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植树节作文】
威风凛凛的植树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种植上一份新生的绿色,在春天留下一份属于我们的纪念。
在我们的观念中,植树节就是简单的植树,但是在其他的国家却为植树这一动词添加了很多不一样的意义。
比如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曾制定了一项比较有意思的法律,这则法律在我们国家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在那里却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一则法律。
这则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如果你要和你恋人结婚,那么首先不是去民政局登记而是先种上几十株橄榄树。这样的形式日本也有,日本的鹿儿岛也有着相关的规定,新婚夫妇在植上的树的旁边写明姓名和婚期,然后相比起别的国家,日本这里又有着不同,新婚时种植的树在植后的50年内是可以砍伐的,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夫妻双方还是恩爱如初,那么他们就可以举行一次周年庆典。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添车种树,在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这是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
添丁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家庭树,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称之为“家庭树”。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求爱树,在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亲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
【篇二:家乡婚俗】
在我们家乡最热闹的就是结婚了。
结婚之前,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这聘礼中一定要有鹅和半头猪,“鹅”的意思是说女方像天鹅一样美丽;猪,两家人一人一半,意思是说,他们两个要和和美美,永不分离。当然女方也要给男方回礼。这礼中一定要有一个小桶和两床被。“小桶”的意思是永结同心。被子上一定要有两只鸳鸯它象征着男女两方百年好合。
在新娘出嫁前,一定要有其兄弟背上车。如果无兄弟,那新娘便要踩在桂花糕上,这是因为不能让新娘脚沾娘家泥土,带走娘家财气。等女儿走出十几米后就要向外泼一盆水,这就叫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祝愿女儿永远纯洁如一汪清水”。
在新婚之日,桌上一定要摆着花生,桂圆,枣子,莲子。来喝喜酒的人一般都会带这些东西,意思是祝新娘早生贵子,子孙兴旺。
男女新婚后第三天要回门看望父母。在吃饭时,如长辈给新姑爷夹菜,就一定要吃完,否则就是对长辈不敬。若新姑爷实在吃不下,就要按“吃不了,兜着走”的说法,将菜倒进新姑爷的衣袋中,这目的就是要看新姑爷失态的样子,以此逗乐。另外要将胭脂,口红等强抹在新姑爷的脸上,而且不许洗掉,这种玩笑不分长幼,新姑爷不许生气。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结婚习俗!
【篇三:我爱茶】
大家都知道世界有三大饮料,一是可可,二是咖啡,三就是茶了。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就源于中国。中国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二解之”的传说。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茶呢?这与茶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我爱茶,爱的不仅是它的颜色,味道,更爱它的蕴含的文化。
我爱看泡茶。当把沸腾的水倒进茶杯里,那些茶叶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乱窜起来舒展着自己柔软的肢体,呈现出黄绿色的肌肤,可过了一会儿茶叶就沉在了杯底里安静下来,仿佛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茶水也会从之前的无色慢慢变成淡黄色。而我的心也从之前的澎湃转为冷静安定了下来。
我爱品茶。呷一口清茶,一股淡淡的清香的味道在唇齿间浸润。苦苦的、涩涩的。慢慢的品之后就会由苦涩变成甘甜。徐徐咽下喉咙,一股股沁人心脾直通肠底,令人回味无穷。古代诗人以茶会友,几个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在茶香的氤氲屋子里,诗兴大发,妙语连珠。现在走在大街上,遍地都是茶楼,我认为那完全是对茶的亵渎,现在很多茶楼就是名副其实的麻将馆,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地方。茶只是人们打牌打累了解渴的工具,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杯喝完后还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呢。
