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面团的作文

【篇一:写事的作文】

尝试就是试一试,或许失败,或许成功,但这都不算什么,只有坚强才可以成功。失败好比是一朵梅花,在刺骨寒风之中才开放。

春天来了,在一片绿化中,艾草探出了它的小脑袋,它在小草丛中特别显眼。我采了一些艾草,转头一看那艾草的海洋,只见到一些杂草和艾草绘成了草的世界。那些艾草撑开它的大手臂,为小草们遮风挡雨,好像生怕小草被紫外线刺伤,我看着这些艾草,心里特别快活。

我带着愉悦的心情上楼了,我把艾草与面粉放在一起,两种色彩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像似雪山也迎来了春天。我低头想看个清楚,由于急促的呼吸,那面粉吹了我一脸,像变脸中的“白脸”。我一边往面粉里加水,一边用手搅拌,看着一点一滴的水珠汇水流在峡谷中穿越,不知不觉得水加多了,怎么拧也拧不成面团,像一摊彩色烂泥。心里十分伤心,这是什么?这是我要的粉团吗?我自己问自己。

窗外一股温微风吹到我的.脸,像似一朵朵乌云在我的头顶转来转去,我心里乱想,风雨过后总有彩红,我自已安慰自己。我没有放弃,我又拿出面粉往里面放,现在我非常谨慎,一小勺一小勺地放面粉,一边搅拌一边拧,面团慢慢地成形了。我的心里发出了胜利的曙光,越拧起有劲。由于动作笨拙,把自己弄得像马戏轩里的小丑。但是,我成功了,这就是我需要的面团。

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都可以成功。做人也一样,一定要有自信,坚强才可以成功。

【篇二:我学会了擀饺子皮】

我很喜欢吃饺子,可是包饺子是一件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所以每次家里包饺子的时候,我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份“贡献”。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已经学会了捏饺子,可要强的我还想多学一点,帮助家里分担一些家务。终于,机会来了。这不,又要包饺子了,我缠着奶奶教我擀饺子皮。

奶奶教我用左手拿着压扁的面团,右手拿擀面杖,以面团的中心为原点,一边慢慢转动面团一边一上一下地擀。可由于力度太大,速度太快,饺子皮有点像椭圆形,不像奶奶擀得那样周边薄、中间厚、样子圆。奶奶笑着说:“你用那么大力气干什么?擀饺子皮要会使力气,用力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随着面团的转动用心擀,就能擀出好看的饺子皮了。”我听了奶奶的话,果然,圆圆的饺子皮宛如一轮满月就在我的手下诞生了,“它真的太完美了!”我不禁高兴地叫起来。

我兴奋地越擀越快,皮又变成方的了。奶奶说:“你擀这么快干啥?刚学会走路就想跑。”我调皮地冲奶奶吐了吐舌头,自己都笑了。不一会儿,十几个圆圆的饺子皮就擀好了。

我觉得这顿饺子很好吃,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擀的饺子皮啊!

【篇三:愉快的中秋节】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望着那轮洁白的明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月亮上真的有嫦娥、玉兔吗?这只是人们的美好幻想,却寄托了人们的相思之情,期望团圆的美好愿望。

今年中秋节,我和家人们团团圆圆的在一起赏月、品河蟹、吃月饼,十分快乐!

我们吃的月饼可是非常有意义,是我和妈妈亲手做的呢!

下午,妈妈把准备好了的食材拿了出来,有面粉、色拉油、糖浆等。最重要的还是月饼馅了,有五仁的、莲蓉的、蔓越莓的等等。

我按照妈妈的指导,小心翼翼地把各种材料按比例搅拌在一起,和成面团。我信心满满,但却没那么容易,揉来揉去,弄得身上沾得到处都是面粉,大部分面糊也挂在了手上。我赶紧求助妈妈,只见妈妈抓住面团,一拉再一摁,这样反复做几次,面团就有了弹性。我立刻模仿着继续揉面团,果然,面团正好软硬适中。面团和好后,要把它分成45克一个,我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面团分好了。

