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竹园】
我们家工厂旁边的荒地上有个美丽的竹园,这里到处生机勃勃。
今天,妹妹淘气,我便带她走进竹园游玩,只见满园的竹子,有粗的、有细的,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站在竹子底下,只能透过竹叶看到星星点点的蓝天。一阵风吹来,竹子四处摇摆,发出呼呼呼的响声,好像在举行歌舞大会。沿着石径向前走去,只见路旁的一些竹子有的矮矮的,像在说悄悄话;有的把腰板挺的直直的,像是要出征打仗;还有的三五成群,像是一个欢迎我们的仪仗队。这些竹子站在一块儿,组成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游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而春天的竹林最可爱的是竹笋。它们像是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吸饱了雨水,迫不及待地从地里冲了出来,东看看,西瞧瞧,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那些长得高高的竹笋,像一把把黑黑的小宝剑,无论是风吹还是雨打,他都不会倒下。
竹园里有个小池,我看到岸边有许多小孩蹲着,有的愁眉不展,有的开怀大笑……走近一看,才发现孩子们在抓鱼。这里的小鱼十分小,只有嫩竹叶一样大,喜欢在一起玩耍。它们摇头摆尾,正在玩着呢!有的钻进绿萍中,像在抓迷藏;有的一动也不动,像在闭目养神。而那些小朋友,则是一会儿挥动鱼竿,一会儿又放下小鱼网。妹妹也想加入,可太危险了。我便让她在远处望,池塘边不时传来欢叫声、懊恼声、失望声,这声音忽降忽升,在竹园中形成一首美妙的歌曲。
我爱这生机勃勃的竹园,是它让我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让我忘记今天下午所发生的所有伤心事儿,难过事儿,让它们都随着风儿飞走吧!
【篇二:家乡的竹园】
我家住在一个又美丽又可爱的小山村里。周围都是竹山茶园,像是一座高大的绿色围墙。
每当春天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小笋在地下默默地生长,这时人们称它为头笋,又称冬笋。春节前后,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笋,男女老少都喜欢它。到了清明节,鹅黄的新笋像刚出壳的小鸡钻出地面,仿佛林立的宝塔。它的顶须黑中带绿,这时的笋外面明显有一层毛茸茸的细毛,所以人们叫它毛笋。毛笋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管上面压着多重的石块,都能掀翻它们,破地而出。人们根据笋的好坏进行选择,把精壮的留下,培育成竹。
晚春时光,笋长成了嫩竹,脱去外衣笋壳,笋壳还可以用来做纸或拉丝做成沙发的内垫。脱去外衣的竹子颜色嫩绿,竹节处有一些白毛。嫩竹先长出竹丝,再长出嫩叶,比老竹显得更加翠绿,这嫩竹是做纸的好原料。
到了炎热的夏天,一阵大风,竹林翻卷着绿色的波涛,哗哗地响,气势澎湃。每到暑假,我们经常在竹林里嬉戏玩耍。
秋天,甚至冬天,竹林还是那么绿,那么美!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竹子,你无私地为人们奉献着你的一切,你对人们的要求却是那么少。一阵雨露,一丝阳光,你就能发芽、生长。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篇三:校园一角竹园】
我的校园坐落在湘江,是市里有名的绿色学校。
我的校园既美丽又可爱,又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到处都有人喜爱的景色。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竹园。
站在竹园的入口处,踏着脚下的石砖,清晰可见门口立着一块淡黄的石头,上面写着两个红色的大字你—竹园。
进入竹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竹子,它们苍翠无比,仿佛站立了几个世纪似的,一直驻守在我们的竹园中。
竹园里不但有苍翠无比的竹子,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
有日本的樱花、香樟树、茶花、柏树、桂树。这里四季如春。一阵春雨撒过,雨水把花木洗得一尘不染,叶子上挂满了闪亮的水珠。像绿叶盘里的一颗颗珍珠。
在园中的香樟树,是那么的庄严挺立,像一个守护花木的卫生。它一年四季的颜色都不一样,春天是嫩绿的,夏天是翠绿的,秋天是金黄的,冬天是诗情画意的。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好像一副神奇的画卷,美丽的画卷五颜六色,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在''画卷''欢快的游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轻轻的走出了竹园,踏着的还是那条石板小路。可是再次走出来,可不是那个滋味了,那个滋味我也说不上来。
请大家有空来我们学校看一看哦!
