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写人作文>磨刀老人
磨刀老人

【篇一:磨刀老人】

“来了!来了!”等了许久,磨刀老人一脸笑容地推着装着窄条凳和工具包的自行车,在人们的簇拥下走来了!我终于看到了敬仰已久的吴锦泉老爷爷,八十九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穿着朴素,一头白发,满脸笑容,眼角布满密密的鱼尾纹,绛紫色的脸上满是被岁月刻下的深深的皱纹。

只见吴爷爷把那张窄长凳摆在地上,在上面放了一个软坐垫,然后坐了下来。接着,他把随身带来的一个掉了色的水壶放在地上。可能是因为年龄已大的缘故,他的动作有序而缓慢,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他,眼里充满了敬佩。

他这就开工了!他伸出左手,接过了一位奶奶递过来的一把旧菜刀,另一只手也不闲着,跟着拿出一块深红色砂石,用一根木棍顶住以防砂石走动。菜刀就位,砂石就位,他就用毛刷蘸了点水涂在砂石上,左手手背在上,拇指在下,右手握住刀柄,用力地磨了起来。只见吴爷爷手背上的血管完全凸起,手臂有节奏地前后运动着。一会儿功夫,菜刀发出了锋利的寒芒。所有人看了吴爷爷的磨刀功夫,都啧啧称奇。

吴爷爷很亲切,我站在他的身边,很快便和他聊起天来。从聊天中得知,要磨好一把刀是不容易的,他至少要磨三百个来回,刀磨得好不好,要看刀口,刀口平不平、锋利不锋利,是评判一把刀磨好没磨好的标准。我惊讶地发现,吴爷爷的手指关节粗大,手掌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手背上布满了青筋。吴爷爷说,这都是几十年的手上活练就的,这老茧不是坏东西,它保护你的手掌不再受伤害。听到这里,我才想到,吴爷爷磨刀磨得这么好,都是靠后天的练习,肯定磨伤过无数次手。他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来扶危济困,几十年来,他执着地、持之以恒地投身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了慈善,吴爷爷将磨刀这职业坚持了下来。

说着,吴爷爷的双手已经上百次来回了,刀渐渐地磨亮了,阳光经过刀面的反射照耀在四周一张张笑脸上。吴爷爷的脖子和脸上的汗珠闪耀着光芒。一会儿,他停了下来,换了一块砂石。吴爷爷告诉我,刚才是粗砂石,主要磨个轮廓,现在用的是细砂石,是进行精磨,这样刀才会锋利。他还告诉我,他每天早晨就出去,干到晚上,每天都走不同的地方,为的是多挣钱,多捐献,虽然磨一把刀只收三五块钱,但坚持下来的话,就会积少成多,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吴爷爷磨刀已经磨了三、四十年,他说,现在现在磨刀的人不多了,他想带个徒弟,如果再有一张窄条凳的话,他就可以教我磨刀了。

“吴爷爷,这样磨刀不枯燥吗?”我问。

“有时也枯燥,但是啊,有时我会唱歌,边唱歌边磨刀,就不枯燥了。”吴爷爷笑着说,“要不,给你唱一个?”

说完,吴爷爷就唱了起来:“磨剪子嘞---戗菜刀……”听着八十九岁的老人依然浑厚的嗓音,我真的打心底里佩服吴爷爷,不仅仅是他做的好人好事,更是他这种对待生活的乐观的态度。

现在的磨刀人已经不多了,像吴爷爷一样的磨刀老人更少。他那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里,满满地镶嵌着动人的故事。望着和大家亲切交谈的老人,望着他脸上刀刻般的皱纹,望着他那双粗糙的双手,望着他那一身朴素的旧装,那一刻,满脸笑容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高大起来。

【篇二:守望家园的老人】

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新去处,忘却了父母,忘记了归家……

萧瑟的秋天,斜阳晚照,树叶纷飞。夕阳下,几个老人倚在墙根,在重复着那些不知说了多少遍的故事。夕阳映红了他们的脸,映红了他们的衣裳。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寒来暑往,只要天气晴好,他们总会聚在一起,在那堵墙下,唠着往日的美好回忆,日子久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因耐不住病痛的煎熬,匆匆地走了,什么也没留下,就连几身破旧的衣服也化成了灰,随他而去了。剩下的老人还在重复着以往的日子,仿佛一个人也没少。

