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逻辑的作文

【篇一:论人工智能与人】

今天这个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逐渐令人熟知。今年“阿法GO”三战中国棋手皆告胜利,令人惊讶之余也令人惶恐——人工智能会夺走就业机会吗?会如“变形金刚”般独立思考吗?而正如库克所认为的那样,他不担心的人工智能不会思考如人,而他更担心人会如人工智能那样去思考。

曾看到过一句话:“人类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会思考。”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却愈发偏重于机器般的冷漠、机械。而我想人与机器思考的最大区别,大概就是感情色彩了。

人与人工智能差别在于情感的有无。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机器与人共同弹奏钢琴曲。机器弹奏得完美无缺、百曲无错。但它弹出的终究只是一堆冰冷的音符而已。但是每一首曲子背后都是作者浓浓的情感,无论是《月光奏鸣》、《克罗地亚狂想曲》还是《英雄》,曲子中的情感都好像要呼之欲出了。而机器终归只是机器,无错又能如何?我宁可听有错之曲,也不愿听冰冷的音符。

人与人工智能差异在于逻辑与数据。曾听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女儿是位编程员,有天母亲问女儿:“你能设计一个程序问一下,如果有两块表,一块停了不能走了,一块慢了几分钟,电脑会留下哪块表?”女儿第二天送来了答案——留下停的那块表。理由是停的表24小时可以准时一次,而另一块表却要几年。很显然故事中的“人工智能”就留下了令人惊讶的答案,更说明电脑没有感情,有的只是数据与“机器逻辑”结合的运转。人脑有感情,而电脑只会用二进制算法去制造逻辑。算的终究没有感情。

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是人制造人工智能,而人与人工智能的差异消失时,便是人与人工智能划等号之时。很难想象,我请马上要跑1500米的同学帮我扔垃圾或倒水时,他要仔细的考虑自己会损失多少体能?我欠他了什么?他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那么我和同学之间不会再存在“友情”。如果互相帮忙,甚至于举手之劳都要用理性的数据去说话,那活得岂不是太累了?

人不是机器,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物。人在家里种花草考虑的爱好,也许机器种花草考虑的是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放出多少氧气。所以,我从不羡慕机器“完美”的正确率,我只喜欢带有人的气息之产品,就像机器写不出个笔名叫“鲁迅”的人工智能来一样。是选择“零”与“壹”的二进制相处,还是选择和有感情的人类相处,我必选后者。

因为人工智能永远不能完全代替人。

【篇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看了一幅漫画,看了之后深受启发。

那幅漫画上画的是一位父亲和一位母亲把一根竹竿高高地举过头顶,嘴里催着一个小孩子快跳过去。那个小孩应该是那对夫妻的孩子,他的嘴里念叨着:"好高!"请大家想一想,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跳过比成年人还要高的竹竿呢?这幅漫画中,父母亲这样望子成龙却又给孩子定一个不合实际的目标。这样的父母根本不是在帮孩子早日取得成绩,而是在摧残孩子。这样的心态很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做事应该讲究实在,不能给自己定不合实际的目标。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个人,他们两个在平日里成绩都差不多,可是在最后只有一个人取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才取得了成功。而另一个人不断给自己定远大的目标,却因坚持不下去,而一事无成。

这一幅漫画和一个故事都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给自己定的目标必须是自己能够完成的。而不是不符合逻辑的远大目标,不断给自己定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篇三:选择温度,还是选择智慧?】

在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眼里,人工智能并不会发展到拥有人类的思想的地步,对于这是我认同的,本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东西,人类是不会让他们比得上自己的,不敢,也做不到。而他真正担忧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这恐怕也是我们当下的严峻问题。

计算机与人类差距好像是越来越小了,但至少,他们还是有一些区别存在的。

计算机是冰冷的,是生硬的,却也是包罗万象的。它可以容纳的信息不计其数,在知识的广度上远远超过胜于人类,可是计算机没有人类的逻辑,它们虽有一肚子的知识,却不懂得归纳联系,不会深入探究,那些知识永远只是一栋仅用了砖块叠起来的房屋,经不起风雨的砥砺,只是轻轻一触,霎那间分崩离析。

人类是聪明的,是有温度的,而在知识的储备方面,永远不及计算机,人类大脑的容量有限,现在的生活日新月异,每天都不断有新知识出现,大脑早已不堪重负,这点同计算机相比,也不知欠缺了多少。但是人类是有思想和逻辑,懂得变通。人们会把拥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加以总结。所以人类有着计算机不可比拟的思维深度,这些剖析过的知识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虽然薄若蝉翼,但是其柔韧,不易破碎。

我曾经见过一个事例,那是一次审判,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女子,她到孩子也生了重病,她耗尽了所有的钱财给孩子治病,却因心神不宁触及交规而被开了几张罚单。审判过程中,审判长听说女子若缴完罚款,便仅剩几枚硬币,便免去了她一切的惩罚。

这真是人情的温度啊,人类有同情心,不拘泥于那些死板条框,但计算机会怎样?按照它设定好的程序作出判断,然后女子再无力承担自己的生活所需的费用。再然后呢?后果不堪想象。

如果人类真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又会怎么样?

