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品位书香,迎奥运作文】
爱上书,源于我的名字。
我叫何书乐,因为“乐”字,许多人都喊我“乐乐”。刚上小学时,同学都取笑我,说有条狗叫“乐乐”,我伤心极了,哭着问妈妈,妈妈总是语重心长地叫我不要和同学们计较,她给我取名的意思是:在书中寻找快乐。
渐渐地,当再有同学叫我“乐乐”时,我会昂首挺胸地告诉他(她):“对!我就是‘乐乐’,快乐的乐!”
之后,为了明白名字所代表的寓意,我开始试着看书。刚开始,我完全是为了做做样子,但后来,我真的一点一点地迷上了书,只要一有闲暇,就打开书阅读。每每翻开书,我就像在天空翱翔的鸟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记得第一次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的眼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语言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那童年好似一汪甘甜的泉水,萦绕在我的舌尖上。坐在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感觉有一粒会发光的种子,播进我的心田,在静静地抽枝发芽。当我看完整本书时,种子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
当我读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片春景,我在这片春景里,畅快地行走。我看到了桃花,它们绽放着自己的`笑脸,让我忍不住去亲一口;我看到了柳树,它们梳理着自己的辫子,让我忍不住去摸一下。书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把我们带到了从没有去过的地方。
书的香味让我着迷,闻着它,反复身临其境,让我生出一双翅膀,飞向语言的自由王国。
【篇二:我喜欢吃的菜】
我喜欢丝瓜拌面,那是儿时的回忆。
小时候,奶奶端着那一碗凉丝丝的丝瓜拌面。我总会跑上前想吃一口。奶奶总说:“不要急!”,然后把面端到桌上,一口一口地喂我吃,含着勺子,吸一口,那味道好极了。面条都吃完了,就喝汤,一口一口地喝。喝完了,奶奶总会笑着说:“真棒!”可,这些只能成为回忆。
现在啊,多想让奶奶再煮一碗丝瓜拌面呀,那种味道,五星级酒店都做不出来,不管谁做都不好吃,我只想奶奶做。现在的我只能含着泪,想着奶奶一口一口喂我吃面的样子。现在的我只能让爸爸煮点丝瓜拌面,虽说比不上奶奶做的,但还是挺好的。等回了老家,那味道就更好了。
上次在《读者》中看到林海音写的《爸爸的花椒糖》,那我是不是可以写一篇《奶奶的丝瓜拌面》呢?我想的是,林海音多么思念北平的日子,我多么想念老家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乡梦,怎就不可以了呢?
回忆那丝瓜拌面,回忆奶奶,回忆故乡,回忆那儿时的时光,他们都去哪儿了?好像消失不见,他们去了的地方,无人可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变成我回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有那么半个月都不到的时间,我将重返老家,我会看到我儿时的碗碗勺勺,那都是爷爷保存起来的,是那么小,那么可爱。拿起那陶瓷白小碗,我想起,那就是盛丝瓜拌面的碗。捧起碗,仿佛闻到9年前的丝瓜拌面,那味道凉丝丝的,淡淡的,回味无穷。
等盛夏来临,我多想冲着奶奶笑嘻嘻地说:“奶奶!来碗丝瓜拌面!”但这只能回忆,回忆,回忆那童年时光。
【篇三:城南旧事读后感】
骊歌的乐声在耳畔萦回着,所谓“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年仅十三岁的英子却早已体验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我缓缓合上书,闭上双目,静静的咀嚼着这本书——《城南旧事》——带给我的无限回味。会馆的疯女秀贞,饱受养父虐待的伙伴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偷窃的无名青年,从小在凄风苦雨中生长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和身染重病的林父……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我读过许多的书,单单是这本让我印象最深刻,书中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因而在读这本书时没有太多的杂念,心绪是淡然而平和的。但这文字之间荡漾的一种淡泊与纯净却是别的书中所没有的。林海音先生以儿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诉说她对城南旧事的情意缱绻。
在后记中,林先生又写道:“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着海音女士对童年满怀的留恋。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对海英先生产生了无限的仰慕之情:对于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来说,幼年丧父是一个多大的打击?但海音先生过早失去了童年的并没有沉浸在过分的悲哀中,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里的担子。面对这样的一个女孩,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冰心先生有一首诗:“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对于小英子来说,童年不过是拼接起来的碎片罢了。可以说,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认识了林海音——她的温情是世间少有的。如果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哪里会知道中国台湾还有这样一位作家呢?