我爱茶的味道。俗话说“雅人喝茶,俗人喝酒”。酒的气味浓烈,味道辣口,一般人,酒喝了之后会有一种晕眩的感觉,整天都昏昏沉沉的。人们常说“酒不是个好东西,”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茶呢?喝起来是淡淡的。喝茶也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它的清香、淡雅,它的沁人心脾,让人喝了有一种吃人参果的感觉,通体舒畅,熨贴。
我还爱茶的文化习俗。在中国关于茶的文化习俗有很多。新婚夫妻要在新婚时给父母敬茶,以示对父母的尊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一些真正的茶馆里,还有精彩茶艺表演。只见斟茶的人手提一把铜质茶壶,那长长的一个壶嘴,从斟茶人身后缓缓倾入盖碗里,精湛的艺术让茶客啧啧称奇。
我爱泡茶,我爱品茶,我爱茶的味道,我更爱他的文化内涵。茶在中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慢慢的去了解它,品读它。
【篇四:从诗韵中一路走来】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诵读诗歌的过程,无疑是一段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更是一段享受语言文字魅力的过程。
——题记
从舞台上走下来,留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更有那份“和诗以歌”的文化情怀。诵读诗歌,不是单纯地去诵读它,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去读“懂”它。有些人可能会说:“读懂一首诗,不就是要理解它所要传递与表达的情感吗?”这句话对,也不对。读明白诗歌的内容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只不过是迈出了读“懂”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国维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佛语中亦有人生三境界,同样,我们读诗也有“三境界”。
“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中自有颜如玉
这第一境界,只是看到了事物(即诗)的表层含义。我们平常说的读书读诗,大多停留在这个境界,读“诗”只看黄金屋,读“诗”只看颜如玉。举个例子,有的人在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时,可能会有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读《潼关吏》,看到一个悲惨的农户家庭,因战争而家破人亡,三个儿子已经战死两个;读《新婚别》,又可以看到新婚夫妇依依不舍、痛苦分离的场景。他们会觉得他们已经读懂了这些诗,而且还学到了诗的语言、写作手法。如果这样就认为是读懂了杜甫,那是浅薄,更是无知。单就杜甫的这组诗来看,绝不仅仅是语言和手法上的成功,更需要理解的是杜甫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能结合时代背景,拓展延伸。通过作者其它的诗,真正将作者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从而真正享受读诗所带来的快乐。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人生自有诗意”,真正把诗意代入人生,把诗中所学,诗中所想,诗中所悟与人生相交融,那么这样才算读“懂”了诗,就像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被贬谪到黄州与囚徒无异的官员也能拥有如此旷达的胸襟,实在是难能可贵,而我们更是应该从中读到点什么,他的豁达,他面对事情的态度,才是这首诗的精髓。也许你读一篇还没有印象,但是我们把苏轼在黄州的作品放在一起来看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最高境界的读诗便是让自己生活充满诗意。这比前面又近了一步,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去创造诗意。例如在读杜牧《清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改编为词或剧本……在古人的文章中加入今人的思想,才会领跑数百年的时代。苏轼有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有诗意地栖居,才会有诗意的人生。
从秦到汉,从唐到宋,从元到清……从古到今,一个繁华的落幕总是另一个繁华的开始,诗歌的繁荣代代相传,从未改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穿透时空,倾听元曲高歌的回响,叹息那美丽的错误。
我们从诗韵中一路走来,脚步不停,诗韵不绝。
【篇五:记忆里的童年】
记忆总是摸糊不清的。
一片片"碎片"一片一片的想,我的童年非常美好,可现在没有以前生活的那样精彩。
那时我们租在别人家里,因此我有了许多朋友。
一天清晨我被小鸟们的歌声给叫醒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去找她玩游戏,"玩什么呢?"我问起。她比我大四岁所以我要叫她姐姐,叫她甜甜姐姐。甜甜姐姐说:"我们玩老师同学吧?""好"?
