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篇一:行者无疆】

漫天的尘土,屹立着一个人影,月光清幽冷寂,那人继续前进,哪怕风雨迷茫——行者无疆。

——题记

漫漫黄沙沧桑,冷冷残月空寂,路中人影流离,踏破尘世,继而前行,行者无疆。行者,即为前进者,前进者没有终点,走多远,也绝无人限制。

母亲告诉我,一个人想要前进,只要无所畏惧,没有绝对的成功。所以,若你想成为人上人,只有更大的征服心理,不要太容易知足,不断挑战强者,让你自己变为强者,你才有资格挑战成功。

开学第二天,我们观看了寻找家风,家训,家规的《新春第一课》,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的教诲——行者无疆,这也是我们家的家训。

儿时的我,总是为了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母亲却告诫我,你若想要成功,还远着呢。行者无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只记得当时母亲讲得很深很长,我记得的也只是模糊的影子了。可“行者无疆”这四个字倒是记住了。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时刻谨记家里小木牌上写着的“行者无疆”四个大字。不断上进,我的成绩也从原来的中游升为上游阶段。每一次,我都会暗暗立下竞争对手,暗暗地和他较劲,也许有时会输,有不尽人意,那么来年我会努力和他靠齐,一次又一次超越他,更是超越自己。

接下来,我又将面临一次竞争,毕业考试,也许会考砸,但只要尽全力,突破自己,保持着自己的那颗上进心,我也知足。也许,未来会是历经风雨,但是,我无所畏惧,因为,行者无疆。

前进者没有受到疆土的限制,所以一次比一次成功,那么,我也要做其中的行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相信,母亲的教诲会代代相传,就像火塘里跳跃的火苗,生生不息,我们的家风也定会生生不息!

【篇二:行者,永不止步】

一个真正的行者,一定拥有高尚的灵魂。

行者往往会眼睛凝望一处风景,思想与它融为一体,就仿佛回到了前世,引动了穿越千年的生命之弦。行者的思绪会被祖国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所含的精神与文化涤荡。旅途,就是他们的人生之路,在途中领略到人生曼妙的意境。

祖国的宝贵艺术遗产——敦煌:自北魏到隋唐,竟完好地保存了那么丰富的壁画与塑像。面对这些时,我们总会油然泛起一种民族自豪感!

大理,美丽神奇的地方。在周沙尘的眼里,大理就像一幅妖娆百态的图画,连那里的空气都变得甜丝丝的。它的历史极为悠久,大理古城坐落在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下关市以南十三公里处,城楼嵌着“大理“两个赭色大字。大理,高傲与柔美相生,巍峨与秀丽共存,幻想与神奇并发,风情独具,景物宜人。神奇秀丽的大理、风花雪月的下关,统统是岁月精雕细刻而成的精彩!

缤纷的世界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良辰美景,琐碎生活给予我们的也不仅仅是磨炼。屏息凝神,才能试着感受行者的内心世界。

日本德富芦花笔下的相模滩落日静谧而唯美,好像他的肉体已然消散,灵魂已与美丽的景致融合,人与景就那么端然伫立在永恒的海滨。“有物,幽然侵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这是他的内心独白。

季羡林沉浸在琼楼玉宇中,世界上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令他沉醉,令他惊叹。他被这白色的奇迹镇住了,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词:“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他拉回自己的思绪时,已是离去之时。

李泽厚的《中国的宫殿》让我的精神随着他的文字牵萦。从“庭院深深深几许”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他说的:实际上,它是以玩赏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

大千世界的美往往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让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灵受到了哲理的召唤。那生命之弦在无言的纯美中轻轻拨响,心中的旋律就在天地间悠悠飘荡。

我如行者,徜徉于书林,领略美景,感悟人生,永不止步。

【篇三:读《行者无疆》有感】

荒凉的大漠上传来了阵阵的驼铃声,而希腊的爱琴海早已开始拥抱太阳,品尝过甘甜的尼罗河水,仰望过高大肃穆的法老的神像,沉迷于这个黄金的国度,但心中向往的,是那片蔚蓝的海洋……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探,互猜互损中,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间。这便是流浪者,这就是余秋雨先生。

远赴欧洲,他的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在这儿,他领略到了生命的绝迹,荒芜中的一朵荼靡——庞贝古城,开的绚丽,开的美艳,亦开得绝望;见证了那堪称伟大的城市,帕特农神庙静静地伫立一方,嫩绿的橄榄焕发着生机,这所不需要灯光点缀的古城,在这墨黑的夜中,安静得伟大;然后,就是佛罗伦萨了,那个传奇的家族,那个自由的年代,令人深思……

