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秋之豁达】
或许是受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一想到秋天,总会与“悲寂”、“寂寥”这些词连在一起。算一算那些被我们熟知的诗人,写到秋时,十有八九笔风伤感。
原因何在?我以为大致有两点:一是秋天是落叶纷飞,瓜果成熟的季节,春天的美好事物在秋天消失,对比之下,的确令人伤感。正如柳永的《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是秋季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身世坎坷的诗人,在这样团聚的节日里,每逢佳节倍思亲,心情自然越发感伤。宋朝词人李清照就写下了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生动、传神,给重阳营造了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就以上两点来看,秋似乎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为它伤感,然而,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不合群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就是一个还“秋”以公道的人。从“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就可以看出,他甚至不喜欢春天的花枝招展,独爱清秋入骨。
洗涤了喧嚣,练就了豁达,这应当是刘郎喜爱秋天真正的原因,被贬23年的他早就看淡了世俗,拥有一颗如秋风般的豁达之心了。
一派伤感,一派豁达,若问我更喜欢哪一种,无疑是后者。
假期,我到了我省最西北角一处小有名气的湿地——南季湾。正值摘菱角的季节,我联系了一位河塘塘主,想要到河里去摘菱角。欲至荷塘,必先穿过一片芦苇泥地,从未走过乡间小路的我,一开始觉得很有趣,渐渐的,脚三番两次踩进泥窝,手也被芦苇叶割伤好几处,再加上体力不支并且迷了路,一行人的心情越来越坏,我也是止不住的抱怨,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荷塘所在。
当我坐上小船,开始体会摘菱角时,刚才的坏心情已烟消云散。一向爱清洁的我此刻也顾不上河水清凉,动作娴熟地将菱角从水中捞上来,用力把它从叶子上扯下来,再将叶子扔回水中,把菱角抛到船上。不一会,竟堆起了小山般高的菱角。
从船上下来,站在河边,远处,天色湖光相接,小山坡上上百只羊儿正在吃草,城里孩子永远无法想象地蓝。回头望刚才那片我不停抱怨的芦苇地,此刻也是格外的迷人。
我陶醉其中,想,这就是秋天教给我的豁达。无论遭受多大的委屈,都别忘了豁达以对,因为前方的景色会更美。
【篇二:守望豁达】
山的豁达,在于它的岿然不动;水的豁达,在于它的随遇而安;海的豁达,在于它的容纳百川;而人的豁达,在于大度兼容。
管宁割席断交,矢志不喻,是山的豁达;苏东坡屡遭贬谪,虚怀若谷,是水的豁达;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相管仲,是海的豁达。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然或从容或舍得,或宽容或大度,或坚毅或自信,如此种种,皆是豁达。
自我的豁达,是智慧的。人若不从容豁达,意志必然脆弱,便无法悦享人生。纵观历史的画卷,种豆南山,篱后赏菊的五柳先生淡泊而豁达,自得清净;纵酒放歌,且歌且行的青蓬居士豪迈而豁达,壮志凌云;才学旷世,率情乐观的苏东坡从容而豁达,愈挫愈勇;忠肝义胆,鞠躬尽瘁的文天祥坦荡而豁达,大义凛然……达到自我的豁达,失之淡然,得之坦然,人生便了无困顿。
与人的豁达,是可贵的。人与人之间若少些缁铢必较,多些待人以宽,了无隔阖,豁达相待,社会必将蒸蒸日上,文明必将生机盎然。古有典故,云:“张文端公居宅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弛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豁达,大度乃先人之风范,华夏之美德,岂能不发扬光大?达到与人的豁达,以广博的胸襟待人接物,思想便上升到新的高度。
当今的人们,却不愿在霓虹广厦中返璞归真,不愿在本心自我中守望豁达。观今日之社会,诚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忘却了豁达,以致为鸡毛蒜皮之事争执,为金钱名誉之事纠葛,殊不知人性当中的豁达正是化解矛盾的利器。
漫漫人生,既懂得了困难和挫折是曙光前的黑暗,便应从容不迫;既懂得了失去是彩虹前的风雨,便应豁达前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我们远离尘嚣,褪去浮躁,追寻藏在心中的豁达!
【篇三:快乐与豁达同在】
想必大家对那“哭婆变笑婆”的故事并不陌生吧?因为晴天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天大女儿的鞋卖不出去而成年累月哭哭啼啼的老太太,经一位大师指点后,以豁达代替悲观,从而由“哭婆”变成了“笑婆”。这个故事很明显地揭示了一个真理: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待事态度,快乐与它同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宋朝词人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从中我读出了他那风轻云淡的快乐。东坡的一生历经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倒下,只因他有豁达的胸襟。只因他豁达,所以能感受到“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只因他豁达,才能怀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只因他豁达,才能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豁达让东坡在坎坷路上,享受着那份游山玩水、赏鹤垂钓的快乐,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坚定信仰,快乐与它同在。人的一生都被功名与利禄所牵引着,可偏偏就有一位豁达的诗人愤世嫉俗,独享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乐。他误落尘网,终日面对着黑暗腐败的官场,呼吸着污浊不堪的空气。即使如此,他也没让现实将其棱角磨平,也不曾忘却自己“性本爱丘山”,不曾放弃向往自然的信仰,正因如此,他才拥有了所有文人墨客不曾拥有的快乐。豁达让陶渊明在污浊的官场外享受着一份叫作悠闲自在的快乐,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一种能冲破外物的轻盈心态,快乐与它同在。如果刘翔没有这种豁达,他能够正确地看待世人对他发出的“口水战”吗?还能在因伤退赛后完美复出吗?如果居里夫人没有这种豁达,能不受艰难简陋的实验条件影响,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吗?答案是:否。豁达带给他们一份叫做成功的快乐,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一种超脱世俗的坚定信仰,一种不受外物影响的好心态。这样的豁达,快乐还能不和它在一起吗?