如今又是秋天,那几位老人仍然重复着枯燥的生活。每当我路过,总会看见他们坐在一起。主人家门前的空地已被踩得平平滑滑的了,硬如水泥。因距离远,我看见了他们,他们不知有没有看见我,我有几次看见他们朝我这里望过来,不知是不是发现了我。而我总是向他们挥挥手,他们好像才发现我似的象征性地举起手晃了两下。他们的儿子几乎都不是很孝顺。外出打工,有钱了,一个个都不愿回来了,有的只有在过年时,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才回来看一看老人,大年一过,他们给老人一点钱就又都走了。只留得老人们孤守空巢。那几个老人的家,就在我家后面的那条庄子上,约有十户人家,平时都大门紧闭。

当我很小的时候,村子里到处是小孩。白天、夜晚都吵吵嚷嚷的。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不再多言语,大部分的同龄人已重蹈了父辈的打工之路。又是菊花盛开时,老人还是那些老人,他们孤独地坐在那堵墙下,他们已经找不到什么话来消磨日子了。几次路过,只见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仰面靠墙,在晒太阳。太阳照在他们的脸上,更加突显出了那道道皱纹,那孤独的目光。

日暮里,孤独的雁鸣哀转在空荡的田野上,炊烟笼罩在村子的上空,久久不散。透着门缝,泛着黄晕的灯光下,一个孤独的老人在灶台前忙碌。一个人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看着她蹒跚的步履,弯曲的脊背,我不禁心生凄凉。

只求新去处的人呐,你们是否还记得故乡,记得故乡生你、养你、爱你、想你的父母?他们为了你,操劳一生,无怨无悔,老来需要人陪伴时,却倾诉无门,只有在昏暗的灯光下,低头,哀叹……

【篇三:陪伴老人】

小时候,奶奶因为脑溢血而住医院,从此之后,奶奶说话迟钝了,连走路也需要拐杖了。

奶奶总说不清楚话,还特爱讲大道理,有时候事情做得不好,就会招来一个白眼或者我的指指点点。看着奶奶彷徨失措的脸,我真想笑,之后我便一直这么干着,以此来取乐,奶奶也不反抗。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妈妈变得很奇怪:我去写作业,妈妈说我:我去拖地,妈妈总是指指点点;连我坐在沙发上,她也嘀嘀咕咕的……“妈妈,你今天到底怎么了?”我奇怪地问道。“别问我,你自己慢慢去思考思考,思考好了告诉我!”说着,妈妈把我关进了卧室。这是为什么呢?想着想着,我不禁脸红了——那不正是我之前对待奶奶的行为吗?

我走出卧室,走到奶奶跟前,我说:“奶奶您是属什么的?”“我属,我属,飞檐走壁的老鼠。”奶奶边说边做动作,逗得我哈哈大笑。就这样,我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我突然发现,奶奶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呆,她的想象力和思维其实非常地活跃,只是没人陪她。

打那以后,我还是嘴里时不时地吐出几句指责的话,但不会很尖锐,刺耳了,大人听到了的话,我也会立刻打住。平时我在看书时,也会叫奶奶陪陪我,让奶奶和我一起看看书,聊聊天。

我为之前的行为感到羞愧,我正在不断改正,你们也得多陪陪老人,老人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首饰!而是子女的陪伴。

【篇四:老人与狗】

在村子的一个老院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一条狗。

老人的作息很规律。每天早晨会出门溜达一圈,顺便背上背篓,沿途采些野货。午饭后就会搬把椅子坐在门口,面朝村子通往外面的路,“吧嗒、吧嗒”地抽着烟,一坐就是大半天。而狗则像影子一样,无声无息地陪着他,老人到那儿,它便跟到哪儿。

村里人说:原来这家里挺热闹的,老人的老伴儿还在,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住在这院里,一家人其乐融融,令人羡慕。院里有一棵老树枝繁叶茂,村里人说,那是福气!

