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品唐诗
品唐诗

【篇一:品唐诗】

一首诗,能够看透一个人,看透一段人生,看透那些时光。

——题记

不知道如此美妙的诗韵,最初是谁的纸墨记下的。或许,最初诗不过是段段民谣,人们口口相传罢了。唐朝的盛时让那段段民谣,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升华,变得飘逸。也许,不尽然是好的。但是,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诗,盛在唐朝,也许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个强大的年代才有这样富有才情的诗人,只有在那个宏伟的年代才有这样的景给诗人们描绘。

唐诗就像是唐时的美人——杨贵妃,称得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诗,很少谄媚,又是甚至是尖锐的,她有时是婉转的,但有时她又是高傲的。她的豪放,她的傲骨,都是透着一股盛世唐朝的风气,端庄稳重。这样的唐诗用“天生丽质难自弃”来形容都是不过的。

品读唐诗的味道,读出当年的悲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将进酒》的诗句,这首诗让我认识了这个豪放不羁的诗人,被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的李白,李太白。他潇洒,高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太白这样写道。杜甫就写过“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李白是骄傲的,他轻蔑权威,这样的李白让我们感觉真实。将进酒让我看透了李白,那个潇洒的酒仙,那个豪放的诗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王昌龄写下的《出塞》,这是那个年代的悲壮,那时候的人们希冀着和平,希冀着没有战争的日子,镇守边关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者泱泱大国。多少年以后,抗日战争里的勇士们,不也是有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承诺吗?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土,保卫着属于这个国家的尊严,即使,代价是我们的生命。愿意付出一切,换的你的尊严,更不愿如今的美好,被那些人破坏。出塞,让我看透了那个年代,那个沙尘纷扬的年代,那个期待和平的年代,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和承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家书比起金钱来说更是珍贵。安史之乱后,盛唐的风范开始慢慢落下,一代盛世就开始不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离别是那样的痛苦,感伤现在这个即将落幕的唐朝。那个盛唐,随着李隆基和杨贵妃一同远去了。留下无数的悲伤,给那些平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在又如何,国家已经灭亡,那些山河沉默地望着,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的离别,已经习惯了,看着这些寿命短暂的人们,用自己或许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改变这个久远的国家。春望,让我看透了唐朝的悲哀,那些平民的悲哀。

【篇二:遇见唐诗遇见你】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题记

你,王维,生于唐,名于诗,字摩诘。

一直以来,我以为唐朝诗人,其一类是太白的承楚辞,接魏晋,浪漫风流;另一类,是子美的忧苍生,叹倾国,情深国事。

可是,除此之外,另有你,王维。

早年,你想必也有一腔热血,甚至是侠胆赤心。《使至塞上》中单车问边,一览河山。眼前是一地“碎金”,远处的昏黄之上有一道清烟,洞穿天地。尘埃之中,橘红色的太阳大得惊人,却不刺眼。更远,则是一片空阔。于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浑然天成。这般景象在你笔下以它最合适的方式被描述了出来。当这般遒劲有力的文字显现出来时,脑海中横生的不是赞叹,而是你用文字给我们呈现的一幅画。

雄浑壮阔。中岁的你好道。其号摩诘与维一起恰是一个名字:维摩诘。这是佛教中一尊在家居士,顾名思义,在家修行,清净,不沾染污秽。

好佛的你开始于辋川隐居,在岁月和时局的变化中愈发变得淡然,自如于山水之间。擅长绘画的你常融诗于画,有传言道看你之画可明目清心,消除眼疾。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就这样,作为开元进士的你渐渐将身子隐没在了山川之间。但是,在山峦之外,你“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文字却闪耀了起来,其蕴含禅意,化作了天光云彩,空灵自然。

众所周知,阮籍哭穷途,陆游叹“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是悲伤而退,一是转而进取。但是你,却似乎有中庸之道的意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无人之处,无路之地,你选择了“坐”。坐是等待,是平缓。而“看”是感知,是体会。你静心看着穷尽的水化为升腾的云,别无所求。水穷了,便看云罢。不求外物,他人。豁达于世间。此时,那股静极化动,动极归静的禅意便跃然于诗中了。其诗心,成了唐诗独有的味道。

本真,自然。其中栖居着禅意。在之前的现实之中,身处政治漩涡的你被打击,甚至遭泯灭。但最后不过是一句“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罢了。

