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在不经意之间
在不经意之间

【篇一:在不经意之间】

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一个手势,一个…往往在不经意间改变人们的看法,做法。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见了长辈要问好,大大方方,见了…要怎么样之类的话。在我已经很大的时候,还经常向我提起。也许有点“俗”吧,但真的不是无用的。

上辈的恩恩怨怨经常会牵扯到我们,虽然我们并不知情,但身份给你强加了一些责任。

我们村上有一位老人,按辈分我应该叫爷爷的,但他为人心眼很小,因为和我爸发生的一些小事,至今耿耿于怀,不和我爸说话。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与他的孙子打架,按理说小孩儿之间打打闹闹极其平常,但他却趁父母不在,动手打了我。当然,我家虽然无钱无权也无势,但父母却容不得我们受半点委屈。硬是去找人家理论。仅仅是理论,而且我也在场,但后来不知为何却传出了“爸爸要动手打一个老人”的妄加之词。于是,我们一家人达成共识,永远不和“那家人”说话!

事过多年,我们都已经长大,也懂事了。一次我去上学,他站在路口与另外几位老人说话,看见我下来,他转过身去,背对着我。当我走进他时,大声地喊了一声:“爷爷,您早!”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快速地转过身,脸上充满了不信与惊异。尴尬地看了一下微笑着的我。然后,脸上流露出的极不自然的笑,嘴唇张了几下,我也没听清他说的话,转过头走向回家的路。

多次以后,他也变得自然多了,而且和父母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就这样,每次见面的一句话,一个微笑,就化解了数年前的仇视,连我都觉得太神奇了。我真不敢相信我可以自然的化解这一切。我也不敢相信一句话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也许是一个孩子的天真解冻了那颗冰冻的心。

小学毕业,我和班上的一位女生一起考到了一中,而别的同学都留在二中,今年因为泾源高级中学的成立,把老师都抽走了,所以有些同学转了上来…

一次我偶尔路过中楼,看见一位老同学站在门前,她已经看到了我,我自然的笑着走过去,然后很随便地说了几句话,这时我发现她双手紧紧扣在一起,垂在身前。我想可能是由于刚到这里有些紧张吧!我就和她聊了一会,她说话的语气渐渐变得自然了,双手也自然地垂下,我渐渐放心了。

在我要走的时候,她说:“谢谢你陪我说话,别的同学(和我一起考入的同学)见了我装作不认识的一样,真让人心寒!”我的心猛地一震,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尴尬地说:“可能她们没看见你吧!”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有些许落寞。

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个…却让人生出这么多的想法,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真的很怀疑?!

给别人一缕春风,给自己一片春光,给世界一个暖暖的太阳。

【篇二:刚与柔之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灵物,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刚也;“顺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刚与柔之间彰显。小到个人,大至社会,他们的魅力与精神也同水一样,在这一刚一柔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在刚与柔之间彰显人格魅力。“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犹如裘,千骑卷平岗。”有力的双手,一手牵着拼命往前跑的猎狗,一手擎着勇猛的苍鹰,千骑的军队踏起滚滚黄尘,你酝酿着半醉的胸胆,出猎密州。是啊!微霜的双鬓又有何妨?被贬黄州又有何妨?你这铮铮铁汉不是依旧高唱“共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么?这便是苏轼的刚,贬后的他依然豪情万仗,失意的他依旧心怀天下!他有一颗刚强的心,不畏强权,不畏挫折。

苏轼的柔亦是动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记梦》却为我们展现了曾大笔挥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的柔情一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何幸,生得苏轼十年相守,死后亦得词人十年相思。当他为亡妻种下十万株松苗,当他十年后写下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词,苏轼便注定以柔情男人名义流传千古。他的柔情抚慰了亡妻的魂灵,他的柔情诠释了文人君子应有的风范。

苏轼在刚与柔之间找寻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刚与柔之间溢满天地!

香港:在刚与柔之间传达香港精神。

还记得菲律宾人质事件吗?香港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向世界传达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发生香港媒体就跟踪报道,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并谴责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严惩真凶。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体立即发表文章表示谴责。香港媒体用理智与善良告诉世界:什么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谴责菲政府的刚硬,是坚持正义;是真切关怀无辜菲人的温柔,是善良宽容。

香港人坚守自己的刚与柔。他们能空前团结却不群情激愤;他们能善良宽容,却不放弃追责而纵容罪恶。

苏轼用刚强的心灵撑起宋词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刚与柔之间为君子写下注脚。香港媒体用刚硬的态度击退罪恶,用善良的柔情宽容无辜,在刚与柔之间诠释香港精神。

【篇三:我与书之间的故事】

我读书比较晚,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书已经是初一了,注定了我与书相处的时间短,可这短短的时间真的收获不到吗?

