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麦田不能守望】
当心中的美好被践踏,我们以何待之?
踽踽独行的是屈原,当心爱的国家、关心的人民被秦军的铁蹄践踏、戈矛屠戮时,他默默的彳亍在汨罗江畔,是投降秦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国民,还是用死亡来抗争这一切?
悠然采菊的是陶渊明,当满腹的才华、高尚的气节在区区的几斗米面前不知所措时,他静静地坐在案前,是换上官服去迎接那所谓的“上司”,还是穿上带补丁的长衣回到家乡忍受贫穷?
仰天长笑的是李白,当绝世的才华压抑灌注在玄宗的酒杯、贵妃的倩影之中时,他端着酒杯,拿着长剑,边饮边舞。是用才华、理想换取美酒,还是背负着长剑离开长安,把自己的理想埋付青山?
且笑且哭的是嵇康,当朝廷的任命书、钟会的拜访贴摆在打铁的砧板旁时,是放弃铁铺去出任,结交达官贵人,还是固守着破庐,锻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
无奈苦笑的是老舍,当幼稚的红卫兵带着鲜红的袖章、工人阶级的代表伸出粗糙的大手、以及某些“革命者”带着“循循善诱”的丑恶嘴脸扑面而来的时候,是违着良心去批评别人,去“揭发”别人,还是让自己被批斗,被揭发?
当心中的美好被践踏,我们以何待之?
屈原作出了回答,他带着《天问》、带着《离骚》以及对楚国的无限深情,作出了回答,“让滚滚的江水去冲洗我无尽的忧愁吧。”
陶渊明作出了回答,“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就用自己的才华去耕种自己的世界去吧。
李白给出了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然理想被践踏,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就让迷人的风光,沁人的美酒伴我一生吧。”
老舍给出了答案,他徘徊在太平湖畔,遥想着若干年前的某一天,落魄的王国维是怎样用湖水淹没了自己的哀怨。他在想,也许幽深的湖水能真正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踏入了湖中,伴随着湖水的轰然一响,留下了无尽的愁怨。
泰戈尔说:“当神圣即将被玷污,朋友,带着神圣,跳进恒河。”
当心中的美好被践踏,我们以何待之?
【篇二:麦田里的金黄】
一个高二的男孩在火车上打开一张精致的信纸,信上写着女孩送给男孩的祝福。在信的末尾有四个字:我喜欢你。
男孩猛然大悟,把头望向窗外,却只见到麦田里的金黄,而站台早已远去。
男孩以为的青春,就是年轻时肆意玩耍的时光,直到女孩的来临。
在高二时,一位女孩转到了男孩的班里。女孩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老师让女孩坐在男孩的旁边。上课时,女孩时不时转过头看向男孩,每次看完后脸就变得羞红。
天空,被染成金黄色,如同麦田里的麦子那般。
放学了,男孩与女孩的家不在同一方向,但男孩还是和女孩一起走着。
男孩推着自行车在心中问自己,为什么不骑车,非要推着车走。男孩心里没有答案,只是觉得很开心。
突然,女孩“啊”了一声,原来女孩摔了一跤。男孩连忙上前问有无大碍。
“这里有点扭到了,还有点擦伤。”女孩指着腿,然后望向男孩,“恐怕走路会很难。”
男孩想了想说:“要不我送你吧?”
女孩有点欣喜地点点头,不过男孩并未在意。
男孩骑着自行车很快就把女孩送回家。一路上,迎面刮来的寒风让人有种瑟瑟发抖的感觉,但男孩却觉得十分温暖。而男孩与女孩的关系也因为这件事拉近了。
时间如疾驰的火车,飞速行驶着,男孩与女孩一起玩耍,胡闹。男孩觉得这才是青春。
“我想去镇上最高的塔。”放学,男孩对女孩说,“你愿意陪我吗?”
