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游记作文】
大家一定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经典作品吧?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是吴承恩的不朽之作---《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小说。它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孙悟空从出世到拜师学艺,到后来大闹天宫,经过千锤百炼成为有着火眼金睛、本领高强、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由于他大闹天宫触犯天条,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一天唐僧经过那里,救了他。为了报恩,他跟着唐僧一起去取经。他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他也终于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
在西游记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爱憎分明,不怕困难,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回真经,功劳最大。
我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人们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团结。人多力量大,人多主意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同时我也明白了,人活着一定要有目标,并且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才会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知识阶段,一定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取得优秀的成绩。
【篇二:我的偶像】
要说偶像,每个人心目中都应该有个偶像吧?偶像总是我们最崇拜的,大部分人都不能容忍别人诋毁自己的偶像,每个人心目中的偶像都是完美的。我也有偶像,他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他和别的人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是我一直无法做到的奇迹。
他,不一样。火眼金睛,七十二变是他的专属名词,筋斗云,金箍棒是他的无敌法宝。在妖怪面前毫不吝啬全部拿出,使出浑身解数,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凭借聪明才智打倒敌人。智勇双全的他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他,不一样。五百年压在“五行山”下,默默忍受风吹雨打,期盼东山再起;保护师傅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心智不改。每次师傅有难,他总是及时出现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费尽千辛万苦,只为保护师傅。尽管被师傅误解、驱逐也毫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保护他。重情义的他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
他,不一样。玉皇大帝的威严压不住他,师傅的“紧箍咒”管不住他,嚼口毫毛脱离一切。他抗议一切封建思想,追求自由是他的本性,桀骜不驯的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他,不一样。大闹天宫,搅翻东海。他鄙薄弼马温这样的小官。拿着金箍棒横扫天宫,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打败无数天兵天将,跑回花果山当“美猴王”,自封“齐天大圣”。虽出身贫贱,只是一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但他好强、好胜,他的名声响遍整片大陆。
他,不一样。他顽强,敢于斗争;他桀骜不驯、不屈服于强大势力;他重情义,保护唐僧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他好战、强大,在我眼里他就是那个神,我仰慕已久,却遥不可及的神。他和别人都不一样,我喜欢他的性格,也佩服他的勇气。
他,就是我的偶像,不一样的孙悟空。
【篇三:取经路上找个伴】
《西游记》中,和唐僧取经之伴的人、神还不多吗?身边有四徒,前方有妖魔,上天有六丁六甲、护法伽蓝、四值功曹等日日相伴。但是,唐玄奘更需要精神之伴——信仰。
他应该信仰些什么?作为自幼出家之人,他固然信仰佛教,他信仰取得真经,获大乘佛法之真谛,便可普度众生,他是中华唐朝之人,他亦信仰中华,信仰唐太宗,必将会虔诚等待他的归来,大力传播真法。但是,那一种信仰却深深地支配着他取经路上所迈出的每一步:他坚信,只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终有一天,会到达雷音圣寺,取得真经。
君不见寒冬腊月,万物凋零,漫天大雪,已在玄奘的身上,成为他最美的白雪袈裟。师徒四人,踽踽前行,无言的他们都正在用自己的意志,与这恶劣的天气进行着一场心中的战争。长老默念着《心经》,心中的信念也好像凝成冰,坚不可摧。八戒哼哼了起来:“师傅,要这样走,几时才能到?”“功到自然成。”没想到,细皮嫩肉的唐僧口中竟脱口这样男子汉的气概来。“好!我们徒弟几个定使尽生平力气,决不放弃!”徒弟几个齐声说道,在空林之下传出铿锵的回音。“哒哒……”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雪地上,留下几人的足迹,那样深,那样坚定。
君不见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把大圣的毫毛烧尽。昔日威武的大圣,今日也身如冰封,毫无体温的静躺在地上。大圣已衰,前方妖魔,艰险不断,该怎样取经?或许是念及师徒情谊,或许是想起观音指点,或许是为完成使命之决心,他们无一人放弃。尽管那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但他们愿放手一搏,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坚持着一步步走完这十万八千里,终会到达。”大圣忍痛变作牛魔王,企图骗取红孩儿,但很快被识破,八戒去请南海观音,那妖魔却变作观音之像,赚了八戒,章回名中道“悟空殷勤拜观音”,“殷勤”二字,其内涵何深!那是疼痛中的咬牙切齿,强抖擞精神,那是大圣的屈尊,那是难丢的颜面,那是不放弃的精神!