第一次看课外书,还是初一时老师推荐的,大冰的《乖,摸摸头》。虽然时间已久,但记忆犹新。起初买来只是看个热闹,读起来就被书中的生活所吸引,这本书像是一本游记,记录了旅途中的生活琐事和那些朋友之间的来来往往。初读,便被书中“老不死”的形象所吸引,大冰写的“老不死”极其有趣,描写他惨不忍睹的样子更有画面感,当时每天晚上闭上眼都会浮现出老兵的样子。

“温故而知新”,课外书也是如此。又在一个假期拿出了大冰的这本书,再读才发现书中“老不死”实则令人心酸,无论是他经历过战争的“破裂”的身体,还是他的种种悲惨的经历,就连一个微笑都让我看起来那么心酸,那么令人心疼。我亦读出了大冰与老兵之间密切的关系,一切感受都与第一次读截然不同。

进入初三,中间夹杂着《亲爱的安德烈》的柔情,《边城》的悲情以及《明朝那些事》的历史,但印象中最深的还是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的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因为读的时间最近,还因为这本书中的内容对我的口味,好似美味的甜点,入口即化,令人心情舒畅。如果说前部分写食物有些“浮夸”,那后面的写生活,就真的是接地气了。它更像是随笔或者是日记,至少是我那么觉得。看似轻松悠闲地文笔,却又充满作者的用意,这可能就是写作的最高水平吧。

和蔼的沈先生,爱花的老舍先生,造型奇特的金先生,哈哈笑的林斤澜……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几乎每个符号中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所以即使我做了大篇大篇的批注,也不感到浪费时间。这本书,值!

我与书,相处时间虽然短,但收获到的一点也不少。

【篇四:童话与我之间发生的事】

童话,一个充满温暖,欢笑和幸福的幻想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是他成为了所有小孩小时候的主宰者,当然我也不例外,而且我还因为童话而发生过很多事情。

相信大家都知道蓝胡子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可以说得上是我的童年阴影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蓝胡子这个故事是我7岁那时,这个童话与我所听过的所有童话带有不同,他不像白雪公主那样充满梦幻色彩,也不像玫瑰小精灵那样充满悲伤,更多的是恐怖血腥,我爸给我讲时还为了不把我吓到,给他强行讨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说最后蓝胡子的妻子的哥哥找到了妹妹,还一把火烧了蓝胡子的城堡,弄得我现在才知道那个结局根本就是胡扯的。但虽然爸爸给这个故事造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然我还是吓得睡不着觉,甚至还让我有好一段时间一度认为当了公主之后就会有这种结局,弄得我那一段时间人心惶惶的,晚上上个厕所都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开开。

其次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那个玫瑰小精灵了,这个童话属于安徒生故事,而且这个童话也非常的冷门,但他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个深不可灭的印象,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个通话,所以我就来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主要是说的一个女孩儿和一个男孩子相爱了,但女孩的哥哥并不同意他们这个恋情,而且还把男孩的头砍了下来藏到了花盆里,玫瑰精灵见证了这一切,把它告诉了大白花精灵和蜜蜂皇后,让女孩的哥哥在心灵上遭到摧残之后又被毒剑杀死了。最主要的是这个故事还是我一个人自己看的,当时女孩儿的哥哥所做的行为实在是把我吓得不轻,特别是他把男孩的头栽进花盆里那一段,让我至今也忘不了,还让我看完的那个夜晚一直睡不着觉,而且在那之后我见到月季或者玫瑰就会禁不住打个机灵。

虽然有些童话真的非常的可怕,但是童话更多的是展现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告诉了我们,坏人永远不会有好下场这个事情,希望童话能继续给更多小孩带来一个美好和充满幻想的童年。

【篇五: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虎妞”是我家猫的名字,它是间层品种,之所以给它起名“虎妞”,是因为它身手敏捷、聪明伶俐,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虎妞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又圆又胖的脸叫人总忍不住捏一下,它叫起来的声音极其温柔,每当听到它的叫声,总能触动我内心温柔的地方。最具特色的就属它的毛,从表面上看是一层灰色的毛,但是把它拨开,里面便是雪白雪白的,因此得名叫间层。

