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灶的作文

【篇一:暑假趣事作文】

在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学期过后,暑假又一次来到了。

回老家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儿童部队”。我这个“首领”立即到“副首领”紫洋家去,所有小弟都被召集来过后,我们就去平地玩了,当大家玩得正欢时我们听到了“咯咯......咯咯”声,我们循声走过去,只见9只山鸡正在那儿吃着虫,我们两眼放光,这简直就是美味啊!“等等,先观察,再开动!”我小声说。“先扔个土块试探一下。”说着,我朝它们扔去了一块土,没想到其他鸡一下子四散乱跑,最老的.竟老当益壮,一脚踢散了土块,“我来抓那只老公鸡,你们去抓其他的!”其他人听到命令,全部去抓母鸡去了,我要和那只老公鸡对决,只见它双眼紧盯着我,好像在说:“快走开,我比你强多了!”我扑上去,它可能意识到了危险,一下子闪到旁边,开始用尖嘴啄我的脚。我也挥着手想抓住它,可它太机灵了,像见了猫的老鼠,四处逃窜,我却穷追不舍。我和它扭打在一起,它一脚我一拳,最后,我对准它打了两拳,只见它躺在地上双脚摇了几下就没动静了。见大家个个狼狈得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来,最后,我们一起提着战利品向土灶走去。

在这个假期,这件事让我甚是难忘。

【篇二:乡宴】

你感受过乡村的流水席吗?我的清明,就是在这样一个细雨纷纷又人声鼎沸的乡宴中度过。

在农村,每当遇到红白喜事时,村里的亲朋好友就会共聚一堂,吃那一波又一波的流水席。

当我们赶到时,天空中飘着蒙蒙的细雨,却丝毫不能阻止人们的热情。路边几座用砖瓦临时搭成的大土灶一字排开。柴火在高温下,喷吐着张牙舞爪的火舌,舔舐着巨大的铁锅。锅中散发出迷人的肉香,顺着街道蜿蜒而去,即使是初来乍到,不用说,也能循着肉香而至。

马路的另一边,是简单的蓝色帆布遮阳棚。下面圆桌摆放的挤挤挨挨,只等人们围坐满了,就可以上菜。

我们终于找到座位坐下了。耳边顿时充满了聊天声、招呼声、大笑声、匆忙的脚步声……不一会儿,就有很多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凑向前来,围着我寻三道四。我机械地扯着开心的笑容,按着大人的指点,不停地叫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各种声音在大棚下面回响,就像煮沸的开水,喧嚣、嘈杂。我的肚子,也在这热闹的伴奏声中,“咕噜、咕噜”唱起了歌。

流水席的帮工仿佛是一群武林高手。一只手托着装了几十盘菜的木托,穿梭在桌子之间的狭小缝隙中,另一只手抓着热乎乎的盘子,像投飞镖一样,又快又准的发响了每一个席面。盘子一来,筷子便从四面八方伸向同一个目标,如同风卷残云一般,一个个菜品很快消失了。为了给下一席人让位,这吃饭的速度,还真如流水一般。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体验传统的乡宴,清明有了别样的意义。

【篇三:行走在消逝中】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传统文化中,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外婆家的土灶了。两口铁锅,其下两个烧柴禾的灶膛,下头各一处接灶灰的灶洞。烟囱高出房,灶身涂白,黑墨描几笔莲花鲤鱼之类的吉祥图样,或者贴些彩绘瓷砖。两口大铁锅之间通常嵌有一口铜罐,成天贮满水,利用灶膛的余温煮熟,乡间却叫做“铁罐汤”,可以洗脸、洗涮杂物,不怎么用来喝。

外婆厨房灶台的墙角边放着火筒、火钳、火锹、柴禾等生火的物品。那天中午,外婆像往常一样用土灶做饭了。只见妈妈坐在灶洞前,拿着柴禾,用打火机点燃之后扔进灶膛,再添些干柴,火势就旺起来了。这时候只要等灶膛烧得更旺,就可以开始炒菜。不一会儿,妈妈走开了,我满怀好奇坐到灶洞前,感觉火快要熄灭了,就用两只手拿着火钳夹起柴火扔进去,结果火不但不旺,反而越来越暗。糟了,妈妈来了,但我又不敢用打火机,这可怎么办?

