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诚信的优秀议论文】
大家都知道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而诚信就是社会的支撑点,是社会的生命之灯。
孔子早在古时就说过:“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二字早在古时就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固然,诚信的缺失对于一个人而言更是一种人性之莫大悲哀。人要讲信义,说一是一,说二就是二,俗语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程颐也曾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对事情要负责与对人守信是统一的。对人守信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一种对事负责的态度。对事负责是对人守信的具体表现,只有对人守信的人,才能对事负责;只有做到对事负责,才使对人守信得以真正落实,而不是一句空话。拉罗什富科说过“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出尔反尔的事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少了,信任没了,诚实还有何用呢?于是,信少,诚少,诚信自然也就少了。
而关于诚信的话题,我开始觉得沉重,我觉得现在的我们的确生存在一个缺乏诚信的时代,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人们对物质的依赖,说简单一些,一个字——钱。莎士比亚说过“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人们似乎可以为了钱,为了生存,抛弃一切钱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诚信,比如友谊,比如灵魂,但是我认为这种背叛诚信的行为,也终究会因为抛弃诚信而反被社会抛弃。那“三鹿-奶粉”血一样的教训,不禁让我至今还心有余悸。
不难发现,“诚信”两字在我们生活中正以一种无意识而向有意识过渡蔓延,不要以为这是好事,我要说的是,我们生来就有的一种品质已经需要用强制的`方法来维持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甚至到了需要一个框架来约束和强迫促进社会与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链结,如果退回到一个思考的原点,审视我们的灵魂和窥视他人的举止,不难发现人性的一丝悲凉。
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的无形资产。对于我自身而言,我认为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要用我自己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一丝一毫关乎诚信,做到诚信考试,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都有可能会毁了我一生的名誉。所以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我想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诺言。
【篇二:碎片难填灵魂之厚】
时代的齿轮缓慢运转,但人们却活在加速的生活里,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他们开始充实自己。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断往前奔跑的步伐,却没谁选择按下暂停键,效率至上的选择“强迫”他们走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这一概念渗入人心,成了一条最佳的捷径。因为它巧妙地让你认为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学了更多知识,也许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实现了效率而沾沾自喜。
鲁迅曾言,时间如同海绵中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而今人却一味地走向极端,只追究挤好海绵,却用了那些水浅薄化了知识。如同一滴水中的油,只能看宽度,却没有什么深度。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是在于人。人的追求改变了,这才使得鲁迅的话出现变质,那些高效后留出的时间不用来探究灵魂的深度,却是企图以一张张碎片遮掩空洞的丑态,期翼于融进各式圈子,以拥有更多虚无来展现自我,满足自我。
凉风微起,碎片离乱,丑态依旧。于是人们寄托于用更多碎片式的方式,逐渐分离自我来达到充实自己虚无的幻想。为何?其一在于碎片式生活的渗入,这已经成了一条定理,从众的心理促使着人们于加速的现实中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碎片化生活有着无限大的好处。石黑一雄于“浮世画家”中告诫着读者,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从众并非同流合污,更加不可能是深陷泥潭不愿动弹!
其二在于一个更加悲哀的现实,人们自动放弃了对精神的投喂,他们安逸于金钱至上的社会,成了躯壳的奴仆。物质如雾障目,我们盲了心看不见现实与灵魂分离的矛盾。
而碎片化生活不应该再成为人们被物质所役使的借口了,这一张遮羞布应被扯下,让我们去直面精神与灵魂的呐喊!时间的齿轮再慢也不会停下,也许,是按下我们自身的暂停键的时候了,用海绵中的水去完整自己,增厚灵魂,莫再囚于物质了!
