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俗人的作文

【篇一:我谈李白】

我愿李白长醉不醒。

提起唐诗,你最先想到的是李白他老人家吧?我和你想的一样。你问我从什么时候知道他的,当然是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可是随着对李白诗文的学习,他的人格渐渐清晰。今天我带你再读李白,谈谈这位饮酒作诗的仙。

李白像大部分文人一样,对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万分沮丧,算是个俗人但他不是个“庸才”,偏偏是个自负的人。所以在沮丧之时,才有了高举酒杯,喊出的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注重名利,一心想获得高官爵位,在政坛上有所成就。当唐玄宗一道圣旨发到他手中时,李白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何等狂放,对官位何等痴迷。却没料到唐玄宗把他当成李龟年这般宫廷乐师,成天叫他写歌词。这是对李白的一种侮辱,李白只得借酒消愁。其实在我看来,李白入京便是一个错。

现在为了做官而不离开更是错。我知道李白个性豪放,而宫中多明争暗斗的小人,他怎么能承受得了?李白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便印证了这个事实。不过之后“赐金还山”倒也是明智。

可惜天生个性中的豪放让他生活得并不舒坦,他的“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远比不上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宁愿孤芳自赏,生活贫苦却悠然自乐,但李白没有这般豁达。总是舍不得他那一肚子的才华。李白,我邀你举杯,你若醉了,至少还能做出让高力士脱靴这样的壮举,至少还能写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篇。你那三百杯的潇洒令我折服,但你若醒了,不能直面现实,总是一错再错。

面对李白这样的俗人,我没有资格说什么,毕竟李白的才华足以令我叹为观止。

记得小时候读“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喜欢那种夸张的感觉,从这句开始触动着我蛰伏的神经。李白的诗带给我们的震撼早已说不清了,那一醉一醒,一悲一乐,山水明月间,我体会到了你的心,你向往美好的心。

羡慕李白游山访水的经历,敬佩李白一手举樽一手挥毫的才情,更理解李白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在乱世中的苦闷。官场不适合他,他不适合官场,那片污浊之地只会让自然之子的他渐渐被侵蚀。

愿李白长醉不醒,与我等一同消那万古愁。

【篇二:守望的角度――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他,是精神极端而后丰富的人呐!

正如一些书中对于周国平先生的简介一般,其实在可以称一哲学家,其中对于人性所诠释的哲理也是其散文中尤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他用散文这一文学形式来谈他的哲学,他的思考以及他实在与众不同的见解,用一颗虔诚的心来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心灵的历程和磨难。

他的文学是富有冲击力的,但有时却也教人深思反省起来,这一“顽童”用富于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文字风格来感染者精神平乏的现代人。

浅通其人后,是想读其文的了,可是我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前,心中却犯起了嘀咕,不禁疑虑,凭我这般,究竟能否解其哲理,贯其思想等等,但终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了起来,顿时,之前顾虑全消,他的文字深入浅出,老人和小孩都能获得启迪吧!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而言。”这句话值得我们铭刻于心,铭记一辈子的。这句话中的“他们”便是指守望者们,国平先生看出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争名逐利的人实在不少,而他们却往往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此时就须出现守望者们守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俗语曾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物质世界已陷不可自拔的人类是不足以,不愿去寻求物质的本象,过眼烟云般纸醉金迷的奢华享受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却因此蒙蔽了双眼,葬送了卿卿真、善、美的精神。不流于他们是极痛苦的,苟非超脱常人的毅力是万不能攀至此等境地的。在漫漫长夜,惟守望者揣一颗孤单寂寞之心在那儿独忍!

“今天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上的麦地里玩,麦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现今的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孩子们终是无邪的,终得是受外在而影响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他们终究有两条路,做两类人,俗人及守望者,俗人占据物质世界,而守望者占据寸土寸金的精神世界。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前者不胜枚举,后者屈指可数。

有感,即有感觉,得悟,我心中记住的而不过几个字罢了:守一方洁净之土,望一丝可敬之神!