正在炒菜的外婆觉察到什么似的,说道:“咦,火怎么没了呀?”我顿时紧张地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瞄到旁边的扇子,灵机一动,拿起来拼命地扇。这不仅会得到夸奖,还会使火重新旺起来,真是一举两得!

火居然着了,我刚准备走,被妈妈看见了:“我刚刚都瞧见了,烧火就交给你了!”天瞬间暗了下来,这一次都已经把我害得够惨了,还……

现在传统文化变得很少了,不知过多少年,传统文化也将要消失,大家一定会遗憾吧!

【篇四:黄昏即景】

回到乡村后,总有别样的感受。

黄昏,来到田间,坐在草堆之上,望望在夕阳下的乡村。

落日金光四射,外层橘黄、赤红、蓝紫色,一层层环绕着夕阳,这仿佛是织女织出的锦缎。落日的余晖,洒向大地,原来澄澈的溪流,古老的桥梁,青翠的竹林,都变得金黄。掠过竹林、溪水,归巢的鸟儿,三五成群,天空中勾勒出几个小巧、灵活的身影。山上的房屋成了“金墙赤瓦”,虽无什么规律,但却不显杂乱无章,反让人觉得错落有致,在金山上星罗棋布。眼看见一条条笔直的炊烟飘上天空,鼻子闻到飘来的饭香,耳中听得锅铲与土灶产生的碰撞声。坐在草堆上环顾四周,稻田、果树、牲畜、竹林都在我附近。喧闹声忽然传来,打破此时的寂静,循声望去,原来是妹妹拔了一根绿油油的稻穗,高举在手中,踩着脚下的稻草,向我跑来,口中喊着我,要引我去稻田,身后又是外婆喊着:“王豆豆,饭就要好了!”

在乡村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淳朴自然,让人心旷神怡,令人无限向往。

【篇五:家乡在舌尖】

味道,是我和家乡最直接的触碰,它一直萦绕心头,回味口间,没齿难忘!

——题记

记忆中的家乡是奶奶在驾着一口巨大铁锅的土灶上炒菜,菜在锅里吱吱作响,周围青烟四起。我的心里也吱吱作响,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美味佳肴,像是勾去了魂儿似的,就等着一盘盘菜上桌,用手捞起一点,就往嘴中塞,还吮吮指头。

吃的最好的时候还是过年,各种珍馐一应俱全,那时是要杀年猪的,那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待猪杀好,一块块肥瘦相间的肉被一块块请入房中,奶奶会做一大桌的菜款待帮忙了的人们,这是村里约定俗成的礼节。而我就乖乖地站在土灶边,往那大土灶的被火烧的通红的肚子中添柴火,桌子上是准备好了的材料:赤色的血花,白花花的肥肉夹着鲜红的瘦肉,猪蹄子,猪肝,各种蔬菜。那时总是疑心猪血是怎样变成血花的,不过,锅里一响,又抛之脑后了。最爱的是奶奶做的五花肉,奶奶把生肉倒入锅中,滋滋的,青烟四起,奶奶就在青烟中带着围裙,拿起锅铲来回翻炒着,她加了瓢水,就盖上了一个大的木质锅盖。我就趴在灶台边,呆呆看着,直勾勾地盯着,想着肉会是什么样,会是什么味道,就不禁垂涎三尺。等奶奶揭开锅盖,先是一阵憋久了的烟,急速奔跑着,放了出来,奶奶拿起锅铲,在锅中搅合着,就见那肉在锅铲的起起伏伏中原本稚嫩的鲜红变成了成熟的褐色。我就瞪大着眼睛,张大着嘴,丝毫不敢离开过肉,奶奶铲起菜,我就看着锅铲起伏,奶奶端起盘子我就跟着她。菜端上了桌子,趁没人注意,偷偷用手拿起一片肉,往嘴里塞,心里乐滋滋的,有种别样感受,总觉得那是最好吃的,不论味道。奶奶见了总是带着笑意的斜我一眼,“你啊,客人都还没上桌呢”,我总是一边吮指头,一边傻笑,来一盘就先尝一盘“奶奶,这个淡啦,这个有点咸,这个特别好吃。”我津津乐道的点评着。