就这样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和甜甜姐姐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你想知道我和她一起年了吗?我告诉你吧,已经一起七年了,所以她是我最最最最喜欢的玩伴有时候也会在一起写作业呢!可是就在一年前我和她被活生生的分开了。这我活到现在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她们家住在喻家斗门,那边要拆迁了不得不搬家。就这样我们俩不辞而别了。
我与甜甜姐姐已经一年没有见面了,希望她还记得我,我们两个有过一个约定:就是长大了,以后彼此还有联系就可以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了。
甜甜姐姐,我真的很想你,希望你不要像《去年的树》那篇课文一样,当那个大树,你姐姐已经结婚了,希望她新婚快乐,早生贵子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写在评论区给我回复。
【篇六:书与生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的传播者与历史的守望者,时光淘汰了许多事物,只有书经得住岁月的的考验。
书,在我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这首先得益于我的家庭。瞧,一进家就能看到父亲沉浸在《中国通史》的世界里,时而沉默,时而激昂;也能听到母亲为了《灰阑记》中的主人公时而哭泣,时而欣喜。每当从某本书中找到哲学的灵光时,他们会共同读来分享。正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四溢的家庭,才使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书中,用心去理解每段话的含义,触摸每个字的灵魂。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每翻开书页,我都会幻想自己插上一双翅膀,飞翔于一片片属于书的天地,用寻求知识的眼睛去解开一个个心中的疑惑。在轻轻翻动书页的瞬间,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读书,本身就是最优雅的生活方式,而人生不正是一本多彩的书吗?许多人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知识就是力量”。书可以与生活共舞,书可以与时光同行,在书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你与知识间的障碍,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可以享受阅读的快乐。
回眸千古,再看如今,无论哪一位文豪、诗豪不是嗜书如命?语音大师侯宝林为了得到《谑浪》这本书的原本,一连十八天冒着风雪抄录了十万字的手稿;闻一多先生在新婚当天看书看的如醉如痴,连新婚礼服都忘记换,只穿着一件旧的棉袍。还有高尔基、张广厚等等,他们与书之间都留下了动人的故事,正是他们这种爱书的情怀,才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人生。
古人云:“身教胜于言传”。无论是父母,还是伟人,他们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那些浮华的赞美。做为少年的我们经常被比做初试羽翼的雄鹰和刚刚扬帆的航船,而书正是雄鹰的羽翼,是航船的风帆。书中的故事伴我成长,书中的哲理伴我启航,小小的书房承载着我梦想中的未来,一本本书点缀着我五彩斑斓的现在。我想说,无书,不生活!
【篇七:闹新婚】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三湖也有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闹新婚。
男女结婚是个喜庆的日子,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左右邻居,都会在那一天穿上得体衣服,面带笑容,在乐队的激情演奏中,在孩子们童真的叫喊中,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中,穿梭在挤挤的人群中,谈论着好事、喜事、美事。
好动的孩子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冲进新房,帮主人有序、美观地布置。或跑进跑出,抓些生花生、大红枣——意在早生贵子;或找主人要些喜糖——意在生活甜美,当然也许会私吞几个;或在窗户上贴喜字、床上放喜字、果品,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也没闲着,有的帮忙放爆竹,有的赶快点歌、端茶水、收茶钱,总之,这幕后工作者都是手上忙,但心里甜。
“叭叭叭”“新娘来了”人们都热闹地往前涌,乐得合不拢嘴的新郎先绅士地下了车,红着脸迫不及待地抱起美丽的新娘,正准备走,却被拦下,“红包拿来”大家急着伸出手叫着。只见新郎掏出一个大红包,往天上一撒,大家“见钱手开”无暇顾及一对新人。而新郎则在此时抱起新娘就跑。此时,长长的红鞭炮炸响了,咚咚的鼓声擂响,人们拥着新郎新娘进到屋里。
接着,大家端坐席上,等着菜上桌来。好久才等来三四盘凉菜,因为要“敲笼”,这时,帮忙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叫着,喊着,好大一会,桌上便堆满了一张张百元大钞,花糕、元子上来了,大家开心地吃着,笑着,举杯同庆这喜事。
饭后,新郎新娘在人群抛洒象征吉祥、幸福的喜糖,有的在半空中一跃而起,有的拼命往前挤,还有嘴甜的孩子,干脆上去亲切叫声“叔、姨”的,一手拿着大把甜点,另一只小手拽着大红包,奔向妈妈身边。
一连几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