停下吧,一分钟也好。…
【篇三: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肯定不陌生,我们今天来到的地方就是你不陌生的地方,也是我喜欢的地方。
伴着晨风的舞蹈,鸟儿的歌唱,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等同学们一一到齐后我们整齐的进入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一排排的绳子,听解说员的一番讲解才知道原来这些绳子有一个美丽的名称,叫做“解心结”。它代表以前当人们心里面有了一些心事无法解开的时候,就会在绳子上系一个疙瘩,发生小事呢系一个小疙瘩,大点的事就系一个大的。再往前走会看到墙上挂满了正片的`工艺品,它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国家级的有三种,有吕剧、柳编、董永传说。省级的有七种,有蓝印花布(印染技术)、老粗布、草编(编织技术)等。市级的有33种之多,荡秋千、木雕、布老虎、剪纸、手工地毯会看得你眼花缭乱。看到这些后我不禁拍起手来,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在这些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布老虎,相信也会有很多的同学也会钟爱它,因为它太可爱了。它可不是普通的布老虎,这是一位名人创造出来的,透着浓厚的智慧和爱。它们是一个组合,也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下边是一个大大的布老虎,它的身上各个部位分别放着不同的小布老虎,上面写着各个省区的代号,真的是太精致了。让你不禁会联想到这个大大的布老虎是一位母亲,上面一个个小布老虎是一个个孩子,母亲带着孩子们前行,一边保护它们,一边关心它们,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在保护着我们一样!讲解员叔叔和我们说,以前的农村里,妈妈们为了给孩子辟邪,也会做一些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还有布老虎。他还说做布老虎需要很多的材料,首先要先画样,然后裁剪,再填装。还有缝合、制眼、缝尾、制花纹、粘贴等等。你看看制作小小的布老虎竟然需要这么多的工序,真的是好繁琐。虽然制作工序繁琐,但漂亮可爱的布老虎只需要一把剪刀、一根尺子、一枚针、一条线、一块布和一双巧手就可以完成。它看似是一件玩具和家用品,但里面却是一位位制作工人们的辛苦汗水和满满的爱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不仅只有布老虎这么令人感叹,还有那些草编、柳编好多的手工艺品都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它们看上去工艺都非常的精湛。这些看上去简单却并不简单的每一件工艺品都值得我们去认知,去保护,去传承!
这一次的参观让我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收获了很多知识,期待下一次的旅程。
【篇四:在信息时代呼唤人性回归】
库克的警示绝非危言耸听。
在当今这个光怪陆离而浮躁的信息时代,许多怪相因爆炸之量竟已令人习以为常。如王思聪、网红主播之流盛行,“女装大佬”受青少年热捧;灾情祸事发生,网页新闻下的评论不乏幸灾乐祸之辞;“蓝鲸游戏”、“枪击案”等令人发指的事件四处涌现……无不折射出现代人价值观、同情心的缺失,好逞一时之快而罔顾后果,这是人性的离席。
然而这也不禁叫我们疑惑,随着物质基础和知识储备的不断增进。依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的情感理应更富足,精神理应更高尚,怎么反而会开倒车,以至不如物质匮乏时祖辈们尚有的积极进取之心呢。
我想,这与社会发展之失衡与自我审视思考力的淡薄不无关系。
固然,我们的网络平台愈加复杂庞大,也因电子产品的普及而无孔不入无隙不插地衔接入生活的各方各面。可是对其内容的管理依旧弊病频现。我们所操纵的机器并不真正“思考”,他只是机械地传达了成千上万个陌生人发出的意图引起关注的消息来冲击并影响着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蒙着面跑到这个任人宰割的系统中去,发一通牢骚,来一句怨气,而因身份的隐匿不必担心为此负责。如同古希腊的民主般,终会引起“多数人的暴政”。几千人点赞一条“震惊!……”你便三人成虎;几万人“红心”了“老人不能扶”你便奉之如金科玉律。殊不知谣言不胫而走,真理无人问津。负面的消息散之广博,极热一时。久而久之,我们终成鲁迅笔端的看客,麻木不仁,自图安生。而那些不为言语负责的人,也将混沌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天欲其亡,先使其狂”,开始不为其行为负责,走上不归路。试想,人性淡薄了,理性还能存在吗?根底全无,枝叶还能有吗?