多少次,当天兵天将都无力敌住妖魔,是师徒四人在努力找寻对策,四处搬来救兵;多少次,当地的土地神告诉他们,此路不通,雷音难去,是师徒四人执意降妖,克尽困难;多少次,唐僧已被妖精所虏,是妖洞内外不放弃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降妖……
最终,他们做到的了,取得真经,普度众生,功臣立佛。正是这坚定的信仰,使他们迈下了坚定的每一步,奠定了成佛的基础。
有人说:“一个人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因为他不信仰,努力终将成功。如果你信仰努力终将成功,也无需宗教。”我不敢否定宗教,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信仰:努力终会成功。
在人生的取经路上,你也应找个伴,信仰些什么,要知道,积水成河,聚沙成塔,成功就在于你脚下的每一步。
【篇四:读《西游记》有感】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为吴承恩所著,全书以古典白话文的形式展现。
故事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披荆斩棘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师徒四人性格各有不同,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是当年女娲补天时的一块石头中生出的一只猴子,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后经观音菩萨点拨成为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原是天篷元帅后下凡成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爱耍小聪明又贪财好色,却富有人情味儿,在高老庄被唐僧收为二徒弟。都说西天取经是孙悟空是千秋一梦,可沙僧这个默默无闻的挑担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他性格忠实,原为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盛会上打碎了天宫的琉璃盏,惹怒了王母娘娘而被打下凡,在流沙中为妖,所用兵器为降妖杖。而唐僧则是一个一心向佛而又胆小怕事的人,较为懦弱。
师徒四人经历了很多考验: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历尽千辛万苦,暂邪妖、除恶魔,取长捕短终于取得了真经,普渡众生。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挫折,必须去战胜它们,才能取得人生的“经书”。
愿这部著名的神魔小说永远流传下去!
【篇五:《西游记》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阅读过许多古色古香的文学经典,有些如小鱼一般从我手中溜走,可唯有这一部《西游记》却真正地被我细细品尝。
记得第一次接触《西游记》,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从电视上看来的。当时觉得这个电视真好看,里面的人各显神通,都有看家本领。特别是孙悟空,能七十二变,金箍棒忽大忽小,太神奇了。
现在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才知道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路途十分艰辛,不过,孙悟空他们大显神通,降伏了妖怪,最终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在我眼中,唐三藏是一个善良的人,不会滥杀无辜,因此经常被妖怪的面貌给蒙骗。同时也是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孙悟空很勇敢,不畏自然艰险,他锄强扶弱,保护唐三藏取经。猪八戒好吃懒做,好色,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沙和尚为人正直,一心跟着唐三藏,任劳任怨,不像孙悟空左顾右盼,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色。
虽然唐三藏看上去是个懦弱的人,没什么本事,不会武功,全靠孙悟空他们才得以保全性命。而且有时候不分是非惩罚孙悟空,真是让人可恨。可唐三藏却给予了徒弟们善良的源泉,教导他们“要以慈悲为怀”。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克服重重困难,师徒遇险时,天上的神仙也常常助他们一臂之力。
我经常想:“为什么他们能成功取得真经?”现在,我慢慢明白,他们靠的是勇气,是团结,是面对困难永不妥协,面对诱惑永不动摇的精神。而师傅唐僧真是这种精神的核心,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他们师徒四人才能九死一生地过了火焰山,才能坚定不移地过了女儿国。
写到这,我突然回想起我们班去年足球比赛时的场景,场上的队员奋勇拼搏,场下的同学们拼命喝彩,全班的力量像拧成一股绳一样。最后我们终于打败了对手,到达了胜利的彼岸。同样,我也很惭愧地想到了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半途而废。比如现在学琴,越来越难了,面对新学的曲子,总觉得那密密麻麻的琴谱就像一只只大老虎一样横在我的面前。以后,我要更加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篇六:《西游记》读后感】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不知从何时起就已经在读这本《西游记》了,2014年2月27日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大功告成了。一本《西游记》,一场心灵之旅。
《西游记》八十一难,九九归真,真经早已不是那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经书,所谓的真经正如孙悟空的那句“灵山就在脚下”一样,它已经在师徒每人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中。师徒每走一步就是一页经书,真经就是这一路以来的修行。若非如此,如来为何不让观音或悟空或其他什么人直接把大乘佛法送往南赡部州?真经即修行。所以真正的成功不是最终得到了什么,而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获得了什么。
一部《西游记》,一部成长史。孙悟空从猴变成了人,又从人变成了佛。一路走来他告诉我们“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也许这是一个喜剧,因为人教会了悟空人情世故,教会了悟空忠孝仁义,他终于不是那么格格不入,他终于成了人。也许这是一个悲剧,因为悟空学会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忠孝仁义,他再也不是那么格格不入,他终于还是成了和我们一样的人。悲剧也好,喜剧也好,值得庆幸的是,终于还是没有什么可以消磨他的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本性——因为佛祖最终也只能给他一个“斗战胜佛”的封号。
还记得路阻观音禅院,悟空寻袈裟未果回到寺中,三藏劈头就问“袈裟如何”,悟空却是先问众僧“可曾有好茶饭与我师父吃?可曾有好草料喂马?”。还记得有多少次悟空因唐僧遇难而痛哭不已,又有多少次为救唐僧而屈尊求人,又有多少次欲救唐僧而深受委屈有苦难言……这一切的承受起初或许还是因为紧箍咒,但久而久之早已成为了习惯。天不怕地不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心中有了挂碍,棒下已不再无情,这也许就是他总遇到难以战胜的妖魔鬼怪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作者是聪明的,孙悟空不是万能的,因为天地万物原本就是相生相克的,此乃其一;其二,可以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都不是对手,可见取经之路是何其难哉,同时也可窥见生性高傲急躁的悟空的改变与成长,要知道猴子原本是没有耐心的;其三,亦可看到作者对所谓神仙们的辛辣讽刺。)是喜?是悲?