人生,或许豁达点好。摩诘,其诗,不可凑泊;其人,化于世界。

遇见唐诗,遇见你——歌中有画,画中有你,你中有禅意。

致你,我心中永远的维摩诘。

【篇三:品味唐诗】

桌底有本积满了灰尘的唐诗,那是我与大唐结缘的开始。今日再次翻开它,又铺开了那卷大唐的风华。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只这一句,那泛黄画卷上的美人就灵动了起来。尤其是肤若凝脂的脸上,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顾盼生辉。这些美丽的女子所幸生在这个朝代,一支支浓墨淡青的笔,勾勒的是她们或略施粉黛或明眸皓齿的面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见到天上的云就想起你华美的衣裳,见到花期正好的花就想到你漂亮的脸庞。这样风华绝代的样子,刻画的不仅是五官的精致,更在吟诵她的华服、神态。我初时总是担心这样如玉的美人会被时光带走容颜与青丝,但很快马嵬坡自缢,让她的美好永远停留在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些古时美艳动人的女子总是从大唐字句的影子里走出来,令我魂牵梦绕。

滕王阁上唱伊州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一座座楼台,穿过了多少烟雨,承载着多少年少壮志,飘向我。这些楼台上,传承着多少游子登上它时的百感交集。所登之高,所见之广,是渺小的个人在雄丽的自然面前的感慨,他们纷纷执笔,题下此刻无尽的情怀。《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它锁住的不仅是诗人片刻的心潮起伏,它更是留住了那个时代。让我与多少失意或愁绪不期而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用悲叹的的笔尖在黄鹤楼上叙写山川寂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曾几何时,王勃登上滕王阁长叹物是人非,斗转星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是老年的杜甫步上岳阳楼的辛酸。这样宏伟绮丽的楼台,终是带着久远的故事与时光的沧桑,映在苍茫的画卷上,烟雨渺茫。

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每当十五夜,天上又蓄满一轮圆月,游子总把一腔思念倾倒。古时车马很慢,一封家书总是多时的的等待,月亮就成了思念最好的寄托。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这是诗人在多少圆月夜里未能将相思同家人好好倾吐的遗憾。一朝出行,少年热血,满心为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而走南闯北,经历的风光亦或风浪,总是在这个相思的夜晚无比清晰。到头来,也只能搁笔叹一句:遗憾。月光袭上陈旧的诗台,笔墨所落之处,藏着多少逝去的年华。它行过每一处,是“花灯市如昼"的喜,是"我本将心向明月"的忧。只有它,横亘千百年,温暖而亲切,一如初见。

这卷风华里的故事回味悠长,任凭时光浸染也依然温润,不似有人来过,大唐的梦境。

【篇四:品味唐诗】

五千个春秋,浮华与惨败,五千个岁月,梦醒与梦散。唐诗,像是那清茗中飘出来的幽香。那幽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中飘来。在那幽香中,我们体验着人间的苦乐,感受着诗人的心境,品味着诗一般的人生。

诗中,我们读出了诗人所独具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是一种人生与努力的关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凡的自信;“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的是一种沙场男儿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唐诗,让我们看到了无数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诗中,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处世态度,“相看两不厌,只有进亭山”人生难免会有孤独,李白告诉我们,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自娱自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告诉我们,世俗的权贵与享乐怎能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需要提高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层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王维则是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了禅理,不问世俗,尽情享受那少有的宁静与悟然,功名利禄在这一刻都与自己无关。

诗中,我们读出了中唐时期人民的疾苦。在这个时期,杜甫出生了,他仿佛就是为了百姓抱不平而生。他用他那沾满血与泪的笔,为人们记录下了那历史所承受不起的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无奈与痛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愤怒与不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惋惜与不平。唐诗不仅记录了唐朝的兴盛,也记录了唐朝战争时的民不聊生……

诗中,我们还读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爱人的相思之苦。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从“情人怨遥夜,意夕起相思”到“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为是长。”春似只有几个字的诗句,其中却包含了多少游子的想念,蕴涵了多少恋人的牵挂……

唐诗就像一杯茶,端起来细细品尝,感受那诗香从中溢出,畅游在那诗香中,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探求到不一样的人生。

【篇五:品唐诗宋词,悟中华文化】

学了唐诗宋词,我感觉到诗词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们言简意赅,却动人心弦;它们精致小巧,却源远流长。它们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多彩。

