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记叙文>千年与共
千年与共

“你来了吗?你又是哪一代的书生?”

风雨,飘飘然地在阁外彳亍着,我将手机塞入口袋中,耳畔,是这样的一番话。我来了,我回应着。

这里,是风雨天一阁。遥想这天一阁的历史,心中不禁感叹万千——终于,这里与世相通了,建造天一阁的人,大名宋钦,他痴迷于书籍,到了境界,这里,曾是他的私人藏书阁。

宋钦,他出生前两年,米开朗基罗刚刚完成《大卫》。他出生那年,达·芬奇完成了那幅名垂千古的《蒙娜丽莎》,他不比米开朗基罗亦或是达·芬奇一半出名,但他的风雨天一阁,却成了千年的历史。

我缓缓地走在阁中,望那无尽的书籍,叹惋:“为何?为何不早日开放?为何不早日与世代书生们共享?”那是带有苍老沉重的回音:“那是时代啊!”

宋钦爱书,不是因其中内容而痴迷,而是那种一见到书就心情舒畅,手触到就精神升华的情感。他想拥有自己的藏书,自己享受与世间隔之感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如今我不禁欣喜,竟可以站在与世隔绝百千年的地点,感受与古人、今人共享的一点不绝的情思。

伫倚危楼,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古往今朝那扯不断,道不清的联系——这是文化啊!文化的千年牵连,造就了这超越时空的共享。面对清风,那是古人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是其对此的不渝追寻。时代到来了,那风雨天一阁揭开了面纱,我,这一代书生,终于来到了这里。

平心而论,文化与自然,是世间最令人陶然的融合,而身处自然,忘乎所以与星汉银河之中,是对灵魂的洗涤。

那是在喜马拉雅山山脉下,文化人余秋雨曾在此地寄宿,整理他在一一探访各地文化的感受,在书中读到过,那是叫“鱼尾山屋”的地方。他探访过的古老文明,有着厚重的文明历史传统沉淀,而他在喜马拉雅山下驻扎时,却写道:“要讲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竟然有了这样的感悟,是因为他看见了那雄伟的苍山,落日,与冰河,不得不由衷地拜倒在其下;更多的原因,是这景象,被所有人见证着,或许有一天,有与你一样的学者或探路者,站在如今你所站之处,想着同样的心事。

我读着这篇“鱼尾山屋”,心中也泛起波澜。黄昏了,我在旅店的飘窗旁远眺,捕捉到了其它山脉的情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旭日染红了平静的海面,那是怎样一轮红日啊!它像被撕扯了一般,照亮了半边天际。追忆那篇文章,我与余秋雨见到的,是同一轮落日啊,的确,雄伟,雄伟到无法再雄伟,柔和到无法再柔和,我并没有拿出手机,只是静静地感受着——此刻,又有多少生灵与我一同享受着这茕茕孑立的夕阳呢。这是有着亿年的岁月的落日啊——六千五百年前喜马拉雅山巅之上升起的,是这一轮日,纳木错土地之上升起的,是这一轮日,上千年前古老神圣的恒河上升起的,是这一轮日。心想着,那屈原,李白望见的也是这流水行云般变化的红日吧。若他们得知我还能如此安稳地享受日落,能与他们共享这一同事物,一定是认为是奢侈的事了吧。

雄伟褪去,寒风来临,静坐户前——这是自然啊!生于自然之中,我们无时不刻在共享着它,只是无以有所不同罢了。

这是共享时代,是更开放的时代了,共享天地情怀,不拘束于物质共享,更纯粹地在精神中共享,交融,是最珍贵的了,千年与共,潮起潮落,在日新月异中,获得独道的“共享”。

热门推荐
1快乐,来自于爱心
2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3平潭岛之旅
4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5校园的早晨
6阳光下的微笑
7误解
8植树节作文
9八年级优秀作文
10我的好朋友
11我的姥姥作文
12记一次成语接龙游戏
13五月端阳
14乡村乡情
15校园的樟树
16嘿我成功了
17海底的探险之旅
18管鲍之交读后感
19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20一封家书表孝心
21冬日即景
22我的妈妈
23我家的小猫
2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5清晨小院中的活力
26路与行
27挫折是小插曲
28给妈妈的一封信
29逃家的小兔
30坚持给我带来的启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