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
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

【篇一: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我国有许多历代中医名家,如扁鹊、华佗、李时珍。而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中医院一睹中医的风采。

来到中医院,我们径直来到了6楼,由治未病的李艳医师给我们上课,我了解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草经》,大家在课后可以去看看哦!我还了解了原来中药是指在中医的指导下预防、诊断、治疗人体机能的药物。竟然还有植物类、动物类、介壳和矿物类呢!

中医不像西医,中医有很多无毒副作用的外治疗法,如针灸、艾炙、火罐、刮痧、推拿等,可以治疗很多痛症及内科,外科疾病。听完课,我们又来到了“中医综合治疗室”,一进门:天哪,中医竟然是这么治疗的,实在是太可怕了!我赶紧跑了一个医师后面,他正在和中风的病人扎针灸,只见病人的头上、肩上都插满了银针。见有根银针没插好,医生活生生地拔了出来,又插了进去,可病人却毫无表情,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再看另一位病人,他的肩膀、颈椎上插满了像烟似的艾炙,上面冒着白雾,还散发着腾腾的热气。随后,医生拿了几个充满电流的夹子夹在了银针上,病人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我立马担心起来:“叔叔,请问针灸和艾炙插在身上痛吗?艾炙有什么功效吗?”“只有轻微的疼痛,跟西医的扎针差不多,艾炙呢,可以治疗肩膀疼,颈椎痛,还可以矫正胎位呢!”

每个医院都有药房,中医院当然也有药房啦!来到“放心药房”,一阵浓浓的中草药味扑鼻而来,两个阿姨正在给病人家属配药,小记者们品尝各种各样的中药,药房里其乐融融。

随后,我们去了骨科,知道中医骨伤科相比西医:“不开刀,不吃药,花费少,康复快。”最后,我们还向李艳医师提了各种不懂的问题……

中医,是我们中国的医学,中医花费少,还康复的快,建议大家可以用中医治病哦!

【篇二:医学历史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医生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现在大多数都是西医,那些知名的大医院也是西医居多,把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中药给淡忘了。我国古代的医术也是很厉害的。比如一些有名的医学人才像扁鹊、华佗、张仲景……他们的医术是非常高明的,也为当时的人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你想知道他们吗?想了解和他们有关的一些事吗?如果想,那就跟我来吧。

扁鹊,战国时的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他给人看病运用望、问、闻、切。大家都听说过“讳疾忌医”的故事吧。扁鹊初见蔡桓公就知道他有病了,但不严重,扁鹊就告诉他如何治疗。可是桓公不认为自己有病,以为是扁鹊为了邀功而说的谎话。随后扁鹊每次见了桓公,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并告诉他该如何治疗。可桓公都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扁鹊远远看见桓公就知道他已经无药可救了,就赶紧走了。直到桓公知道自己得病时,再召扁鹊,扁鹊已经逃走了。通过观看桓公就知道他的病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有多高超。当然,他有那样的成就,也是付出了一番心血才做到的。

华佗医术高明,擅长治疗各种病症。曹操常患头晕病,华佗运用针灸的方法,每次都针到病除。他尤其精于外科,并发明了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剂。手术前先对病人实行麻醉,等病人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做手术。他的这种全身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华佗被后代医学界尊称为“外科鼻祖”,民间则称他为“神医”。华佗还提倡通过劳动和锻炼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他仿照古人的导引之术,编了一套“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使人在各部位得到适应的活动,从而增进健康,消除疾病。

我们现在不仅要采用西方的医学技术,更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中医中药。

【篇三:我的知识宝库】

人,在肉体上离不开粮食,在精神上,更多的是需要从书中汲取精华,来净化我们的心灵。

学习永无止境。如果只是学课本里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良师益友,生活中并不缺少,但他们并不能陪伴我们一生。一位好的老师、朋友,或许藏匿在书中的某个角落,还需要我们慢慢发现。

生活中,遇到自己情绪低落或愤怒的事情时,有许多解决办法。我们不妨拿出一本喜欢读的书,来平缓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改变现在的状况,给予我们最好的安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一剂最好的良药,能够“包治百病”,带给人精神上的振奋,让精神仓库中的食粮更充盈。

读书的益处多多,但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被那些吸引人眼球的垃圾书所惑。买这些书来读,不仅是在浪费钱,而且读起来并无令我们受益之处,就是在浪费时间。一些经典名著,虽不如其他书籍那么吸引人,但只要认真读下去,读到心里,汲取书中的营养,就能受益终生。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够帮助我们,还需要我们“择善而从之。”

书,是我的一座知识宝库,也是我心中的宝藏。读书增长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它是我们将要相伴一生的良师益友,读书的意义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学习并提高自己。