接着,我把小面团揉成圆球,再把它摁成圆饼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包馅了,我先拿起做好的月饼皮,再把月饼馅放在中央,试图把月饼皮包在一起,可是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拼命的合拢月饼皮就是合不拢,有的皮已经被拉开了,有的馅露了出来。只见妈妈用左手的皮裹住馅,右手一边往下摁馅,一边熟练的合拢皮,不一会儿便包好了一个月饼。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很快也包好了一个。我和妈妈齐心协力,终于把月饼都包好了。看着一个个光溜溜的小圆球,我感到很奇怪,这哪是月饼呀?这时,妈妈拿来了“秘密武器”,原来是一个模具。妈妈拿着模具,对准圆球用力摁了下去,一个成型的月饼便出现在我的眼前,上面还刻着“花好月圆”四个大字。我非常兴奋,拿起模具,一个一个地把月饼都做好了。

妈妈把做好的月饼放进烤箱里,烘烤了三十分钟,金黄诱人的月饼便出炉了。

看着家人们品尝着我亲手做的月饼,我真是幸福极了。

【篇四:过年那些事】

【过年那些事】

单士舒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传到了每个人的嘴里,也传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除夕夜也是团圆夜,在这个除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熬夜过年,共享天伦之乐。妈妈告诉我桌上的佳肴中有两道菜是最有寓意的,一道是红烧鱼,一道是肉团,寓意我们来年能够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全家老少围在大圆桌上,边吃边互相道贺祝福,清脆的酒杯互碰声,预示着来年的事业能发达,学习能进步。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真诚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生活幸福美妙。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来到院子前的空地上,准备放烟花。我们像比赛似的点燃各自手中的烟花,比比谁的更美。伴随着“噼里啪啦”的脆响,院子里焰火五彩缤纷,飘飘悠悠,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群蝶中舞,让人眼花缭乱。

看!哥哥又点燃一朵“杜鹃花”,那朵盛开的“金花”到处乱窜,我也不甘示弱地点燃一支“集锦”,那火星直冲天空又洒落下来,像钢炉里飞溅的火花,又向美丽的彩色喷泉,令人赏心悦目。随着一串急促的“砰砰”声,一个金黄色的烟花像一朵大大的菊花,瞬间烂漫盛开,似乎在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华贵和刚强。又听“嗖”的一声,一串火苗像彗星一样拖着金色的小尾巴投入到黑夜的怀抱中去……

夜深了,夜空寂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鞭炮气味,这是过年独特的气味,我和哥哥的欢呼声响彻夜空,这个新年又是吃又是玩的,怎能不快乐?

【过年那些事】

赵梦如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响亮的钟声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辞旧迎新,是所有人都喜爱的,我家的快乐也在热闹地进行着……

一、面粉大作战

大年初一都要吃元宝(汤圆)弯弯顺(饺子),所以三十晚上都要准备。

妈妈准备好面团,就将和面的重大差事交给我了,我洗洗手,将袖子卷起来,便“开工”了。可是,这面团太粘了,我的手轻轻的碰了一下,那面粉就粉在我的手上。我使劲甩,甩呀甩,可这面团“抗死不屈”。我火了起来,狠狠一甩,那面团最后牺牲在垃圾桶里。后来,我在手上洒了一些面粉,果然,便不怎么粘了。我用勺子弄了一勺芝麻,包在面团里,成了一个元宝。呵,这个元宝圆圆的,胖胖的,十分可爱,我和妈妈包了许多汤圆,最后,只等汤圆出锅了。

二、浓浓烟花情

包完汤圆,我们一家来到小区空旷的广场,放下烟花筒,将它点燃,只听“轰”的一声,一颗烟花弹飞到黑幕般的天空,瞬间绽放,却又瞬间消失。有人说:烟花只有一瞬间的美,实在不能称得上真正的美,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虽然烟花只有一瞬间的美,但它有浓浓的年味。过年了,其实并不是家家团圆,有些游子还独在异乡,要是能看见那些烟花,便会想起自己的家人,与他们一起放烟花,虽然身处两个地方,但心永远连在一起。

一年又一年,时光悄悄的溜走,年年的快乐却依然停留在我们的心中。愿时光不去,愿年年团圆,这应该是所有人都期盼的。

【篇五:家乡的“地锅鸡”】

对那故乡最美好的回忆,便是那一锅看似普通的鸡。

——题记

去年寒假,我面临两难抉择,要不要参加省里的跆拳道集训。去了,春节就没法回老家过,不去,那便失去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

母亲看出我心中的小九九,便说:“春节,爸爸也在这边有事,离不开。”母亲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坚定了我的决心。去!

