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我愿意做的事
我愿意做的事

【篇一:我愿意做的事】

如果有人问我,你愿意做什么事,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愿意写作文。

有些人认为写作文很难,而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

我写的作文有些枯燥,不生动,没有色彩,不通顺。我有时也不太难过。可是到了四年级,我发现作文会被贴在墙上,好的作文当然没关系,而不好的作文同学们会注意名字。所以,四年级时我开始在意起了作文。

在小学时,如果作文写的不好,我们有些同学就会从作文书中抄好作文。虽然得到了鼓励但是抄的作文难免会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心里有些难受。

现在步入初中,学习的环境变了。一开始,我对语文老师很好奇,想知道她上课的方法。

不过还很巧,她的性格名字和我的小学老师一样。我的好奇心更强了,总是会想,她是不是一个幽默的老师?是不是一个厉害的老师?

现在我知道了她是一个不仅有很多想法还是一个爱写作文、读作文、看书的老师。

她总会告诉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好,不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老师很重视我们的作文。

一个星期上一次作文提高课,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写作文,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让一节课变得有趣。看一些课外书中的结尾可能提高写结尾的水平。我以前以为结尾不重要,现在知道结尾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我提高了写结尾的水平。

现在,我的作文还是不生动,我会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因为对老师的好奇和这样的锻炼,让我喜欢上了写作文。我现在知道了作文内容真实也很重要。谢谢你,老师,让我提高了写作水平,让我喜欢上写作了。

是的,写文章是为了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篇二:我愿意】

小时候总觉得“我愿意”是一个很庄重的短语,只有在叔叔阿姨结婚时,在主持人或司仪向他们问“无论贫穷……,你愿意……”时才能听到这句回答。

小学时英语就是我的讨厌对象,只有在英语课上才动动它。下课时就算它很会讨好人,就算它会说话,我肯定也不会动它。

最讨厌的就是背单词了,再怎么背也是过一会儿就忘,要听写时,我才开始记单词。背课文倒是不怕,那时候天天都要听光盘,英语课文只要反复听几遍就能背得滚瓜烂熟。

有段时间我恨它到了极点,英语是我考得最差的科目,还给它害得被训了一顿。

那个时候英语老师找了我。

“我知道你很聪明。你不会的肯定是没有好好记,如果有好好记,我相信你一定会考到班级第一,我送你一个礼物。你愿意做吗?”老师背后的阳光为她镀了一层金黄色的纱。

“我愿意。”那是夏日,熏风还将蝉声吹进了窗内。那一刻我才知道我的一句“我愿意”也是那么庄重的。那是我和老师的一个约定,我要为此努力,为达到目标而奋斗。

为了这个礼物我一有空就拿起英语书在背单词,其实英语单词也没那么难记,几乎都是几个单词拼起来再添几个字母,这就是我背单词的方法了。好像到现在也没什么背不下来的词,唯一背不下来的只有长得要命的“祝贺”了。

实际上在老师一说“聪明”的时候我就已经想要为英语而努力,而忙碌了。那一刻我因为英语老师而爱上了英语,想心甘情愿为之刻苦,即便可能会得不到很多的回报,也想无怨无悔地去奋斗。最后还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礼物。

那时我还是比较好收买的,一件“礼物”就会去努力。

现在早已知道那是老师的惯用伎俩。可是心里对老师也还是感激。我的英语已经达到了班级前五左右的成绩了,目前还在努力前行。

捧起英语读到深情处有时会想起披上金纱的mrs。yang,与那伴随着夏日蝉鸣稚嫩的“我愿意”。

【篇三:我愿意】

母亲有时就是不理解外婆,以前每次外婆下山来我们家住,母亲总劝她别去山上了,说在山上每天要烧菜烧饭太辛苦了,而且似乎母亲也不愿意让外婆呆在小姨身边,有时候也让我劝劝外婆,但我就是开不了口。

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不想让外婆住在寺庙里。有空的时候我也去过那里,那里的师父或是长期住着的阿姨都叫外婆“母亲”,有时也叫“老妈”,也许外婆已把寺庙当成自己的家,在那里她是轻松自在的。

外婆每次过节或有事下山都会带一大包零食和水果给哥哥(这些是来山上的人送的),去哥哥家帮舅舅整理被子、擦地、洗衣服,舅舅家外婆不去整理总是一团糟。我看着也想着外婆这会儿是可怜的,仿佛是劳累的仆役。或许呆在山上寺庙里会让外婆真正地快乐许多吧,但自从外婆开始念经,母亲总对父亲或我说,外婆她变了好多,总在说经书里的东西,太迷信了。母亲说外婆在山上每天要很早起来念经,还要在食堂里烧饭太劳累了,总是劝她下山。可是外婆说:“我愿意”。

