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无锡小笼包
无锡小笼包

【篇一:无锡小笼包】

要问无锡最著名的小吃是什么?当然是小笼包了。秘制的材料、熟练的手法、精巧的工序,做出的包子真是人间美味。

小笼包先生一个个白白胖胖的,上面蒸得水灵灵、亮晶晶的,里头裹上了又鲜又嫩的肉馅若隐若现,汤汁像要溢出来似的。它又像一个个小宝塔,塔顶上还弥漫着诱人的鲜香。

小笼包做起来并不难。先摊开一张面饼,并用擀面杖在上面摩擦摩擦,把它擀成大小适中的面皮,再把事先用秘制酱卤腌过的肉茸放上去,然后用巧手把它一层一层地黏合起来,给它穿上一条有着十八个褶子的小折裙。呵!做好了,现在的小笼包活像一个小胖墩。

终于等到了品尝小笼包的时候啦!第一次开吃的我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一口吞下。没想到小笼包只被牙齿咬了几道痕,而我却成了“受害者”,嘴巴被烫得红通通的。

后来,我才发现是这么吃的:“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我小心翼翼地在Q弹的皮上咬了一小口后,立刻用嘴大口大口地吮吸着又鲜又热的汤汁,汤汁像泉水般涌了出来,满嘴都是鲜肉的香味。“哇!太好吃了,神仙吃的食物也不过如此吧!”我又咬了一小口小笼包,不肥不腻的肉馅儿带着鲜香闯入我的嘴巴,嫩嫩的肉在我的舌尖上打转,有的入口即化,有的爽滑鲜香,有的油而不肥……有劲道的皮也没有让我失望,它顺着我的舌头反反复复地“轮滑”着,皮里的香、鲜全都散了开来。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又一个,每一个都要在口中细细地品着,都舍不得咽下,简直停不下口。我感叹道:“此包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呀!

无锡小笼,家乡特色,做工不难,材料不烦,品尝口诀,切莫要忘,无锡小笼,小小身材,大大味道。

【篇二:无锡小笼包】

说到无锡的特产,非小笼包莫属,它也是我认为无锡最好吃的小吃,我可是百吃不厌的。

刚出笼的小笼包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它们一个一个,端端正正地“坐”在小蒸笼里,小巧玲珑,头顶有一朵“盛开的花”,是由大约18条小褶皱,向着同一个方向——顶部聚合而成。它的外皮晶莹剔透,薄薄的,上面还滚着一颗颗小水珠呢!举起筷子,小小翼翼地伸向小笼包,缓缓夹起。透过薄薄的外皮,里面棕色的肉馅若隐若现,还能看见那浓郁鲜美的汤汁在里面晃动。整个小笼包看上去就像一块玉石雕成的工艺品,还没有开吃,就已让你垂涎欲滴。

吃小笼包可是有讲究的,“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就是吃它的口诀。首先,小心地将它夹起,因为它皮特别薄,一不小心可能就破了。接着,在它底部的边缘部位,咬开一个小口子。噢!别急别急,先往里稍吹口气,让滚烫的汤汁冷一冷。然后就可以吸里面的汤汁了,这汤汁充满了浓浓的肉香,鲜甜适中,美味极了。吸完了汤汁,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吃掉整个小笼包!这下,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可以小口小口,也可以一口一个,从“花朵”上面开吃也无妨。这小笼包鲜美无比,让你回味无穷。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品尝小笼包,还不懂吃法。看着这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笼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就开始向它发起“进攻”,一大口咬下去,被里面的汤汁烫得“哇哇”大叫。不过从那以后,我就掌握了巧妙吃小笼包的方法了。

如此美味的小笼包,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深受皇帝喜爱。话说乾隆曾六次下江南,途经无锡时,每次都要到无锡秦园品尝小笼包,对它赞不绝口。从此,无锡小笼包的名气就旺了起来,制作工艺流传至今。

无锡小笼包,色香味俱全,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爱无锡小笼包!

【篇三:美味的小笼包】

大家都知道,无锡有许许多多的美味,但最最有名的还是无锡的小笼包了。我可是一个“小笼包迷”,下面就让我来带你大饱眼福吧!

我和妈妈走进小笼包店,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小笼包皮薄肉多,汤汁浓厚,它们就好似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眨着眼睛对我说:“我可好吃了,快来尝尝我。”小笼包雪白晶莹,馅多卤足,白里还微微透着一点汤汁的颜色,轻轻靠近一闻,哇!一股肉香与皮香相交而成,闻着,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下面,我们来说说小笼包的做法,首先,先用手来和面,其次再用擀面杖轻轻前后推动,一张圆圆的皮就完成了。接着,把肉快速放进去,接着就开始捏褶皱,把小笼包轻轻转动着,18条褶皱就完成了一条不多一条不少,最后把它放进蒸笼就大功告成了。

话不多说,赶紧来尝尝味吧!我夹起一个小笼包,在边缘轻轻一咬,啊!一股甜甜的汁水如同泉水般涌出,十分美味,然后轻轻吸吮,我又在放着姜丝的小碟子里倒进香醋,把小笼包轻轻蘸了一下,这薄皮晶莹剔透,一咬到嘴里口感极佳,鲜美无比。那味道从舌尖一直流到了舌根,整个嘴里都充满了香醋的味道,真的只能说:“太美味了!”妈妈又问你还记得吃包子的方法吗?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又用妈妈教的方法又吃了一个,嗯,真好吃,果然“慢功出细活”呀!