临别前,母亲对我说:“好好训练,回来有惊喜!”

训练的日子艰辛但又不乏趣味,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每晚睡梦中,“惊喜”也会不时闪现。

回到家中,发现有两三块石头突兀的搁在门前的空地上,还有一堆散乱的木条。一头雾水的我走进屋中,当望见那和好的面团和一大只收拾干净的柴鸡后,心中渐渐明悟!

见了我,母亲急忙说:“这是为你准备的惊喜——地锅鸡!在老家春节的专属!”

没错。地锅鸡是家乡过春节时必备的一道硬菜,一直是我的最爱,也是我对家乡唯一的记忆!

母亲很快准备好配料,父亲则在屋外生火。火苗一点一点的壮大,锅中的油也慢慢开始翻滚,油至金黄时,将葱、蒜倒入,炒至金黄后放入一整只柴鸡,加入料酒,待柴鸡块泛起金黄的光晕后,将其捞出,放入适量辣酱和温开水,微煮两至三分钟后再捞起切块,倒入大锅,小火烹调。父亲蹲在火堆旁,火光映射在他的脸上,在这冷得打颤的日子里,他的额头却冒出了大颗大颗晶莹的汗珠。他轻快地将柴火一块块地丢进锅底。母亲则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表,因为还有一样重要的食材,需要在十五分钟后加入。母亲不时望向手中的表,漫长的等待让她那微红的脸颊渐渐泛紫,仅靠那火光保持一点温暖,终于,母亲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她从屋中拿出揉好的面团,一块一块的撕下,贴在锅边上,将其反复压制饼状,让面饼的一小部分浸在汤汁中,反复七八次后,再将盖子盖上,即可。

等待总是漫长的,但锅中飘出的,那熟悉的味道却驱散了等待的不满,心中只感到被猫爪似的痒痒的,但母亲却总会耐心地说道:“别急,耐心的等待之后,便是难以言语的快乐!”

火渐渐熄灭了,而那香气也愈发浓郁了,一家四口围坐在锅旁,锅中那翻滚的汤汁那鸡块如小舟荡漾其中,轻咬一口,嗯,是家乡的味道!

春节,即使身在他乡,却仍能品味家乡的味道——“地锅鸡!”

我有所食情,结在深深肠!

【篇六:包饺子】

一天早上,我一起来,就闻到了一股香气,是从厨房里传出来的,我好奇地来到厨房里,一看,哦,原来是奶奶在包饺子。我说:“我想包几个。”

奶奶拿出一个面团说:“给,你要看着我做,跟我学。”我立马答应了。我学着奶奶拿起擀面杖,把面团压扁,然后,把香料和馅放进去,把面皮的边捏紧,做好后,把它放在盘子里,突然,面皮裂开了,我问奶奶怎么回事。奶奶说“是你力气太小,没有捏紧,所以才会裂开。”

“哦,知道了。”我又包了一个饺子,使劲捏紧,可是,怎么又炸开了呢?奶奶看了看饺子,笑着对我说:“你馅放太多了,饺子皮包不住了,所以啊,饺子又炸开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好吧,我会认真包的。”

这次我可认真了,拿起饺子皮放手上,加了适当的馅,用力把饺子皮捏紧,啊,终于成功了,这饺子包的真漂亮,又结实。奶奶也夸我学的真快。接着,我又包了很多饺子。饺子包好后,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感觉特别香,特别好吃。

