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纸】
翻开作业本,我轻轻地摸了摸作业本里的纸,脑海里不禁想象出了蔡伦造纸的画面。要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先人们用龟甲、兽骨当作书写材料。后来发现可以用竹子、木片作为材料,不过人们并不喜欢用笨重的竹简写字,直到蔡伦发明了纸。纸不仅轻盈便捷,价格也十分便宜。
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写下万千诗歌,让我们体会到先人对世界的种种感叹。
我坐在书桌前,右手拿起笔,“唰唰唰”地开始写作业。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一篇短文也写好了。一目十行,发现好几个地方写得不大好,耳边忽然想起韩儒林说过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我当即奋笔疾书,修改了作文写得不足的地方。这一张张轻灵高尚的白纸,写满了我的感受。
一张纸,能散发着漫卷书香,吸引着我去阅读。一张纸,能成为空中飞翔的纸飞机,承载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回忆。一张纸,能画满各种想象,绘画出属于自己的那幅画。
纸,有美好的一面与哀伤的一面。当家人们拿到这封来自战场的家书时,定会悲痛万分,泪水滴在地上,打湿了落在地上的纸张。
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有好也有坏,酸甜苦辣的滋味只有试过才知道。我要努力奋斗,给人生这张白纸画上一幅美丽的画。
【篇二:我的动物朋友乌龟】
我的巴西龟,是用绳子绕起来放进快递盒里运到我家的。
这是两只巴西龟。它俩的体型像一块大号的橡皮,颜色都是墨绿色的。一只龟甲像可乐的颜色,比较深,所以叫“可乐”;另一只龟壳偏向雪碧瓶子的颜色,比较浅,所以叫“雪碧”。两只小乌龟都好看极了!
睡觉时,它们肚子一上一下地起伏,仿佛正在充气的打气筒。
玩耍时,可乐会让雪碧趴在自己身上,带着雪碧爬来爬去,就像马车载人跑一样。
吃饭时,它们一闻到食物的气味便四处张望。有时,可乐还会捂住雪碧的嘴巴不让它吃,抢起食来十分霸道。
有一次盒子没关好,可乐居然跑了出去,我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急得都快哭了。忽然我看到一个绿色的身影,还能是什么?当然是可乐啦!它竟然爬上了电视机!我赶忙把它抓了下来,放到盒子里,真是虚惊一场呀!
从此以后,我总是把盖子关得死死的,再也没让它逃出来。
我喜欢我的小乌龟,我希望它们永远和我在一起。
【篇三:星空下的遐想】
微风吹动樟树,树叶相互碰撞着,发出令人愉快的“沙——沙——”声响。
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我趴在小山头上数着星星。
星空有一种神秘的魔力,对好奇的人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它会让人们逐渐陷入这场遐想的迷梦之中,不愿醒来,不愿归去。
星星挂在天上,不说话,光眨眼。夜里山上水气重,天幕也仿佛有种水淋淋的感觉,还散发着点点湿润的水汽。星星就好像挂在天幕上的小露珠,只在须臾之间就会从天上滑落,近至眼前。谁能想到它们自我们终生无法抵达的遥远地方而来,且花费了极其久远的岁月?它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遥远的过去。
在这场久远之梦中,我也仿佛回到了过去。
我看见有人在原始的龟甲上写下古老的文字,他唱着奇异的歌谣,用虔诚的近乎惶恐的眼神注视着漆黑的夜空。
一片化不开的浓墨遮蔽了原本璀璨的星空和莹白的月光,这种掩盖了一切光明的黑,让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绝望、无助。
原本秩序森严的殷都已经完全变样了,官吏驾着飞奔的马车没命的奔跑,君王仓皇无措的地将枚卜用的龟甲丢至一旁。当最初的恐惧平息之后,人们第一次对于他们头顶上的星空产生了遐想。他们开始有意识的纪录下他们发现的一切天象变化并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们,从而产生嫦娥奔月这样瑰丽的想象。
千年之后,这些远古先民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
我看见有人在简陋的纸张上写下典雅的隶书,他默默纪录着斗转星移,用一颗永不疲倦的心探索者神秘的夜空。
祖冲之沉默地看着充满星星的夜空,纸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星辰运行的规律。手上的算筹摆弄个不停,进行着各种繁重的计算。毛笔刷刷地在纸上写着,写满了他对探索星空真理的执著。终于,他欣然地看着天上的由银色星星织成的河流,遐想着星空近看的璀璨和光华。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成功制成了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大明历》。后世的人们为了实现他未竟的理想,让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颗“祖冲之星”。
我看见有人在沟壑纵横的月球上写下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史诗,他在这奇异的土地上行走着,用仿佛受到了巨大震撼一般的目光望向无际的星空
杨利伟套着厚厚的宇航服,在电视机中对着所有渴望着探索星空的人们挥手。背后的无际星空是如此浩瀚,在几千年的时光里,人们始终只能在星空之下进行遐想,如今我们才真正步入了对星空进行探索的时代。
人们对于星空的遐想如今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我睁开了双眼,从这场星空下的遐想永不会结束。
那是一个久远到仿佛不存在又极其贴切的境界。
【篇四:一张纸的自述】
我叫“纸”,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宣纸,画纸、做作业的纸,都是我们的种类。画画,写字,做作业,印刷图书都离不开我,在图书馆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身影,有我们才有书,你知道我是被谁造出来的吗?