整个世界中人才比比皆是,可是每个人都不近人情,世界毫无温度,人们不懂得怜悯,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弱肉强食,人们是非黑白分明,却没有价值观,只会根据规章制度做事,什么事都抱令守律。

这样行尸走肉的世界,除了计算机,谁还能接受?若真如此,那这个世界便真成了计算机的天下,在无人类那里的容身之所,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啊。库克总裁的担忧不无道理。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要记住,我们是人类,是有温度的人类,有了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温度。

【篇四:碎片化与反碎片化】

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让人猝不及防也无从躲避,有人甘之如饴,有人深恶痛绝。我,坦然接受,但也时刻告诫自己不能被它左右。

它给人带来的诸多好处之一是:得到的信息量大,效率高。

周末,我和爸妈去商场,到饭点了,根据楼层介绍提示的餐饮信息,我们大致定了几家,然后,我打开手机有关应用软件,快速搜查到了相关餐厅的菜肴,价格,环境,评价等信息,很多我们走进了一家餐厅,吃到了有特色的菜肴,结账时也享受到了最大的优惠,皆大欢喜。

此外,我想了解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一个新潮的网络用语或是一个物理界最新研究成果的术语等种种,只要随时随地上网搜下,马上就能“知道了点”。是不是很方便呢?你能拒绝这样的碎片化吗?

当然,碎片化信息也给人带来了烦恼,除了无穷无尽的垃圾信息,骚扰电话,它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影响了我深度思考与注意力的涣散。

比如,最近,我买了一本小说,由于功课太多,我还来不及看。但我急于了解,于是,抽空上网搜了下关于此书的信息。它本就是近期的热点书,果然,那个评论多哦,有的把书中的主体内容做了概要;有的把此书的脉络整理成结构图;有的分析了书中情节令人耐人寻味的地方……十多分钟后,我满足的长叹一声。

然后,然后就很长一段时间不再碰此书了。直到有天想起,打开了书,令我不安的事发生了,我感到看不进去了,大脑转不利索了!并且,看了一会儿就跑神,注意力集中不来,就是在回忆网上搜索到的情节走向。勉强自己看下去,书中人物谁是谁搞不清楚,情节在哪里埋下的伏笔没印象,逻辑关系一团乱麻。完了,我竟然看不进大部头的书了!

为什么呢?我马上想到了罪魁祸首—“碎片化阅读”,这些年养成的阅读习惯正在让我成为“懒人阅读者”。它阻碍了我的深度思考,让我无法获得深入,完整的理解;它让我的心变得心浮气躁,不能沉下来欣赏;让我无形中跟着“标题党”走,无法自主抉择,自由批判;甚至,非系统的知识点损害了我的原有逻辑架构,让我混乱!它还像毒瘾一样,然人习惯而不能自拔。越想越觉“恐极”,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幸而,此次看书事件及时警醒了我,让我可以自我反思,让我可以及时回头,在“碎片化阅读”的路上,我及时刹车,选择,“反碎片化”。我愿再拿起沉甸甸的书籍,在咖啡的香气中,慢慢阅读,慢慢思考,我要寻回以前的快乐时光!

总之,碎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怎么用,怎么取舍在于自己!怎么样,面对这个新时代,面对碎片化与反碎片化,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篇五:学习不是一天能提升的】

有些人时不时地心想:“哎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啊!”于是,半夜三更都不睡觉,埋头苦学,但是一到明天,又“解放”了,放学回来两手一摊呼呼大睡。如此反反复复,日复一日,真到考试了一问三不知。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明明好好复习了呀?这我只能对你说:“你的学习方式不对”。

为什么说你学习方式不对呢?你想啊,你这努力一天,解放一天。到时候刚有点基础,又玩忘了,最终肯定是一事无成的!如果我这么说了,你还是绞尽脑汁想不明白,那我给你推荐一下我的“学霸”之路吧!