通过这次包饺子,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要半途而费,坚持、用心、就能成功。

【篇七:他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当夜色为天际盖上了黑色衣裳,当消逝的萤火虫为路灯点上光亮。仍有几只候鸟在空中划过弧线又匆匆消逝,而此时的我坐在车后面仍然在怀念这那个记忆中的味道。

以前放学的时候,总是喜欢买上一个大饼,大饼的外表很普通,里面却内藏玄机,可谓是“败絮藏金玉”。甜甜的麦芽糖带着几分厚重感,甜中带着几分清香,不腻口伴着饼皮的麦香给人一种如同午后阳光的感觉,温暖而又甜蜜像蔓延的爬山虎在口腔一点点扩散。

做饼的是一位老爷爷,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方言,我不清楚他来自哪个地方。只是他在这儿做饼了很多年。灰白色的头发是面粉的渲染,沟壑中流淌的是岁月长河,泛黄的皮肤上是夕阳的余晖。他见证了多少光辉岁月,经过了几多似水流年。手脊粗糙的像老松树皮,裂开的一道道口子,双手的老茧诉说着沧桑,但是这样的手却能做出这美味的大饼。

看老爷爷做饼是一种享受,一个简单的面团经过若此工序变成了大饼,如同行云流水般写意的山水画,流畅到你错过每一细节都会觉得失落。雪白的面团经过多次捶打,已经变得很有韧劲。在经过烤炉的磨练,变成了金黄酥脆的大饼。这如同人生,多少次的挫折多少次的磨练才为了人生无悔。

上了初中的,因为离得远很少去买,但只要有时间,一定去买一个。有段时间很久没去,再去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老爷爷,我十分着急,但是听他们邻居说,是老爷爷的儿子接他回到老家一家团圆。

春天到了,飞鸟离开了温暖的南方,回到了那个家乡。哪怕搏击风雨只为身处一个安稳之地,但是心中的故乡始终萦绕。老爷爷离开了,他如同这些飞鸟一样,年轻的时候出来奋斗,年老了只为寻求那故乡的温暖。是呀,春天到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我仍然在怀念这老爷爷。他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回忆像酒酿越陈便越香,他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正如那个黄昏,他站在夕阳的余晖下,把影子拉的很长很长,拿着那个刚刚出炉的饼轻轻说了一声慢走。此刻像个泛黄的照片,存在我的记忆深处。他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不曾离去亦也不曾淡去。

【篇八:秋游】

【秋游】

王子翔

今天早上,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一些大雁向南迁徙,在宝蓝的天空中,排成人字向南飞去,秋风拂过,空气显得格外的清爽。早上7点30分,我们排着队,上了大巴。

大巴开动了,我看见高楼大厦耸立在大路的两旁,道路两旁走满了人群。上了高速,我看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稻田里扎买了许多姿态不一的稻草人,偶尔还可以看见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

下了高速,很快就到了秋游活动的地点。这是驿头学生实践基地,有许多个房间,还分为一二两层。早上,我们在这个院子里会有两个活动:做麦饼,做花瓶。开始做麦饼啊,老师细心的教着我们。过一会儿,麦饼的模样就做好啦!往锅里一烤,过了一会儿,一个香喷喷的麦饼就出炉啦!

早上第二个活动是做一个花瓶。我们拿出自己带的玻璃瓶,跟着老师,上了二楼的一个房间,选了座位,又分成六人一小组,拿起细麻绳把自己带的玻璃瓶装饰了一下用,用胶水把自己喜欢的图案粘在玻璃瓶上,花瓶也做好了。

下午,西洲岛农庄的老师又让我们体验了一下农民们种田的辛苦:让每个同学拿着锄头在田里干活一小会儿。我们干了一会儿,就筋疲力尽了,我心想:我们才干了一会儿就腰酸背疼,农民伯伯工作时间比我们长很多呢,肯定比我们更累。想起了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体验了农民们种田的辛苦,老师又送了我们一株绿萝,就让我们到院子里的游乐园闯关卡。我们先玩陆地拓展,为我们每个人都顺利通过每一个关卡,来到水上拓展了,水上拓展的每一个关卡都非常的难,小乐、小姜都落水了呢,我在一个“水上浮板”这个关卡里也差点落水了。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回家了,同学们带着满身的快乐和劳动成果乘着大巴回家了。

