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命是平等的议论文】
正如《简·爱》中简爱所说的话:“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最起码我们穿过坟墓平等的来到上帝面前。”从一个人的出生到这个人的死亡,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活着的时候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在不幸的时候放弃生命,放弃生活,放弃命运,在不幸的淫威下屈服,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你拥有的一切,好好的生存下去。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中国东部,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24.2万人。地震是多么的无情,硬生生的让24.2万人失去了家,在地震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求生的渴望,有的人为了让别人而放弃自己,有的胆小怕事只顾自己。而这都是在生与死的一念之间产生地思想,没有什么对错。生与死其实只在一念之间,顽强的生命能够活下来,对于那些遇到不幸就逃避的生命来说,这是一场大灾难,在地震中,有的人死的壮烈,有的人死的平凡,有的人令你潸然泪下,这也是生与死之中的抉择。
在生命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有人选择了轻易的`死去,而有人却选择了屈辱的活着,活着的人就是为了活的更有意义。提起司马迁,人们首先会想到有关他的两件事,一是他撰有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一是他受过宫刑。他因李陵之祸惨遭宫刑是他个人生活的悲剧,却是《史记》增色的新起点。其实面对宫刑所带来的奇耻大辱,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司马迁徘徊了多时。因为作为堂堂士大夫在当时那个社会里,受宫刑是污及先人,见笑于乡邻亲友的,但是面对这样的羞辱,司马迁还是艰难的选择了生。他身受腐刑,人处逆境,对封建专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与权势浮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一味的服从听命于权贵转而“发奋著书”,对国事世事从此冷漠不再关心,在监狱中花了三十四年写出了有名的《史记》。正因为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无言的历史立著选择生,所以他才能流芳于后世,成为后人之楷模。《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命是平等的,只有用平常的心态来看待它,用顽强的意志来维护它,才能让生命散发出光彩来!
【篇二:做一名水手】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残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在我的耳边响起。我之所以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这首歌很好听,更是因为歌词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坚强、乐观、永不言败的“水手”精神。而必须拥有这种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水手”。
而在我眼里,《水手》的作者——郑智化,就是一名合格的“水手”。
郑智化3岁时检查出患小儿麻痹症,从此以后他失去了双腿。他的童年是坎坷的,可以说是一段与医生、药物以及病魔持续斗争的岁月,但他没有因此而颓废,反而爱上了画画,曾立志做一名画家。到了7岁,他的情况总算有所好转,经过手术后,终于可以用拐杖走路了。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郑智化没有因为他的病情而荒废学业,正相反,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数次在美术、书法和作文比赛中夺冠,家中奖状、奖品堆积如山。上了国中,他迷上了存在主义,卡夫卡成了他一生的偶像。在毕业之后,郑智化也干过其他行业,但最终他还是走上了音乐之路。
郑智化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但也是辉煌的,凭借的是什么?凭的就是那“水手”精神!放眼古今中外,但凡成就大事业的,哪一个没有这种“水手”精神?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入狱,身受腐刑,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编写《史记》,反而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越王勾践战败后,没有放弃,反而是苦心积虑,立志报仇雪恨。为此,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卧薪尝胆数年之久,终于在失败中重新崛起,打败了吴国,称霸于众诸侯之中;美国总统林肯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且事业并不如意,但他没有被失败打到,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由此可知,“水手”精神便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可在当今社会上,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逸,导致“水手”精神已是越来越少。而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是不是应该拥有这样的精神呢?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同学们,做一名合格的“水手”吧!让我们一起在大海中乘风破浪!
