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舟过安仁改写短文】
一天,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在安仁县旁的小河旁,欣赏着安然美景,高大的老树头下一片片绿荫,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茂密的树叶里不时传来小鸟的叫声,阳光洒在湖面上,鳞光闪闪,湖水依然是那样的清澈,可以清楚的看见湖底的沙石,杨万里陶醉在其中。
突然,远处的河面上出现了一叶渔船,上面坐着两个小孩子,一个穿着红色的背心,另一个穿着白衬衫,船桨和竹篙在他们手中摇来摇去,任凭汗水从他们脸颊流过,尽管他们是那样辛苦,渔船仍然行得很慢。忽然,一个孩子眼睛一亮,想出一个好办法,小孩把竹篙、船桨放回船舱,拿出了一把伞,张开高高举过头顶,杨万里看见这一幕,心想:现在既没有下雨,又没有太强烈的阳光,他们为什么要打伞呢?这使杨万里追上渔船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伞呢?现在没有雨,也没有太强烈的阳光。”儿童天真无邪的回答:“我们的船没有船帆,用伞当船帆,既轻松又快。”杨万里恍然大悟,他不由得佩服起儿童来,于是写下了一首《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令人们十分喜爱,一直流传到今天。
【篇二:清平乐村居改写成短文】
辛弃疾静静地走在田野上散心。前几天遭到了别人的暗算而贬为下官,妻子又因平日为这个贫穷的家庭日夜操劳而一病不起。面对一只只“拦路虎”的袭击,他感到十分郁闷。
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户人家旁。一座矮小简陋的茅草屋,屋旁草木繁茂,幽静的竹林照出勃勃的生机。屋前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里的鱼虾正欢快地窜出水面。溪边还有一片如绿毯般青翠的草地。
辛弃疾被这一美景给吸引住了,望着这恬静安详的美丽画卷。忽然,他的耳边传来一阵若隐若现的声音。是谁呢?辛弃疾正疑惑不解地想着,忽然定睛一看,望见一对老翁老妇满脸通红,正举杯对酒。只见老翁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说:“如今孩儿都长大了,也懂得帮咱们干些活了,真感到欣慰啊!”“是啊!咱们的大儿子、二儿子对咱们都孝顺,小儿子也很乖巧可爱。真幸福啊!”那老妇也露出了笑容,望望门口那三个儿子,“看来咱们能安享天年了!”
辛弃疾望了望屋前的三个儿子。夏日炎炎,身为家里顶梁柱的长子承担起在豆地里除草的重担,只见他头戴斗笠,拿起锄头吃力地干活。二儿子则盘腿在阴凉的竹林中坐下,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可最让他喜爱的还是那个小儿子。他一会儿逗逗溪里的鱼虾,一会儿又来到溪里戏水,一会儿又坐在岸上剥莲蓬吃,无拘无束,尽显一番童趣。
望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辛弃疾的心情也豁然开朗。是啊!为什么总是要闷闷不乐的呢?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烦恼,来一起领略美丽的田园风光吧!
【篇三:夜宿山寺改写短文】
【篇一:夜宿山寺改写短文】
潘盈颖
李白云游四方,常年在外游历。一日,他登上高耸入云的蔡山峰,借宿于千年古刹——江心寺。
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万籁俱寂,更深夜静之时,李白夜不能寐,便登上了江心寺顶。这座寺庙巍然屹立在一座小山丘上,孤单地矗立着,与诗仙的心情一样,孤零零的……
李白登上高耸入云的塔顶,孤身一人坐着,晚风吹拂过他的脸颊,吹拂起他的衣襟,感觉有些飘飘然。他抬起头望向天空,只见一簇小星星散发着温和的光芒,那一闪一闪的小星星,静静飘动的薄云仿佛与他擦肩而过,犹如近在咫尺,他抬起手要摘下一颗来作伴,但没想到他不但没有摘到,反而觉得更远了……
诗仙虽然没摘到星星,却突然诗兴大发,他想高声吟唱一首诗歌:“危楼高百尺……”突然他想起天上的神仙:天上的星星多美多密,它们一定是天庭的守护神吧,天上一定也很美,碧静的天空,片片的薄云如仙境一般,那善良的神仙们也一定在梦中吧!于是他微微一笑,低声吟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回到房间,进入了梦境,在梦中,他又孤身一人坐在塔顶,看着一簇簇闪烁的星星……
【篇二:夜宿山寺改写短文】
项晨希
李白常年游历在外,一日,他登上了高耸入云的蔡山峰,借宿于那千年古刹——江心寺。
那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月中的嫦娥翩翩起舞。李白无心睡眠,便起身与朋友结伴一起登上了藏经阁。哇!这楼高得真是名副其实,用“高耸入云”这个词来形容它,可一点也不夸张。
站在楼顶上仰望那浩瀚的星海时,李白突然诗兴大发,想与好友吟诗作对,可是当李白再次望着那些唾手可得的星星时,他却不出声了。李白心想:那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不就是天上的一个个神仙吗?若我再这样大声说话,惊扰到了他们,那可就不好办了。于是他便做出了一首诗,名叫《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就这样李白作出了一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句,诗传到杜甫手里,杜甫连连称赞,传到白居易手中,白居易感慨万分,这首诗更是让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寺一夜成名。
【篇四:清平乐村居改写成短文】
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微风习习,带来了些许花香。太阳那暖暖的光芒洒遍大地,让人很舒服。
沿着小溪边,我走过一个山坡,走过一片树木。忽然,我的眼前忽地出现了一间茅草。乍看之下实在简陋破旧:土的墙,木的门,连窗房上的纸也是破的。到了屋前,却又是一番景象:院前的芭蕉,长得正好,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特别清新舒服。一阵微风拂过,那大大的叶片便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听,那茅草屋中传来的阵阵笑声是什么?哦,原来是两位老人用略带醉意的吴地方言在互相取乐呢!你瞧,那位老翁面色红润,眼睛成了两座拱桥,双手起劲地拍着大腿,大概是被自己逗乐了吧!老妇也是如此,同老翁一起开心地笑着,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甜甜的。
大儿子是主要劳动力,在溪边的豆田里锄豆子,本来已经是汗流满面了,可是他一听到两位老人的笑声,就来劲了,做儿子的有的是力气,让父母放心,安心,再苦再累也值了!
二儿子正坐在门前做鸡笼子,这可是件技术活,没什么耐心的人可是做不好这件事,二儿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专心地做着,时不时看看溪边劳动的大哥:大哥是个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呢!
最讨人喜爱的还是憨态可掬的小儿子。他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吃得正带劲!你看,他先把莲蓬里拿出一个莲子,剥了皮,向空中一扔,再嘻嘻哈哈笑起来,有几次还扔到了自己的头上呢!小鱼在溪边游来游去,蜻蜓在他的头上飞来飞去……
这恬静的景色,这融洽幸福的生活,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