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三作文>秋之豁达
秋之豁达

【篇一:秋之豁达】

或许是受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一想到秋天,总会与“悲寂”、“寂寥”这些词连在一起。算一算那些被我们熟知的诗人,写到秋时,十有八九笔风伤感。

原因何在?我以为大致有两点:一是秋天是落叶纷飞,瓜果成熟的季节,春天的美好事物在秋天消失,对比之下,的确令人伤感。正如柳永的《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是秋季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身世坎坷的诗人,在这样团聚的节日里,每逢佳节倍思亲,心情自然越发感伤。宋朝词人李清照就写下了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生动、传神,给重阳营造了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就以上两点来看,秋似乎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为它伤感,然而,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不合群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就是一个还“秋”以公道的人。从“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就可以看出,他甚至不喜欢春天的花枝招展,独爱清秋入骨。

洗涤了喧嚣,练就了豁达,这应当是刘郎喜爱秋天真正的原因,被贬23年的他早就看淡了世俗,拥有一颗如秋风般的豁达之心了。

一派伤感,一派豁达,若问我更喜欢哪一种,无疑是后者。

假期,我到了我省最西北角一处小有名气的湿地——南季湾。正值摘菱角的季节,我联系了一位河塘塘主,想要到河里去摘菱角。欲至荷塘,必先穿过一片芦苇泥地,从未走过乡间小路的我,一开始觉得很有趣,渐渐的,脚三番两次踩进泥窝,手也被芦苇叶割伤好几处,再加上体力不支并且迷了路,一行人的心情越来越坏,我也是止不住的抱怨,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荷塘所在。

当我坐上小船,开始体会摘菱角时,刚才的坏心情已烟消云散。一向爱清洁的我此刻也顾不上河水清凉,动作娴熟地将菱角从水中捞上来,用力把它从叶子上扯下来,再将叶子扔回水中,把菱角抛到船上。不一会,竟堆起了小山般高的菱角。

从船上下来,站在河边,远处,天色湖光相接,小山坡上上百只羊儿正在吃草,城里孩子永远无法想象地蓝。回头望刚才那片我不停抱怨的芦苇地,此刻也是格外的迷人。

我陶醉其中,想,这就是秋天教给我的豁达。无论遭受多大的委屈,都别忘了豁达以对,因为前方的景色会更美。

【篇二:守望豁达】

山的豁达,在于它的岿然不动;水的豁达,在于它的随遇而安;海的豁达,在于它的容纳百川;而人的豁达,在于大度兼容。

管宁割席断交,矢志不喻,是山的豁达;苏东坡屡遭贬谪,虚怀若谷,是水的豁达;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相管仲,是海的豁达。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然或从容或舍得,或宽容或大度,或坚毅或自信,如此种种,皆是豁达。

自我的豁达,是智慧的。人若不从容豁达,意志必然脆弱,便无法悦享人生。纵观历史的画卷,种豆南山,篱后赏菊的五柳先生淡泊而豁达,自得清净;纵酒放歌,且歌且行的青蓬居士豪迈而豁达,壮志凌云;才学旷世,率情乐观的苏东坡从容而豁达,愈挫愈勇;忠肝义胆,鞠躬尽瘁的文天祥坦荡而豁达,大义凛然……达到自我的豁达,失之淡然,得之坦然,人生便了无困顿。

与人的豁达,是可贵的。人与人之间若少些缁铢必较,多些待人以宽,了无隔阖,豁达相待,社会必将蒸蒸日上,文明必将生机盎然。古有典故,云:“张文端公居宅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弛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豁达,大度乃先人之风范,华夏之美德,岂能不发扬光大?达到与人的豁达,以广博的胸襟待人接物,思想便上升到新的高度。

当今的人们,却不愿在霓虹广厦中返璞归真,不愿在本心自我中守望豁达。观今日之社会,诚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忘却了豁达,以致为鸡毛蒜皮之事争执,为金钱名誉之事纠葛,殊不知人性当中的豁达正是化解矛盾的利器。

漫漫人生,既懂得了困难和挫折是曙光前的黑暗,便应从容不迫;既懂得了失去是彩虹前的风雨,便应豁达前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我们远离尘嚣,褪去浮躁,追寻藏在心中的豁达!