【篇四:竹园之家】
我的家乡被命名为竹园村,真是名副其实,因为村子周边自古以来就竹林遍布。其中最大的一片竹林,就生长在我们竹园小学的校园后门外。这片竹子经过不知多少年的繁殖,也不知在哪年连成了片,形成了现在的园。
青青翠竹,不惧风霜,四季常青,掩映出一片独特的风景。斑斑竹林,蓊蓊葱葱,风韵怡人。特别是活动在竹林之中的各种鸟儿,更为竹林增添了几分动态美。傍晚时分,是最为热闹的时候,隐蔽在丛林里的那些鸟儿们,有的摇着身子,有的抖着翅膀,有的翕动着小嘴叽叽喳喳,呼朋引伴。
竹子非草非木,在植物界属于一种奇特的物种。它不仅属性奇特,个性也不同于其他品类。它外形挺秀多姿,集刚柔于一身。它就以那种自然生就的美,以及不同凡响的品格,成为同学们在植物界的最爱。就连我们学校的校训还是由竹子的品格凝结而成的呢:“正直、虚心、坚韧、向上”。
学校后面的竹园,是我和同学们课外活动的乐园。我们在园里看书、做游戏,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及自然科学实验。因为拥有竹子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学校成立了名为“竹园之家”的科学兴趣小组,刚刚退休的李新元老师,被返聘为这个小组的辅导员。
这里的竹子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齐全。紫竹、方竹、凤尾竹、罗汉竹,还有那当地稀见的麒麟竹、金镶玉竹、黄皮刚竹。其中花杆毛竹分布最广,因为它是竹编的最佳原材料,外皮光滑、清亮,带有俏色,用它编成的竹器最为美观、亮眼。李新元老师业余从事竹编手艺,可以说是竹编手艺的传承人,不仅在我们学校,而且在我们周边村庄也远近闻名。在同学们眼里,李老师堪称竹编大师。编织,讲究心灵手巧,他编织的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手里的篾条,随着手指的律动上下翻飞,花样迭出。一棵棵竹竿在他手中被剖开、刮净,再经过穿插、勒箍,编织成一顶顶斗笠,一张张竹席,一只只精致的竹篮、竹筐。在李老师这位“名师”的精心指导下,“竹园之家”科学兴趣小组的组员中,堪称“高徒”的竹编能手不断涌现。
近两年来,为把这片竹林进一步打造成我校的“后花园”,李新元老师率领“竹园之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深入考察,针对园内的环境、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作了全方位的整治。
首先,我们在竹林周边开挖了一条排水沟,旱时引水,涝时排水,以保障竹子旱涝无虞,同时在四周栽上一圈荆棘丛,以防家畜及行人随意践踏。随后在竹林的四面边界分别用水泥和砖块砌了一个大蓄水池,用以引流污水。在林子间隙,又运来细沙修铺几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小道的尽头和交叉点再安放上石几、石凳。最后,同学们恭请李新元老师亲笔书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等等赞扬竹子品格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标语,精心制作成宣传牌竖立在几处显要位置。如此一来,一座以竹林为主体的小小公园便初具规模。
小公园的名称,经同学们公议,被定为“竹园之家”——大家的绿色之家。
【篇五:竹园的四季】
在翠绿幽静的竹园里,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笋就悄悄地在地里萌发了;春雨一下,它们就破土而出。这就是我家的竹园。
春天,鹅黄的笋从土壤里钻出来,像一只只刚出壳的小鸡;三四个星期后,它们变成了一支支的笋;后来,它们脱去外衣,变成了一支支嫩绿的新竹。小麻雀在茂密的竹林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这个地方真美啊!”
盛夏,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地上是一片跳动的碎金。竹叶遮住烈日,凉风徐徐拂来,竹园成了避暑胜地。
秋天,地里会钻出淡黄的马鞭笋,给人们添了一道可口的小菜。
冬天,别的树落叶了,可竹园里的竹还是那样清秀挺拔,舒展着绿色的叶子笑容满面地迎接着严霜白雪。
【篇六:家乡的竹园】
我的家在乡下,那里有着成片的竹园,竹子环绕在村的四周,就像驻守的士兵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我喜欢那清脆欲滴的竹园。
每当春天快来临的时候,小竹笋已悄悄地在生长,人们称之为冬笋,也叫团笋。乡下的人们总会想方设法把它挖出来运到城里来卖,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冬笋味道鲜美,所以春节前后人们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美味可口的冬笋。到了三、四月份,鹅黄色的新笋已钻出地面,仿佛林立的小宝塔,它的顶上黑中带绿,这时的笋外面明显有一层毛茸茸的细毛,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毛笋,也叫春笋,这时价格不怎么好,人们一般会用它加上其它的干菜晒成笋干,留着来客时拿出来招待客人,拿它蒸肉吃或做汤喝,可以说没什么才可和它比拟了。毛笋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土有多硬或上面压着多大的石块,笋都能从下面钻出来。人们根据笋的好坏进行选择,把粗壮的笋留下,让它长成竹子。
晚春时节,笋会迫不及待的脱掉外衣,任由春雨的洗礼,成了嫩竹,脱壳不久的嫩竹子颜色是嫩绿的,竹节处有一圈白色,不久之后会抽出嫩叶,它的叶子比老竹子的叶子显得更加翠绿。
到了炎热的夏天,那些竹子都长大了,一阵大风吹过,竹子会随着风向而摆动,仿佛绿色的波涛,起伏不定,显得气势是那么雄伟,我们放学归来,经常会来到竹林里嬉戏,玩耍。有的小伙伴掰下一些老竹枝编成帽子扮演红军,在竹林里“打仗”。有时我们会抓住一棵弯弯的竹子荡秋千,十分有趣。
秋高气爽的九月,地上长出了一枝枝细长而又清秀的笋鞭,其得名因其形状像鞭子的缘故,这时我们便到园中去挖掘,家里又增添了一碗笋汤。
冬天是百花凋谢、树掉叶的季节,可竹子仍然葱绿提拔,下雪时竹叶上托着一团团的雪,煞是好看。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