【篇四:知识宝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好好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相信每个同学,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多看课外书,因为书是知识宝库,可以让我们懂得大量的知识。

知识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多读一本书,就会多懂一些知识。尽管书不能让我们懂得全部的知识,但它能让我们体现出书里面的快乐,所以我要多读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当我“生病”的时候,它会让我减轻痛苦,拥有幸福和健康。当我“疲惫”的时候,它会使我无比轻松,精力十足。

书是一杯水,当我们口渴时,给我们饮用。书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避雨。书是一个玩具,让我们无比快乐,书是一艘船,载我们度过大江大河。

我们要多读书,书是无价之宝。书是帮助我的前进的法宝。只要我们有了书,就什么都不用愁了,不必烦恼,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试一下啊!

书就像一块大面包,我们扑在上面尽情的享用,直到我们吃饱为止。它也会让我们“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让我们满意。

只要我们多读书,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但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一定要专心,要一心一意。俗话说“读书有三到:心到,口到,眼到。”所我们要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篇五:电视中的知识宝库】

最近,我迷上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地理中国》节目,因为它是一档具备既有推理性又有大量科学知识的电视节目,是一档有益的电视节目。

在《地理中国》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那些知识,是我从书里面没有学过的知识;那些知识,是科学老师没有给我们讲到过的知识;那些知识,也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知道的知识。

节目中介绍,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经过地理学家们孜孜不懈的探究才找到那不为人知的奥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的吉林省内的罗圈里村坐落在一个正规的圆形的盆地,为什么这个盆地是正规的圆形?经过地理学家门的调查、推理、研究得出那是由于陨石的撞击而形成的,就和炮弹落地炸出来的坑是圆的一样道理。还有在中国景色宜人的鄱阳湖的老爷庙水域,由于受到狭管效应,使在那里过往的船只经常失事,成为了中国的“百慕大”。

节目中也有外国的一些地理奥秘以及生物奥秘的介绍。如在亚马逊河,由于圭亚那地盾和巴西地盾的保护,使古老生物电鳗生存了下来,在亚马逊河的最后一条支流——托坎廷斯河的一片河曼滩处电死了无数人。

我从《地理中国》里面学到的知识真是讲也讲不完,说也说不尽。它真是传播知识的大宝库啊!而和它形成鲜明对比的像《太子妃升职记》、《花千骨》、《奔跑吧兄弟》等穿越剧、神话剧、真人秀都只是提供一下娱乐而已,对我们小学生没有帮助,不能多看。要多看看那些和《地理中国》一样增长我们知识,发挥正能量的电视节目!

【篇六:有趣的中医课】

中医,顾名思义,就是咱们中国的医学。我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小时候,问妈妈自己的“艾”为什么不是“可爱”的“爱”?妈妈回答道:“因为艾比较雅气,还是一味中药。”从那一刻起,我猛然间对中医有了兴趣。家里的书柜里原来有不少中医书,妈妈看我特别喜欢,还给我买了几套少儿中医读物,其中有一本趣味名医,让我和姐姐爱不释手。

这个学期,我从城宫计划课表上看到了四年级增加了中医课,于是迫不及待的让妈妈给自己报名,妈妈爽快的答应了,在选课系统里顺利地给我报上了。这周三,盼望已久的中医课终于开始了,我早早的准备好笔记本,跟着老师来到了教室,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神农,说起神农,有人说他是凶狠的炎帝,有人说他是牛首人身的怪物,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神话中为人民造福、尝遍所有草药的英雄。据说神农当年把无毒的中药放在右边的袋子里,有毒的放在左边的袋子里。有一天,他发现了一种能解百毒的药,从此以后,每当吃到毒药,就抓一把那种药放在嘴里,时间长了,便将那种药取名为“茶”。可是不幸很快来临了,他吃到了断肠草,还没来得及抓茶,这位伟大的英雄就倒在了草丛中。

通过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不仅知道了中医的神奇之处,还了解到中医能治未病、利于养生,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求于西医,往往忽略了中医,其实只有好好感受,才能知道中国医学的好处。

我真想早点学会神奇的拿脉和针灸,成为一名小郎中,像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国医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热门推荐
1守着花田守着心
2大自然与我
3最柔软的遇见
4生命的意义
5奇怪的表弟
6四季
7魔方高手
8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
9因为有了期盼
10想家的日子
11晒出的幸福
12牛鱼嘴生态游记
13太空想象作文
14
15秋天的歌
16新学期的我作文
17生活的美丽
18春天真美
19张北草原天路
20我尊敬的人
21文明素养
22乐于助人的我
23名字的故事
24心爱的笔袋
25有趣的乡村生活
26春天的作文
27斗兽棋
28遗失的父爱
29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30参观红苹果幼儿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