漫步入佛罗伦萨的大街,处处都是那个神秘的标志,那是属于一个家族的荣耀,属于一个城市的荣耀,更是属于一个国家的荣耀。

这就是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的掌权家族,文艺复兴的推动者,世界著名博物馆只是他们的私人展厅。这个家族,辉煌却又平凡。

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们家族的两个掌权者——罗伦左和科西莫多,一个英雄和一个智者。智者的智慧在于藏拙,在科西莫多在位期间,家族低调到了极点,他们努力将自己融入市民,不铺张,不浪费,有的只是低调的奢华,平凡的背后就是平安,科西莫多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愿做上帝的宠儿,只愿在自己的角落安静得绽放,平静如斯,一去终年,莫不改。

如果说科西莫多是悬崖上安静的野百合,那罗伦左就是带着尖锐荆棘的红玫瑰,在血与火中,热烈的绽放。他生于乱世,于国家危难中降临,只身赴敌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换来了佛罗伦萨的新时代,那是独属于罗伦左的时代,盖世的英雄,无上的荣耀,金钱,地位,美人,这些常人想得到却又不能得到的他却轻易掌握,人生的巅峰就此来临。就连上帝也微笑着为他敞开了一扇门。

可幸福往往也是灾难的开始。巨大的光环迷乱了世人的眼,让他们内心的嫉妒犹如野草般狂长,逐渐吞噬了理智。无尽的猜忌,满心的嫉妒弥漫了这个自由的城市,本来的善良也成了伪善,再加上小人的猜忌,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偌大的家族就此开始走向衰败,滔天的财富也救不了这个昔日辉煌的家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走向没落。犹如傍晚的夕阳,在地平线上进行最后的挣扎。

经此事后,佛罗伦萨的居民似乎也变聪明了,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佛罗伦萨再也没有科西莫多,也再也没有罗伦左也在也不会有昔日的美第奇家族。当往事随风而逝后,留下的只是那恍若符咒般的字母和人们心中模糊的记忆。

我欣赏科西莫多,我钦佩罗伦左。可美第奇家族,却令我肃然起敬。

这便是文化的魅力,于不动声色中掌握全局,握着命运的提线,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用时间为他们涂上最精致的油彩,历经风霜,由后人高高的仰望……

我想,这就是余秋雨先生不辞辛苦,风餐露宿也要用足迹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这或许也是行者无疆的真正含义吧!

那就是流浪者从不问脚下,只知前方。

【篇四:行者无疆】

兰州,是起点,也是终点。

坐在摇晃的大巴车上,撩开帘子,看到和六日前别无二致的蓝天高山,草地牛羊,这才惊觉时间流逝之快。

席慕蓉曾说:“一段路终要走到尽头,故事总会有一个结尾。”

此刻的机场,人声鼎沸,乘客们吵吵嚷嚷地挪动行李箱、泡好方便面、在广播响起时又是一阵喧哗。但平时最容易被旁事左右的自己,此刻内心却无比平静。

也许是因为大西北,它的开阔使人即使身处幽室也不觉得郁结。我在脑海中梳理这些日子:沙头坡及其细软的沙子中开出能托起天堂的花;沙湖与贺兰山,细腻温柔与刚强坚毅的相拥;草地上状如白点的羊群和黝黑的牦牛;那卜楞寺的神秘肃穆让人流连佛教信仰的奥义。

夜晚冒寒冷看星星的意趣至今仍然鲜活,哪怕厚重的云层遮挡住明辉闪烁的星星,也依然能感受到遥远的明亮通透。虽然不及喀纳斯的光彩辉煌,却平添几分静谧安详。

“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吟唱声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花儿在风中摇摆。藏族人将草原上所有的花称为“格桑花”,意为浪漫的姑娘。在风中、在阳光下,诗意荡漾。

西北,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无论是当年红军过草地、闯腊子口的绝处逢生,还是高原上依然活跃的蜻蜓鼠羊,都让我们再次选择向往。

“无需讶异和多言,生命本身即是奇迹。”

曾经是个对信仰不屑一顾的人。但只有背上行囊,远离烟雨朦胧的江南,跋涉至辽辽大西北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喇嘛对佛教有信仰。当看见他们燃着檀香,跪于堂前诵经,以温良的语气介绍手边已过数百年历史的物什时,我突然对宗教生出敬畏,相信人的六道轮回。

藏族对土地有信仰。在为我们歌唱时,往往都是颂扬土地母亲的赞歌。行跪拜礼之时,身段则定要贴近大地。我便为自己对土地的轻视而无地自容。

“行者去向远方,从不过问脚下的路向何方。”