【篇三:向穷且益坚的人致敬】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是人总会有这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人面对着苦难总想着放弃,而有的人面对着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屈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世上的这种人多了去了,比如说汉朝的大文学家司马迁。只是因为帮自己的好友辩解了几句,便被实行了惨无人道的腐刑,在那个时候腐刑是一个多么痛苦,多么惨无人道,多么丢脸的刑罚呀!司马迁面对如此之大的困难,并没有选择屈服,而是毅然地将史记继续的写了下去。有人说也许司马迁想过放弃,可是他却毅然的选择了活了下来,只因为他的那份不屈服,才有了流芳后世的史记一书。
海伦凯勒从小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的声音,他也曾因自己的条件而放弃过,可他又很快振作起来,这位美国女孩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断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共度过了88年,却熬过了87个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再比如说大音乐家贝多芬他被人们称作为音圣,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他没有组建家庭,从26岁开始耳聋,到了晚年便全聋了,他的一生也只能说是充满了悲剧。可是他也并没放弃,在丧失了自己全部听力之后,?还写出了流芳千古的第九交响曲。
有多少名人经历了多少巨大的困难,而我们其中的有些人面对着一些小小的挫折便想着放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便强。话至如此,让我们为那些穷且意坚的人致敬。
【篇四: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我住在一所茅屋里,已经深夜了,也许这里的人也正等待着明天的到来而难于入睡。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
我透过开着的门看见了对面屋里油灯的火焰。屋里有个人在来回走动,双手抱在胸前一阵阵地颤抖着。他就是司马迁,明日的到来众人都知道对于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怨怒和残酷。这时,他走回到了那用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
我走了过去,司马迁透过窗看见了我,便开了门让我进去。我们俩都坐着,我望着他那憔悴的神态,沉思了一会儿。我说:“司马迁,你有何打算?”这时,他望着窗外,显出失落的眼神。
可能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吧。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那就是他将成为不完全的人。
这时,他那失落的眼神变得愤怒与激动,他站了起来:“我绝不能屈辱地活着,我不能做一个不完全的人!”从语气可知,他想抛弃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你真的想清楚了?”
昨日早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件证明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司马迁望着那金色的字,血红的印,捧着的宫文,渐渐沉静了下来。“对,我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的责任。我清楚地记得父亲临终时那双幽怨的眼睛,他指着案上的书,喱咽着,看了我那最后一眼……”司马迁坚决地说着。
日出的时候,外面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此后,一阵秋风鸣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好象在诉说着什么。
【篇五:司马迁改变了我】
可怕的黑暗覆盖了如血的夕阳,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夜已降临,窒息的空气压抑着整间牢房。没星,没月,阴风阵阵,乌鸦哀鸣。他带着脚镣,仰视着牢房中唯一可以看出去的窗口。
他无奈,他本是朝廷忠臣,为了历史的真实而触怒龙颜,打入死牢。他迷茫:昏君啊,臣的一片苦心竟遭到这等的罪罚……
他想死,以鲜血染红黑暗,用头颅证明清白,以屈原般的投江诉说世间的不公,像赤兔般绝粮以示自己的忠诚……还是活着,以残生活着?以不男不女的身份活着?他沉思着……
漫步牢房,脚镣声打破了宁静,身旁的油灯却加重了黑暗。忽然,一缕光明从窗口射入,他再次抬起了头。“啊。明月!”他定了神,月已被黑暗分得残缺。但她生存着,残辱地生存着,依旧明亮,柔和……
他笑了。看着明月,他笑了,想到了父亲的遗愿还未完成,想到了一本汉代的史书即将会被一名受辱残生的人完成。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他学会了生存,忍辱地生存,他笑了……
天明赶走了黑暗,牢房外传来了死神的声音:“司马迁,想好了吗?”“想好了,我要生存!”