女孩把头一歪,食指指着嘴唇想了一会儿,笑着对男孩说:“我愿意。”
男孩带着女孩偷偷爬上镇里最高的塔。女孩望着夕阳,风把女孩的长发拂起,夕阳把女孩的衣服染成金黄。男孩看呆了,这时的女孩如女神一般,珠鼻傲眉小嘴瓜子脸,再加上那双水灵的大眼睛,简直神圣而不可侵犯。
就这样女孩看着夕阳,男孩看着女孩,夕阳看着男孩和女孩。
须臾,男孩僵硬地把视线从女孩身上挪开。
“读完这个学期我就要去外地了。”
女孩娇小的身躯微微震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转过头对男孩说:“既然你带我到风景这么好的地方,那么我也要带你去一个地方。”男孩正欲开口,女孩就走了,男孩急忙跟上。
女孩将男孩带到了一片麦田。麦子金黄,像金色的海,风一吹,海面上荡起波纹。
女孩看出男孩眼中的疑惑,开口道:“因为人们将它们抛弃,但它们却没有抛弃自己,就算有一天它们会枯萎,但它们依旧是金黄璀璨的。”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到家他想,为什么看到女孩心跳会加速,这难道就是喜欢吗?不,肯定不是,应该是友情吧。
时间如流水,很快男孩就走了,在男孩临走时,女孩递给男孩一封信。
男孩瘫坐在座位上,无声哭泣着,男孩将一份青春,一份记忆永远埋藏在心中。渐渐地,男孩止住了哭声,他想起女孩在信上所说。
“一件事情的开始,往往伴随着一些事物的牺牲,不要抱着过去哭泣,而要开心面对现在。”
男孩望向窗外的麦田,如此金黄而又璀璨。
【篇三:麦田里的幸福】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淌出一条消息,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声……我幻想着,幻想着在早晨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台时呼吸着新的空气;我幻想着,幻想在春天的原野,看春意盎然,蝶舞翩跹;我幻想着,幻想……
浪漫的年龄,我总爱幻想生活中的种种恩赐……在我心中,有一个精灵,它带领着我穿梭在落叶飘零中,横跨过万水千山,在行舟流水中翩跹起舞……不羁的精灵,你呵,到处运行!
没错,正值浪漫的年龄,幻想是我的兴趣之一。
我幻想……
乡间小道上,迤逦前行,四周散发着一片温柔清香的光芒,绿野被这光芒包围着,有着生命的华彩。我正打理一片麦田,沉浸在这片深深的绿野上的微色,怎么也游不出去,不由自主地淹没在她的微笑之中。
我要看成熟的那天,我要一片灿烂的麦田。我会守望它,但这它成熟,看着它在清晨浸润着爱之露珠,在天空的华彩下舞蹈。我坚信,闪着爱之露珠的麦苗不会凋谢,当我的手触到她的那一瞬间,她的身姿就同锥子一般锥进我心里,周围也实然有了一些令人牵念的共鸣。
黑黑的夜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花儿随,我更是喜相随。躺在她的怀抱里,数起满天星斗,不是儿时在窗前冲星星眨眼睛,而是在广袤的狂野独自一人把繁星似数珍珠般从左边的地平线数到右边的地平线,在这里与她共温一个甜梦。
今夜无眠,我们辗转难眠。有时一个雨季,不打伞,我同她体会这细雨的温柔,这带给我的优势一种莫名的感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常言道:相识是缘始,相知是缘读,相惜才是缘定。我们本素不相识,就好似那小雨滴,在上空时平行而落,落在地上却溶到一起,如此其妙。雨中低吟,是我在拨动心灵的琴弦,远处飘来的琴声,是我为咱俩奏响的乐章。
她是我的幻想,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我心目中的“乌托邦”。然而,她又不仅仅是幻想,她是我生命中的小插曲,更是我永恒的记忆。
如今,我幻想着,全家人共同来打理我的麦田,喜迎她金灿灿的那天。抬手抹一把汗,做个麦田守望者,等待她的到来。这就是一种幸福,浓浓的乡村之味。
蓝色的音乐在袅袅环绕,忽高忽低忽深忽浅,在我内心荡来漾去。感觉总是来得如此迅速敏捷,内心有种微弱的痛,梦醒之时,我要到何处寻她?真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回望那片微笑,她才真真正正、实实在在进驻我心里。
轻问,不羁的精灵,何时终止漂泊的旅程?让我以望之眼眸迎接她美丽的归航,拥抱那麦田里的幸福。
浪漫的年龄,我的幻想终将如莲花般绽放……
【篇四: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这是一个专属于年轻人的故事,叛逆、放荡、残酷的故事,来自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也许因为我自身的年龄、经历的事情,也许我没有主人公如此的愤世嫉俗,书中为了表现霍尔顿的不学无术每句都是满嘴脏话,令我有些遗憾。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过虽然有这些粗俗词语,但霍尔顿拥有一颗敏感的心,也正是因为这颗心才让他如此不同,“出淤泥而不染”。霍尔顿厌恶学校、厌恶人群、各色各样的人,但本质上他是个很不错的人,只是“假模假式”的社会不得不令他心烦。他并不像那些伪君子一样,屈于种种利益、名誉,最终堕落虚伪着生活着。不论权利再大的人,也只是这个社会的傀儡罢了。