这就是我的家乡——无锡的小笼包,“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如果你想来品尝一番,随时欢迎哦!

【篇四:无锡小笼包】

我的家乡无锡有许多风味小吃,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我最爱的小笼包。

进常兴记店里,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便端上来了。它的形状像一座小山,冒出的热气笼罩着“小山”,看上去真像云雾缥缈,令人陶醉,多么有艺术感啊!仔细看,上面有十几条螺旋形的,薄似蝉翼的褶皱,仿佛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又像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这皮也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是透明的,隐约还可以看到里面的肉馅和酱红色的汤汁。

吃小笼包也是很讲究的,不能够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狼吞虎咽,那一定会有卤喷胸襟之忧,所以要“先开窗,再喝汤。”首先要找到它最薄的地方,再轻轻一口咬下去,然后慢慢的吸汤汁,那滚烫鲜美的汤汁融入口腔,感化着味蕾,让人有种莫名的幸福感。俗话说:”趁热打铁“,这时你再把肉和皮一起吃下,那香嫩的肉,鲜美的汁,薄薄的皮,让你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这简直是舌尖上的无锡啊!

这么好吃的小笼包,你一定想知道怎么做的吧?先把面粉和成面皮,再把肉馅放进皮里,然后放在手上,右手往四边挤压,接着把上方的皮转一下,就形成了一个螺旋形的小花,最后放入蒸笼,十几分钟以后,一笼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小笼包就出炉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锡小笼包,想必已经被它黯然销魂了吧,那就快吃一个回魂吧!

【篇五:舌尖上的无锡小笼包】

作为吃货的我,对于家乡无锡的美食可是了如指掌,有香甜可口的糖醋排骨,有外脆里嫩的玉兰饼,有香气扑鼻的梅花糕……其中,最令我情有独钟的,要属小笼包了,它色、香、味俱全。这天,我就又去品尝了一番。

小笼包端上来啦!雾气中,我瞅见一个个小笼包如同可爱的小娃娃一般坐在蒸笼里。轻轻夹起一个放在小碟里,闭上眼睛,细细闻了闻,一股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啊!我竟从香中闻出了鲜。再细细端详,只见小笼包小巧玲珑的。它呈圆锥形,顶上有一个小凹坑,四周布满了一道道褶子。我仔细数了数,足有18条。小笼包底部沉甸甸的,里面有许多汤汁。它的皮很薄,甚至都能隐约看见里面酱红色的肉馅。

看了这么久,我的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连忙拿起筷子,夹起它,小心翼翼地咬开一个小口子,里面的汤汁立刻就涌了出来,我连忙用嘴去吸。哇!小笼包的汁又烫又鲜,鲜得我想接,烫得我不敢接,真是左右为难,舌头都不知该放哪了。我只能吹吹,再吸一口。嗯,汤汁的味道鲜中带甜,甜中带香,真是太美味了。我感觉自己仿佛品尝到了天堂的美食,太好吃了!汤汁很快就吸尽了,我又夹起肉馅,放入嘴中,细细品尝。肉馅软软的,甜甜的,鲜鲜的,令人回味无穷。再吃雪白的皮,虽然薄但很有嚼劲。不一会儿,一个小笼包就被我吃完了。

小笼包的汤汁如此美味,是如何做进去的呢?原来,师傅们在做的时候要把高汤凝成透明的固体胶质,切碎了拌在馅里。热气一蒸,就全化成了汤水。

听了我的介绍,你的口水是不是也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呢?那就快来无锡品一品这道美食吧!

【篇六:无锡小笼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对这句话非常赞成。我可以封自己为“小美食家”,因为我对无锡的菜颇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百种,酱排骨、小笼包、鱼丸、豆腐花、梅花糕……在这么多美味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当然是小笼包了。

小笼包不仅味道好,看相也好。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包饱满、润泽嗯,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鲜美的肉与汤汁儿。

小笼包做法很简单:先把面粉揉成一个面团,切成一个个小面团,擀成面皮。之后在面皮的中间放上拌好的肉馅,把面皮捏成像包子一样的形状,大约有18个褶纹。都做好后,按每10个一笼的个数放到笼子上蒸。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吃小笼包也是有窍门的,先咬一小口皮,从那个皮中吸取汤汁。“啊”那美味可口的汤汁立刻就会沾润你的嘴巴,让你终生难忘。当你吃到小笼包里的肉馅时,那肉的味道就会充进你的大脑;充进你的心。

有一次,由于我太爱小笼包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它,结果吃太快,烫得我的舌头像被火烧了一样,弄得我狼狈不堪。因此,我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太爱小笼包而吃太快,以免烫到舌头。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对小笼包有一定的了解吧。它真的是一道美味的小吃。记得有空来无锡吃小笼包。

热门推荐
1中秋节
2做一个美丽的自己
3最爱四季
4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5信任
6假如风有颜色
7原来我们都是天使
8小老师
9寻春
10一棵枯树的倾诉
11第一次参加播音员竟选
12那句有温度的话
13我佩服的一个人
14秋天来了优秀作文
15吃桃子的故事
16一念花开
17珍藏童年回忆
18读懂那片叶
19神奇的干冰
20美丽的渔港古城
21流年匆匆母爱相随
22秋天来了
23即将到来的严惩
24生活中处处有正能量
25我为自己点个赞
26糗事一桩
27妈妈的爱
28教师节作文
29家乡风景独好
30这堂课真难熬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