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从容淡定之间,多少悲欢离合,掠过生命的轨迹?能做的,恐怕只有回忆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骊歌的乐声再次敲击着我的耳膜,这首歌我会深深记在心里,等到我也和童年告别的时候,再大声地吟唱出来。
当然,我也会永远记住,落花下,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夕阳的余辉里静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夹竹桃一般。
【篇四:读《城南旧事》有感】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对古代的北京已有很深的感触。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的事,但在我这个北京爱好者看来,更像一本介绍当时北京的生活、习俗的珍贵“史料”。
那时的北京,充满了古建筑的风味,北京对小巷的称呼为“胡同”。每当读到卖玩具的,卖吃的地方时,那股老北京的风味会更浓,哪怕此时吃我最不喜欢的食物,我也会吃的津津有味。
当读到作者要搬进新帘子胡同时,作者提出了两个疑问:一切都过去了吗?我将来会忘记吗?这两个问题都使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禁暗暗佩服林海音——-她的问题可提的真好啊!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让我了解了北京,更了解了北京的人们。当时的北京虽然没有现在先进,但热闹的气氛从来没有断过。摊饭吆喝的声音,夜晚的宁静,中国古建筑的宏伟……在林海音的笔下,是那么的优美,浮现在脑袋中的话面肯定比电影、电视演下来的真实一万倍,等我长大后,也要把自己小时候的事写下来,编成一本书,让童年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永不磨灭!
《城南旧事》一书中,小孩子的玩具万分可爱,如“小脚儿娘”,“珠子”,“过子儿”等,都是很有趣的游戏。它们比现在的玩具要珍贵的多!因为这都是她们亲手制作出来的!
北京因林海音而骄傲,北京因林海音而盛荣,《城南旧事》更是北京人民心中的宝贝,因为这本书记录了北京的昙花一现!
【篇五:父爱如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就会想起《城南旧事》中的那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懂得了父爱如山,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是一种既复杂又温暖的爱。文章中的爸爸是多么疼爱她的女儿林海音啊!可当下雨天林海音赖床时,爸爸却拿起了鸡毛掸子将林海音的手和脚都打出了一道道伤痕,就只为了逼林海音按时上学。我虽然很心疼林海音,但从一道道伤痕却可以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他可不想养出一个随便旷课、不学无术的孩子。他手里打着自己的女儿,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也在滴血,因为他后来不放心,还为女儿送来了铜板和棉袄。当后来爸爸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将不能陪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走完剩下的人生时,他训练着小小的林海音独自办事,为了就是让林海音能早日帮妈妈撑起这个家,不会在自己走后过得太艰难。
爸爸去世的那一天,正是林海音的毕业典礼。当时的林海音还不懂爸爸病得那么严重,请求爸爸去参加,去看着自己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可爸爸却去不了了。当我看到这里时,眼眶中不由自主地掉下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我想,爸爸要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可以从病床上起来,那么他一定会去参加他女儿的毕业典礼的。只可惜爸爸撑不住了,他去世了。
我的爸爸也和书上的爸爸性格有几分相似,他也很疼爱我,当我犯错时,爸爸也会训斥我,我就会感到羞愧,并改正。
【篇六:关于孝的作文】
孝,比学业更重要。
《城南旧事》中,有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虽短,但使我深受感触。林海音的爸爸生前非常严厉。只要她做错了事,就会拿出戒指,把林海音狠狠地揍一顿。但小小的她却从没有怨言,也从不记仇。
林海音的爸爸生前最喜欢养夹竹桃。每天都会给它施肥、浇水。因此,它长得非常茂盛。可是,自从“爸爸”换了疾病,住在医院时,夹竹桃就慢慢枯萎了。它的叶子枯了,茎也断了。这意味着“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林海音悲痛不已,渐渐的就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古人也是非常重视孝道的。父母死了,他们都要办很多丧礼。在《论语》中,也有很多关于孝的句子。
