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这事真带劲
这事真带劲

【篇一:这事真带劲】

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爱,因为爱,我们才会相遇,才会互助。

阳光洒落大地,树木斜着腰,抖了抖它那金黄色的头发。桂花也从十里远的地方飘过来,鸟儿躲在花丛间玩耍。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全都赶趟儿出发了,抖擞抖擞精神,与大自然亲密地接触。

我看阳光正好,花朵灿烂,便也骑着自行车出去了。路上,有的人们正在摘桂花,有的人们在小河边散步,有的人们在树下边捉迷藏。好一片秋意!

风轻轻悄悄地吹过来,鼻子闻到一股清香,变得舒服极了,我心想,一直这样下去多舒服啊。

“啊”,突然一声尖叫,把我从思绪拉了回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位老奶奶突然间摔了跤,手中的橘子摔得满地都是。

正当我要过去帮忙时,身旁的人突然说:“很可能是个骗子,这走路这么平怎么可能摔跤呢?”身旁的人听见了,不敢去帮老奶奶了。过路人也是假装没看见,有的扭过头聊天,有的躲得远远地去摘桂花。

眼见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我的心中有两个小人在不停地争论。“人之初,性本善,你要去帮助那位老奶奶。”另一个说:“为什么大人都不去帮忙呢?那是因为他们被身旁人说吓到了。大人都不去帮忙,我们小孩子又能干些什么呢?”

在爱的滋润下,不断长大的我,从小到大只会接受爱。为了让更多人遇到爱,我决定去帮助老奶奶。

我将车推向前,停在老奶奶身旁,将她扶了起来,问道:“老奶奶你没事吧?要不先去医院看一看。”

四周的人都惊奇地看着我,那些人好像在说“你不怕她是骗子啊,到时候给大家来麻烦。”

老奶奶和蔼地说:“谢谢你,小姑娘。没事,你能帮助我,我已经十分开心了。只是这些橘子不知道还能不能吃,那么高的地方摔下。唉,不知道孙子会不会生气。”

四周的人脸都红了,个个上前去捡起橘子放入袋子里,并细心地看橘子坏了没,有些人问道:“老奶奶,我家有几袋橘子,要不给你。”老奶奶摇摇头,说:“吃太多橘子也上火,不用了。谢谢你们的关心。”

老奶奶并没有讹我们这些好心人,而是千恩万谢回家去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心头一热,世人还是好人多嘛!今天这事,真带劲!

【篇二:这事真带劲】

那天,天气正热。公鸡扑闪着翅膀,小狗耷拉着舌头,人们脑袋上汗珠晶莹透亮,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浸透了人们的衣服。

而这时,我正在准备吃火鸡面。

妈妈把一碗火鸡面放到我的面前,单看那红彤彤的颜色顿时使我这个小吃货两眼放光,鼻子里不停的吸着香香的味道。

我快速拿起筷子,一次夹起一大坨,迫不及待地放进了嘴里,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顿时,一股火辣辣的劲儿在嘴里沸腾起来,我赶紧张开嘴巴,向外吐气,双手在旁边不停地扇来扇去,我觉得我的眼泪和鼻涕都要流出来了。

这时,我在不经意间扭了扭脑袋,看到桌上放着一杯水,当时辣的我已经话都说不出来了,也就管不了那么多,拿起杯子就“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哎呀!”怎么又辣了许多,我快要崩溃了。原来,那杯水是刚倒的热水,顿时,我“火冒三丈”,头上冒着热气,嘴里喷着“火”气,整个人都是火辣辣的。

过来十几分钟,没有那么辣了,我赶紧跑去照了照镜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嘴唇肿了许多,也红了不少,摸着烫烫的,原本薄薄的小嘴,居然变成了正宗的“香肠嘴”了,这次来吃火鸡面,我真有点后悔了。

从这以后,我敢再吃火鸡面了,不过,回想一下,这事还真带劲儿。不尝试一下,怎么能知道它火辣的程度呢?

【篇三:这事,真带劲】

当政治老师在讲朋友交往方面的问题时,我们一个个都要睡着了。结果政治老师突然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数学老师的秘密,让我们全班大为轰动,也终于明白数学老师那神奇“性格”的出处了。

那是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星期四,我坐在桌前,喝了一口水,准备上接下来的政治课。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一件“大事”。

政治老师还是穿着老打扮进了教室。略长的脸,学生一样的短发,灰色的T恤,手拿一杯刚泡好的茶。再加上看上去三四十岁的年龄与身上所散发的气质,一看就是一个极标准也极严厉的老师

从我刚开始见到他我就这样想。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确很严厉,第一次上课就把全班同学训了个遍。导致上的他的课没有人敢睡觉。虽然很严,但他讲起大道理来真的头头是道。以致于我们从讨厌政治到喜欢政治。

在他讲课的时候,前一节体育课刚跑完一千米,教室里又比较暖和,所有人都想睡觉。但当政治老师有要跑题的倾向时,所有人都清醒了过来。政治老师讲的故事很贴近生活,有的还很好笑。因此我们都喜欢听他讲。

我们还是用老办法引诱他跑题。结果他突然问:“你们数学老师是谁?”