一盘盘菜都上了桌,摆满了大圆桌,所有人围桌团座,有碧绿青翠的蔬菜当然还有各种肉,最爱的五花肉火锅。那火锅的汤色是红的,肉在冒着泡的汤中翻滚,起舞,盘旋,周围还有青菜点缀,菜在锅边,肉在锅中,如众星拱月。找个就近的位置坐下,夹起觊觎已久的肉,塞入嘴中,先入口的是浓汤,接着是肉,咀嚼着仿佛是饥饿的人得到了食物般,贪婪地咀嚼着,还有血花,只觉好吃,还有其他的肉,这吃点,那尝点,嘴里塞得满满的,肚子涨得鼓鼓的,所有的都好吃!我尝到了咸味还有甜味还有年味和幸福!现在想来也许没那么好吃透顶,但我却始终将他视为最棒的珍馐,因为它有奶奶的味道,它有家乡的味道,它有爱的味道。每年翘首企盼一次的不过是一桌团圆的幸福罢。还没到过年,不过门外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我们这些孩子笑着,堵着耳朵,村里的大人们,端起酒杯说着家长里短,奶奶还在厨房忙碌,爷爷喜笑颜开的,他说:“吃菜吃菜,多吃点,吃好啊,别讲客气,饿了自己可不行啊。”我转过身子,就看着门外的鞭炮,回味着五花肉的醇香和幸福的幽香,暗暗地笑了。

舌尖所给予的温暖是最直接的。家乡爱吃辣,我也爱吃,因为奶奶做菜都放辣椒,自然也就潜移默化了。过年时的血花和猪肉是我对家乡最深的记忆,每年吃到这些,我都会很清楚的告诉自己,这是家乡的味道,它能唤起我最美好的记忆。

家庭的文化就在一双双筷子,一张张嘴中传递着,那舌尖上的味道也不过就是酸甜苦辣咸,但在这背后有着浓浓的爱啊!我家乡的味道就在奶奶的大土灶、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年猪肉中传递啦!

【篇六:乡村生活】

乡村,一个朴实而充满乐趣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来到乡村,只见田地里金黄一片,微风拂过,如同金色的波浪在翻滚。麦子颗粒饱满,精神抖擞地挺立在那里等待收割。田里有不少农民在收割麦子,他们头上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正在快速地劳动着,几乎没有时间擦拭那滚落下来的汗珠。那晶莹的汗珠滴在麦田里,仿佛给麦子注入了一股力量,使它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在麦田旁边是一座座黑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当炊烟袅袅升起时,想必是村民们用家用土灶在做饭了。用土灶烧出来的饭菜美味可口,乡下人家喜欢把桌椅和饭菜搬到门前,有路过的熟人总会热情地问声好、聊会儿天。

小溪,是乡村里最常见的,它是乡村人家的象征。一股股清澈的溪水引来一群小鱼在这里繁殖,河上还有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时而发出“嘎嘎”的叫声。

乡村,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享受蔚蓝的天空,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

【篇七:家乡的春节】

在我妈的家乡,一直流传着一种奇特的方式来过春节。这个地方就是安徽合肥。

春节的清晨,约摸六七点就要用家里的土灶烧米面,米面是自己家里做的,最关键的是这个面里不能加任何的菜,必须是一碗清汤面,且要煮得浓稠一点,吃面条时,务必夹几个送灶粑粑来吃,并且要吃得送灶粑粑吃完,不能留一点残渣。吃饭时间必须在30分钟之内。然后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就要去祭拜灶神了,带上准备上好的送灶粑粑供给灶神。

大概9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就要上亲友家拜年,这个时候不准备个三四块钱红包给孩子,还真是走不掉呢!然后11点左右,全家出动就要上镇子上看庐戏。庐戏一般在热闹的街区举行,不需要买票,每家每户只要送一个送灶粑粑给表演者就行,这既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对他们的支持。庐戏一般是用普通话来演唱的,为的是照顾来自各个地方的朋友们。午饭在看戏的地方是不可以吃的,必须在结束后才能吃,若是在看戏过程中吃午饭,简直是对演员莫大的不尊重。