那为什么这种乌烟瘴气会在网上漫布开来?我认为这真实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失意。在物质暴涨的年代,人们的攀比心,功利心随之膨胀,梦想以快捷径达到名利双收的境地。这种“恨命”势必会催生出一个浮躁而压力大的社会,一个淡漠疏离的社会。因为每个人都在极力追逐,生怕自己的资本为身边人所牵羁,从而滋生出孤独与不信任感,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梭罗不就说过:“城市是孤独人聚居的地方吗?”从而,我们把精神依托抛在了素未谋面的人身上,希冀在无利害关系的关系中达到关系的澄澈以满足内心的情感渴求。然而沉溺于其中也将渐抛却了责任意识,远离原有的人性模式,不慎变会被本该调剂精神的网络促成精神的畸形。
逐渐地,我们的价值观分崩离析,同理心蚕食殆尽,行事不依真正的理性与人性。
我们应明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这并不意味着理性。因为计算机只是繁杂数据的承载者,行动的被支配者,智慧与心灵的短缺者。他们只是跟着程序的大流,不懂真正的思维,跟罔论反思自己的所为。
但是作为人类的我们,难道也甘落至此地吗?难道我们不能固守我们原先纯真的价值观和同情心,而任其被洪流淹没吗?难道我们不能动用智慧,立判最基本的事理吗?我们不足以克制自己的言行,本着初心,砥砺前行吗?
我们应警惕起来,不让思想惫懒,精神涣散。而应目标坚定,脚踏实地,以自己的道德之固,作风之正,在当今的物质与信息时代仍如过去的佼佼者般“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且还要树立新的模范。使物质与精神的发展并驾齐驱,无论在怎样的岔道口前都恪守自我不迷失,而非浮躁地无情地随波逐流。
这样,我们的理性与人性终将回归,明辨是非,体察人情;精神健壮,灵魂富强。
【篇五:跨越】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万里长城吧!是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一大奇观。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修建成的。它曾经是我们用来对抵抗外来的军队进攻的,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两万千米,由2。5吨重的大理石堆砌成的。长城它历经沧桑,保留至今,它是跨越古代,来到现在的宝贵物质之一。
在古埃及首都开罗的金字塔大家都知道吧?它和我们的万里长城一样,都是历经沧桑,跨越至今的世界奇迹。
当时的埃及人为了给当时的君王——法老而建设的,当时的人们十分信仰神,特别是太阳神和死神,法老互相通婚是要经过神灵证明的。
法老死后葬于金字塔内,当时人们认为斜坡是通向天堂的阶梯,所以建出了金字塔,它也一样历经沧桑,跨越而来。
这两个事物都是人们建出来的,为什么它们可以历经沧桑保留下来,因为它们跨越的不只是物质,更是心,它们是人们一心一意建设的,所以才留了下来。
【篇六:不能没有你】
对我而言,亲人是“你”,朋友也是“你”。
我或许不是绝对的了解你,但我是绝对热爱你的。你不仅使我们的生活铺满画卷,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洗濯。你从几千年前走来,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潺潺流淌于我们心田。你或勒于石上,或铭于青铜,或刻于简牍,或书于纸页。你是物质,你又不仅是物质。你记载着古代的英雄传奇,也记录下乡野田间的细屑琐事;你凝聚着哲人智者的瞬间沉思,也翻涌着贩夫走卒的喜怒哀乐。
手持着你,总会感到一种充实;眼阅你,带来的只有愉快。打开你的册页,嗅闻到的是墨香,触碰着是是哧啦哧啦的质感,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一种只能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愉悦。轻轻地翻着一张又一张,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还能感受到撰书者内心或豪迈悲壮或轻柔凄凉的情感。读着一本书,其实不仅在和撰书者交谈,也是在询问自己的内心。读完一本书,情感会被撰书者那种奇特的感情所笼罩,精神境界,会被其所感染,从而升上更高一层境界。但是,如果不用内心来感受其真正的内涵,一本好书就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装饰。
有人或许认为只须读一些鼎鼎大名的你,如《西游记》《巴黎圣母院》就可以了,其他的你大可不必读,但我认为莫以书微而不读,所有的你都有其精神内涵。又或许,有人认为读书不过是业余时间陶冶一下情操,并没有什么多大用处,那我只能送你一个“叉”。读书,其重要程度,在我看来,堪与吃饭、呼吸相提并论。
我们可以不吃饭,可以失去生命,但与此同时,要把你紧紧拥在怀中。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你”,我同样不能失去“你”。
【篇七:醉梦】
有人慨叹曰:“人的存在有什么意义?生命的存在与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生命,就是从开始到结束这个过程的载体,生与死不过是准确度的不同而已。开始了就开始了,结束了就结束了,如梦一般,梦醒后,一切都是浮云……
那么,这样想的话,人生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你奋斗也好,堕落也罢,反正都是要死的。富翁也好,乞丐也罢,反正都是要死的。早死晚死都得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样想就是极其错误的!