而现在的人却见贤思不齐,反而把父母扔在一边,自己干自己的活。很多大人为了赚钱就去外地出差。把儿女留在家里让老人去管。出去那么久也不想着给家人打电话,家人在家里急,他们却在那里乐。这先不说。当他们回到家里,发现老人没有照顾好儿女,又要责备他们。这既不讲理不尊敬他人。
人一定要孝顺父母。特别是大人。不要以为自己工作特别累,但别以为家人在家里很好过。也不要认为爸妈很啰嗦,其实他们处处都在关心着你。假如父母走了,自己还要上班,又要带小孩,那有多忙。
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吧!等他们走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篇七:读《林海音散文》有感】
初读此书,也只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无聊的时候随意翻翻,却从不仔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到后来,才发现自己是真的慢慢读了进去,那一幅幅林海音小时候童玩的画面,无一不浮现在脑海中。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逛天桥、跳用竹笔管穿的跳绳、踢用彩纸做羽毛的毽子……都透露着浓浓的乡愁气息。在林海音的笔下,童年是故乡的春夏秋冬,述说着一点一滴;童年是孩子们在做游戏,荡漾着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所所校园,如同岁月的素笺般记录着往事……虎坊桥、天桥上当记、我的童玩、在胡同里长大、家住书坊边……一篇篇作者饱蘸着浓墨写下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古老而自然的画卷。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似乎更加宽裕。可是,现在的孩子都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中,失去了“童玩”这一概念。文章里的人物常常到集市上买卖东西,孩子们也经常聚在一起玩耍,尽情在大自然中活动。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个个脸上笑靥如花。但是现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整天待在家里,不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从去集市做买卖、玩游戏切换成了上淘宝、做作业。这是物质上的富裕,却是精神上的狭窄和贫瘠。
我有时会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夏日的晚上,孩子们就着房子的灯光嬉戏打闹,老人们边聊天边笑,天上有无数颗繁星,好一幅和谐的场面!可是,我们一放学就被家长禁锢在书房里,只能透过小窗户看一角天空。这时,我们是多受拘束啊!和过去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相比,你不觉得现在的孩子在遭受另外一种贫乏吗?
合上书,我望了望隔着玻璃看到的天空,心里多么想穿越时空,来到90年前,享受蓝天,享受自然。
【篇八:永恒的记忆】
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林海音满头大汗,跑进书店,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她左看右看,昨天看的书没了,在一阵沮丧之后,很快又泛起了兴奋。
“嗯,这一本书好看。”拿下书,一页,两页,不停地翻过,有时嘴角不停地抿动,好像在吃东西,有时跺了跺脚,看上去很气愤,他全然不顾身边顾客的感受,全然把店老板的责骂抛之脑后。他完全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到了故事情节中去。好一会,他把书放回去,又走向了另一家书店。
当她走进另一家书店,却发现没有刚才那本书,她又只好看过另一本。她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并将内容记入脑内,细细地“嚼”一个一个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当她看完书抬起头才发现老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她。林海音用十个手指将书盖住,老板的眼神更加诧异了,“你到底买不买?”老板说的声音很大,大家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林海音。这时,一位年轻人走到老板面前,说:“是我带他来这买书的,钱由我来付。”林海音知道,她是自己来的,那个人她不认识。那位年轻人把钱付完后便走了。林海音就跟着他。“谢谢你,你付的钱,我日后会还给你的。”林海音说到。“不用还。”说完那三个字,那个年轻人便走了。这件事便成了林海音深刻的记忆。
【篇九:城南旧事读后感】