在古代的时候还没有我们,人类就会把字刻在竹简,或者是龟甲兽骨上面,用来记载历史。不过竹简不容易保存,而龟甲和青铜器,虽然说把字刻在上面不会那么容易掉落,但是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携带。后来就用蚕丝做的布来写,可是造价过高,格外奢侈。到了东汉时期,我终于被贾蔡伦发明了出来,他是受到了木头漂在水里面之后泛白的启示,然后他找到用旧的渔网,还有木头,放在水里面制成浆,再字出一张长方形的网,把纸浆全部放在上面,然后再把它们捞出来放成型,在利用太阳的热度把我晒干,晒干之后再收好。我便出现了,试了一次,发现我非常的好用,开始全国的推广。
经历百年风雨的我作为经历中国历史上的成员,亲眼见证了中国的成长。我最害怕人们不珍惜我,把我随手丢弃。尽管我只是一张白纸,我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五:喂乌龟】
我们家养了一只大乌龟。它的龟甲有二十多厘米长、十几厘米宽,就像穿着一套棕色的盔甲,一旦周围有什么动静,它的脑袋、四肢和尾巴就会缩到这套盔甲里。这只大乌龟平时养在透明的整理箱里,别看它胆子小,真要吃起东西来,可就一秒变活泼了,所以我没事的时候就会喂东西、逗它玩。
有一天,爷爷买回来一袋小河虾,我以为是给我吃的,可是没想到爷爷径直走到了乌龟那里,一边准备喂乌龟,一边告诉我,吃虾可以帮助乌龟补钙。
这么有趣的事可不能少了我,于是我和爷爷一块喂起乌龟来。我们放了两个小河虾进去,只见乌龟歪着脖子,盯着小虾子看了两秒钟,突然一伸头、张开嘴,就把河虾给吞进肚子里了。
十几只小虾子下肚,我看乌龟吃得也差不多了,便决定逗一逗它。于是,我用手拿起一只小河虾,放在乌龟的前方,乌龟过来准备张嘴吃,我就故意把小河虾往上抬一些,它用力扑了几次都没有吃到。结果,乌龟着急了,两只后腿撑地,两只前腿扒在整理箱上,用力咬向小河虾。呀!好痛!乌龟不仅吃到了河虾,还咬到了我的手。下一次我就知道了,乌龟也不是好惹的。
【篇六:我就是汉字】
它经历五千年的岁月长河的涤荡,依旧青春荣光,充满活力;它包罗世间万象,日月山川,江海汪洋尽揽其间;它有时雍容端庄,有时又活泼可爱。它就是我——全世界拥有“粉丝”最多的汉字。不信?待我细细说与你听!
华夏文明诞生之时,为了更好的方便交流传递信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平时的生产劳动中,集群体智慧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但是日复一日,绳子多了就记不清了,就在此时,一个名叫仓颉的人突发灵感,从自然万物中获得启示,便创造出了我。其实,小时候的我还是挺可爱的,超爱模仿其它事物。从象形的图画到几笔线条的符号,任性的我都能活灵活现的造形表义。
到了商朝后期,人们对我视若珍宝,把我刻在龟甲、兽骨上,于是我有了第一个名字“甲骨文”。到了殷代,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人们熟练掌握了铸铜工艺,于是我的家,也从龟甲兽骨上搬到了青铜器上。挪了个新家,住的更好了,我的模样也就更加形象生动逼真了,我也因此有了第二个名字“金文”或“钟鼎文”,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创写的。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这一时期的我,骨骼发育渐渐完善,拥有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
西周晚期,智慧的华夏先民又对我进行了一次整容修缮,我演变为大篆,更线条化,尤其按照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同时,这时候的我字形结构趋向整齐。我不再是“超模”了,开始有了方块字的胚型了,这一变化让我很惊喜。但是因为封建割据,我的形象比较杂乱。直到秦朝丞相李斯彻底改变了我的形象,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我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我,已经长得很俊美了,基本上是拥有了长方形的挺拔的优雅身姿。可在后来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我书写过于规范,以至于写起来速度太慢,于是把我变成了胖子——变方为圆,改曲为直的“隶书”,还给我安上了新的部件:偏旁部首。直至汉代,我终于变得珠圆玉润,雍容华贵。
历史车轮滚滚,到了华夏文明的巅峰时期——汉代。人们为了能抒发胸臆,寄情于我,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于是我一改雍容华贵,摇身一变,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像恣意生长的草,我是这么认为的,要不,他们怎么会叫我“草书”?没想到,有时候我也挺狂野洒脱的。人都会念旧,这不,有人怀念起之前雍容华贵的隶书,索性把隶书与草书的优势糅合在一起,我便成了“楷书”。直至今天,人们所用的印刷体,都是由楷书变化而来的,厉害吧!