《西游记》传诵至今经历了无数的改编,借助了各种形式,如今日益兴盛的影视业更让它长演不衰。其实一味地厚古薄今并不可取,因为即是原著也未必就是不刊之论。就说原著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故事就远不及六小龄童版影视剧的改编更加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影视剧中玉帝故作高深不言明原委,至真相大白又羞于承认不敢当面认错,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龌龊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奔波于天庭与郡衙之间,猴性与耐性之间显然是后者占了上风,孙悟空的形象也更加突出;而郡守推倒供桌的缘由补充为妻不贤子不孝强抢民女,仗势欺人,使得郡守的正面形象更加突出,同时更强化了对玉帝之流的辛辣讽刺。关于披香殿悟空八戒的“胡闹”行为更丰富了这对师兄弟的形象,与此同时趣味性也水到渠成地增强了;而大雄宝殿内玉帝对悟空八戒的不同态度,更昭显了玉帝的欺软怕硬嘴脸。作者辛辣讽刺和幽默诙谐的本意在这里表现到了极致。
窃以为对一些古典名著的再演绎并非是要照搬原著,毕竟人是越来越进步的,对于某些问题的表达我们可能会比古人表达得更清楚。因此只要是在原著内在精神的基础之上加以延伸、填充、挖掘都是可行的,这也是对这些古典财富批判的接受真正的传承。
关于不同版本的演绎我们应该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对待,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西游梦,红楼梦,只是有一部分人把心里的梦搬上了荧屏和大家分享而已,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敢于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群人呢?至于不同的演绎,那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之必然,其实这就像是就某一个课题去做论文,不同的只是论文是白纸黑字,而它们是影像音频,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允许他们也可以百家争鸣?原著八十八回有一偈“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今再狗尾续貂一句“经典不可逾,可逾非经典也”,而所谓的经典只是为大多数人所习惯而已。
一部《西游记》,一部真经。原著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真是振聋发聩:神师不慎即成怪狮,吾之为师者,当慎之又慎。凝结取经团队的除了那份共同坚守的信念之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那就是爱。信念是坚守自己,爱则是维系团队,所以无论是管理一个班级还是领导一个团队,爱是永远的规则。
《西游记》的?创作本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后来人从中看到了什么。正如各版西游的导演所说,拍摄《西游记》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己的取经之路。每一部《西游记》的上映都是一群意志坚定、心中有爱的人的一次心灵之旅。在这个浮世时代,静心翻完这594页,我为这些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喝彩,我们也走了一遍心灵的旅程,经受了洗礼。
【篇七:我的好朋友——书】
它的知识无穷无尽,它对我学习上的帮助无私无怨,它就是我的好朋友——书。
我从小就和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它身上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和故事让我痴迷。猫和老鼠的斗智斗勇、葫芦兄弟的聪明勇敢、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恐龙的高大可怕、故宫的金碧辉煌……让我陶醉在布满彩图和拼音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长大了,我和书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小学生天地》、《安徒生童话》、《百科全书》……我总是和它们形影不离。课间、饭后,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捧起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告诉我,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当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我不禁快乐起来;当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是我的朋友———书,让我变得诚实、勇敢、自信、快乐!
书,是我的好朋友!它不仅让我的情感丰富多彩,也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篇八:瞧,这一家子】
说起我的家,就像翻开一本《西游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跳了出来,很生动,很热闹。
爸爸就是那个“沙和尚”,是个挑担的,挑起家里的重担,最辛苦了。自从妈妈给我买了辆自行车后,他现在还是个牵马者,尽责地当起了我的教练了。
妈妈像唐僧,可烦人了,每天都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唠叨。有次我正在写家庭作业,她一会儿走过来说:“你怎么写得这么慢,是不是一边写一边玩了啦!”一会儿又走来,正好看到我写字的笔顺错了,她立刻说:“看,笔顺也写错,是不认真还是不会写啊!”唉,妈妈什么时候能不念紧箍咒啊。
我是家里的孙悟空,最调皮,最不想受约束。其实,我还想当个猪八戒,吃饱玩好,什么都好。我感觉读书就像去西天取经那么难,必须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关才能取得真经,任重道远啊。
嘿嘿,这就是我的家,你觉得有趣吗?
