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三作文>职业道德,何去何从
职业道德,何去何从

【篇一:职业道德,何去何从】

去年10月30日,钢琴家李云迪在韩国首尔演奏失误并且忘了谢幕,这引起了观众的不满,网友也因此议论纷纷。在我看来,事故的发生是李云迪的心不再系于钢琴事业,丢弃了职业道德。

固然,舟车劳顿会导致普通人精神状态不佳,十分疲倦,我相信身为钢琴家的他也是如此。然而作为一位有资质的钢琴家,不应深知重要演出要提前准备吗若是有真心准备,就不会犯下如此不必要的错误。说到底,无非是不重视自己的职业,无职业道德罢了。

身为一名钢琴家,李云迪需要一颗冷静的心,然而李云迪不能拥有静若止水的心态,忘曲、忘谢幕,这只能影射他职业道德的缺失。若非已将自己职业感抛去了九霄云外,又怎会慌张至如此?演奏本是与灵魂的碰撞,是演奏者情感与内心的诠释,若作为职业钢琴家无法将浮躁放下,又如何诠释出曲子的内涵?如何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当然,仅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心是不够的,对待自己的职业,还需要一份专注。韩非子有言:“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则两不成”,做事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而作为钢琴师的李云迪却罔顾自身职业而过分涉足娱乐圈。本该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练习的时间却拿去参加娱乐活动,并非是参与娱乐活动不对,但也要有主次之分,而李云迪的失误早就将心中天平向娱乐倾斜了。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若不舍弃其一,最终只能两者皆失,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社会,罔置职业道德的人越来越多,树立正确职业观也越来越重要。商人们背弃职业道德为利益所驱使而破坏环境甚至草菅人命;媒体背弃职业道德为点击率与收视率而传播低俗文化……而有些人却不然,他们尊重自己的职业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的职业像“两弹之父”的邓稼先;多年专注制作“老干妈”的陶华碧……他们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相比之下的李云迪就是得低人一截。

或许有人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最基本的认错态度也是要有的。没错,李云迪是道歉了,但他却没有为自己的失误找正确的原因,而是找借口。一件本来自己可以避免的事,却把原因推向外界因素,这不仅是无职业道德,而且他亦是一个无担当的人。

因此,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认真对待,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就算你此刻只是在剥一个橘子,你也要专心。”更何况是你有一份关乎你未来甚至是像李云迪一样关乎国家荣誉的职业呢?

职业道德,何去何从,其实仅需你对它的一份真心。

【篇二:遇上碎片化生活——我们该何去何从】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量大面积爆炸,我们的生活被炸得粉碎。在看似完整的学校生活中,时间划分为一天九节课,每节课间隙还要安插上十分钟的碎片时间。而回到家,只要一个控制不住,手摸向罪恶的手机,时间就又会被分割为一半正经事,一半被消磨浪费的的情形。

如此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太大。首先,每一块时间虽然是极为短小的,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时间叠加起的总量将会是惊人的。其次,若将人的时间视为一个总量,那么它将不因为碎片化而变多。可是,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完成某一件事,因此,究竟该不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细碎时间成了一个令人犹豫的问题。

碎片化生活早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为我们的日常,而它带来的问题却也在无意识地困扰着我们。所以,当我们手握碎片化生活时,究竟该怎么办?

我认为,碎片化其实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生活方式,它不同于例如学校中固定“一心一意”的学习方式,而是可以动用多种感官进行“三心二意”的学习。如果充分利用,甚至可以事倍功半。比如说,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一些演讲;可以一边练习画画,一边听音乐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这可以使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学习这个世界。而这些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或完成部分的事,安排在碎片时间内进行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就算是“三心二意”地使用时间,总有一些闪亮细小的时间碎片能“入脑”,总好过随意在网上浏览一些无意义的信息“过脑”。

同时,碎片化生活还是我们向“结果”倾斜。由于时间过于细碎,使得冗长的过程变得“可遇而不可求”。在工作或学习之余的碎片生活中还能完成一件完整的大事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极为困难。

于是,到了我们选择的时候。是设定目标,致力于一个方向;还是分散利用碎片化生活,搞定一件件小事?这就与我们个人的偏好有关了。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我们该何去何从】

如今我们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高速流动,随时随地都可掌握成千上万的信息,但就是这样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

近几年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甚至有些“神通广大”,可以在手机里下载各种各样的软件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地铁上拿出来看看,甚至在走路过程中也要拿出来看看,这使得“低头族”们对周围事物有了些隔阂,本应该看看周围景物的眼睛却只盯着几英寸的屏幕,但是从手机上获得的却是碎片化的,碎片逐渐填充了生活的间隙。

