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

【篇一:碎片化生活】

早上六点半,起床;六点三十五分,开始刷牙漱口,偶尔看到微博上的新消息,赶紧点进去看一看,再看看相关的几篇文章,七点十分。关掉手机,跑到楼下吃早饭,面包火腿加黄油,吃完了,七点半;突然听到QQ来消息的提示音,咱们班又有人在线了,赶紧点进去聊那么一会,再联机,打个王者荣耀什么的,就打一局,八点了;回到房间,才记得摆在床边的英语书还没背呢,趁着拿英语书的空挡,再刷刷朋友圈,八点二十分……

以上就是一则典型的碎片化生活的范例。有人会说,刷牙漱口,吃饭,找英语书多费时间啊,利用这个空隙看看几条新闻,与同学之间促进一下友谊,岂不是一件妙事!这不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吗?请你再仔细看一下以上的内容,这个人本来可以起床以后便开始背英语书,顶多用个三十分钟;刷牙,漱口,吃早饭,一共用个十五分钟吧。这样算下来,七点十五分就能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为什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而比不利用要更耗时呢?

这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顶着一个利用时间的帽子,让我们在无意间把所谓的空隙中扩大膨胀。洗漱是需要一点时间,可如果“利用”这个时间刷微博的话,那么洗漱用的时间就不是五六分钟了,而是二三十分钟;招英语书也确实是一件耗时的差事,但如果盲目加以利用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由此可见,碎片化生活看上去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更像是在挥霍时间。

其次,我们利用这些事件所做的事也是毫无意义的。刷微博,看朋友圈,网上购物等各种软件如今在整个社会中风靡不止,而正是他们,构成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等情绪。十年之前,当微博,QQ还没有腾空出世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人间温情,友善,蒸蒸日上的中国。然而当这两个软件开始普及时,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在火车上,列车上,公交车上,所有的人们都在低头看着手机,这儿拨一拨,那儿点一点,整节车厢的氛围非常冷清,漠然。玩QQ,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男女老幼的必修课。诚然,他们带给了我们不少便利,但是,他们碎片化了阅读,友情,生活。当人们在酒醉灯迷,手机屏前荒废一天时,他们定会感到茫然,手足无措。难怪有人说过,禁止智能手机比减负,交改有用多了。

那我们该如何生活呢?每天为自己订一个生活方案,将时间运用的整体一点;最好远离手机,不要再在聊天软件上荒废光阴了;尽量阅读纸质书,避免阅读“碎片化书籍”………。

希望在碎片化生活风靡一时的现在,人们能够不负初心,静下心来,不要在这信息泛滥,人际关系疏远的社会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事,会因为其他事而变得碎片化。

开开心心一个暑假,我已经打算好怎么疯玩了。

一大早妈妈把我叫醒,我想不是放假了吗,为什么还要我那么早起来?我带着不解刷牙洗脸。原本以为吃完早饭我就可以玩游戏了,但妈妈对我说,暑假作业和我布置的作业很多,你快点做。满怀期待的我苦笑地答应妈妈,失落地走进房间写作业。没能玩游戏,心里一直很痒痒,不知不觉进入了游戏幻想的世界,那些本来只要2小时做完的作业花了一上午,我兴奋的写完最后一个字,站起身准备去拿手机,结果妈妈叫我来吃饭,我心灰意冷,只能安慰自己,还有一个下午的时间,我总可以玩到的。

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妈妈居然瞒着我报了三个补习班,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下子下午就没有时间玩游戏咯。

下午1:00就要出发,现在才12:50,我还有十分钟时间玩游戏,我刚打开手机,妈妈叫我整理一下书包,我心中有些不满,你是瞒着我报的,我怎么知道带什么呀!就这样,10分钟就被整理书包用掉了。

第一个补习班就在门口,不情愿的我根本没听老师上课的内容,除了知道是数学课没别的了,好在没有作业。结束了第一个补习班,我们连歇的时间都没有,就要往另一个补习的地方赶过去,那个地方离这个补习班10公里远,要换两部车才能到。我以为有时间拿出手机了,结果连老天也不帮我,当我们刚走到车站想坐下来歇会儿时,车就来了,我失望地看到人挤人的车,因为这样连伸进口袋的空间都没有。补习结束,还是我的“好运气”把公交车叫来了,依旧是人挤人,依旧是没空间。我就这样到了家,只好再找时机玩手机。

晚上吃完晚饭,妈妈把手机给我,我以为妈妈大发慈悲让我玩手机了,刚打开却发现除了学习的一个游戏软件也没有,问了才知道她想让我在网上上课,我想下载,但密码又不知道,只好接受现实,乖乖在网上上课了。我全程趴着,老师问的问题我都是蒙的。我觉得睡觉之前可以玩,但我感到全身酸痛,没力气玩游戏了。

就这样我原本计划的生活变成了碎片化的生活,我想要是有1分钟时间让我玩游戏也好啊!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电子产品和科技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原来意思是指将完整的东西分割成许多零碎的小件。现如今,碎片化娱乐,碎片化购物,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无所不在。碎片化时间就是在几件事情中存在的零碎时间做不了正事,而可以被利用来做其他小事的时间。

有时碎片化时间令人困扰,比如大人们工作时,被电话或者来访者打断,从而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应付。有时碎片化时间却是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上厕所时听听音乐,乘车时背背单词,休息时候浏览购物网站等。