午饭过后休息片刻,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爬山,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一路上表哥表姐我们一起打闹唱唱歌,聊聊这一年来所发生的趣事,强身健体的同时又加深了家人之间的感情,真是开心!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去特定的村庄看舞龙灯了,舞龙灯一般在晚上六点多左右开始,要是我们早到的话便可参观舞龙灯的准备前工作,一般会很安静,等到一分钟后,铜鼓声、龙啸声、敲击声等等声音便会不约而同响彻在耳边,让人震耳欲聋。一般会有几条与众不同的“龙”,如忽大忽小、颜色奇特等种种不同,他们都是有特色的“龙”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如:“千龙观音”“飞檐走壁”等等,当然,都是之前排定好的,快要结束的时候,所有的龙都会聚在一起,如同所有心连心,宁死不屈的精神。在舞龙灯结束后,所有演出人员都会吃送灶粑粑。哈哈,这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这就是我妈妈家乡的春节,这些习俗已经流传一百多年了,如同信仰一般永存!

【篇八:老家的味道】

【老家的味道】

蒋海晨

我小时候曾在外婆家待过两三年,贪玩的我总想着向外跑,我向往屋前的小河,向往屋后的麦田,向往邻居家刚出生的那一窝小狗。这些,都是我儿时的乐园。

小时候,我迈着还不大稳的步子,向小河走去。对岸有几只大白鹅,白毛红掌,比那些鸭子好看得多。走到离河约有一两米时,我绊了一跤,眼中的景象从一群白鹅变成了灰色的水泥地。外婆冲过来,半生气半心疼地数落了我几句,把我“拎”回屋子,而我的心中,依然是那白毛红掌的大白鹅。

在河边摔跤的经历使外婆不准我到小河边玩,我玩耍的地方便从小河转移到了麦田里。在麦子成熟前,我是不能在里面玩的,现在麦子收完了,正是我一探麦田究竟的好时候。没了麦子的阻挡,整片麦田尽收眼底:田地被田埂划分成一个个方形,金黄的地面,金黄的圆锥体稻堆还有金黄的阳光,带着农家丰收的喜悦,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还有那一窝小狗,白的,黑的,白黑相间的,那声软软的叫声,简直能把人的心给萌化了。我和伙伴们一人抱一只,看着它们乌溜溜的眼睛,把它们从“床”上抱起,又放下,抚摸着它们还不密的毛,笑得傻兮兮的。

至今,那条小河,那片麦田,甚至那窝小狗,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老家的味道】

吴衡

竹林阴阴,高粱火红,在阳光的照映下,它们傲然挺立。我的老家,我回来了……

儿时,父母常常开着车,走着山路。清晨出发,过了半个小时,进入竹林,竹林中投下明亮的光斑,使人绿意满满。山中,小野兔肆意狂奔,水下,鱼儿正在徜游。路上,我和好朋友在玩躲猫猫。

“每逢佳节有口福!”清明节,土灶中,流露出清明果的清香。我和邻居的孩子,坐在土灶边盼着,盼着那香气喷喷的清明果。“出锅啦!”奶奶叫着,我在一旁站着,在锅盖打开的一刹那,香气扑鼻而来。我便马上向奶奶要了两个清明果,我仔细看着那晶莹剔透的糕身,我刚咬下一口,竹笋、五香干,入口极化。我一口气就吃了三四个。我顺着香气继续寻找美食。我老家大院,摆着一桌美食,时不时我会偷偷地吃几口,我在清明节中,一定会去一个地方——三尺瀑布。此地犹如仙境,我走了十分钟,来到了瀑布前,它从山上直挂下来,形成了一道彩虹,它是老家的一道风景,我十分喜爱它,我经常在那嬉戏玩耍。

我的老家,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模样,也会记得你给予我的快乐和记忆。

【篇九:老房子】

童年的我,虽不常呆在乡下,但每次回家最开心的却是我。

乡下的老房子是我常去的地方。如今,那儿已经荒废了好几年,但每次到那儿,我总有温馨、奇特的感觉。

这老房子是幢三室的平屋,灰红色的瓦砖整齐地铺排在屋顶上,上面有些地方已经长出了枯草,房前的空地上高高低低,偏屋的门前还长出了杂草。老屋子外墙接近地面的地方用水泥镶着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玻璃块,使原本老旧的房子仍有些色彩。门没锁,轻轻一推,“咔吱咔吱”的,便开了。土灶上的灰尘像是一件又厚又长的大衣,地面上的瓦砖颜色变得很黑,窗中阳光所照之处还长出了杂草。抬头望向屋顶,那根又粗又圆的木头椽子横着,颜色随时间的流逝演变得更加暗黄,屋顶角上已经出现了蜘蛛网。站在门口向屋里望,仿佛还能看见儿时的妈妈坐在土灶前帮爷爷奶奶烧火做饭的场景呢。

