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领悟】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乌龟。
它的全身通绿,那是一种古朴而深沉的灰绿。可是它的壳却是亮色的,像是翡翠玛瑙一般,甚至形状与宝石有些相像,不是普通那般平瘪,壳体饱满光滑,午后的阳光仿佛都能够从中透析出来。特别的棕咖色纹路就在其上蜿蜒爬行。
当人看向它也没有丝毫畏惧地回望过来,对上炯炯有神的目光,再配上乌龟宛若微笑的嘴,定格了一般的自然之美。
“快进来,这是巴西龟,不咬人的。”老师招呼我进画室。
老师跟我说,这巴西龟正是他前段时间去巴西旅行时偶遇的。看到即看中爱不释手,可谓是一眼定情,一番左求右缠,才以高价和原主拍下。
看向画室门口,乌龟慢慢悠悠地走进来,我指了指“可是它这么大,我双手才勉强能抱住,还能坐飞机带回来不成?”要知道,像这样的庞然大物,将其带回国,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别说安检的重重检查,要漂洋过海就不是个容易的事。
“轮船啊,从巴西渡到中国,再转入内陆,时间跨度足足三个月。”老师把它抱过来,“我都一度觉得它肯定活不成了。我想,如果它在途中死了,我就拿来当标本好了。可是当我拆开木箱时,嚯,突然张开眼,可是让我又惊又喜。”面前的乌龟伸了伸脑袋,仿佛在因此骄傲,嘴角上扬的幅度更大了。
“不过它真的很好看呢,不亏是一只来之不易的龟,下次就让它来做画速写的模特吧。”我笑着和老师打趣。
约定好了下次来的时间。一个月后,我如期而至,带着我的画板。迎来的却是乌龟已经死了的噩耗。“喏,这是它的壳,”老师取下挂在墙上的乌龟壳,递给我,“它上周就死了。”
我婆娑着龟壳的纹路,心中不解。
老师叹气:“说来全怪我。上次你来后的两周我不是出去写生了嘛,一想大概就喂不了它了,又怕它饿着,就在离开时放了约一周的食粮。回来后少了一些,乌龟却死了。我去请兽医,兽医却说它是被撑死的。也许我当时不放就不会出现现在的状况了吧……”
我想安慰却一度哽咽,手中龟壳仿佛多了一丝沉重,是为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是一些说不出来的感悟,能够承受数月奔波的乌龟却在一日的暴食中消亡。
沉思许久,当看到孟子所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世间万物亦如此,困危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全然可喜。居安思危,学会在饱食面前节制比在困难面前隐忍更为重要。
我又去了一趟画室,试着将乌龟壳画了出来。这副画,我把它贴在了最显眼的地方。看到它,仿佛那只乌龟在无声地告诉我些什么。
【篇二:新的领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领悟。在我身上,也是如此。
初读——迷茫
“终于读完了!”我趴在桌上,手边是厚厚的一套?三体?。天哪,怎么会写的这么难懂?一个一个我闻所未闻的物理名词仿佛扑面而来,把我淹没在它们的汪洋大海中。我试图回想那些故事,可那些名词固执的冲上前来。我便放弃了,盖上被子就开始睡觉。正好什么都不想。
再读——惊叹
禁不住老师与同学的再三推荐,我又捧起了那本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书。
拍掉上面的一层薄薄的灰尘,露出的是一个身着军装的女子,站在落日的余晖下仰望着一个星球。翻开书,从叶文洁向守宙发射信号时我对他的痛恨;她害死丈夫时的绝情;她在审讯室里的绝望;三体上的荒凉。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从《黑暗森林》里的末日之战,千余精英战舰竟像放鞭炮一样瞬间几乎全部爆炸,令人震撼的大场面决不亚于任何一部电影,罗辑的意气风发,他的颓废,一切又那么真实;他的无助、他的逃避,又那么虚无漂渺。到了《死神永生》,银河的二维化印在我的脑海里,像极了达利风格的画。
我惊叹与他的功底,他的书像黑洞一样,把我吸引,无法自拨。
又读——深思
我读了一遍读又一遍,总希望能从书中找出一些东西,还真被我发现了,不过……
叶文洁在文革中的变革令我痛心,从四位面壁者接任时的,万民赞讼,到最后的不管不问、恶语相向;在末日战争前的“自信”到末日战争之后的万民惊恐;从罗辑的救世战略提出到他再次被唾弃;从联合国大楼前万民对程心的请愿到她执剑失败后的万民鄙视。那些人的人性是可憎的,更是自大的。用科技麻痹自己与他人,以自己的喜恶评价他人……
这,是人性吗?我不得不去思考。
【篇三:从松树中领悟道理作文500字】
生活中,总有许多事物让我们心有感触。但是,最让我心生震撼的是一棵松树。
那是国庆节假期的一天,我和爸爸去爬蒙山。凌晨的轻霜还未散去,氤氲的雾气还在山间飘荡,太阳才微微露出她害羞的脸庞。
爬到半山腰时,我累得快走不动了,不禁向爸爸抱怨:“你说咱们这么早爬山干什么?脸上冷、身上热、腿还累,太难受了,咱们还是回去吧!”