有一次周末,快要考试了,学校里作业特别多,我还要去上补习课,在与作业奋力地斗争了一个上午后,还有三个作业没完成,吃完午饭就要乘车赶去上课,我顺手将没有做完的作业也放进了书包,就去乘车了。坐在公交车上时,我突然想到自己带了要默写的两首古诗,我便将书从书包里抽出,在拥挤的车厢里背了起来,一路上我全神贯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概就是这样吧,很快我就背出来了,而车也快到站了。在补习班的休息时间,我灵机一动,将在车里背的古诗默了出来,这样一个作业被我拆成了两个碎片,又在碎片的时间里完成了。

下午回家时,车上人不多,我又将古诗巩固了一遍,然后又在车上做好了英语阅读作业,回到家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两个作业,心里十分高兴。在预计的时间前完成了学校最后一个作业和补习班作业后,有点无所事事了,妈妈告诉我还有20分钟才能吃晚饭,我突然想起黑管老师说的话“我知道你现在很忙,我也不要你太有压力,希望你一星期吹3到4次,每次花15分钟的碎片时间,练习一下可好?”,于是,在妈妈没有催促前,我又练习了黑管。晚上,妈妈夸我今天的效率特别高,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三国演义》了。

后来,我就一直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我忙碌并享受着这样的碎片化生活,我认为科学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篇四:遇上碎片化生活——我们该何去何从】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量大面积爆炸,我们的生活被炸得粉碎。在看似完整的学校生活中,时间划分为一天九节课,每节课间隙还要安插上十分钟的碎片时间。而回到家,只要一个控制不住,手摸向罪恶的手机,时间就又会被分割为一半正经事,一半被消磨浪费的的情形。

如此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太大。首先,每一块时间虽然是极为短小的,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时间叠加起的总量将会是惊人的。其次,若将人的时间视为一个总量,那么它将不因为碎片化而变多。可是,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完成某一件事,因此,究竟该不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细碎时间成了一个令人犹豫的问题。

碎片化生活早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为我们的日常,而它带来的问题却也在无意识地困扰着我们。所以,当我们手握碎片化生活时,究竟该怎么办?

我认为,碎片化其实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生活方式,它不同于例如学校中固定“一心一意”的学习方式,而是可以动用多种感官进行“三心二意”的学习。如果充分利用,甚至可以事倍功半。比如说,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一些演讲;可以一边练习画画,一边听音乐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这可以使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学习这个世界。而这些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或完成部分的事,安排在碎片时间内进行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就算是“三心二意”地使用时间,总有一些闪亮细小的时间碎片能“入脑”,总好过随意在网上浏览一些无意义的信息“过脑”。

同时,碎片化生活还是我们向“结果”倾斜。由于时间过于细碎,使得冗长的过程变得“可遇而不可求”。在工作或学习之余的碎片生活中还能完成一件完整的大事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极为困难。

于是,到了我们选择的时候。是设定目标,致力于一个方向;还是分散利用碎片化生活,搞定一件件小事?这就与我们个人的偏好有关了。

【篇五:遇上碎片化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如果在以前你问一个人他这一天干了什么,他也许会回答,上午看报纸,下午看电视,晚上睡觉,中间还有吃饭,上厕所。但如果你现在再问一个人他这一天的生活做了哪些事,就会听到一段很长的回答,人在一天里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就拿阅读来举例吧!以前,阅读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的看一遍,等到把这本书全部看完以后才重新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再进行阅读。但是现在,我们的阅读已经成为了碎片化阅读。每天,我们都会在微博、微信等渠道浏览到许多不同的信息,学到不同的知识,但这些文章不再是长篇大论,大多都是一些短小的文章。我们,就在这些文章中接受来自社会的消息。其实,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是有害的。恰恰因为其文章大多数都是十分短的,所以有许多知识是不可能在只有几十或几百字中讲透的,所以这些文章中的多数都是偏颇显浅的。而且,因为这种文章短,所以就可以读许多,这便会给你一种“我懂得很多”的错误的自信,当你与真正精通这方面知识的人讨论这方面的知识时,你便会发现自己其实懂得并不多。并且,因为文章讲的东西并不多,给你留下的印象也不深,你或许很快就会忘记它。如果连记住这个文章的时间也不久,那么就更加不会有思考了,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碎片化阅读有着它不好的一面,但事物总是两面性的,有不好,但也有优点。在阅读的广泛性上,碎片化阅读比传统的纸质阅读要强不少。毕竟,纸质书上的内容在书的主题确定之后便不会再改变了,但碎片化阅读不一样,你如感兴趣就可以多读些,你如不感兴趣就可以忽视不看。还有一点也是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带着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看,而纸质书携带起来就十分麻烦,像一些薄的书还好,要是都是像词典一样的书,那一定十分麻烦。其实,把碎片化阅读的优点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先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在去买一本这方面的书籍,也就不会在遇到知识不深入的问题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把握住碎片化生活所提供的好的条件,远离其不好的一面,这样碎片化的生活也就成为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了。

热门推荐
1爸爸的鼾声
2手中的温暖
3观《战狼2》有感
4描写三亚的作文
5小学时的我
6绿豆芽的观察日记
7我的感动在这里
8那首词,我曾读过
9未来的家
10十秒的战争
11我敬佩的人
12这样做最好
13似水流年
14无作业日随想曲
15难忘那期盼的眼神
16探寻中华精神,我的最爱
17关于雨的作文
18八年级作文
19小仓鼠
20愿木棉精神永驻心中
2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感想
22星空下的遐想
23山水之悟
24请留住共享资源的笑脸
25未来的魔幻书包
26幸福的我
27春到校园
28我爱夏天
29母爱
30最爱喵星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