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自由——读散文集《火炉上的湖泊》有感
自由——读散文集《火炉上的湖泊》有感

“散文就是自由文。”每一篇文章都似乎毫无章法,而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富的内蕴,这便是散文的魅力所在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人生之道,《乡关处处》里余秋雨的思念,张清华的坚定的“巴黎梦”……读完这本书,我揽阅颇多,闻听颇多,体味颇多,也更加感受到自由的含义了。

当晚风吹落火烧云的臂翼,羊群被牧人赶回家去,自由便在这其间穿梭纵横,来去匆匆;当朝霞盖过云雀的翅羽,自由随阳光洒落大地,被林草松竹吸吮,被鱼羊猪狗挽留,被微风散了做霓衣。“自由是风仪,也是骨骼,没有自由的骨骼,亦不成自由的文字。”存在于散文中的自由,既是文章的精气所在,也为他打开了束缚已久的枷锁,变得独具一格,极具韵味。

自由盘旋在史铁生的地坛上空。这里只是座废弃的古园,只有愈发苍幽的柏树和四处的荒藤。在作者的记忆中残破的琉璃衬着黯淡的朱红色门壁,便是它本来的模样。地坛是作者寻求自由与祥和的归属,在这里,母子之情、四时之声、故旧之人,还有心底里,那份沉郁深厚的生命的意象,都如同一碗浓粥,酝酿已久,发人深省。作者用一种稳重、坦诚的笔调叙往事、述思考、觅自由。深沉的氛围在一瞬间把我包围,把我捆绑,把我拥抱。我想,是这份自由让作者领悟:“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自由游走在余秋雨的乡关处处。在作者讲述家乡的这篇散文里,无奈、激越、感伤汇聚交集,自由也尽藏在这字里行间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无尽的怅惘,在崔颢的诗中尽显--故乡,多么模糊的记忆。“重新捡回家乡是在上大学后。”作者说,“但检回来的全是碎片。”读到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河流里踏水捉虾、嬉戏玩耍的影子,可那时的伙伴却如同掉进湍流里,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来了。但是作者与我都为故乡而骄傲,我想这不只因为故乡中的一代伟人,而是因为故乡养育了我们,庇佑了我们,给与了我们生命与自由。我感叹道:“我终还没有丢失故乡。”而作者却说:“由此,我觉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自由徘徊于张清华梦中巴黎的街道。巷子里理发店的牌匾是梦巴黎,灯红酒绿的夜晚是梦巴黎,塞纳河畔的波光荡漾成它的涟漪,也是梦巴黎。自由包裹了梦巴黎,而梦巴黎也“囚禁”了自由。在作者笔下,它是“一个梦、一种迷狂,一个神话。”一开始,我还不懂作者的用意,当我通读文章数遍,借助文章的评语,才恍然大悟:被自由驱使着自由的巴黎梦,就是一个颠倒的中国梦啊!“一个不可想象的存在,一个尤物。”作者道。

翻开书,寻找自由;合上书,领悟自由。散文集读来也许有些枯燥,但只要你真正进入了它的世界,你就会被朴实无华的语言所吸引,所打动。《七里茶坊》汪曾祺与农民的聊天是自由,贾平凹《弈人》的生活是自由,张炜《融入野地》后是自由,《听听那冷雨》余光中隔窗听雨悟人生享自由……这些自由的汉字拼凑成自由的散文,但丝毫不失逆境中的坚强、绝壁处的刚毅,那“自由的骨骼”,在风中瑟瑟发响。合上书时,我仿佛想到了什么,我发现了每一篇散文都有无穷尽的内蕴,它们或坚定有力,雄壮浑厚,有吞吐天地之势;或棉柔如水,似有似无,在冥冥中留下一丝遗韵;还有的平实、沉稳,脚踏实地,仿佛是乡间小路旁的野草,那么小心又狂妄的生长,那么具有生命的活力。

我想,这便是散文的独特所在,他们看起来似乎毫无章法可言,却被自由所支配,所操纵,闭眼冥思,自由就在那里,而那里又不止是自由。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

散文不是自由文。

热门推荐
1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家乡
2打开心灵之窗
3我的赛车
4可爱的螃蟹
5幸运四叶草
6我学会了滑冰
7永远的珍藏
8那一株微笑的小草
9大若岩的十二峰
10关于母爱的作文
11一位向内的女同学
12青园十年,我记得……
13这里也有乐趣
14我的植物朋友玫瑰
15感冒
16龟兔赛跑续写
17最美的时光叫青春
18捉蚯蚓
19满园金黄尽带甲
20校运会
21开在心中的花
22小熊黄黄
23感谢您的信任
24读书让人更美丽
25有趣的发现
26恶作剧
27我的梦想家园
28雨爱
29未来的鞋子
30割不断的家具情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