我看到过当外婆听到师父们叫她”母亲”的时候的笑容和与她们呆在一起时的笑容。那是真实的笑,外公很早就去世了,我没有见过他,但我也知道这些年,外婆也没怎么笑了,艰难维生,辛辛苦苦拉扯孩子承担着最大的压力和担子。这真实的笑就像真实的眼泪那样珍贵,也许只有在寺庙里才有。有时候我觉得寺庙像是一个玻璃盖子,里面的世界对于外婆来说便是陶渊明所谓的世外桃源了吧,有外婆向往的一切,包括最神圣的信仰,所以外婆说我愿意。这也许是她内心因信而生的力量吧。

“我愿意”这三个字是坚定的,并没有犹犹豫豫,拖泥带水的。我忘了这句话外婆是什么时候说的,但这之后母亲再也没有干涉这件事了。她知道这是外婆心的向往,到山上去住在庙里,应该是她对于现世痛苦的一种解脱,所以允许她放手吧,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理解外婆,也很羡慕她过着少有干扰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也许外婆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她的信仰,这儿是她真实的家园。

【篇四:你,愿意吗?】

曾几何时,孩子们辛辛苦苦攒下零花钱来购买一辆心仪的单车,如今走上街就能看到各种“小黄”、“小蓝”车。

在时代迅速发展,共享改变着人们生活理念的同时,我不紧提出一个疑问,共享,是大家都愿意的吗?

共享需要人们的自觉、资源的生产和社会的支持。

我曾经与朋友突发奇想做过一个调查:选取几个路段,查看与统计小黄车的情况。结果让我们有些震惊,某路段20辆小黄车中有9辆从外观看就不能使用;而有一路段小黄车摆放整整齐齐,在外观上没有任何问题,陆陆续续会有人来租骑或是归还,很理所当然的摆放好。当然我也见过有人理所当然地随地一停,小孩子理所当然地骑着没上锁的车。还记得拦下过一个看起来不满12岁的孩子,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你凭什么管我!”对啊,我凭什么呢?我不是警察也不是圣人,这本应是一件人们自觉就可以做好的事,为什么要有人来管呢!

有时候,共享资源不能满足人们也是一个问题。就像我以前去的有几家冰场,基本是不会再去的了。第一,冰鞋很一般;第二,场小人多。我相信在滑冰场上的人们,都是热爱这些运动的,所以这就是资源方的问题了。像我这样对滑冰只是作为兴趣况且还是学生的人来说,我们没有名牌冰鞋,只能借冰场的。要是鞋好的话,我或许可以来个3S;要是鞋不好的话,我可以两步摔一跤。这样说可能太夸张了,但是共享资源的好坏,对使用的人们总是有大大小小的影响。记得上次跟朋友提到共享篮球的时候,他激动地说:“这样的球还不如我去某宝上买个两百的白菜球呢!”确实,有些共享的资源不尽人意。

讨论起共享的话题的时候,我总是想问:你愿意吗?

上次做这个采访还是在暑假的时候,由于炎热的天气,大多人在说完“愿意啊,骑车挺方便的”之类的话后就骑着共享单车扬长而去。我留在原地思考,真的愿意吗?我看过很多被破坏的共享单车,很难想象,做这些事的人怀着什么样的心理,是单纯的恶作剧?还是对这个社会的不满?

于我自己来说,我很支持,也很愿意共享。可是不断的负面影响告诉着我们社会的现状,有公德心的人很多,但反对与破坏共享的也大有人在。

共享,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了,我们听过多少历史书上的学者借书、抄书、赶着还书。做好共享,也可以算是一种美德的传承了吧。

只要我们的一点点配合,一点点自觉,一点点建议,共享时代将为此益民和精彩。

你,愿意吗?

【篇五:不愿意受苦的鸭子】

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当旅行家。

春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摇头说:“哎!这什么鬼天气呀,等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再走吧!”大雁冒着风雨,踏上了征程。

夏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启程吧!”鸭子指着天上的骄阳摇头说:“哎,烈日炎炎,我怕流汗,等凉爽一些再走也不迟。”大雁顶着烈日,飞向蓝天。

秋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启程了吧!”鸭子缩缩脖子说:“秋风起了凉丝丝的,还是不太理想的日子,过些日子再说吧!”大雁扑扑翅膀,飞向南方。

冬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应该启程了,一年就要过去了!”鸭子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说:“这么冷的天,你要去,就自己去吧!”说着,颤抖着两条细腿躲到避风的墙角下去了。大雁迎着风,冒着雪,飞向远方。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鸭子的翅膀慢慢退化,以至于飞不起来。

而大雁,冒着风雪,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轻盈。最后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热门推荐
1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等待为题的作文记叙文
3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4奶奶的爱
5军训第五天日记
6家乡的四季
7努力的果实
8日记
9我的爸爸妈妈
10没有大人的世界
11春夏秋冬的对话
12令我难忘的事
13我家的金银花
14自发绿豆芽
15考试
16回家
17战争的愚昧
18快乐是一种幸福
19桥赞
20我的书桌
21冷雨
22等待花开
23我的故乡
24橘子
25姿态的暗香
26玩雪
27寒假见闻
28泰国的海
29温暖的爱
30读《小猫出生在神秘山洞》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