我离开了这片炽热的土地。这片我将在梦中或再相遇的地方。我比从前更加懂得旅行的意义,因为脚比路长。

兰州,是终点,又是下一个起点。

行者,无疆。

【篇五:行者无疆读后感】

最近妈妈看我对旅游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就向我推荐了余秋雨先生的游记《行者无疆》。

起初,我心里有些为难,觉得像他这样的作家,作品肯定是深奥的,充满哲理的,读起来不会那么有趣,有意思吧。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理,对我说,不要把这当任务,也不一定要一口气读完,可以先从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开始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不知为什么,妈妈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自己心也静了下来,认真地翻开书页,仔细浏览着标题。这本书作者是分四卷(南欧、中欧、西欧、北欧)来记录他考察欧洲九十六所城市文化,历史及他的思考。我读起来并不困难,而且书中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南欧篇中《南方的毁灭_庞贝古城》。我小时候看记录片《庞贝古城》时,对那场大灾难的可怕景象印象深刻。阅读前我很好奇作者会怎样描写。在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仿佛也跟随着作者一起到了庞贝古城,看到了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他们死亡前挣扎形体,在凝固后形成的“人形硬壳”;看到了瓦罐工场工人抱肩蹲地,一蹲就是一千多年;还看到士兵至死都站在城门口监守岗位;还有那些"人形模壳"表现出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姿态。看到了在庞贝古城灾难降临之时,处处闪烁着人性之光?。我的内心由开始的恐惧,悲哀转变为了温暖。透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我重新认识了"庞贝古城",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忆,还照映着灾难降临时人们优良的品质以及善良的人格魅力。

感谢作者带给我的温暖,同时也向我的伙伴们推荐这本书。

【篇六:行者无疆】

行走在昨天,昨天在我脚下凝成吟的诗;

行走在今天,今天在我脚下化作玫的日;

行走在明日,明日在我脚下延伸成万里无疆。

——题记

生命于漫漫远方中行走,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我行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路上渐悟人生的真谛。

行走在昨天,昨天在我脚下凝成吟的诗。

愿清风化作一缕长相思,随着流水送去容若的寂寞。他是学士之子、御前侍卫,然而荣华富贵、锦绣山河也无法使他开颜,苦短的一生伴随着他的唯心史观有忠耿与寂寞,他是寂寞的纳兰容若。有人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确,纳兰的寂寞如行云流水般,剪不断,理还乱。行走于军旅的路上,他叹;“山一程,水一程”;行走于人生的路上,他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行走于纳兰的世界里,我看到的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寂寞,倾听的是“风一更,雪一更,聒梦乡心梦不成”的无声叹息,他的相思,他的寂寞在我脚下凝成一首首诗,在行走中渐渐消逝于无声的叹息之中。

行走于今天,今天在我脚下化作玫的日。

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于今天行走的路上,我看到了那个用双脚弹琴的男孩,刘伟。命运让他失支双臂,让他的人生跌宕起伏,然而他凭着自己的双脚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他精彩地活着——行走于梦想的路上,他有青云之志;行走于人生路上,他有坚韧之心。行走于刘伟的世界里,我看到的是不屈的精神,倾听的是生命的呐喊。他的不屈,他的坚韧在天边化作玫红的日,于行走中渐明渐了,照亮了整个人生。

行走在明日,明日在我脚下延伸成万里无疆。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千年之后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也许人类可以发现新的家园;也许宇宙的黑洞奥秘会解开;也许可以发现火星上的生命脉……然而无论未来会变成怎样,只要今天我们务实地行走着,那么我们可以无愧地直面未来,勇敢地迎接挑战,明日必将在我们脚下延伸成万里无疆。行走于明日的世界里,我看到的是延绵万里的未来,倾听的是未来的呼唤。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我相信行者无疆,我相信大道无痕,生命于行走中消逝,于消逝中行走,在我梦里渐渐延伸成万里无疆。

热门推荐
1感恩恩师
2感谢困难
3春日随想
4热心的熊猫店长
5为何要自律
6食品安全调查记
7让希望燃烧人生
8我的
9拖地的启示
10一个人的全家福
11感恩生命
12美丽自然
13从绿百合身上懂得的
14大连之旅
1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6我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17我最好的朋友
18秋游河南里
19遥忆伊人
20快乐的教师节作文
21为老师点赞
22妈妈笑了
23年味
24回报
25微笑,让生活更美丽
26我爱冬天
27落日
28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29我的老师记叙文
30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