听到这里,爸爸突然用手一指,说:“昊泽,你看那边是什么?”
我不耐烦地说:“什么呀?不就是一棵树吗?”
爸爸说:“你再仔细、认真地观察一下那棵松树。”
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我远远看到一棵松树。它生长在没有水、没有土壤的两块山石之间,脚下是百米悬崖,旁边寸草不生,上面是翻滚的云海。深秋的山上,周围满是枯枝败叶,可它却依然郁郁葱葱,顽强生长。它突兀而又倔强地站在山巅,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个精神抖擞的卫兵,守护着这万里河山。
爸爸说:“你看到了吗?那就是著名的蒙山鹰窝峰。那棵松树就长在鹰窝峰上。多少年来,它在山巅上默默承受着雨雪风霜,承受着孤独煎熬,可它不抱怨、不气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冲破脚下坚硬的山石,向着天空生长,饱览壮丽河山,接受人们目光的礼拜。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吗?”
听着爸爸的话,看着那棵松树顽强的身影,我默默地低下了头。
是啊,这棵松树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榜样吗?《论语》里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只有不畏惧艰难、不轻言放弃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要像松树一样,勇敢突破“坚硬山石”的束缚,勇敢面对“风霜雨雪”的考验,勇敢面对阳光、顽强成长,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篇四:成长的领悟】
成长是多么痛的领悟,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痛,比如以前可以做的事情,现在不可以做了;成长了之后受到更多的责骂;以前可以很轻易就得到的东西,现在不能轻易就获得了。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同学玩游戏玩过头了,很晚才回到家里。写作业时,我慢慢地做,而且有好多的题目不会,于是我非常频繁地问妈妈,在我问了好几道题后,妈妈就不教我了,就说:“自己想去!”这时我感觉自己长大了,不会被父母爱了,可是恰恰相反,妈妈将我不会的作业一一拍照,然后叫哥哥分析给我听。
晚上,我睡着以后,但又被一阵难以忍受的疼痛唤醒了,不禁哭出了声音。爸爸在外边没有听到我的哭声,而妈妈听到了,她推开我房间的门,急切地问我怎么了,我抽噎地回答到:“脚痛……”妈妈立即把我的被子掀开,然后帮我揉捏,之后我爸爸也过来了,一直到我睡着了,他们俩才出去。
直到那次我才知道,成长不仅不会失去父母的爱,还会涌现出更多的爱,以前痴迷的想法直到现在才领悟,成长是美好的,不是失去更多的东西,而是收获更多的幸福。
【篇五:阅读使我领悟生活】
从我记事以来,与书为邻,也该有近十年了吧?犹记得,妈妈牵着我的小手,用手指点着小黑板,一字一顿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从此,我便爱上了唐诗宋词中那美妙的境界;犹记得,读罢那篇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背影》,我便对父母对我的爱有了一知半解……
多年来,当我苦闷忧愁时,当我悲伤难过时,阅读总能将我从心情的低谷中拉起。
从小到大,有着不可计数的考试,稍不用心学习,成绩便陷入了沼泽地,内心也在那稠浆中苦苦挣扎。抬眼望去,书架上的一个书名立即映入眼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由得想起了主人公保尔那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他对生活的积极进取。他仿佛就在我的身边,鼓励着我要冲破心中的消极情绪,站起身来重新追赶自己的信念。“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一番话在我的脑海中激起惊涛骇浪,使我又得以擦干脸上残留的泪水,坚定地奔向未知的前方。
两代人的代沟本就难以消除,更何况是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和爱成固执的母亲。于是,大大小小的母女间的不和便接踵而来。当我还在独自生着闷气的时候,随手翻开身旁的《唐诗》,就看到一首《游子吟》赫然印于纸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啊,母亲对儿女的爱从来都是隐含在一针一线、一言一语中的,而我这个做女儿的却不细心,反而埋怨起母亲来了。
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这个与我相伴了十年之久,并将伴我一生的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理解,还将教会我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