【篇三:快乐与豁达同在】

想必大家对那“哭婆变笑婆”的故事并不陌生吧?因为晴天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天大女儿的鞋卖不出去而成年累月哭哭啼啼的老太太,经一位大师指点后,以豁达代替悲观,从而由“哭婆”变成了“笑婆”。这个故事很明显地揭示了一个真理: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待事态度,快乐与它同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宋朝词人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从中我读出了他那风轻云淡的快乐。东坡的一生历经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倒下,只因他有豁达的胸襟。只因他豁达,所以能感受到“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只因他豁达,才能怀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只因他豁达,才能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豁达让东坡在坎坷路上,享受着那份游山玩水、赏鹤垂钓的快乐,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坚定信仰,快乐与它同在。人的一生都被功名与利禄所牵引着,可偏偏就有一位豁达的诗人愤世嫉俗,独享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乐。他误落尘网,终日面对着黑暗腐败的官场,呼吸着污浊不堪的空气。即使如此,他也没让现实将其棱角磨平,也不曾忘却自己“性本爱丘山”,不曾放弃向往自然的信仰,正因如此,他才拥有了所有文人墨客不曾拥有的快乐。豁达让陶渊明在污浊的官场外享受着一份叫作悠闲自在的快乐,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一种能冲破外物的轻盈心态,快乐与它同在。如果刘翔没有这种豁达,他能够正确地看待世人对他发出的“口水战”吗?还能在因伤退赛后完美复出吗?如果居里夫人没有这种豁达,能不受艰难简陋的实验条件影响,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吗?答案是:否。豁达带给他们一份叫做成功的快乐,快乐与豁达同在。

豁达是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一种超脱世俗的坚定信仰,一种不受外物影响的好心态。这样的豁达,快乐还能不和它在一起吗?

【篇四:豁达乐观的苏轼】

有的人喜欢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有的人喜欢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伤婉约;有的人喜欢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英雄气概……而我,最喜欢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情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纪轻轻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但因守孝丁忧回到故里。直到三年后,才开启了大起大落的宦海生涯。他一生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苏轼的仕途三起三落,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险些丧命。后来,虽然经过朋友的营救保住了性命,却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即使精神备受打击,生活极度窘迫,但他仍然豁达乐观,自己动手耕地,自给自足,在此期间还做出了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每次经历失意,他都不失热情,随遇而安,总能找到温暖的力量,将所有的痛苦消解,温暖而有希望地去面对未来,这就是豁达、乐观的苏轼。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的事情,但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我也要像苏轼一样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篇五:豁达,是最美的生命姿态】

轻柔的月光照亮了老屋的庭院,母亲牵着我的手,在院子里漫步。虫声,伴着母亲的歌声,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韵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歌声若隐若现,那时幼小的我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问母亲,她笑着回答:“这就是告诉你做人要豁达呀。”我当然听不懂,只知道月亮在不停地变缺变圆,今晚的月亮,应该是弦月吧。

还记得送别祖母的那个夜晚,从车站里走出来,低头无言。相隔百里,祖母再也不能从衣袋中掏出糖果,伸出手来说:“来,让奶奶抱抱。”没有我的帮助,她又怎么用她那不灵活的手梳理她灰白的头发,又怎么弯下僵硬的腰身来穿好鞋子?我感到鼻子酸酸的,抬起头不想让泪水流下来,却看到了一轮银盘般的圆月,我站在没有路灯的街道上,仿佛淹没在月光里。但这光却是毫无温度的,没法给我带来任何温暖。我低下头,那句诗却浮现在我脑海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是吗?悲欢离合不是人之常情吗?月亮缺了会圆,生活终将走上正常的道路,此时的我,为什么不能豁达一些呢?一向爱笑的祖母,看到我痛哭流涕、不能自已,她会开心吗?朦胧中,祖母布满老茧的手似乎抚过我的肩头。是的,我不能哭,我抬起头,我不能用满脸的泪水面对开朗的祖母。

