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四年级作文>冬至搓汤圆
冬至搓汤圆

【篇一:冬至搓汤圆】

到冬至了,老师说我们来一起搓汤圆了!

3.2.1.0耶!搓汤圆开始啦!老师把揉好的面团放在大家面前,大家像看到宝石一样,都马上围观了上去。老师说,我们要来比一比谁是“创意之星”。我一看到面团心里就想,我是应该弄个变形金刚呢?还是弄手机呢?不然弄马桶吧?……各种物品在我脑子里浮起,我都差点弄大便了!哈哈。我想还是先弄叶子吧,用先白面团做出叶片,再用红面团弄上细细的叶脉。我做完叶子之后又开始脑洞大开,我用白面团弄了一个潜水艇,结果老师说“哇!你这是在做金鱼吧?”呜呜……我做的就那么不像潜水艇吗?

没关系,我要继续做。突然我的脑袋里响起了熊出没的音乐,弄一个熊掌吧。我先用白面团弄了一片圆片,再用红面团弄四个小圆片,最后弄了一个大圆片放在下方。耶,可爱的熊掌完成了。柏宏也做了一个,可是三个小圆片分得太开,大圆片放得太下面,让我觉得是个“四不像”。接着,我又做了一个路障,用红面团做的,非常有趣。这时老师做了一个“似奶瓶非奶瓶”的奶瓶,我看了一眼快速地把上面奶嘴拿掉,装上木棒和轮子,奶瓶马上变成大炮,老师夸我特别有创意。我又想到精灵宝贝,做了个普通球,又想到冰淇淋等等。我把每个想到的东西都做了出来,千奇百怪的,就是没有一个像汤圆。

终于可以下锅了,煮十分钟左右。我们吃到了自己搓的汤圆,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甜那么Q,但是自己吃自己做的东西就是美味。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我摘下创意之星的“皇冠”。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冬至。

【篇二:特殊的汤圆】

早晨,我被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吵醒了,爸爸和妈妈都在厨房里包汤圆。

不久,一阵迷人的香味随着一碗碗汤圆飘了进来。妈妈放好碗筷之后,郑重地说:“这些汤圆中只有一个里面包了核桃,表示和和美美。谁能吃到,今年就会有好运气。”

妈妈说完之后,大家各自挑了自己想吃的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想:我的运气应该不好吧,我肯定吃不到那个核桃馅的汤圆。哎……可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当我失望地夹起最后汤圆放进嘴里时,发现这个汤圆的味道与众不同。它一点也不甜,有一股奇特的香味儿。我突然反应过来了,激动地大叫:“啊!是核桃!我吃到核桃汤圆了!耶!”妹妹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嘟起了小嘴,好像很不服气似的。我细细地品尝着这个汤圆,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一丝兴奋。想到今年就会有好运起了,我喜不自禁,心想:嘻嘻,没想到我的运气那么好!居然能在那么多个汤圆中吃到这唯一一个核桃馅的汤圆……

这个特殊的汤圆为我的新年增添了一份色彩,我也相信它一定会个我带来好运!

【篇三:做汤圆】

吃汤圆是南方人的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民间更是有“吃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煮熟后,吃起来香糯可口。汤圆有很多种,水果汤圆、芝麻汤圆、肉汤圆等等,而今天我学会了怎么做豆沙汤圆。

今天,我刚到教室,就发现今日气氛与往日不同。教室的课桌分成了四张一组,课桌拼接,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绿盆子,一个铁盘儿,还有几个小纸琬,咦,这是要干什么呀?当我正疑惑不解的时候,覃老师走了进来,为我们解开了疑惑:“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汤圆!”“好!”大家高兴地欢呼雀跃。

洗完手后,张老师帮我们倒糯米粉,覃老师帮我们倒水,准备工作就绪,开始揉糯米团了。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认为“糯米宝宝们”会乖乖听话呢,可是没想到,糯米粉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怎么也不肯乖乖就范,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我感到有些迷茫。这时覃老师出现在了我们身边,像点灯人似的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大家试试每个人都来捏一会儿,面团很快就会形成的。”于是我们小组三个人便按照覃老师说的方法,你捏一会儿,我捏一会儿,终于这些散落的糯米粉开始汇聚,成为了一个大大的糯米团。“耶,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大家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别说,那糯米团的手感真的不错,像棉花糖,像海绵,摸起来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该包馅了,我小心翼翼地从大糯米团上揪下来一块白白嫩嫩的小糯米团,并往里面塞了一点儿豆沙馅儿,然后再给它搓圆。于是,那个被塞了馅儿的糯米团子比原来的更加饱满圆润,像一颗洁白的珍珠。看着这只自己做的糯米团子,我开心极了。接着,我又尝试了一个,可能是因为前一个的成功让我有点得意忘形,我一不小心失了手,馅放多了!于是,我可爱的小糯米团宝宝“露馅”了,它随着我双手的揉搓,从最初的洁白如玉,逐渐染上了豆沙的赤色,这赤色不断选软,我的糯米宝宝身上便有了一天天的花纹,别说,也还不错,如雨花石一般。吸取了这次露馅的教训,我便更加细心了。

一盘汤圆很快做好了,我看着盘子里的一颗颗汤圆发了呆,思绪飘回了去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年夜饭的场景。那晚,一家人开心地聊着天,外婆在旁边包汤圆,她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此刻,看着自己手心白白嫩嫩的糯米团子,我是多么想念跟外婆在一起的时光啊。我想:就让爱和温暖融入这汤圆里吧!

