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举手之劳
举手之劳

【篇一:举手之劳】

也许你的一次举手之劳会避免他人的生命或财产受到侵害,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因你的举手之劳而变得重要起来。

“举手之劳”有时是伟大的。如材料中,一名油漆工只因为油漆船身时的举手之劳把洞补了,因而挽救了船主的孩子们,从而凸显了修船工的举手之劳显得极为重要。

“举手之劳”有时候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是很重要的。就如现在的许多著名的公司,它们招聘员工时,故意做一些特殊的考验:在门口放一把扫帚或是一位老人摔倒在招聘现场。可想而知,有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是帮助你渡过难关的关键。

以上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以下的是关于我体验过的举手之劳的故事。

他人的举手之劳。宿舍里的扣分制度十分严格。一次,我因为太迟起床而把洗漱的杯子忘在洗手盆边上。一个上午都在担心扣分,回到宿舍之后才知道,一个同宿舍的同学帮我放好了才让我免受惩罚。还有一次,是在提热水时,一个不认识的人看见我提得很吃力就顺道帮我提了回去,我对她道了声“谢谢”,她笑了笑说“举手之劳,不客气。”接着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远了。同学们的善意都通过举手之劳表现了出来,她们的举手之劳使得整个宿舍充满了人情味。

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他人的举手之劳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由衷地感谢。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与朋友兴高采烈地逛着街,要过马路时,我们谁也没有注意急驶过的车。突然,我感觉被谁拉扯了一下,同时听到了一声“小心”,我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往拉扯我的方向看去,原来差点被车撞倒,多亏他人的那一下拉扯,我对拉扯我的路人点头致谢,她只是笑了一笑,那一瞬间,我感觉她是很美的,因为善良而美丽。

无论是别人的举手之劳还是自身的举手之劳,都无不透露出一种人性的光辉,善良的本性。

举手之劳,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其出发点一定是本性的善良在发挥着作用。

举手之劳被人们利用作为规则与测试,也可以使社会产生动人的气氛。

举手之劳不需花费太多精力去完成,但是它的功效却能强劲又持久。举手之劳为善良绽放一朵朵香远益清的荷花,芬芳了人们的心灵。

【篇二: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举手之间,溢满无尽善意,投足之瞬,谱写大爱之歌。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题记

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呐喊,反是举手之劳便可助人一臂之力。似是清风撩拨起心湖的点点涟绮;似是朗月,投影出心田的斑斑影迹。

修船工并未作出什么声势浩大的修补,反反是顺手补上的一个洞,却救了船主孩子们的命。反反是举手之劳,便托起了海浪上的生命之舟,可见举手之劳,也可使感动常在。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如一缕风,一道光,吹开人们的心扉,照亮人们的心墙。我们无比欢喜,在这个社会中,仍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感动,且不说“最美教师”舍身救己的壮举,也不说“最美妈妈”飞奔救婴的身影,只看那前段时间的高考,道路上那整齐的“爱心送考车”便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或许只是顺路,但是从那些司机身上,我看到了善意和爱,他们虽然是举手之劳,却为高考的考生们提供了方便。

这反反是举手之劳,却让我们倍感温暖,也是这举手之劳,让这个社会拥抱温暖,拥抱阳光。

举手之劳,是轻轻拾起垃圾箱旁的塑料瓶,是公交车上起身敬让的座位,是予人玫瑰时轻轻拔掉锐刺,是送人远行时小心整好衣领。

举手之劳,让原本寂静的心灵泛起了感恩的浪花。

举手之劳,让原本黑暗的夜空闪烁着感动的星辰。

举手之劳,感动常在。

【篇三:举手之劳传承阳光】

一举手,一投足,爱心的力量被传递;一举手,一投足,生命的轨迹被定格;一举手,一投足,人性的光辉被挥洒。其实阳光就在我们心里,举手之间就能让阳光将一切阴霾涤荡,就能温暖那些陌生的脸庞,就能照亮那些焦虑的心房。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对于船主的感恩之心我们固然钦佩赞美,但是这位平凡朴实的油漆工不是更值得尊敬和讴歌吗?他只是举手之间补好了这个漏洞,却挽救了数人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爱心镶嵌在船体上,传递给孩子,传递给船主,传递给每一个渴望得到平安幸福的人们。

在生命的长流里,让我握住生命的舵把,向着历史的深处滑翔,那里有着一段段举手之劳,予人阳光的动人故事。

随风而舞的狼毫里,你给汉字赋予青春的生命;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你一袭白衣,临水而立;玄远瑰奇的《世说新语》里,有着你风华盖世的不老传说,然而我却在蕺山老姥的六角竹扇里窥见你冰清玉洁的内心,你就是一代风流的引领者——书圣王羲之。老人的竹扇本是平凡朴素之物,却在你举手投足间变成了世人竞买的稀世珍品,于你,只是顺便的挥洒和寄兴,于老人,不必再漫长的等待和焦虑。世家贵族的你完全可以漠视民间的疾苦,在高蹈自由的空间里遗世独立,可是你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就是在这举手之劳里,展示着你的赤子之心。