一天,儿子和儿媳要去城里发展,便去了。走的时候,那条老狗——那时还是小狗,在门口“呜呜”地叫着,很是不舍。

儿子儿媳这一去再回来,就是好几年,回来是要把孙子带走。孙子临走时,抱着狗狗不撒手,哭着要带它一起走。最后是老人劝着,才依依不舍地和它道别。儿子儿媳还想把老人和老伴儿一起接走,可老人摇了摇头说:“家在这儿呢!城里住着不习惯……”

后来老伴儿生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村里通讯不发达,儿子收到信后,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葬礼。老伴儿被葬在院里的那棵老树下,那是她生前喜欢纳凉的地方,如今已秃了枝,狗狗不停地在树下嗅着,不时抬起头来望着这对红着眼的父子。

老人和儿子吵了起来,老人很生气:“你不要忘了,这里才是你的家!咱们家祖祖辈辈都在这儿!城里再好又怎么样?你妈不出事,你就不回来了吗?”……儿子也很委屈,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除了每个月往家里寄钱。

就这样,老人和狗重复着每天的作息,他和它总是沉默地望着村里通往外面的路,似乎在等待着谁。老人心里难受,可又觉得自己没错,就这么固执地孤独着。他有时会回想起从前平静的日子,有时又会喃喃自语,说着家、土、根这些狗狗听不懂的话。

老人一天天地消沉着,那狗也渐渐显得老态龙钟。终于,一天傍晚,老人在树下的椅子上睡着了,再也没醒过来。

就在这天夜里,狂风暴雨接踵而至。天明时,人们发现:院里的老树,也塌了。

【篇五:老人与海读后感】

窗外,下着雨。淅沥,从云朵里抽出来的雨丝千丝万缕,就这么随风悠悠地飘洒着,滋润万物却又悄然无声。我独自一人倚着那扇窗,微微垂眸,在脑海中反复回味着那本书,同时也牵起了几缕往事的记忆。——题记

《老人与海》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就连一起出海的小孩马诺林也去了别的船上。但他仍然不肯认输,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他终于杀死大鱼,但许多小鲨鱼前来抢夺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作为武器。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却只拖回了一副残破的鱼骨头而已。

细细品读,我发现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精神:即使一个人已经在绝境之中了,但也不要放弃,越是艰难,就越是要迎刃而上。如果你做到了这些,那么在那个时候,你会迸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令你孕育出那不可思议的奇迹。就算那股力量耗尽了,最起码也得到了精神上的胜利。而这种精神,也让我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道。

第一次考试,象征着我即将正式迈进知识的门槛,可我的成绩却并不理想,甚至可以称之为糟糕。父母的严格要求,已然成为了我的负担。考试的失利,令我背负上了沉重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像丝一样紧紧包裹着我。“好难过,这就是成长吗?这就是我的未来吗?”我喃喃而摇头。空旷的房间,灯光为其打上暗黄的底色。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隐约蜷缩着一个女孩儿。走近看,眼底是满满的忧伤,与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稚嫩的脸庞上是憔悴,那个阳光稚气的女孩儿仿佛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忧郁的我。“只是不适应而已……”我自我安慰着,却依旧茫然地盯着天花板,眼里是彷徨,以及对未来深深的恐惧。情绪渐渐好转,可再一次到来的试卷,狠狠撕裂了,我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把我从自己创造的那虚无飘渺的梦境中拉了出来,逼迫我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就这样恍恍惚惚得过了几天,这本书被朋友送到了我的手上。起初只是心不在焉地看了几眼,可在不经意间看了几眼后,便感到妙趣横生,反复思考这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书本中,老人不服输的硬汉精神令我感到由衷的佩服,敬意油然而生,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愧:面对没有水、没有食物、身体疲惫的困境下,老人也不放弃,继续抗争着。而我仅仅是两次考试失利,就整日怨天尤人,顾影自怜,不懂得找出失败的原因,不懂得要努力去改变,才能得到胜利。“多简单的道理呀。”我久久地凝视着这本书,轻笑出声。

这本书让我那已经偏离航线的小船,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热门推荐
1春暖花开
2记一次小组活动
3我与学霸的差距还有三个毛病
4文明带给我的幸福生活
5“忠”——民族魂
6写给山区朋友的一封信
7我是你怒放的笑容
8我收获了坚持
9快乐的连云港之游
10六月交响曲
11开在小寒的茶花
12简单的美
13怦然心动
14观察日记作文
15辉煌灿烂七十年
16有一种记忆值得被珍藏
17汉语的魅力
18老师不在的时候
19梧桐天堂
20给爸爸的一封信
21祖母
22他触动我的心灵
23网络之酸甜苦辣
24我的自画像
25成熟历经青春的洗礼
26健步如飞的蜗牛
27图书馆
28开学作文
29最珍贵的财富
30挤眉弄眼吃薯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