他想逃离这个一刻也不想待的地方,甚至想去乡下装聋哑人来摆脱世俗,可做“不食人间烟火”也只能想想而已。仅此而已。
霍尔顿最痛恨电影,做作的情节使他头疼,可在百无聊赖时他又不得不迈入电影院;他痛恨玩弄的感情,一种肮脏的爱情,可他又做了他痛恨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太多。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是悲剧的,他的悲剧比任何人都要痛苦。挣扎的太多,惶恐无助,逼迫做自己讨厌的事情,只是因为他看破红尘、看淡一切,想逃避。最后,也只好妥协。
霍尔顿的人物形象也是很讽刺的吧。
他的幻想是美好的,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像他的妹妹菲苾、弟弟艾里那样。在这个喧嚣污浊的世界,也仅仅有孩子拥有花儿般得心灵了。却也完不成这个愿望了吧。这个世界被腐蚀了太多太多。
有时候,比起主人公的“愤怒青年”我更喜欢那个可爱的菲苾。她虽是小孩子,但比她哥哥更理性。她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当然也打消了霍尔顿不切实际的想法。
你的身边,也总会有这种人吧。像主人公的桀骜不驯,菲苾的善解人意,伪君子的假惺惺,它会使我们引起共鸣。我想这也是《麦》畅销的最大原因吧。
【篇五:读麦田的守望者有感】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题记
读到这里时,思绪早已远离了书本,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中,密密匝匝的麦浪明朗如洗的苍穹下涌动着,空气中盈满了麦穗丰收的气息,一个个孩童的身影在阳光下肆意奔跑,明净稚嫩的脸颊上漾起纯真的笑容。不必担忧,也不必恐慌,因为他们知道,在坠进深不见底的悬崖前,总有一位守望者给予你温暖的怀抱。
刚翻阅这本薄薄的小书时,止不住的震惊。书中的人物满嘴脏话,满口谎言,酗酒,逃学等现象屡见不鲜,故事情节也冗长无味。不禁怀疑:这样的故事适合我们阅读吗?它是否被人们过誉?直到这里,种种疑惑都豁然明朗。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刻画真实的勇气。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荒芜的精神世界使人们戴上虚伪的面具,将利益放在第一位,漠视他人的感受。中学生霍尔顿向往自由,渴求摆脱约束。世人眼中的问题少年,却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灵,他不希望任何不美好的事情发生在涉世未深的孩子上,守护孩子们不掉入世俗的悬崖,拥抱他们,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青春期的我们与霍尔顿年纪相仿,在看书时的我甚至跨越了书本的界限,与霍尔顿的种种想法不谋而合。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事与愿违,周遭的事物使我们不满,一次次的跌倒让我们失望,我们便陷入了苦恼,开始迷惘,想逃避现实,打破那些禁锢我们的桎梏。
但是,身边的诱惑太多,隐藏在虚伪面具下的肮脏我们并不能轻易察觉。于是,一些正值美好年华的少年少女,选择沉沦与堕落,染上世俗之尘,戴上假面。如今,青少年吸毒,因不堪重负而放弃生命的新闻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整个社会都在为我们担忧:这是祖国的未来吗?这难道是即将绽放的花朵吗?每当我浏览到此类信息,总是免不了叹息遗憾。我想,他们缺少的或许只是一片可以无边无际,任由自己徜徉的麦田。
那么,谁来成为我们的守望者呢?答案只有一个——自己。生命中令人不悦的时刻常有,也逃不掉尴尬窘迫的瞬间,甘如蜜糖涩如黄连的感受交织存在着。或许生活中埋伏着我们不能抵抗的恶势力,但至少我们只要还能拥有一种勇气,一种审视自我,坚守自我的勇气。人生苦短,就没有浑浑噩噩白活一场。蚕是被自己吐的丝裹住的,只有一步步解开困惑,经历挣扎,才能破茧成蝶;人也同样,如果你戴上虚伪的面具,将自己禁锢,束缚在其中,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在你眼中就只是一个巨大的茧,你根本没有真正地享受过生活。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愿我们都不会被眼前的灯红酒绿所迷惑,不会被喧闹尘嚣纷扰,有着坚守自我的决心,卸下伪装,找到属于自己的麦田,倘若无人来拥抱自己,那就成为自己的守望者,亦可成为他人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