【难忘的秋游】

冯暄策

今天是我们班一年一度的秋游,我们早早来到教室,可过了好久,林老师还没来,看着别班的人差不多都快走了,我们心急如焚,看着别班都在排队,我们决定排好了队等老师来!林老师终于出现了,领着我们到大巴车上去,我们看着窗外的风景,仿佛从未有过如此美妙的旅行。大约过了四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秋游的第一站——临江实践基地。

与其说是一个实践基地,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四合院吧。一进大门,就有一个老爷爷对我们说:“今天上午我们要上两节课……”。我听后,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难道这两节课是和语文、数学一样的课?那我们是来秋游的,还是来上课的?老爷爷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不紧不慢地说:“这两节课是做麦饼和做花瓶!”我长舒一口气,开心地笑了。大家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做麦饼了,平时我们只吃现成的麦饼,可从没自己动手做过呢,但谁也不示弱,似模似样按部就班的就动起手来了。先放面粉揉,再压成圆饼,放入馅料后做成一个个“小包子”,然后慢慢压圆,紧接着就是放进电烤炉,没几分钟炉子里就飘来一阵阵香气,还真和麦饼店里的气味一模一样呢!十几分钟后,大家拿到自己做的麦饼高兴地吃起来,这味道,真香!

轮到我们做花瓶啦!我拿着麻绳按着指导,做出了一个写着2015的花瓶,开心极了!

下午,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老师让我们拿锄头种玉米,我放了6粒玉米种子,盖上一层泥土,种子就种好了。说得那么轻松,实际过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抡起真正的锄头在田里种地呢,这感觉真好!之后老师还带领我们到大棚里给我们介绍水培植物,还给每人分了一株绿萝,刚好装入早上的花瓶里,完美!最有趣的要数水上拓展了,大家都十分紧张,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落入水中,但小侯同学摔了两次还不过瘾,可以说是“跳水冠军”了……

意犹未尽的秋游,有欢乐,有汗水,有收获,真是难忘的经历!

【秋游】

虞祺信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临江秋游。这次秋游我已经期待了一个多星期了。

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只见同学们已经整齐地排好队伍了。我赶紧跟着队伍,有秩序地上了大巴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这里有柿子树,瓯柑树,豆角……有着浓浓的田园气息。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远处农民伯伯种植的身影。

接着,一个领队叔叔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这里摆满了文学作品,有鲁迅的,有老舍的,还有丰子恺的……琳琅满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随手拿起一本书翻阅起来。

“同学们,集合啦!”领导叔叔的声音像一条绳子,将我从书中拉了回来。他带着大家来到了一个房间,和我们说,接下来要教我们做麦饼,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看他给大家做了一次示范后,我们就开工了。我们每人从老师那里领了一个圆形的面团,把它压平,然后用擀面杖将他擀大擀扁。接着老师在我们压扁了的面团中间放了配料。再接着,我将旁边的皮往上拉,包住中间的料,形成了一个球形的面团。我用擀面杖将他擀平,放入烤炉,大约过了十分钟,我的麦饼就出炉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来,咬了一口。啊!太美味了,味道简直胜过奶奶给我做的地道的永嘉麦饼!我用袋子小心地将它装好,准备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尝我的手艺。

这时,一位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一片农田里,教我们种田。我们大家拿起锄头,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田里挖了三个坑,然后在每个坑里放入两粒玉米种子,最后用土填平。这看似简单的农活把我们累得不成样子了。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能辜负了农民伯伯的汗水!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无土栽培技术,还让我们观看了水培的过程。我们知道了,这项技术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让我们祖国的农业变得更加发达!

