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欹器的作文

【篇一:目光议论文】

生活,是一个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曲折坎坷,然而,有时一个目光,一句话,却可以珍藏在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那时我上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暖暖的太阳温柔地摩挲人们,舒服极了。我和住在我外婆家附近的小伙伴们坐在一块空地上谈天说地,我的外公则坐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们。我们聊着聊着,突然聊到了“写作文”。小雨姐姐愁眉苦脸地说:“哎呀!我最害怕写作文了!”表姐摆出一副极其厌恶的样子,说:“写作文讨厌死了!老师要求又高!”我站了起来,拍拍胸脯,大夸其词地说:“写作文我最拿手啦!我每次写作文都是轻轻松松就名列前茅的.!没人能跟我相提并论!……”小伙伴们听到了我的话,都纷纷议论:“天啊!吹的吧!”、“她怎么这样说呀?!”

……这时,有一个人把我狠狠地拉到一边,我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外公。我刚想发话,一个响亮的巴掌甩在了我的脸上,我的眼眶渐渐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鼓起勇气缓缓地抬起了头,看着外公,外公也在看着我。那是一种很特别的目光,交错着复杂的情感,是疑惑,是严厉,是愤怒,是责怪,更是一种深深的失望!它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进我的心里。那个眼神好像在狠狠地训斥我:“你怎么能那样跟别人说话啊!难道你很了不起吗?!”外公语重心长地教导我:“钰欣啊,‘虚心竹有底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你要时刻记住:一个人,既要有顽强的意志,也要虚心啊!人不能自满,一旦自满,就会像装满酒的欹器,必定会倒!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听了外公的一席话,我受益匪浅……

从那以后,外公那复杂的目光一直烙印在我的心里,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篇二:欹器的启示】

去年,我跟爸爸妈妈去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故宫。故宫里面尽是青铜礼器和各种奇珍异宝、名人书画等。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种很奇特的国宝,它的名字叫欹器。

这里陈列的欹器是1895年“光绪御制”的。它有一个长约45厘米、宽18厘米的青铜架子,上面挂着一个12厘米高、直径14。7厘米类似碗形的容器。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

据古书记载,孔子拜访鲁桓公的寺庙时,看到里面有一个欹器,他就向寺庙里的人请教。原来这个欹器是鲁桓公放在座位右边来时时刻刻警戒自己的器物。它空的时候倾斜,注一半水时会端正,倒满时会倾覆。孔子让弟子试验了一下,欹器果真如此。

我的好奇心又冒了出来,便打算做实验亲自验证。我首先找到了一根竹竿、一个杯子和一个塑料盆;然后,我用一个图钉在杯子上面扎了两个孔。这个孔还特别讲究,需要两边对称才可以。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两孔对齐,接着,我把竹竿穿进两孔之中,并把竹竿搭在塑料盆上。我的简易欹器实验开始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等竹竿静止之后,塑料杯果然倾斜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进塑料杯里,杯子慢慢“站”了起来。现在,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实验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举了。我继续倒水,当水位到达杯沿时,我屏住呼吸,眼睛睁得大大的。猛地,杯子摇晃一下,水泼了出去。我伸过头去看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已经少了一半多。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啊!

经过这次实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人如果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更多的损失和灾难,而谦逊的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将此改正,就能获得益处。欹器,就是这句名言的化身,也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警告。

【篇三:欹器的启示】

欹器,它的名字就很奇怪,许多人都没有见过。其实,在故宫就有一个,它高45。5厘米,宽18。7厘米,中间有一个像小碗的东西,长14。7厘米,宽12厘米,看起来像是用来煮东西的。它是1895年光绪御制的。

但这并不是最早的欹器。相传在春秋时期,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个奇怪的器皿。守庙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鲁国之君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当它空着时,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时又会倾覆。”

为了验证欹器是否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我打算做一个实验。

我准备了塑料杯、铁丝、塑料饭盒、工字钉。我先用工字钉把塑料杯对称的两侧各扎一个洞,然后把铁丝穿过去,放在塑料饭盒上,最后往塑料杯里倒水,你会发现倒入一半水时,杯子是端正的,倒满水之后杯子果然倾覆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满招损,谦受益,做人不可以骄傲自大。

热门推荐
1别样的母爱
2保护眼睛
3感恩母亲
4初中那些事
5美丽的小花园
6猫和老鼠
7友情依然
8春天的校园
9信念的源泉
10东新河
11缤纷的夏天
12春在歌唱
13记事的作文
14夏夜
15想念老师
16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
17校园寻“宝”
18观电影《重返20岁》有感
19花生大战
20家乡的景色让我陶醉
21父爱永不关机读后感
22文娱相辅相成
23桂林山水
24瞧我们一家子
25多彩的假日
26神奇的发球机和冰壶
27我的一份家书
28我的妈妈作文
29诗词朗诵会
30为青春喝彩,为祖国筑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