人生如梦,那么我们应学会醉梦。沉醉于人生美梦之中。奋斗让我们的人生充实,而堕落则会是空虚的深渊。成为一个富翁是我们用努力换来的物质,又用这种物质去满足人更多更好的需求,让人生更精彩,不枉为人一遭。而乞丐却只是平实无华艰难的一生,并不是说人平平淡淡不好,而是人应该给人生创造一些精彩。早死晚死虽都得死,但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却是生命的高度。裴多菲也说过:“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贡献计算。”
人生如梦般短暂而又漫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这看似梦一般的生命呢?有的人,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混过一生。而有的人为了自己人生的高度奋心奋力地奋斗着。生命短暂的无常,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明天能活得好好的,就像正在做梦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梦就会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无边苍穹不会留下我们任何的痕迹,留下的只是微不足道的记忆。生命没有完美,人生也没有完美,遗憾与短暂和残缺始终伴随着我们,穿梭过岁月的风雨,才知道失去的太多太多,得到的也太多太多……但是似梦般短暂梦幻的生命,我们应沉醉,去创造流星般生命的高度!
我们不知梦何时会醒,生命何时会结束。正是因为这种不知何时会消亡的惊险让我们的生命精彩!让我们把活着的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沉醒在这如梦的人生年华吧!
【篇八:让小善营一丝暖意】
孟子曾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小善虽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许会给他人带来莫大的幸福。
德国人喜欢将花种在窗子外面,不为自己享受,只为给疲惫的行人带来一丝芬芳,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也许曾给多少沉重而压抑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船工不经意间的善举,不仅挽回了孩子的生命,也阻止了一场家庭破碎的悲剧。
古语告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听着这句话长大,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小善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心灵。马云说过:“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免费的“小善”却让我们看到了世上最昂贵的东西:人心的善与爱。
能与他人为善的人必定是心中有爱之人,正如唐·里奇老人年年如一日的苦心劝慰,将多少年轻的生命从自杀的崖边拉了回来,而他所付出的不过是一杯茶,一句话罢了。
但是,也有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小悦悦”的遭遇让我们遗憾,假如18人中能有一个人早点伸出援手,那么这幕惨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其实,小善不仅简单,于人于己也都有益处,《圣经》中耶稣告诫人们要多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的事。因为善念会让我们体内分泌出一些有利于己的物质,也许一人之力薄,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多一份体谅,多一份善行,那么这些小善积聚起来,便会形成整个社会的温暖。也让我们不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活在精神世界的高度上,一个善良的人,永远不会沦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曾经看过的哥马志刚的故事,在拉了一名乞丐之后,他拒绝收钱,只留下了一句话:“没关系,我挣钱比你容易些。”他拉了下一名乘客并给他讲了这个故事,这名乘客在下车时也坚持多付给他钱,也只留下了一句相同的话。试想这是多么令人温暖的情景!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必是满满的暖意!