出了门,往前走,看见的是一幅破败的样:三间屋中的一间不知怎的倒塌了,满地瓦片,四面墙倒了两面,石灰涂抹的漆面已经剥落。站在瓦片堆上,仰望蓝天,心中无限伤感。再往里走,一座座紧邻的小农舍便出现了,这是爷爷奶奶喂养猪羊的地方,不过现在已是杂草丛生,人都无法走近一步了。猪舍前还有一个小湖,只因常年无人打扫,里面同样是茅草丛生。

转个身,一棵枝繁叶茂、树冠庞大的枇杷树便出现在眼前。妈妈感慨万千——这棵树从她小时候起便一直站在那里,生长、开花、结果,年年如此。小时候妈妈常和爷爷一起在树下摘枇杷,只不过当年的那个女孩已换成了我。时光荏苒,改变了许多,不变的只有这棵树——它已然与老屋融为一体。

临走,关上门,再聆听“咔吱咔吱”的声响,走到路口再远眺一下老屋刚刚冒出树丛的屋顶,心中无限温馨。

【篇十:农场运动会】

“感觉很好,需要出去跑一跑,浑身轻松,兴奋莫名其妙……”今天,我哼着《奔跑吧,兄弟》的主题曲,前去参加报社举办的小记者“助力世中运,玩转农场运动会”的活动。

来到目的地,太阳已经升到半空,天气已是十分炎热,小草被晒得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地板也被晒得滚烫滚烫的,人一站到太阳底下,似乎就会变成香喷喷的“烤全羊”。

尽管天气如此酷热,但也阻挡不了我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很快拉开了序幕,我们先玩“愤怒的小鸟”——用巨型弹弓把“小鸟”射出打落放在折叠架上的“小绿猪”。第一个小伙伴胸有成竹地上阵了,谁知没一会儿就灰溜溜地败下阵来。轮到我时,我暗想,“小绿猪”那么难打,还不如直接把它们震落下来。于是,我捡起一只“小鸟”,将它放在弹网上,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然后瞄准折叠架的封口,猛地松手。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小绿猪”却仍然纹丝不动。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不知不觉来到中午,我们走进农场餐厅进行“厨王争霸赛”。在小树林里用几根柱子盖上顶棚,地上筑起了一排大土灶,这就是简易的农庄餐厅。看到这阵势,我十分惊讶:“原来是要自己动手做‘大锅饭’哦!”我们每支战队都分到了一些猪肉、生面和青菜,大家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大家有的洗菜切肉,有的抱柴生火,还有的刷锅洗瓢。不一会儿,大锅里冒起了青烟,香喷喷的红烧豆腐和西红柿炒蛋等农家美食一道道新鲜出炉了。我们组做的美味佳肴得到了教官们的一致好评。我不禁感慨:“这真是舌尖上的农家菜啊!”

下午,我们继续玩了“前方打战后方支援”“小蜜蜂嗡嗡嗡”等几个游戏,直到太阳渐渐西沉,才依依不舍地结束活动,踏上回家之路。虽然大家都浑身酸痛,但依然十分兴奋。因为在一起,更出彩,我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助力晋江的世中运申办工作。

热门推荐
1我的暑假收获作文
2暑假的作文
3考试的作文
4足球作文
5我为奥运加油作文
6小学想象作文
7广州春节作文
8小学亲情作文
9班长竞选演讲稿
10我喜欢的小动物
11读书的议论文
12如何写旅游作文
13做家务作文
14考试的作文
15叙事的作文
16写事的作文
17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作文
18我的游记作文
19寒假趣事作文
20动物园的日记
21蚂蚁王国童话作文
22未来的海洋想象优秀作文
23妈妈我想对您说作文
24春节优秀作文
25暑假记事的作文
26变化的作文
27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28虾作文
29暑假的作文
30三年级家务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