【篇四:豁达乐观的苏轼】
有的人喜欢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有的人喜欢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伤婉约;有的人喜欢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英雄气概……而我,最喜欢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情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纪轻轻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但因守孝丁忧回到故里。直到三年后,才开启了大起大落的宦海生涯。他一生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苏轼的仕途三起三落,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险些丧命。后来,虽然经过朋友的营救保住了性命,却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即使精神备受打击,生活极度窘迫,但他仍然豁达乐观,自己动手耕地,自给自足,在此期间还做出了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每次经历失意,他都不失热情,随遇而安,总能找到温暖的力量,将所有的痛苦消解,温暖而有希望地去面对未来,这就是豁达、乐观的苏轼。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的事情,但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我也要像苏轼一样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篇五:豁达,是最美的生命姿态】
轻柔的月光照亮了老屋的庭院,母亲牵着我的手,在院子里漫步。虫声,伴着母亲的歌声,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韵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歌声若隐若现,那时幼小的我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问母亲,她笑着回答:“这就是告诉你做人要豁达呀。”我当然听不懂,只知道月亮在不停地变缺变圆,今晚的月亮,应该是弦月吧。
还记得送别祖母的那个夜晚,从车站里走出来,低头无言。相隔百里,祖母再也不能从衣袋中掏出糖果,伸出手来说:“来,让奶奶抱抱。”没有我的帮助,她又怎么用她那不灵活的手梳理她灰白的头发,又怎么弯下僵硬的腰身来穿好鞋子?我感到鼻子酸酸的,抬起头不想让泪水流下来,却看到了一轮银盘般的圆月,我站在没有路灯的街道上,仿佛淹没在月光里。但这光却是毫无温度的,没法给我带来任何温暖。我低下头,那句诗却浮现在我脑海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是吗?悲欢离合不是人之常情吗?月亮缺了会圆,生活终将走上正常的道路,此时的我,为什么不能豁达一些呢?一向爱笑的祖母,看到我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她会开心吗?朦胧中,祖母布满老茧的手似乎抚过我的肩头。是的,我不能哭,我抬起头,我不能用满脸的泪水面对开朗的祖母。
还记得与小学同学们分别的那个夜晚,在《骊歌》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我们的泪水后,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告别后,聚会终得散去。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道路。我孤零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头顶,是一弯残月,令人难以承受的寂寞包围着我。我抬头,望向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次在我耳边响起,那股曾让我面对祖母离去的豁达的力量,又出现在我的心里。是的,《骊歌》无法阻挡我们离去的脚步,泪水也改变不了我们分开的命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一个人在这里痛苦难耐又有何用?我能做的,只是豁达地面对新的初中生活,振作起来。我扶扶眼镜,坚定了原本无力的步伐,大步向家走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旧友分开了又会和新的同伴聚在一起,生活与悲伤相撞后又会回到新的轨道。我们不应为一轮残月而徘徊不前,只有豁达地面对它,才能迎接之后的满月。我现在要做的,也许是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会在即将到来的毕业时少一丝悲伤。豁达地看待生活中的“圆”和“缺”,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份淡然和洒脱。豁达,是最美的生命姿态。
【篇六:学会豁达】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或者因为朋友别离而若有所失;或者因为生活苦累而默然神伤;或者因为遭人奚落而怅然落泪;或者因为考试失败而深深自责;或者因为亲友辞世而肚肠寸断……太多无以名状的痛楚占据心头,无法摆脱;太多莫名其妙的愁绪索绕心头,挥之不去。
然而,人生苦短,一味的沉湎于愁云惨雾中,把自己折磨得形体劳累、心神倶碎,不是一种愚蠢至极的做法吗?不必再感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必再震惊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必再叹息于人生无常,变化莫测。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是每个人必须亲身经历,用心体验的。逆境能磨砺人的意志,催人奋发图强,使人洒下一路辉煌,奔往成熟。假若因某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而长嗟短叹、耿耿于怀,甚至徘徊不前,任岁月蹉跎,岂不得不偿失?过去的哀叹与怨言都是极不明智的。因为最终受到最大伤害的还是自己。或许,年轻的我们尚不能做到对成败得失付诸一笑,淡然处之。可是,假若你仍执迷不悟、庸人自扰的话,你只会一无所获,输得更多,败得更惨。不幸的降临,正源于捆绑心灵的处世态度及冥顽不灵的个性!
尝试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到春意盎然的郊外去踏青,眺望青山的高峻伟岸,感受骄阳的热情奔放,聆听鸟儿的谐和啁啾,呼吸花儿的芬芳馥郁,寻回尘封心底的童真,或激昂,或凄美,或轻柔,闭目冥想,任凭思绪在律动的音韵中飘扬,滤去平日积聚的浮躁焦虑;与知已好友秉烛夜谈,互相倾吐心语,享受友谊带来的欢愉。
人生的完美之处正在于它的不完美,学会培养一种豁达博大的胸怀与达观淡泊的心境,以一种诙谐飘逸的目光审视天地万物,学会释放自己为自己高声喝彩!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学会享受生命,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当你超然洒脱地面对一切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生命变得如此轻盈、美妙,甜美绝伦的笑柄轻易在替代了原先的愁眉苦脸,全身被幸福的温暖缭绕,愉悦轻快溢满了整个心房。
让我们学会豁达,坚决拒绝忧郁的造访,让生命焕发出它璀璨夺目的华丽光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