【篇九:仰望星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我开始怀念幼时的星空。那时候的夜晚很干净,野风吹着高高的枫香树,叶片飒飒作响。日日月月的长风相对,岁岁年年的风雪相催。那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也不特别油黄,像被人剥了大半个的葡萄柚,被随意搁置在了一边,“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又像是佛祖流下的一滴泪,任凭芳华流逝,枯荣寂灭,永远澄澈晶莹在那里。星星一闪一闪的眨巴着眼睛,村舍间远远地传来犬吠声,时不时夹杂着众人的插科打诨,笑闹声不绝于耳。恣意躺在茸茸的草地上,思绪随着风渐渐飞走,只留下夜晚的宁静、深邃与隽永,任凭“轻罗小扇扑流萤”在黑夜中打着灯笼穿行。慢慢地,倦意袭来,就随手把爷爷的草帽盖在脸上,翻个身子就睡了。
这才是和谐的本真姿态。和谐应是所有生物所追寻的美好理想,又是人和动物都应遵守的规则信条。只可惜,物质力在膨胀,精神力在萎缩。随着贪欲像藤蔓般肆意疯长,精神世界变得臃肿又乏味。至于康德、牛顿所栖息的那个精神夜晚已被彻底终结,他们的星空已被物理化。
失去了星空的笼罩与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该有多么暗淡与孤寂。
我们在钢筋水泥建筑中奔走,在欲望的明灭中沉浮。在不可得与所托非愿中辗转,头破血流。如今的敌人早已不是人,而是物。资本市场铺天盖地所向披靡,商品像靶子像害虫,一点一点蚕食着儿童寄于自然的想象。它们榨干了池塘,销毁了森林,黯淡了星空,颠覆了古老与经典,让国人的生存精神中愈发缺少一种对抗物质欲望和私己性的基因。就连“偷得浮生半日闲”都成了奢望。当年那个澄澈宁静的夜空,早已在灯红酒绿的侵噬下消失殆尽,徒留黑幕布一样的空壳子。
自炮火导弹划过夜空,毫不留情地轰向伊拉克、叙利亚早已成废墟的地盘,当战地上百姓的哀嚎响彻整个夜空,当硝烟战火无情地覆盖住星空的美,当战争紧紧缠勒着人们的心脏,勒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时,那片精神夜晚已经被利益熏得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被人榨干利用价值的彻底摒弃遗落的一个物质商品
真正的美,不是玻璃幕墙的堆积,不是茹毛饮血的铺排,而是发自内心对人性的呼唤,对和平归来的期许。有着星空的夜晚,从来不是一座顽石,或一潭死水,它是一剂中药,暖中带苦,它还是我们心中守护月亮的那颗树,有它,心中方有清辉常照,万古长存。人应该谦虚一些、慎重一些、节制一些,摆正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梳结人与大地的伦理,对自然心怀一份敬畏,方能收获永恒的充实与安宁,抵达感恩的故乡。人类应做好两件事,一是点亮黑夜,二是修复黑夜,两者同属文明,同样伟大。怀着对星空的美好铭记走出外界,我发现,我走向了内心。
【篇十:我想当科学家】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当然我也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当名科学家。
我想当科学家,是因为我的好朋友李轩宇。他是我们班上的优等生,他多才多艺,各项精通。他想当名科学家。
他的科学也算是班里前几名的,而我只能算中等生。他天天做实验,有着聪明头脑。他知道科学知识很多,如,氢、锂、铍、钠、镁……把这些物质中的其中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得出另外一种物质。
有一次,李轩宇到我家里来玩。我和他在客厅里看电视。我们在看科学实验的节目,节目里面讲到用玉米淀粉加上水,按照三比二的比例,就做成“非牛顿流体”。这种“非牛顿流体”打到上面是硬的,轻轻放下去又是软的。我和李轩宇惊呆了。我们心想:“自己能不能也做一个实验,看看会不会出现节目里那样产生化学反应呢?”我们一起把无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在一起,有橡皮泥,有橡皮碎末等等,再加上水,我们等了好久。直到我们打开柜子,拿出瓶子,里面的液体看起来像凝固了一样。居然真的产生了化学反应。我觉得科学实验是个有趣的东西,会给人带来惊喜。
受他的影响,我也就渐渐喜欢上科学,并决定以后要当一名科学家,为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