司马迁活了下来,他已不再注重他男子的身份,他忍辱残生完成了《史记》。
时光流逝,当这位不算男子又比普通男子更有气概的人的坚毅和勇敢化作丝丝微风浮着史记泛黄的纸页时,他,司马迁,却一直教育着后人……他,为了信念,勇敢地接受了腐刑;他凭着“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忘却了自己,却让后人铭记住了他和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了信念,他流芳百世。
与司马迁邂逅,是他改变了我,为了这一份信念而努力奋斗,生命终将因信念而精彩。
【篇六:不再等待】
我是时间长河中的点点浪花,随着它走过了无数个春秋,陪着它看着世事的变化,和它在一起,我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感伤。
当它走到汉朝时,我看到一个人正坐在桌旁认真地书写着,突然他哭了,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为何这般?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司马迁,腐刑之后,他执着地写《史记》,他为了给后人留下一条明路,他甘愿忍受着痛苦与悲伤。此时此刻,我好想停下来,哪怕只能抹掉他脸上的泪水。可时间告诉我,我不能等待,哪怕是短暂的停留,只因历史并不停留。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收拾心情认真地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原来是唐代李白在吟咏他那坎坷的人生,我刚想雪中送炭帮他登上“雪满山“的太行山。但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飘进了我的耳朵,可见这位豪迈洒脱的“诗仙”已不需要我的帮忙,所以我只有向前,因为时间这条河流的水势很急,从不难我驻足欣赏的机会,我随它奔涌着,感受着,经历着。
这是谁站在高岗上,遥望着祖国的秀丽的山河,口中吟诵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哦,原来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是坚强的、勇敢的、智慧的、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我想与他攀谈攀谈,但是我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向前向前。
前面的路是光明的,但时间也是不等人的,尽管我想停留片刻,尽管我想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时间是残酷的,是坞的,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一意孤行“地向前。但是时间也教会了我坚强与执著,是时间一直在催我奋起,也是时间以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时间,请相信我,我不会再留恋路边的风景,我也不再期盼与伟人的邂逅,我要抓紧时间,与时间赛跑,因为我知道时间不等到人,如果司马迁一味在时间中等待消磨时光,就不会有世著《史记》的问世;如果毛泽东一味在时间中等待就不可能有欠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要与时间赛马跑,努力冲向我心中的殿堂。
【篇七:司马迁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的司马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对任何事都要刨根问底。15岁时,司马迁就认识9000多字,会写8种文字,就连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都对他赞许有佳。
司马迁在41岁时开始写史记,当时司马迁已经当上了太史令,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一件小事,被人陷害关进了监狱,司马迁被处以“腐形”,“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少年的时候,司马迁把长安当成龙门;清、壮年的时候,他把宫廷当成龙门;知道他爸爸死去才真正看清楚,《史记》才是它的龙门。他用毕生的精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把《史记》当作自己的一切、当作自己的生命,司马迁的名字和他写的《史记》一样,永远流传于世。我们以后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别的方面,都要学习司马迁的这种坚定坚强的精神,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篇八:超越自我】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成;司马迁受腐刑,却著《史记》。他们都超越了自我,放出了自己人生的光芒……
司马迁受腐刑后,并未引决自裁,而是隐忍苟活,为私心而活,为了完成《史记》,他超越了自我,更超越了世界,在一切流言中在一切打击下,他并未放弃,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最终给后代留下了永垂不朽的著作。的确,人就该超越自我。
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生下来就是一个齿轮”。的确,玉皆有瑕,人无完人,一只乌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更没有雄鹰的勇猛强悍,一只乌鸦学雄鹰搏击长空,空哉!人亦如此。
人虽无翅,但是人们利用智慧和超越的精神就会最终飞起来,那位哲人的后半句是“我们却要用一生的时光去打磨它”。是的,只要伴随着时间的步履,加之不尽的努力,笨鸟也能先飞。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只有学会如何面对残缺,面对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丑陋的卡西莫多知道他身体的畸形,但通过自我超越,他以一颗善良的心灵感化了所有的人。伟大的拿破仑知道自己身材的矮小,但他不灰心,不泄气,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攀上世界顶峰,发出“我比天高”的呼喊。
在自我超越的基础上,我们首先要认清自我,认识自己,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其超越,所谓“打蛇要打七寸”,“对症下药”,不是吗?
正如“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所说,只有勇于超越了自我的人,才能依旧站在岁月的浪尖上,不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只有这样,才能永垂青史。
刘翔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矮5cm的这一缺陷才会更加努力,把自己推上浪尖,正因为凭借着自己的执著与超越精神,才荣得了宝座。
人皆有瑕,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劣势,用一生的时光去打磨一个完美的自我吧。
【篇九:报任安书读后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说的可就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说的不就是司马迁遭李陵之祸事,遭受炼狱后书写《史记》。这不就被我们记住了吗!我想,我们只知道《史记》书成后的辉煌成就,却不知司马迁背后的辛酸苦楚以及他所遭受的讥讽,还有什么是司马迁没受过的罪?