靠积累的语文

首先是语文,这个语文其实不算难,或者说会学的话很简单,它就是靠积累。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那就对作文和阅读理解用处很大啦!作文的内容就靠你读的书多,但有人问:那我读了那么多的漫画书,怎么也没见长进啊?那是你的书选错了,要选的是有营养的文学书。

讲逻辑的数学

接着就是数学,这数学的学习主要靠专注力和动脑筋。上课的时候,你必须要全神贯注地去听课,绝对不能三心二意,回家后勤于思考,加强练习,提升熟练程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课上一定要仔细地听老师讲解,掌握神奇数学世界的逻辑规律。

简单的英语

这英语就不用我说了吧!其实就是要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可以看双语版童话书,可以看英美片,还可以跟老外直接交流,否则就靠课本上这一点点学习根本就远远不够,所以,你也必须增加点课外词汇量。

听了我这些指导,你是不是有所感悟?记住,成绩不是一天能提高的,一定要慢慢积累,哪怕是滴水,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成为海洋。

【篇六: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上册500字】

“喂,你说新的数学老师会不会很‘恐怖’?”“不知道呀!”“她来了!”说着,我们的新数学老师就进了屋。数学老师姓陈。陈老师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尖尖的,脸型是最好看的瓜子脸。虽然长得很和善,但我和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她那强大的气场震住了。教室立马安静了下来。陈老师开口了:“这学期由我来教你们数学。我的纪律要求就两个字,那就是‘闭嘴’。”我和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想着:完蛋了,遇上了个“女魔头”。

“女魔头”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让我印象很深。虽然陈老师气场很足,但老师讲课逻辑十分清晰,让人听得懂,听得会。不光逻辑清楚,老师讲课的方式也非常不一般。老师喜欢让我们自己发现结论,不喜欢让我们死记硬背。她这样“不一般”的方式让我爱上了数学。

“女魔头”老师不光课讲得好,还教会了我们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记笔记。一开始,我和同学们面对着一黑板的数学笔记都十分崩溃。心里想:为什么要记笔记呢?真是无聊!直到有一天,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忘记了一道题的做法,心乱如麻。但是转念一想,我记笔记了,可以看笔记呀!就这样,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如果没有笔记,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虽然陈老师一开始给我们留下了很“恐怖”的印象。但是慢慢的我们发现陈老师也有可爱的一面。比如每当陈老师生气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嘟起嘴。这个表情真是生动又可爱。这就是我们“恐怖”的陈老师,你喜欢她吗?

【篇七:与梦想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拼尽全力却只为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奇迹。”——题记

我们想选择自己的未来,努力去奋斗,但是这有时也是一个幻想。因为在那时我们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送进一个个“补习班”,沉浸在题海中,连休息时间的一小会,也会被那“重点知识”的书籍填得满满的,星期六、日不断进出一个个“补习班”学习更多“课外知识”,有时候在半夜的梦里也在推算公式,一大批知识涌来令我们措手不及,我们也许早已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牢牢束缚,以至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不敢那么执着地去追寻梦想。

我是一个学生,一个十分平凡的学生,普通得丢进人群里就找不出的学生,但是我也依然有一个坚定的梦想——当一名悬疑推理家,这个梦想是在我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里,主人公有超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根据一点点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查到最后最令人惊讶的真相。因为也许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可能也只会是一个强大危险掩藏的面具,可是在别人看来,这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幻想”,说得更准确,我数学不太优秀,这都是人尽皆知的。小学时数学160分的卷子,我曾创过60分的“优秀成绩”,而数学正是逻辑思维的体现,而且,去揭开一个真相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真相是让我们难以接受的,必须得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恶势力的敢于抗争。

但是纵使前路有最多荆棘又会怎样,风雨过后总会是阳光。在追梦的路上有外界的百般阻挠,但是,只要心中有梦,就会奋力去追。

妈妈说,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一定叫坚持,我想如果我从八岁开始坚持一件事情,那么到了十八岁我不是便有了十年的坚持,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与八岁到十八岁,同样是十年,即使十年我没办法成功,我也离梦想靠近了十年。

【篇八: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每到周六,我都会定期复习我的数学知识,我每一次打开那本笔记本,都会想起我那位高尚的数学老师。

现在我们学的数学,不论三六九等,就算是课外知识也是十分简单。但这只是表面的,不包括一些知识。他们衔接着中等数学以及初等数学。想想吧,如何让你从常识里揪出放在一个由逻辑完成的地方?

偏偏这一节课“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打头风”。我们碰上了这样一些知识,不要说学好,学懂都是问题。这一下熟了这个逻辑,马上又得熟另一个毫不相干的逻辑,可悲的是,另一个还没怎熟呢,这一个发现忘记了!真是欲哭无泪。

慢慢地、慢慢地,一个一个问题扭成一根绳;一根一根绳绕成一张网;一张又一张网围成了盖子,紧紧地把门摁住,只留下了喘气的地儿了。我不甘心,用各种方法想撑开哪怕只是一点空间足以让我活动一下。但无济于事,反而让我们呼吸困难了!

情景如同十万天兵包围孙猴子,唯一不同在于我们不是孙猴子,而是人。既没有七十二变,更没有火眼金睛。

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重复念着这句话,一边大步流星的上去问题目:“这儿是怎么一回事,甲明明乙有下过棋,为什么甲不是呢?”