让我们在举手之间给年迈操劳的父母一杯茶吧,让我们在举手之间给诲人不倦的老师擦擦黑板吧,让我们在举手之间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或孩子,让我们在举手投足帮助一下那些遭遇艰难的人们,阳光就在这一瞬间传递,爱心就在这一瞬间凝聚,真情就在这一瞬间烙印。

举手投足间让生命清晰起来,让那些残花枯梗重新被浇灌出春的绿意来,等待着有一天破土而出,随风摇曳,世界一片花开。举手之劳,予人阳光是旌旗鲜明的王者之师,它横空而来,抵消所有的黑暗和仇恨,如水一样无声,永不后退。

所有花儿已经交给蝴蝶去吟诵,所有的新蕊已经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举手投足交给我们去传承,高楼下,道路中、校园里,留下记忆,等待着两鬓苍苍温情的回忆。

【篇四:举手之劳】

现在我国每年产1。5亿吨垃圾。可是,垃圾是无辜的。因为并不是它们自发地破坏环境,它们是被人类抛弃的。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出现了三位英勇的“战士”,它们主动站出来保护环境。让我来为你们一一介绍它们:蓝色垃圾桶(可回收物)、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橙色垃圾桶(其他垃圾)。

有一次,我和同学去超市买水。她一拿到水,咕噜咕噜地把那瓶水消灭得一干二净。她把手一举,准备把那空瓶子扔进橙色垃圾桶。我连忙拉住她的手,严肃地对她说:“你在干什么?瓶子是可回收垃圾!”她一脸满不在乎地说:“你瞧,里面不就有很多塑料瓶吗?又不是只有我一人这样做的。”我双手叉腰:“哼!要是每个人都这样想,那还有必要给垃圾分类吗?我们既然懂得垃圾是要分类的,就要从我做起。”“你说得确实有道理。”我的同学脸红着回答。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三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堆放得乱七八糟。我立马去找我的几位小伙伴,我们先把垃圾全部倒在一个大箱子里,没想到可回收垃圾中竟然有人放了废电池、旧药品。垃圾分类真是任重道远啊。我们连忙拿起铲子把垃圾分类。虽然臭味熏天,但是这更激励了我们要坚持完成这个任务。一身脏兮兮的我们,看到垃圾回到了属于它们的地方,开心极了。

垃圾分类并不难,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明天,从今天起,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做文明小市民。

【篇五: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夏日的雨水如猫儿躲迷藏似的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雷声也在一旁掺和着,道路两旁全是慌乱奔跑的人。

车站牌下站着一个茫然失措的孩子,大概才十几岁的样子。伞下的婷婷远远看着这个孩子的无助和周围人的冷漠,恍然间觉得这雨不但没有让人感到视线朦胧,反而让人看出了人性的荒凉。

雨水还在一旁肆无忌惮地敲打着伞。10米、9米、8米、7米……每靠近这个孩子一步,婷婷的心不但没有因为离家越来越进而兴奋,反而觉得心头似乎被什么沉甸甸的东西所压着,让人莫名地感到压抑与窒息。

慢慢走进,内心仿佛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平时的杠杆原理此时竟无比清晰读浮现在脑海中。婷婷决定自己由着内心,站在了人性的一端。此时:善良×时间臂>自私×时间臂。

俯下身子,任由小水花滴嗒滴嗒拍打在鞋的四周。婷婷柔声问道:“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那个小孩子转过头来,是多么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啊单纯的犹如坠落在尘世的天使!婷婷心想。小女孩望着婷婷,说:“我在这等妈妈接我。”“下这么大的雨,你怎么不到站台下等呢?”话还未说完,婷婷抬头才发现头顶上的站台棚有个大大的缺口,雨水从缺口中不断地滴下来。

看着伞外似乎不罢休的雨水,婷婷扭过身来对小女孩说:“姐姐在这陪你一会儿好不好?”小女孩的眼神先是透露出一丝疑惑,不一会儿心有灵犀似的懂得了婷婷的用意,送给她甜甜的微笑。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雨也在一分一秒的减小。

一阵急促的刹车声在耳边促然响起。“小荷,快把雨披披上。”说完把雨披迅速给小女孩披上。小女孩连忙回头对婷婷道了声:“谢谢,大姐姐!”

小女孩上车时,感激的看着婷婷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若有若无的回荡着婷婷那平静的,似乎从遥远时光传来的话语:“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在平时显得那么耳熟能详、苍白无力的话语,此时却那么亲切,比夏日里任何一道阳光还要温暖人心。

对呀,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热门推荐
1引人入胜的书看图写话
2美丽的家乡
3我们班上的“闲事佬”
4地球病了
5吃垃圾的怪物
6我喜欢读《云朵上的学校》
7奉献点亮美好明天
8住宅的花儿
9爸爸做饭记
10植树节作文
11红绿灯的自述
12彩色的夏天
13给物理老师的一封信
14学打乒乓球
15我变成了一棵植物
16我爱家乡的四季
17五一劳动节作文
18那不一样的美丽
19看得起自己
20宋元之绝唱,千古之婺江窑
21一场激烈的篮球赛
22时尚的阴影
23今年的父亲节
24我的暑假生活
25无名的小花
26我的妈妈作文二年级
27
28我家的后花园
29那天我回家晚了
30记一次游戏作文四年级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