我们回答说:“胡老师。”

“那我就跟你们讲讲你们数学老师吧。”

我们没有回答,静静地听着。

政治老师缓慢地开口道:“你们数学老师以前是十班的班主任,我是九班的。就像你们三班和四班一样,是‘兄弟班’。所以两个老师会相互合作。我与他合作了九年,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学术性的人。反正这么久我没见他笑过或生气过。”

“对了,他还打太极,没事儿就打。”

我们一听到这,全体就“噢”了起来。半学期的谜团终于结开了。

正巧,下节就是数学课。老师刚刚前一只脚踏进教室,我们就起哄,说:“老师,来一段太极!”老师不好意识地笑了笑,说:“谁跟你们说的?”

“老孟?”

“他怎么上课说这些?你们不是讲政治吗?”

他并没有理会我们的要求,而是讲起了题。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老师打太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会打,不过,政治老师为了不让我们上课睡觉“八卦”数学老师,这事可真带劲。

【篇四:这事真带劲】

人的一生,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如天空中的星辰,在属于我的那片星空中,有一片“带劲”星座。想知道他的来历,别急,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一道白光将你我传送到了星座上的一颗恒星上,这是哪?睁眼一看,原来是201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天安门广场,一场空前绝后的盛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56门礼炮,70响轰鸣响彻云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正式开始了。

此时此刻,每个中国人的心都充满了无限激动。就让我们一同庆祝这盛大的典礼吧!令人最激动的时候到了,习近平主席坐着红旗牌轿车驶过金水桥,开始检阅部队。主席的车威风凛凛从三军面前驶过,显示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自信与风范。

主席不时向军人们发出真挚的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主席的问候,如春风般温暖着军心。

“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军人们的回答铿锵有力,尽显出中国军人的气魄。看到这一幕,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感激之情。主席检阅结束,标兵开始定点,他们的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整齐划一地走到自己各自的岗位上去。

标兵定点结束,方阵开始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走在最前面的是仪仗队方阵,三位高大帅气、军容严整的擎旗手,穿着海陆空三军军服,高举党旗、国旗、军旗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也是三面旗帜首次在阅兵式上同时通过天安门。

步兵方阵后,装甲部队和空中梯队开始受阅。装甲部队中,最受关注的是“东风一17”核导弹部队方阵,他们象征中国的军事力量已达世界一流,足可以捍卫祖国的尊严、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空中梯队组成“70”的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空军实力,更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繁荣!

又是一道白光,星座将你我送回到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问。“这事,真带劲!”你说。

【篇五:这事真带劲】

醇香四溢的墨水、挥毫如意的毛笔、已粘点点墨迹的砚台以及一张张夹杂着艺术气息的宣纸,构成了我的书法之路。

早在孩提时代,我便与书法结缘。年幼的我喜欢痴痴地在别人摆摊写字的地方如饥似渴地欣赏和阅读这些饱满的大字。每每在家闻到墨香飘来,就会急忙地趴在窗口上寻找墨汁的来源,有时会因为寻找到了墨汁的源头欢呼雀跃,也有时会垂头丧气,苦无志趣相投之人。

于是,我便把自己的视线深入到了博物馆,去欣赏名垂青史的大家之作。其中最令我望尘莫及的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王羲之。我凝视着,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来自空无,笔力雄劲,变化无穷,却又归于虚旷……便忘却时间!书法,真带劲!

不久,墨香请来了一位书法老师,让我迈上了新台阶。可是,我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越感繁琐厌恶,对毛笔的兴趣开始减弱!跌跌撞撞,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也曾几次摔笔而去。但冷静后,心中便浮现幼年时所见的他,宛若我心中的白月光。鼓励我前行,我又拾起笔,对他轻声道歉,又开始练习,继续体验古人的闲情雅致。

学业愈发繁忙,书法于我,便成了是享乐。把红尘的喧嚣和烦闷抛之脑后,全身心沉浸在那浓郁的墨香中,心如止水,大脑放空,去塑造去体会汉字笔画中的故事,去领略那一缕悠悠古韵,去享受那心灵的宁静与安乐。

然而,却又不仅仅是享乐。无论是圆润边缘的隶书,秀丽,端庄的楷书,还是颤若龙吟的行书、狂草奔放。他们有精灵般的跳跃,也有短暂的停止。但我知道做人要有始有终。行书一个个藕断丝连,形散字不散。知道事物之间看似空断,却还有丝的联系。我爱上了书法里儒家的坚毅和进取以及老庄的虚淡、散远和宁静。

人生就如一张洁白的宣纸,能描写出举止得体的小楷,能绘出张扬而又不失边界的小行,让我挥笔弄墨,写下精彩瞬间……

书法这事,真带劲。

热门推荐
1莫高窟
2汉字我的生活因你而精彩
3《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
4生活给我希望
5想念天堂里的姥爷
6美丽家乡
7我们身边的法律
8走进
9目光议论文
10生活万花筒
11桃园游记
12珍惜所拥有的幸福
13青岛啤酒
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5蜡笔的悲剧
16共享单车与存在主义
17平凡也可以伟大
18在乎
19我喜欢
20家乡
21新学期开学的打算作文
22灯之美
23小小设计师作文三年级
24梦想的天空格外蓝
25歌从心底响起作文
26母爱
27秋游
28保护环境
29制作书签
30考拉的自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