还记得与小学同学们分别的那个夜晚,在《骊歌》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我们的泪水后,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告别后,聚会终得散去。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道路。我孤零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头顶,是一弯残月,令人难以承受的寂寞包围着我。我抬头,望向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次在我耳边响起,那股曾让我面对祖母离去的豁达的力量,又出现在我的心里。是的,《骊歌》无法阻挡我们离去的脚步,泪水也改变不了我们分开的命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一个人在这里痛苦难耐又有何用?我能做的,只是豁达地面对新的初中生活,振作起来。我扶扶眼镜,坚定了原本无力的步伐,大步向家走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旧友分开了又会和新的同伴聚在一起,生活与悲伤相撞后又会回到新的轨道。我们不应为一轮残月而徘徊不前,只有豁达地面对它,才能迎接之后的满月。我现在要做的,也许是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会在即将到来的毕业时少一丝悲伤。豁达地看待生活中的“圆”和“缺”,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份淡然和洒脱。豁达,是最美的生命姿态。

【篇六:学会豁达】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或者因为朋友别离而若有所失;或者因为生活苦累而默然神伤;或者因为遭人奚落而怅然落泪;或者因为考试失败而深深自责;或者因为亲友辞世而肚肠寸断……太多无以名状的痛楚占据心头,无法摆脱;太多莫名其妙的愁绪索绕心头,挥之不去。

然而,人生苦短,一味的沉湎于愁云惨雾中,把自己折磨得形体劳累、心神倶碎,不是一种愚蠢至极的做法吗?不必再感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必再震惊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必再叹息于人生无常,变化莫测。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是每个人必须亲身经历,用心体验的。逆境能磨砺人的意志,催人奋发图强,使人洒下一路辉煌,奔往成熟。假若因某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而长嗟短叹、耿耿于怀,甚至徘徊不前,任岁月蹉跎,岂不得不偿失?过去的哀叹与怨言都是极不明智的。因为最终受到最大伤害的还是自己。或许,年轻的我们尚不能做到对成败得失付诸一笑,淡然处之。可是,假若你仍执迷不悟、庸人自扰的话,你只会一无所获,输得更多,败得更惨。不幸的降临,正源于捆绑心灵的处世态度及冥顽不灵的个性!

尝试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到春意盎然的郊外去踏青,眺望青山的高峻伟岸,感受骄阳的热情奔放,聆听鸟儿的谐和啁啾,呼吸花儿的芬芳馥郁,寻回尘封心底的童真,或激昂,或凄美,或轻柔,闭目冥想,任凭思绪在律动的音韵中飘扬,滤去平日积聚的浮躁焦虑;与知已好友秉烛夜谈,互相倾吐心语,享受友谊带来的欢愉。

人生的完美之处正在于它的不完美,学会培养一种豁达博大的胸怀与达观淡泊的心境,以一种诙谐飘逸的目光审视天地万物,学会释放自己为自己高声喝彩!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学会享受生命,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当你超然洒脱地面对一切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生命变得如此轻盈、美妙,甜美绝伦的笑柄轻易在替代了原先的愁眉苦脸,全身被幸福的温暖缭绕,愉悦轻快溢满了整个心房。

让我们学会豁达,坚决拒绝忧郁的造访,让生命焕发出它璀璨夺目的华丽光辉吧!

热门推荐
1我和妈妈比童年
2一袋胡萝卜
3写景作文
4初中生优秀议论文
5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6秋天的美景
7一缕书香伴我行
8豌豆发芽
9岁月匆匆
10读《会做生意的狐狸》有感
11第一次买巧克力
12人生是一场独自的旅行
13家风助我成长
14家风助我成长
15爷爷用微信给我发压岁钱
16泡温泉
17她让我佩服
1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9写景作文
20那些难忘的记忆从未离开我
21童年趣事
22我们班的“暴力女”
23感受元旦
24顽强的牵牛花
25第一次独自在家
26母亲节的礼物
27牵牛与我
28写给自己的话
29未来的住宅想象作文
30我的德国之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