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求知】
蒲公英开了,洁白而独特,静立于草坪,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一阵风袭来,白色花瓣如细雨般飘散。妈妈说:“蒲公英有娃娃了,这是它在分娩。”我采下几株,晶莹透明的瓣儿那么迷人:一株是蓬松的,一株是紧凑的,一株是卷曲的,一株像是枯萎了许多天的……
它们都是“母亲”啊!这时一个问题浮现脑中:蒲公英会不会遗传呢?
我问妈妈:“蒲公英会把她的特征遗传给孩子吗?”妈妈答不出,她看着蒲公英,想了许久:“可能会吧,不如我们做个实验。”
我采了30株蒲公英,选取了5株形态各异的,给它们编号、拍照。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种在五个花盆里,并贴上编号。
蒲公英真是一种顽强的植物,在贫瘠的土壤里,不定时浇水的环境里竟然很快发芽,这让我大喜过望,妈妈也吃了一惊,我们静待花开……
大约过了三四天,蒲公英长出四片叶子,她的茎很短,叶片几乎挨着土,又过了许多天,一个号角似的花苞骨朵儿冒了出来,几天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睁眼赫然发现它们开出了朵朵黄色的花,茎也一点点长高。终于,黄的花瓣老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头白发,闪着生命最后的火种。刹那间,我从惊讶变成敬畏——只有亲眼看到它们的成长与衰老才有的敬畏……
我拿出图片观察——哟,还真像哩!看来,植物也存在遗传现象。
【篇二:心无旁骛,求知问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在演讲之前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传说在一片海域中,有着一个半人半妖的美女,她每天都用自己的歌声诱惑航海者,就算见多识广的水手们也无法抵御那美妙的歌声,最终命丧黄泉。当普尔密斯经过这片海域时,他用棉花等物塞住了水手的耳朵,并吩咐水手们把他绑到栏杆上,无论自己如何恳求,都不能把他松开,就这样当普尔密斯听到哪美妙的歌声是因无法动,最终走过了那片令人生危的海域。这个故事看起来荒藐无语,但是它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求知的航道中不也一样吗,你能像普尔密斯一样抵御可以毁灭自己前程的歌声吗?你竟然选择了求知问学,那么你能做到心无旁骛吗?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这句话暗带禅机,唐代高僧惠能曾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意相和,而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想要求知问学,那么就要做到心无旁骛。那么什么是心无旁骛呢?心无旁骛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出处于冰心的《谈信纸信封》她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上,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约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大家怎样运用,运用的方法仍在书本之外,它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得到,不可专门挑剔辩驳,但也不可轻易相信,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社会,求知的目的不在于吹嘘炫耀,而是应该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早在古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而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错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你如果对求知充满了兴趣那么你一定会做到心无旁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在这个大千世界,你是选择安逸享受还是奋力拼搏。你竟然选择了求知问学,那么你就要做到心无旁骛。
【篇三:让求知精神走进心中】
我在班里的人缘应该算比较好的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我独特的成绩。数学,一枝独秀,而其余则大部分在中间徘徊。而这数学好的原因,是我对数学那极大的兴趣,成就感与自豪感。
周四作业虽少,但却很有“质量”。当我做完选择题时,我的脸色稍微变了一下;当我做到最后一道t填空时,嘴角抽搐了几下;当我做到最后一道简答题时,心情瞬间炸裂:(一共三道题不会做,因为我平时做题要么一两题不会做,要么一大片不会做可能那一节没学好)我又不想去问,(因为我觉得数学题独自完成是十分自豪的,当你解开难题时,那种感觉你就能体会到了。)所以那三道题从早上十点多拖到了下午四点多。
四点过后,我周围人也差不多写到这了,也有许多人不会,而他们则在思索了一会后最终问了其他会做的同学,得出了结论后那副恍然大悟之感,又印在我的心中,让我十分疑惑:"遇到难题就问,那不就只会做1简单题了吗?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感吗?"
数学课后我实在忍不住想知道答案,便向老师问了那三道让我抓狂的题目,老师仔细为我讲解了这三道难题,从头到尾为我理了一下条件在一步步为我讲解,没说完一步我就想一遍,最后一步步走向正确答案,而这个过程宛如抽丝剥茧一般,将题目要求,条件,线索,公式,思路完完整整地排列在了一起,最后让我独立思考最后几步,最后就如拨云见日一般,当即完成了那三题。
放学后我见谢xx也因那三题陷入沉思,我就等他思考了一会,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得到同意后便把她没有想到的地方补充了一点,然后又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次数学题的事后,我明白了几个道理:1。并不是遇见难题就问,而是把自己想的东西,求得的最终过程后,再去提问;2。独立思考固然十分重要,但不懂就问也很重要,否则你将不只是这题,而是不懂这一类题目。3。兑命曰:学学半,教导别人时你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会让你懂得更加彻底!
【篇四:求知伴我成长】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年轮在缠绕,时间老人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转眼间我已经进入十六岁的花季时光,一路走来,一直是求知伴我成长。
小时候的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中随风飘荡,尽情享受着知识过度的美妙。在与风的纠缠中,我学到了“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坚忍不拔;我学到了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也学到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追悔莫及。我更学会了求知应从小开始,从书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如同求知伴我成长,的确如此。
稍长一些,我又觉得书的海洋一个充满馨香的花的国度。而我,也渐开出几片纯白的绒毛,轻轻地在这芳香四溢的国度里与风缠绵。我领略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领略到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雄伟;我领略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气;更领略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脚踏实地。一步一割脚印逐渐成长。
终于,我开出了最美的花,那一团让人怜爱的绒毛就是最美的我,轻轻地随风在书海的高空中翩翩起舞。是的,是求知一路上伴我成长,成长路上,我感受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艰辛;感受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我更感受到求知如同肥沃的土地,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它的营养,茁壮成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下,呷一口浓茶,细细品味着求知伴我成长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