一方面来说,碎片化的生活过于狭隘过于肤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朋友圈里微博上经常有人转发“网红美食”,“网红美食”被描写得如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一般让许多人跟风去购买。结果排队几小时吃到后却叫苦不迭,简单的食物被夸大排队浪费了许多时间;朋友圈里也经常有人发一张照片,即将所有人的手机堆得高高的,都不许碰手机,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效仿和夸赞。现在有些家庭聚会中,常有那种儿时一起嬉戏打闹的表兄弟现在却一个人一个手机呆滞地盯着手机,不看身边人,令人寒心。

另一方面来说,碎片化的生活便捷快速,好像也节约了一些时间,可以慢慢零碎地阅读一本小说,可以在淘宝上阅览万千商品选择出自己想要的,可以拥有些许网友随意聊天,不必花费太多现实中的精力,看似省时省力,尽可能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们也尽可能地偷懒。

但这样碎片化好像过于冰冷,没有了手指摩擦书页的温度,没有了淡淡的油墨清香萦绕于鼻尖,没有了试穿衣服对衣料的比较,没有了真实交流温情的流露,看不到屏幕那头的好友表情如何,是真的难过真的开心真的流泪还是?好像碎片化的生活有些冷冰冰的,感受不到温暖的温度,或许只有机器运行时发烫的热度。

碎片化的生活就像许多新生事物一样,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该怎样看待它怎样利用它也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觉得与其过碎片化的生活,不如过完整的生活,完整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更有真情。至于碎片化的生活,还是取其长,避其短。

【篇四:人生叉路,何去何从】

天空因为选择了风雨的洗礼,而更加蔚蓝;

刺槐因为选择了干旱的考验,而更加茁壮;

松柏因为选择了暴雪的摧残,而更加挺拔。

我们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追寻先人的履印,聆听圣贤的告诫,带着憧憬和豪情,走向人生的大道,前方的叉路令我迷惘,令我徘徊。我轻轻地叩问,在心里发出一声低吟:“人生叉路,何去何从?”

回溯这段行走的旅程,我听到齐鲁大地传来孩童的琅琅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孔夫子的治学之道,漫漫长路,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游历各国,讲学兴教,启迪示人,而他的背后是君王的摒弃,是小人的嘲讽,是愚人的不解。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二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有这样一位老者奔波四方,兴我中华,教我世人,如今,他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而当初的他不过是一个执着于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凡人,因为选择了礼学兴国,孔子踏上了这条孤寂的长路,星夜为伴,草木为朋。

停靠在一片菊花丛中,衣袖留香,沁人心脾。一座茅屋,一把锄头,远处是悠悠白云,青翠山林,好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时饮一杯菊花清酒,赏一道残阳斜月,乐得潇洒,陶渊明高喊着:“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衣还家,栖身于自然之中,找寻本真之心,他是真正的不为功名所累“久在笼中”而“复得反自然”是他对自由的期许,因为选择了采菊东篱,陶渊明踏上了一条幽僻深远的小道,菊为朋,酒作友。

眺望着中华民族的前行轨迹,我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感恩着当下的黄金时代,我憧憬着未来的种种美好,中国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如今正在腾飞,中国梦,一个汇聚十三亿人民的梦想,它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中国在时代长河中的历史性抉择,有梦的中国期待国人的激情和呐喊,有梦的中国期待世界为之鼓舞和震动,有梦的中国需要当代的热血青年为中国的崛起做出自己的选择,中国梦,等待着千万青少年的筑就。

伫立在人生的叉路口,心底里有一个声音再向我回应:“人生之路,尽在手中,把握方向,自会成功,慎重抉择,无悔前行,梦想实现,路的尽头!”

热门推荐
1写给时光的感谢信
2森林运动会
3可爱的大熊猫
4有你真好作文记叙文
5小松鼠偷椰子
6八年级语文作文
7窃读记
8辩论的靶心
9我最崇拜的人
10快乐,可以很简单
11最美的风景
12生活万花筒
13我喜欢的水果
14清与浊
15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16国歌博物馆参观记
17蚕宝宝成长记
18守诚立信
19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20知识滋润了我的心田
21榕树下
22那时花开
23雪魂
24拒绝支离破碎
25啊!爱我校园
26听风说话
27致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28普法教育读本读后感
29游橘子洲
30读《笨狼旅行记》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