有一次,我吃了早点,正在准备猫粮时去上了个厕所,等我回到屋里以后,咦?虎妞的猫粮怎么少了这么多?这时,我看见虎妞正在死盯着猫粮舔着舌头,难道是虎妞偷吃了?为了一探究竟,我又倒了点猫粮,把虎妞关进笼子里,躲在一个角落偷看,一分钟,两分钟,几分钟过去了虎妞还没什么动静,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只见虎妞用前爪使劲刀笼子的料扣,一会儿就把笼门打开了,它三步两步地爬上了笼子,低着头美美地吃了起来。看到这里,我冲出来大叫“虎妞,你原来会偷吃食物呀!”虎妞听到声音,抬起头,睁大了眼睛看着我,那眼神无辜极了,看到虎妞这种眼神,我再也不忍心责备它,只好说:“好吧,你吃吧,吃吧,吃成大胖猫。”虎妞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向我“喵喵”叫了两声,又低头吃了起来。看着它贪吃的样子,我也真是无奈极了。

虎妞是我的朋友,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我总喜欢摸它的毛来缓解劳累,这时虎妞总是乖乖地趴在我的腿上,它把它的体温传给了我,让我疲劳顿消,而它往往会舒服地闭上眼睛享受我的爱抚。

记得作家冯骥才说过“信赖往往会创造美好的境界。”我想我和虎妞相处的一幕幕就是这美好的境界吧。

【篇六:是与否之间】

要在这里“存档”吗?

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存档和“读档”功能。我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是”,因为只有这样,玩到后面,发现剧情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时,还能及时回头,读档,重来。

于是,我就一次次的在存档和读档之间,将原本选错的选项以及渐渐走歪的路,一一纠正过来,走向那条人人都希望的通向美好结局的路。

一路向前,但当我终于到达那美好的路时,却感到心累,又感到迷茫。因为我在不同的路线中看到了不同的结局,看到了由我操纵的主人公的不同经历,而主人公依旧毫无保留的对我笑着,即使我一次一次的试验,最后将他逼上唯一的由制作人指定的路。

这是好的结局,理想的结局,但这真的是我的路吗?人生可没法如此的存档、读档!

人生路上,如果想要好结局,也许就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跟着众人走,就像游戏里跟着制作人的意愿走一样。

但我又不由得问自己,也许这样的选择很安逸,不用动脑筋,但等走到最终结局,想起当年时,也许我会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那首有名的诗《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那样:“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那一叹,一定是伴着迷茫而又遗憾的苦笑。就像《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回顾自己的后半生一样,“随随便便”,“模模糊糊”。

在玩游戏时,我试着不再用存档和读档功能,在每一个分叉口,坚定地选择一条路往前走,一口气玩完了整个游戏。虽然结局有些遗憾,但这是我的结局。我看到了不同于皆大欢喜而更加现实的结局,因为人生怎么可能都是那样一帆风顺呢?

所以,如今现实生活中,当我选择了一条路走下去时,会为未来的风景不安,却又满含期待的笑着。儿,回首过去时,也能为自己的错误释然一笑,对自己所看到的独特风景感到欣慰和光荣,即使结局不是那么好,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最真实的好结局。

就像《静静的顿河》中坚定地选择为爱情而奉献一切的阿克西尼亚一样,不管是跑还是爬都会不顾一切的追向格里高利,即使最终中弹,也会像格里高利露出微笑。

要在这里存档吗?

否。

热门推荐
1我长大了
2欢乐的水上之旅
3这件事真让我难忘
4我的老师
5爱是怎样读懂的
6中秋节
7行走在消失中
8我站胜了自己
9美丽的校图书馆方笑
10这样的人让我佩服
11趣味运动会
12简单幸福
13傅雷家书读后感
14雪中美景
15不要让生活彻底“碎片化”
16我喜欢的小动物
17致父母的一封信
18小议追星议论文
19金鱼
20离家之后
21牛郎织女缩写
22我的与众不同的生活
23奇妙的大自然
24那一刻,我笑了
25家乡的小巷
26下册作文我的心愿当一名老师
27精彩的足球比赛
28《成长不烦恼》读后感
29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30我自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