这次秋游不仅好玩,而且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篇九:包饺子】

俗话说得好:最好吃的是饺子,最舒服的躺着。大过年的,少了饺子可怎么行?这不,一家人正围着的餐桌包饺子呢!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面和好了,馅也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始包饺子喽!才刚开始,大家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瞧!大舅拿着擀面杖,在熟练地擀饺子皮呢!先把面团压扁,只手转着面团,一边用擀面杖擀,不出几秒钟,一个不厚不薄圆圆的饺子皮就擀好了,一切行云流水,我看的五体投地呀!于是,我把手洗干净,饶有兴致地加入了进来。我拿起擀面杖,也开始擀面,可是擀面是想技术活儿,看着简单做着难。还没擀几下,面皮儿便不成了样,说圆也不圆,说方也不像,这可难倒我了。大舅看到了说:“我来教你,擀的时候一定要边擀,这样擀的才圆。来,你试试。”我动手试了试,擀一下转一下虽然动作慢,但是面皮的颜值倒提高了不少,至少是个圆了。我高兴极了,在大舅的指导下,我越来越熟练了,面皮越擀越好了,大舅也为我高兴,说:“哟,小子,擀的不错嘛!”

擀完面皮,我又兴奋地去帮忙包饺子。包饺子对我来说十分的简单,我老早就会了。我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饺子皮,接着用筷子加起不多不少的肉馅放入饺子皮中间,再将四周的的皮捏紧,可是这饺子太不给面子,怎么摆都不肯站起来。妈妈见了,笑了笑说:“馅要集中起来,要放足,不要太散,否则饺子就站不起来。”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悟,急忙试了试,先把面皮托在手心,加了足够的肉馅,都集中在中心,再将四周皮捏紧,哈哈,终于包了个像样的饺子!

晚饭时,我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一边看着春晚,真开心啊!

【篇十:年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味儿。鲁迅先生的年味是阵阵年糕香,老舍先生的年味是一串串的腊香粥香,沈从文先生的年味是“烧灯”节的弥天亮光,那我们的年味又是什么呢?

大年的到来,让整个城市都变了装,门前的大桥上高高挂满了大红灯笼,它们耀眼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但又让回家的人感到心里暖烘烘的;家家户户口在门前贴春联,挂“福”字,想着来年福气临门而心里美滋滋的。于是,整个城市在大家的忙碌中变了个样,这不就是这座城市的年味儿吗?

大年初一,一觉醒来,便能看到一群人们在小区的街道边搬来一箱箱的,有“一炮冲天”、“红红火火”、“五福临门”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烟花爆竹,于是院子里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让夜晚快点到来。终于熬到晚上,只见“嗖”的一声,打破了寂静的天空,接着“成百上千”的烟花共同点燃,五颜六色的烟花腾飞到天空,然后绽放的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苏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不就是人们共度新年的年味儿吗?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拜年要红包了。尤其是孩子们接过红包的那一刻,心里那叫一个“美”,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张张从红包里抽出来的钞票,大脑在飞速的运转着,盘算着又可以买什么心仪很久的礼物了。这难道不是孩子们的年味儿吗?

过年的时候,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饺子,它也是过年的象征。把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一张张圆形的饺子皮,饺子皮在擀面杖下欢快的飞舞着,尽情的展示着自己旋转的舞姿。裹着各种馅的饺子,形同一个个金元宝,迫不及待的想跳入滚开的开水中,快快熟透,好早入人们的嘴里,好让好运快点降临到人们的头上。

近些年来,时常有人抱怨,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发现,其实,年味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它就在你身边。

热门推荐
1四季风景如画的校园
2学绘画的我
3深刻的教训
4第一次炒蛋炒饭
5传递微笑
6我的赛车
7以漫画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8雪作文600字记叙文
9大年拜年作文
10第一次一个人睡觉
11走进红楼
12二十年后的故乡
13骑自行车的乐趣
14走自己的路,别让人搀扶!——读《我的小时候》有感
15都是镜子惹的祸
16《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17我心中的那盏灯
18家乡的小河
19
20其实很美
21与名人一起走过的日子
22江面上
23告别
24甪直的作文
25人性光辉闪耀时
26我学会了弹古筝
27一张黑白的老照片
2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9妈妈,我想对您说
30枇杷礼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