唐诗,就犹如一位美丽女子的一生。初时,一派的灿烂张扬,就像那匹狂傲不羁的骏马——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用他的自信感染了无数人,将诗仙的绝世风采谱写得淋漓尽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纵使身处黑暗的官场,他仍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中无不体现着李白的恣意张扬,让人荡气回肠。唐诗,又带有女子特有的温柔婉约,就像那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仿佛用那寥寥数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画中有着他向往已久的悠然生活,自由,惬意。“行看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用这优美的句子告诉我们,身处绝境时不要绝望,因为那将是希望的开始。唐诗,即使到了繁华已逝的时候,仍有着最后的辉煌,因为有他——杜甫。他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与李白相比,他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临着国将不存的情况,杜甫早已泣不成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将满腔深情全部给予了百姓。

宋词,就如同一块瑰丽的宝玉,她饱满的内涵足以和唐诗争奇。宋词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热情,犹如战场上的英雄,苏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即便是在风雨中前行,苏轼仍有着笑傲人生的豪情。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更是抒发了他渴望上战场杀敌报国的豪情。若说豪放派的词是勇猛的英雄,那婉约派的词就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江南女子了。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突破束缚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了。“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用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地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但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婉约少妇,国破人亡的现实让她日益憔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更是将她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与浪漫的李白同游天姥,和忧国忧民的杜甫一起品味晚唐风光。无论你喜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还是领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凉无奈,只要细细品读,都能从中领略到不一样的文化。

【篇六:细品唐诗】

“宋词之美,美在清丽淡雅,婉约多情;唐诗之美,则美在潇洒奔放,端然大气。”——题记

我可以说是在老家长大的,因为整个童年的声与光、形与色都在那儿。在那个祁连山脚下的县城,冬日有白雪齐膝,春夏有油菜花开,虽然朴实,但却也有几分诗的韵味。

爷爷那时好像还没有退休,头发也还没全白,在县小学任副校长,教过语文。因为曾是教师,所以坚信一切学习都要从娃娃抓起。记得在我三岁时,话才刚说利索,爷爷便开始拿着一本唐诗小册子,一个字一个字教我读诗。

刚开始,爷爷怕我失了对唐诗的兴趣,便一首诗、一个故事方便我记忆。在读《咏鹅》时,爷爷就说:“从前一户人家,院子里有个绿绿的小池塘。后来他们买了只大白鹅,这只鹅就整天在池塘里游泳,一边游,一边昂着头对着蓝天唱歌。它雪白的羽毛将它托在碧绿的水面上,因为水很清澈,所以还能看到白鹅红红的脚掌在水里推水前进哩……”从此,我便牢牢记下了那只大白鹅,顺带也背会了《咏鹅》这首诗。

慢慢大了些,我对跟着爷爷读过的诗,也有了些自己的想法。在读《江雪》时,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起了我对诗中所描绘画面的无限遐想。那时虽不解诗中深意,更不知诗人内心的寂寥与孤独,但也却能想象出一片千山暮雪,万物寂灭,一尘不染的纯净天地。我也在思索,到底是怎样一场雪,可以覆满整个山河大地,令飞鸟绝迹,无一人踪影?就算整座祁连山上的雪都落下来,怕是也不能吧……

在读《寻隐者不遇》时,我又在想,千年前的贾岛究竟在寻哪位高人?童子在一颗千年老松下,轻摇蒲扇,煮一壶清茶。而他身后则万山绵延,被云涛雾霭所包裹,无边无际。究竟是哪儿有这样的好地方?……

跟着爷爷读唐诗,渐渐忽略了光阴的流逝。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唐,感受到了那时的皓月与繁花,与竹林深下的文人、云山雾海中的隐士擦肩而过,也感受着一种醉生梦死的放诞,还有一段段凄美的情缘。

当终于停下脚步,回首望去,爷爷的头发早已花白,身影也变得孤独、瘦小。原来一切,早已在那些细品唐诗的日子里变成了“沧海桑田”。如今我只想向回跑去,拉起爷爷的手,最后请求一次:“爷爷,让我们再品一次大唐的风华,好吗?”

热门推荐
1谢谢您
2搏——我的年度汉字
3纸花开花实验
4取与舍
5雷锋精神永飞扬
6电梯惊魂
7因为创新世界才精彩
8我阳光我运动我快乐
9硬币
10让每个日子起舞
11风筝与线
12两个人的世界
13包饺子
14态度说明一切
15我的故乡
16阿秋
17认识你自己
18第一次骑自行车
19感谢您妈妈作文400字四年级
20生命因你而美丽
21市树选拔,桂树夺冠
22一次有趣的羽毛球比赛
23你真好
24一片垃圾的诉苦
25灯亮了
26我敬佩的一个人
27似水流年,师爱永恒
28
29记一次安全知识竞赛
30蜘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