成长与离别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中谈到的。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写照,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林海音是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成长的,她看到了变革时代新与旧的双面景象。而在她家中,经常出入各式各样的人,有躲风声的学生,有逃到家里的一位世伯的姨太太,这给她提供了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机会,这也是她著成《城南旧事》这部经典的原因之一。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借英子纯洁的目光,以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惠安馆”秀贞认亲、“荒草丛”中小偷的故事、兰姨娘与德先叔、宋妈痛惜死儿失女、父亲离世……仅仅六年的时间,仅仅六个故事,便在英子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不可泯灭的回忆。细心的也会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规律:文章主角无一不离英子而去:秀贞与妞儿死于火车下、小偷被捕、兰姨娘与德先叔离开、宋妈回家、以及最后父亲的离世。英子记忆中的童年的消逝。而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成长与离别。六年,一个懵懂的孩子长成了一个镇定的“小大人”,渐渐地,小孩子开始负起了一份责任……人生的泪与痛,都化作淡淡的哀伤渗进了《城南旧事》的回忆中。
最近在读《居里夫人传》,这本书讲的是居里夫人生平的一些事,她同样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玛尼娅对母亲的记忆并不多,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可不幸的是,母亲的早逝让小玛丽娅永远失去了母爱。在此之前,最敬爱的姐姐素希雅的死,兴许就是让本来就重病缠身的母亲伤心而死的原因,无耐,玛丽娅生活中重要的两个人还是离她而去了。之后又出国留学不得不离开依恋的父亲,这无疑也是一大打击。与比埃尔共事的一段时光是最快乐的,可一场灾难无情的夺走了玛丽娅的至亲……这不都是居里夫人成长路上的离别吗?
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成长永远伴随着别离,可别离何尝不是另一种开始呢?英子从一个单纯不谙世事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的离别,直到那起偷盗事件,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英子意识的成长。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在经历着离别,成长,蜕变。我们离开妈妈的怀抱被关进了一个叫做幼儿园的地方,我们用眼泪告诉她们,我们有多么的不情愿,事实上无济于事,该离开还是要离开;其实这里有新朋友,老师,玩具,还有吃的,还可以睡觉,真不错!等我们慢慢适应了,我们又被送到另一个叫小学的地方,这里不但不能迟到,还要上课,还有作业,天哪,还要考试!我们不要!咦,其实也不错,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这里的老师也很温柔,课程也不多,我们还可以玩!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被送到了一个叫中学的地方,这里不但课程多,老师严,还要住校,我们离开了家人,离开了电视,离开了童年,埋头于题海,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前行,我们学会了不放弃……
不得不说,时间是本太快的书,在出神之间,已是下一页风光,告别了上一页的我们,又收获了多少呢?成长与别离,离别亦是一种出发和长大……
【篇十:我是一本书】
如果问你书是什么,你会如何作答呢?一定有人会说书就是给人看的一张张有字的纸,对吧?如果单单只是这样,那书的意义又何在呢?
书,能承载人的一生。有的足智多谋,有的武功高强,有的顾全大局,也有的智勇双全,总之很多很多。
童年时,我们总是无忧无虑,不用考虑吃穿,不用担忧钱多钱少,不用去工作,没有生活压力,每天都可以心情玩耍。法布尔童年时抓虫子,林海音童年时学骆驼咀嚼,奥费多罗夫童年时想象出了一个“进化论”。每天都那么快乐,那么自由。也许只有童年时才会有那么多的快乐吧。童年的书叫《快乐》。赶快,趁我们还小,去好好享受这本书吧。
中年时,人们想要得到许多,不再象以前那么自由了。欲望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工作,挣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去争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了时间和朋友联系,很多时候也懒得联系,我们的心灵被一本书束缚了,这本书叫《欲望》。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甚至不择手段,走上了歧途。所以,让我们少读这本会束缚心灵的书。
老年时,我们不再四处玩耍,也没有了太多的欲望。只是宅在家里和老伴儿谈谈天,照料生子的小植物,坐在阳光下看看报纸,过着平淡的生活。这本书叫《恬淡》。
书的种类有很多,有好也有坏,让我们多读点好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