话说这古人也真真是憋屈。你说你被上头的处罚了吧,还得谢恩,“谢皇上不杀之恩”。“最是无情帝王家”也不知是谁说的,说的可真精准。哪一个皇室之人不薄情。像司马迁的父亲,他们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之时便功名显扬,掌管天文之事。而大汉天子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时,本应由太史官亲身参与并记录下这一辉煌的时刻,这是太史的责任,同样也是荣光,蝎子尾巴独一份的恩宠。可司马谈硬是被留在周南,后来司马谈愤懑而死,想来是因为看着祖业的衰弱而焦急,还有就是日常的被嘲讽、白眼。
而司马迁本人,你说你就一小小太史,也就写写文字、记录记录皇帝的丰功伟绩,有必要为了和你“不曾衔杯酒”的李陵打抱不平吗?再想想呵,有哪一任皇帝是真傻的,个中冤情岂会不知,“最是无情帝王家”,只是不想真弄清楚罢了!李陵一家祖孙三代素来忠心耿耿,真要不忠于大汉,又怎会领兵深入匈奴腹地作战?
由李陵的《答苏武书》可知,在匈奴“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而我方仅仅五千人马敌我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李陵仍振臂高呼、奋力杀敌,士兵们即使受了伤,矢尽援绝,也要争着冲到前面去杀敌。反观汉皇,一听说李陵降敌,在还没弄清内情的情况下,直接对李陵的全家骨肉实施了严惩,这才是真正地将李陵推向敌方啊!
这桩桩件件,寒了多少臣子的心。
司马迁何尝不委屈,那又能如何?喊冤,不是变着法子说皇上不英明;抵抗,不是变相的说明自己不顺从圣上。故此,只能跪地叩谢不杀之恩。从牢狱中出来,受了腐刑。从‘最下腐刑,极矣!’可见他的心在淌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腐刑既是对他的身心的摧残,也是对祖先的辱没,是对父母的不孝。司马迁肉体上遭到的折磨以及平日里受到的嘲讽、耻笑、白眼等肉体精神双重折磨下,仍能够不断调节自己,用“李斯,相也,具于五刑;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来自我安慰,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来自我勉励。最终完成了《史记》这一经典,可见司马迁内心的坚韧及不屈。
司马迁遭受腐刑,李陵忠勇深入敌后,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却被诛灭。而在现实中,又有何处不苟且?
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就职典礼上,邀请了曾经关押他27年甚至虐待他的三个狱警,并向他们致敬。
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拘押一周年之际,写信感谢所有关心华为的人,甚至还感谢法庭的工作人员。
由此观之,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难免会有腌臜之事。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一颗坚韧的心以及一缕不屈不挠的灵魂。
【篇十:值】
你认为值,可却并不值;你认为不值,可却是值。值与不值,是社会的形态,是个人的一念这差。——题记
一
一根蜡烛静静地燃烧着,散发着淡淡的光晕。“别!这很危险!”一只渺小地飞蛾正向蜡烛扑去,蜡烛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可是飞蛾仍义无反顾地冲了过去。“你为什么非要如此,这不值得。”蜡烛的声音有些无力。“我知道。但我不认为不值。”飞蛾虚弱地微笑,“那你呢?你不也是自寻死路吗?”之后便是久久的沉默。“我也同样不认为不值。”远处飘来一声久久的叹想,那是快要燃尽的蜡烛。
二
公交车上。酷热的天气使得本就烦闷的车厢更加难耐,挤挤嚷嚷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咒骂。“奶奶,坐这!”一位年轻的女生站了起来,轻柔的声音吸引了不少的注目。原来是她给一位老人让座。旁人开始讨论:“这人真傻,真不值!”女孩明显听见了,可她只是淡笑,并未说什么。
三
监狱内。司马迁静坐着,好似又听到了好友的声音:“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如此,不值啊!”那时的回答是坚定的:“当然值!李陵是个好人!”那以此时呢?要受腐刑时呢?他不知道,但他压抑了下来。“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苦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们值吗?我不知道,我也或许知道。
“值吗?”是谁在提问,是燃烧自己的蜡烛?是扑火的飞蛾?是让座的女孩?亦或是受刑的司马迁?
“值啊!”又是谁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