【篇九:西游记读后感】
喜无拘无束,乐无忧无虑。花果山下一石猴出世,超脱三界之外,连阎王的生死簿他也要来勾一勾,不惧,吾亡欢喜。
遍观《西游记》,孙悟空仿佛是个理想的化身。无牵无挂,天宇间赤条条的一石猴,那又如何?学成武艺,精进而归,自封齐天大圣,手持如意金箍,纵使小圣施威也难降大圣,他如其名,与天同齐。无拘仿佛深深地根植于他的思想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俺家。无视天条禁令,追求平等与自由,但结果何如?
恐忘其初心,醉心功名矣。
他身陷紧箍,三两咒语,他西天取经,保护唐僧,他渐稳重练达,不似八戒,闹嚷归家。西天路上,他行走,但徒生意外,他遇上六耳猕猴——他另一个自己。绝非偶然,且必须。他叛逆,他骄纵,他伤唐僧,西天大道真经他一人取。他事实上搏斗,与自己最后的兽性搏斗,他胜了,另一个自己却死了。以后也一心一意保护唐僧,直至最后。有些英雄式的悲伤泛滥成灾,且行,且悲痛。
他成长,如菩萨和佛祖心愿成长,在功名的模具里浇铸畸形的英雄。且叹,且悲。他的成长是个人内在个性的妥协和天性的泯灭,唐三藏的佛心明澈和心智坚定把他往这条路上引。
曾有人戏言,在天庭里观音最看得上眼的就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了,意气风发,始终有一种内向思考的反叛精神,是天庭众神平淡枯燥里一抹亮丽的光彩。他映照人性,映照佛心,映照神境,观天地六界。悟空敢于怀疑命运,有多少不屈灵魂用生命为之吟唱。今何在,在《悟空传》中为悟空的不羁辩白:“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喜欢《西游记》,不是因为他的故事有多精彩,当然,这本身是其出彩的原因之一,不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有多帅,一只毛猴也帅不到哪去,不过是悟空一颗坚强的心。不似八戒,一心嚷嚷着回高老庄,不似悟净,一心埋头苦干,没有事业心。悟空其出彩,源于不屈且努力。西天路上,一路不少妖怪。他披荆斩棘,斩妖除魔。但并不总是时时顺利,但凡是上头有关系的妖怪,悟空总不能降服,可是他气馁了吗?没有,要不唐僧如何取得真经?只可惜,悟空已在醉心当官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却忘了自己是大圣。对人只说自己是唐僧的大徒弟,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忘了,他忘了尊严和自由,却没忘自己曾是个弼马温,官位已将他冲昏了心,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早已在那场天翻地覆的硝烟中死去。五百年后,五指山下,一个虔诚西行的悟空重生,不是凤凰,只是心带紧箍的小僧,叹之,怜之。
我愿以《悟空传》结尾,悟空的尸体落入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块烧焦的石头和一根烧断的金箍。
【篇十:读西游记有感】
上个星期六,我刚读完一本《西游记》,它让我懂得了要取得胜利就得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观音菩萨让唐僧去西天取真经,观音说:“路上妖魔鬼怪众多,所以请你把压了500年的猴子给解救出来,并跟那个猴子一起去取经。”后来唐僧又给猴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孙悟空,接着又先后解救了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说起来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呢。
说到坚持不懈,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校运会前,老师问谁报800米,原来吵着像锅粥的班级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连自己的心跳都听得见。突然,有一个人把手举得高高的,没错,那就是我。同学说:“你不怕跑800米吗?我上次试了一下,结果刚跑完就吐了。”“是的,我跟她一起跑,也吐了,我看你还是放弃吧。”另一个同学说。“不!我绝对不放弃!”我用响亮的声音说。所以,我要练习800米,于是老师说先让我试一下800米。开始跑第一圈的时候,我还不累,跑了二圈以后,我累得快跑不动,第三圈完了的时候我突然眼前一黑,摔在了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好像听到同学和老师说:“不好,王昀同学中暑了,快扶进医务室。”等我醒来,发现躺在医务室床上,我还想起来去练习,“不行,不能运动了。”我听到了同学们说。后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练习,我可以跑800米了。在比赛中,我拿了个第5名,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西游记》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