【篇三:细雨纷纷】

下雨,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似乎又有些不同寻常。在汪曾祺笔下,雨,是淡淡的乡愁;在琦君心中,雨,是母亲的思念;与我来说,雨,即是渐渐成长的足印。

我的家乡处在盆地的山坡上,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宽广,以至于看不到翁卷所说的“绿遍山原百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我的家乡雨季湿润但不充沛,以至于看不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也没有别人所说的什么“春雨贵如油”什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家乡的雨是普通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就是那雨,见证了我的心路历程,滋润了我的心。

小时候,妈妈让我参加了很多“课内”补习班,每逢下雨,教室的窗外就会响起雨打在玻璃上的噪声,哪来的“润物细无声”这一说法,这声音是及其厌烦的,当然也是必欲去之后快的。雨水沿着窗台溢满,一点一点流入教室,整个教室一片潮湿,好像被一股烦躁的气氛笼罩着,时间流得无比漫长,似度日如年,自然什么事也做不好。从此以后,雨对我来说就像个魔障,会莫名坐着发呆,烦躁,自发自火。

一日早晨,去画室的路上下起了小雨,画室一角堆积了许多伞,伞上的水滴在地上,看得我心情很不爽。那天,老师让我们画行舟的水粉画,以绿、蓝为主打色,可能是因为颜色的原因,我的心宁静,平淡了不少。后来不知谁说的,让我们把伞拿到室外,躲在雨下洗笔。老师的菜园长满了绿色蔬菜,顶上还爬满了葡萄枝叶,阳光不强不弱,正好温和。我们把一把伞“倒挂金钩”,其余像帐篷一样搭好,我们几个伙伴就在伞下倾听雨落下的声音,我慢慢地听,好像是金钟报时的撞击声,又好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亦好似是百花齐放,绽放在我的心田。

我有一位老师是及其喜欢雨的,是因为在老师小时候,只有下雨,爸爸妈妈才不会出去工作,在家陪着老师享受天伦之乐,老师因此就很享受下雨,直到如今。每逢下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就会有一首关于雨的小诗。不知不觉,我也被感染,开始背很多关于雨的诗,开始在雨下创作,开始学会感受雨的气息,慢慢懂得了“润物细无声”。对现在的我来说,那就是有声胜无声,非且不会打扰我学习、“工作”,使我的心更加宁静、怡然。

听雨,本应是雅人之事。季羡林写过《听雨》一文,调侃他自己是介于雅人和俗人之间的一种动物。可能吧,我自己也差不多这样(我的理解)。小时候的叛逆,烦躁,不认真,使我成为一个俗人,而如今,当那细雨滋润着我的心,我便平静起来,或许,我亦在一步步靠近雅人的行列。

李商隐曾在我们巴蜀之地写过一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读着读着,我仿佛又听到了那细雨敲窗,纷纷撒落,淡淡的乡土味儿又浓浓的糊上心头……

【篇四:读《棋王》有感】

《棋王》是作家阿诚的一篇中篇小说,写的是60年代的往事,当时人们还很穷,生活很艰难,生活很节约。作者父母双亡,在回农场生活的火车上,与作者坐同一车厢的人看出作者会下象棋,那个人就是“棋王”——王一生,也家破人亡,他们互相交谈了自己的人生,并给对方讲故事。于是他们俩就成了朋友,他们在相处中,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作者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王一生这个俗人的乐趣,他走过许多地方,遇上了很多事,明白了象棋的道理,往往在看不出谁处于劣势时输赢就已成定局。

一位老人对棋王的教诲很深,他对棋王说若对手省,则以柔化之,让对手如你的势,这势得我们自己造。造势妙在契机,谁也不走子儿,这棋没法下。可只要对手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止住别人的势,铺排自己的势,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势要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导开,大势含而化之,跟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这段话对我这个象棋初学者有很大的影响。我想,这象棋的道理和我们人生一样,有很深奥的道理。人生得有我们自己创造、开辟,如果迷茫的选择人生,自己的“势”会去,被诱进别人的“势”。这时,如果我们大势被破,就会失败,沦落到社会底层。

虽然父母不支持我们当“俗人”,但我觉得,俗人更容易看破人生,虽家破人亡,但一样活的自在。一些人错误地理解人生,追求华而不实的名利和财富,最后进了别人的“势”。越陷越深,最后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毁了自己。

我们以后人生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要想办法破解它,正确地把握“势”,控制别人的势,下好人生这盘棋,让自己活得精彩、快乐!

热门推荐
1我的心爱之物
2我的读书故事
3一场足球赛
4游曹丞相府
5美丽的市政广场
6我对考试的看法英语作文
7秋天的快乐三年级作文
8未来的机器人
9幸福
10家庭的风波
11文具总动员
12美丽的家乡
13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14彼岸何方
15做个诚实的孩子
16童心如花
17梦游数学王国
18幸福的校园生活
19巴掌与吻漫画作文
20路与行
21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2我爱冬天
23读秋
24有趣的游戏
25游西湖
26传承与发扬侠文化
27北风那个吹
28读愿望树下的呼唤有感
29我的拿手好戏
30没有妈妈的日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