老师回答:“因为你并没有将它真正读懂。”

老师仔细讲道,甲乙是有下过棋,但只凭这一点并不足以证明甲为科学老师。所以先不管,乙与丁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职业,只有科学与数学老师了。甲与乙下过棋,丙与乙也下过,可丙不满足数学老师的条件,所以他只能是科学老师,甲自然也就知道了。

大家心中的迷雾逐渐消散,曾经牢不可破的巨网终于露出破绽了。我用手中的武器拼命刺去,经过几个小时的拼刺,它终于被我割开了一个大口子,我从里面走了出来。

此时,我的感激之情如泉水一般涌出,那种快乐无以言表。

我还记得,那天的天,格外的蓝。

【篇九:逻辑的尽头】

自“图灵测试”诞生至今,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的崛起。从庞大模糊的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液晶电视,翻盖诺基亚到风靡全球的苹果,科技发展使得这些电子产品愈发变得小巧精致和人性化。但纵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有如此高度,却几乎没有一款产品能迈过图灵测试这道坎。

计算机没有人类的意识,只是一堆由零件拼凑的没有灵魂的机器,唯心主义者如是说。而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即使是世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其复杂程度也远远不如人脑。不妨说,人与机器的思考方式存在着本质差异,计算机依靠纯粹的数理逻辑以及人为编入的强大的数据库,而人的思维是理性逻辑与情感的综合体。

计算机究竟何时,或者说究竟能否有朝一日拥有“情感”,这一疑问始终困扰科学家们,犹如一片徘徊不去的乌云,高悬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方。而反观人类本身,有时候缺失了情感的人就好比一台高级计算机。因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担忧,与人工智能朝夕相处的人们正渐渐地被计算机同化,丧失了人情味和社交能力,成为现代科技的奴隶。

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一进门便一头栽进电子产品中,不理会父母的关怀;面对老人在街上摔倒,旁观者在“理性”地权衡了扶与不扶的利弊得失后,选择了麻木对待;精于世故的商人只知利用消费者的心理为自身牟利,全然不顾产品质量与诚信。利己是人的天性,是一种“自我保存”的行为,固然无可厚非,但人又并非纯粹的利己者。正如《孟子》中所述:“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并非唯独贤者有此心,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本心”。逻辑教会我们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人却渐渐因过分追求逻辑的完美而失去了情感的滋润,迷失了“本心”。真正完整的人应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人性中必不可少的同情心,而不会过分地功利和追求目的。

倘若人人仅凭绝对的逻辑为人处世,抛开一切道德伦理,社会将变为达尔文主义所描述的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美丽新世界》一书中那样一个看似完美的社会,人生来便被划分好等级,限定了职业与人生道路。工作是唯一的目的,背离这一目的的所有的一切,都将遭到摒弃。逻辑令这个世界稳定有序,却也冰冷得如同一潭死水。

我好读推理小说,起初所读的大多来自于“本格派”作家,内容是完全基于逻辑的推理,是不错的思维训练,深深地吸引着我,可有时总感觉本格派的作品缺少了些什么。没有以往读文学作品时感受到的震撼和共鸣,似乎缺少了些能令人感同身受的普世情感。直到读了东野圭吾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我才找到了那些推理作品中缺少的重要一环——人性之美。至今,我仍旧记得书中的那句话:“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篇十:我的自画像】

我叫张尚锦,是一个上三年级的男学生。

我的个子不怎么高,微胖,脸上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一对乌黑的眉毛、一双大大的耳朵、在眼睛的下面还有一个小鼻子和一张爱说话的嘴巴。我的嘴唇不怎么红,在嘴巴里住着一个大舌头。在头上长着数不胜数的、乌黑亮丽的头发。

我是一个急性子的小朋友,做事时都希望尽快完成,但偶尔有一点失误。我有活泼、好动的一面,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也有安静认真的一面,我喜欢看书、下棋。我不仅看故事书、科技方面的书,还经常看逻辑思维书。我还有一个特别的兴趣——研究各种地图。

这就是我,如果大家看到我一定会喜欢我。

热门推荐
1我最爱吃的一道菜
2神奇的味全工厂
3书之美
4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5他影响我一生的人
6照片背后的故事
7老花的烦恼
8我的“新声”
9美术老师梦
10青蛙
11植树节的作文
12拾起感动的点滴
13我的家风家训
14怎一个“忍”字了得
15富饶的西沙群岛小练笔选一幅图写几句话
16公园游记
17假如我是一张纸
18美丽的白河
19团结就是胜利
20不是所有的伤口都有花朵绽放
21冬天作文
22妈妈我想对你说
23我没有理想
24夏日荷塘
25爱心义卖
26人生——一杯又苦又甜的咖啡
27那一次我哭了
28我和电子游戏的故事
29遥望夜空
30感受传统酿造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