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小学
初中
高中
体裁
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读后感
读后感
拟行路难读后感
在那个门第决定仕途的年代,鲍照怀着一腔的热情,却只能“酌酒以自宽”,面对黑暗的官场,他苦于人生不得志,却只能吟出“心非木石岂能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我怜惜地看着鲍照那张抑郁的脸,鲍照啊,你为什么不能身在人丛中,活在人丛外,让自己寻一片净土安心呢?诚然,能够施展抱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将士们的心中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在老百姓口中是“男儿有志在四方”的期待,然而,当这种理想的追求...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大家好,我叫金铃。我刚过11岁周岁生日。在本市新华街小学读六年级,我是女生。不过别人都叫我“女汉子”,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身高1。55米,体重50公斤,标准的重量级选手。我胖胖的脸,鼻子嘴巴都是圆嘟嘟的。一看就叫人喜欢,一喜欢就忍不住要在我脸上过一把瘾。谁叫我那么可爱呢?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所以我人气极高。我每天放了学,书包背在肩上,慢悠悠地走着,伸头向杂货店的柜台里仔细看,看看...
读《许树峥》有感
《许树峥》选自于《感恩亲人》,里面讲述了陆小童与许树峥玩耍的美好时光,陆小童在高考时变得紧张兮兮的,向全世界昭告考不上大学就去死,全家人一直围绕着陆小童,唯恐她想不开去寻短见。只有许树峥敢拿他北大的毕业证刺激陆小童,小童被激怒了,于是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终于考取了山东大学。小童本想在许树峥面前炫耀一番,但看见他脸上真心的喜悦,小童改变了想法,很想对他说“我爱你”,不知怎地,却又生生咽了下去。小...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利用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宝葫芦的秘密》,它的主人公是一名小男孩——王葆,他从小就喜欢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当然自己也想要一个“要什么来什么”的宝葫芦。有一天,他自己从河里捞到一个这样的宝葫芦。从此,王葆什么事也不用做,想什么有什么,因为宝葫芦可以帮他解决一切问题。开始王葆感觉非常好,逍遥自在。可是好景不长,慢慢的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意思,无聊透顶,就连做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没有了机会,...
读《三体》有感
你可曾想过,这个世界上有一本巨著叫三体,你可曾想过,在这本书里距地球四光年外,有一个三体文明?你又可曾想过,因为这个文明,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即将经历一场灭顶之灾。《三体》共有三部,作者是“新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刘慈欣。这套书讲了地球文明向外太空发出了第一次挣扎,以太阳为中心,向宇宙深处飞驰。“三体文明”正欲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看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于是便利用先进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技,意欲清...
我坚信读后感
有人说,我们这些学生写作文,常喜欢把“人生”挂在嘴边,一个只经历十几年人生的人在纸上大谈“人生最大的意义”“xxx的人生真伟大”。可以理解成新生代的崛起,又或者是幼稚的思维逻辑。我也喜欢这样——凌驾于柴米油盐之上,和“真理”接壤。可是那些大作家,汪曾祺、林清玄、余光中,或者苏轼、王维,诗中文中,少的是人生哲理,更多的是午后醅酒,夏日品茶,公交车站的路人以及一篇篇的旅行见闻。奥普拉说,我们不是拥有精...
文化苦旅读后感
灯光昏黄,茶烟缭绕,盘旋而上,缕缕如丝,光影糅合。持一本《文化苦旅》在手,任茶由热转凉,遗留凄伤于心中。三十七篇文化散文,一篇自序与后记,文字中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轻松,苍老后的年轻深深地映入眼帘中,刻在脑海里,遗留于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忘怀的,唯有凄伤,苍凉与苦涩。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你离开故乡,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而你行行走走,到达了莫高窟。那大漠荒荒的...
不要同情自己读后感
要成功,就要相信自己成功需要什么?信心、勇气、反省和检讨——我答。——题记看完了《不要同情自己》这篇文章,我禁不住沉思起来。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只要我们永不懈怠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前面就是成功的彼岸。失败总是让人沮丧,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跌倒了再爬起来,不失为上策。就是因为信心、勇气与坚持,司马迁在狱中完成了整整52万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素年锦时读后感
有很多人说,人生这条大道啊,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十七岁。而我认为,走过漫漫人生路,最重要的时刻,是在小学这六年的时光。这段曼妙的时光,足以让我像《素年锦时》的作者一样,回忆终生。《素年锦时》这本文学经典,总能让我点着希望的小灯笼,去探索未知而奇妙的人生。坐在木桌旁,看见窗外楼下卖糖葫芦的小商铺,几个小小的,大约五六岁的身影拽着父母的衣袖,冻得通红的小手指着小摊。我吞了口口水,好像看见了四五年前的自己。...
时间小偷——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空间,谁,也不是谁的谁,你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即使为了他好;即使你是无私的付出和奉献。别人有自己的坎与磕,有自己的心路历程,你,只能这么静静的看着他,等待,放手让他去飞。失落了,受伤了,迷茫了,厌倦了,褪下自己脆弱的躯壳,换上重重的盔甲继续前行。谁和谁都不能相伴一辈子。有的人本就不那么坚强,默默的等待夜幕降临,等待身后的影子与自己为伴,等待它掩藏自己疲惫不堪的躯体,焦虑与无助。不想...
读《历史其实很有趣》有感
历史不能重来,但,我们可以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题记轻轻合上书,指尖划过那封面上依然让人胆寒的帝王形象,英雄背影,历史又从我心间或明或暗地闪过。读《历史其实很有趣》的故事,我却读不出“趣”味来,只听项羽鸿门宴后的一声叹息,只见纣王登鹿台自焚时的一行泪,悔之,哀之……只因那时秦王赢政的暴政,只因那时刘备盲目任用迟暮的英雄,历史便拐过这样那样的弯走到了今天。沉睡在历史长河里的帝王将相、英雄...
乌塔读后感
今天我们语文课学习了一篇《乌塔》,我非常喜欢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心里想了很多事情,我们中国的孩子跟乌塔的区别在哪里呢?乌塔最后想为什么中国孩子没有独立性?电视怎么能够叫他们快乐呢?乌塔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孩子,她通过自己平时劳动为自己出门旅游攒了很多钱。又提前规划好自己旅游的路线,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独立完成,这一点叫我很是羡慕,通过跟乌塔比较,我觉得我自己缺乏很多方面的独立性,比如学习上...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痛恨和惋惜。这篇文章有一个主要内容,这个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圆明园在1860年10月6日之前,有着辉煌的一段过程,圆明园在建好后,有着雄伟的景物,和建筑。在这么多的景物当中有着相反的景物,有着各地不同的风景名胜,有着梦幻中的景物……可就是在这1860年10月6日开始,和以后开始,我们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并且英法联军把我国收...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木偶奇遇记》。它的作者是卡洛。科洛迪(1826-1890)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曾参加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仗游意大利》、《小手仗地理》、《快来的故事》等童书。本书讲述了小木偶匹诺曹从一个贪玩、爱撒谎,到处闯祸的孩子,经历重重波折和教训,最终转变成一个诚实,勇敢的男孩成长经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地描绘出了孩童特有的天真、好...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雷锋的故事》,深受感动。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47年秋,他的父母、兄弟相继死去,年仅七岁的雷锋成了孤儿。一个没娘没爹的孩子是多么可怜。而我们,从出生开始被父母捧在掌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吃过一点苦,比起雷锋我们太幸福了。我以后再也不能为小事而生气。有一次,雷锋帮助工地的人推砖,被工地女广播员拦住了。她问:“请问您...
<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