【篇四:冬至搓汤圆】

爷爷曾经给我讲一个与汤圆有关的小故事: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后,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于是和其他统治者一样,他为了避讳,就把元宵改成了汤圆,因为元宵有“袁消”之嫌。

汤圆,一种在冬至时吃的小“球球”,我对它并不陌生,但从没做过。

今晚,我写完作业走进厨房时,看见家人正在忙碌着,于是挽起衣袖,加入了做汤圆的“队伍”。我按照妈妈的指示,把糯米粉和水放进盆子,然后用筷子搅拌,再用手揉成一个大团。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禁得意起来,以为可以得到妈妈的称赞,没想到妈妈却说:“你看你,这衣服上的面粉、地上的水,真是的。”妈妈说归说,可没嫌弃我,还手把手教我。

做好了粉团,我来到奶奶的身边,奶奶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吹的,一眼就看出糯米粉团是我做的。“不用说,我就知道是你玩的把戏。看,汤圆要这样搓。”奶奶边说边示范着,我学着她的样子,抓了一小团放在手心上搓成一个小球。奶奶还告诉我汤圆搓圆是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要用心搓。我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汤圆搓得圆圆的,弟弟搓着搓着竟做起了小动物来,几只小动物在一盘汤圆中显得特别可爱。

那边,爸爸在准备煮汤圆。我走过去,对爸爸说:“哟!爸爸,您老平时可碰不得这些活呀!”“丫头,今晚我可要露一手给你看,把你姐弟俩做的汤圆拿来。”

“吃汤圆了。”一直守在炉边的弟弟高兴地叫着。

爸爸把汤圆盛到碗里,我端一碗给奶奶,弟弟端一碗给爷爷,爷爷尝了一口说:“真甜,好吃!你们也赶紧吃吧。”

一家人吃着汤圆聊着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今晚,吃了自家制做的汤圆,别有一番味道。正如奶奶说的:做汤圆,揉团团搓圆圆,就是团团圆圆。

【篇五:汤圆】

吃汤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其盛行,民间有“吃汤圆大一年”之说。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物,即用黑芝麻猪油作馅儿,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面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这便是汤圆的最初形态。

汤圆的制作用料很少,一盆面,一些水,一块豆沙即可。

备好料后,我和小组同学撸起袖子加油干。顿时,六手齐下,原本以为我们手到擒来,也可以玩一场大厨的精妙手法,三下五除二,米粉可以乖乖成为一个白花花的米团。孰知,本应是一团的米粉一下子成了无数颗米疙瘩,散落在盆子里,任凭我们如何揉搓,竟不为所动,依然各自为政。我们思来想去,决定只让厉皓天一个人揉,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运足内力,两只手上下翻动,左右开弓,好似两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可每一下都很有力气,不漂不浮。

终于,一个大米团在三双充满渴求的目光下形成了。我们饿狼争食般地抢了过去。掐下一小块白白的,软软的米团,人手一份,两手呈反方向肉戳,一个白花花的“胖小子”出现在掌中。再用大拇指一压,就出现了一个凹处,大家又一次把豆沙馅儿五马分尸,塞进米粉团,把周围的米粉一拎,以犄角之势包围了豆沙,再一搓,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包好了。我细细一闻,啊!满教室弥漫着一股香香的米粉味儿,再一嗅,还有一股或浓或淡的豆沙味儿,勾起了我肚子里忍耐了半天的馋虫。

闻着这诱人的香味儿,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去外婆家,外婆精心熬制的小汤圆,当时的我只知道这汤圆好吃,却不知这小小的汤圆背后其实浓缩了外婆浓浓的爱。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工业化,人们工作更忙了,每逢春节,爸爸妈妈更多时候是在超市冰柜中买上两袋现成的,回家放锅里一煮就可以了。虽然精致了许多,均匀了不少,可都是机器生产的,里面的亲情却没有了。

而外婆的汤圆,如今却再也没有吃过了……

【篇六:冬至吃汤圆】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没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一起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代表太阳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在这个时候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包汤圆。首先是准备材料:豆沙、面粉,这两种材料;然后把面粉和起来;接着就把豆沙包在面粉里面搓成一个圆圆的;最后就把汤圆一个一个放下锅里去。煮好就可以吃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每个人都在,每个人都有。

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哪怕包的很糟糕也是会觉得很甜很甜,那种甜不是指味道很甜而是指甜到心里那种感觉,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吃了一个又一个,吃了一碗又一碗,在不知不觉中锅里只剩汤了。

热门推荐
1阴沟里翻了船
2读懂一座城
3我的同桌
4光荣院里笑声欢
5我家的猫
6为人缘改变
7美丽的万绿园
8沙家浜之旅
9母爱如灯
10心中的那抹晚霞作文
11写夏天的作文
12元旦活动
13美丽的沙扒湾
14秋天的风景
15同心协力
16抓鸡
17想起那句话我就后悔
18一封家书
19那一刻,她很美
20瘸腿女孩
21
22游金仓湖有感
23碎片化的时间
24天生“碎时”
25值日趣事
26太阳和月亮
27游览三峡好风光
28我的拿手好戏
29什么让我如此美丽
30《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