噤了声,怕比不过。那吆喝声是传播极远的,50米开外的家中,我仍能听见那个清冽的“瓜”字。清脆的吆喝,这里也有乐趣。
“咯咯咯,咯咯咯,鸡宝宝,开饭咯!”表姐生长在乡下,家务农活样样精通。每次我到那个富饶的小乡村去看她,她都会昂着那张充分吸收太阳之精华的脸,领我当村姑。白天在草地里捉蚂蚱,晚上到山顶上看星空,偶然间落下一个毛茸茸的东西,用手一摸,才发现是一株小小的蒲公英。但是我最爱的,还是跟在她屁股后面喂小鸡。明明是很普通不过的吆喝声,却被她独特的娃娃音诠释出了别样的味道。她的吆喝是软糯糯的,粘粘的,像刚刚新鲜出炉的糍粑。甜美的吆喝,这里也有乐趣。
吆喝声里有生活的味道。这里,也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