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我也由稚嫩活泼的婴儿,变成了端庄沉稳的少年。但我还是我,我是那刻在龟甲上的精妙图案,闪耀着华夏文明的智慧;我是铸于钟鼎之上的大气浑厚的我,顶天立地,于烈焰中永生。我依旧优雅俊美、从容无惧、自信如斯;我仍然雍容与华贵、恣意洒脱;我也有横平竖直的沉稳、大气与端庄。我就是华夏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甲骨文是我,金文是我,小篆是我,隶书是我,草书也是我,楷书还是我,五千年的岁月才孕育出一个我——“汉字”!目前满腹经纶、身世显赫的我已成为世纪“新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与追捧。但,我依旧保持着华夏民族的低调与内敛,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受世人的尊敬。
我就是汉字!
【篇七:走近殷墟】
身为土生土长的安阳人,空守着中国最早的朝代遗址,竟没有仔仔细细的去好好看看这些文化,看看殷墟,我不禁有深深的惭愧。
于是,我怀着满腔的敬畏,走进了殷墟,走进了殷商时代的历史。
以前的我也去过殷墟,小小的我却还不懂得那一个个青铜器具的历史和意义,甚至在看过遗址中泛着土色的文物之后转身离开。小时候的殷墟是模糊的,它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个被称作妇好的人和一堆阴森的白骨。然而,今天殷墟给我的印象再不如从前了。
我慢慢的沿着扶梯而下,内心生成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扶梯伸到地下,旁边是一个巨大的坑,坑内横七竖八堆放着一片片龟甲,金色古朴之下,我看到了它们和泥土融合千年的颜色,隐隐约约之间,那些龟甲上面刚硬的刻纹也显露出来。这些曾经跨越千年的文字,这些中华悠长历史孕育出来的文字,这些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文字,它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跟着兽骨和龟甲,一起沉睡在沉沉的泥土中。它们曾静静地等待,静静地等待再出土那日,替它的主人诉说给后代,诉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沉淀成的殷商文明,那些亘古历史中的智慧结晶。
历史易老,但那些成为载体的文字和文化永远不老。
我回头再看一眼那些陈色的甲骨文,步伐缓缓的,妇好墓却出现在眼前。透明的玻璃柜里,精致的摆放着司母戊鼎,那鼎的颜色浑厚灰暗,由内而外透着黑青的颜色,黑之间夹着青,青之间又夹着些昏黄,昏黄之间又夹着古铜的青。古人的文物,却被现代人陈列在明丽的玻璃之间,供来来往往的游人注视,倒不如永不出土,一直埋在黑暗的地底,随着那段凄苦的历史远去,默默的追随本属于它们的朝代,追随着拥有它们的古人。
我就这么一个人静静的走着,走在历史之间,走在殷商时代的文化之间。
终于,我来到了那些阴森的祭祀坑。俯下身子来看那些人形的白骨。他们身子被埋进土里,佝偻蜷缩的姿势今天都还能展现。他们生着时是奴隶,统治者从不把他们当作人来看,死去了,化成一抔白骨,终随着风化了,随着历史去了。然而,有谁知道他们被埋葬之前曾经历过的痛苦呢?那个仅一周婴儿的母亲,怀抱着自己命运已定的孩子,绝望地走向养育她的土,走向暗无天日的灰暗的土,她有没有惧怕?
我凝望着那些古怪的姿势,这些可怜的奴,它们生来就束着自由,面对死亡,他们只能蜷缩着,将生命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然后默默的告别这个时代。想到这些,我惊悚的向后缩脚,向那些被摧残的生命深深鞠躬,怀着敬畏致敬。
这些人的苦难,文史之中是没有记载的,但是它们用这样特殊的方式留给后人。
且行且止,我就这样走近殷商的历史,走近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