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馅料的作文

【篇一:爷爷的月饼】

一路迤逦而来,多少美丽风景,而您对我深沉的爱永驻心间。领会到这份深沉的爱的那一刻,我哭了。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做月饼”,正如这句歌词所描绘的那样,每年中秋节,爷爷总会亲自动手做月饼吃,他总说,在商场里买月饼还不如自己做的好,也总是训斥我们不要被那些五花八门的馅料所迷惑。为了做月饼,爷爷要提前开始上超市买几斤面粉。我曾经劝过爷爷几次,可是爷爷就是“一根筋”。

买好东西后,便开始做月饼了。月饼做完后,我把月饼放进嘴里一咬,里面什么馅也没有,味道也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我象征性地一咬,噘着嘴对爷爷说:“爷爷,咱们下次还是去商场买月饼吧,什么红糖馅啊、五仁馅啊、凤梨馅啊,要比这好吃的多!”

爷爷呵呵地笑着:“就知道你不爱吃,那也得吃了,商场内的月饼都不纯正,吃了不纯正的月饼怎么会使家庭圆圆满满呢?”

我不可置否,把剩下的月饼慢慢塞进嘴里,细细咀嚼。渐渐地,月饼的的味道在嘴里调和变化,好像也别有一番滋味。突然我的鼻子陡然一酸,泪珠从眼角流出,心想:也许,这小小的月饼的味道已然不重要,爷爷对我的爱才最重要!

【篇二:玩泥巴】

广阔的田野上,总是立着几座白皑皑的蔬菜大棚;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偶尔“叽叽喳喳”飞过几只麻雀……我却喜欢这宁静的田野和遍地的泥土,几乎整天都宅在“田野妈妈”的怀抱里,玩泥巴。

背上我的玩耍工具,踏上我的“小毛驴”(滑板车),顺着昨日的足迹,一路哼着小曲儿,一会儿就“到站”了。

坐下来,用小铁锹往泥土里使劲一插,然后用足力一撬,铁锹上面的泥土,就与下面的泥土分开了,再把泥土轻轻放在脚旁。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一会儿工夫,一个小坑就搞定了。接着,打一桶水,倒入小坑。准备好了!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对了!是“馅料”,做泥巴团子怎么可以少了它呢!

我抓起剪刀,挎着竹篮,顺着路边,挑野菜。想要团子做得好吃,那得挑新鲜的野菜。左一束,右一把,没费多大功夫,就满满一篮了。别看现在满满一篮,洗起来就不然了。一场“冷水澡”后,似乎很冷似的,野菜全都挤在了一起,“缩”成一团。

哈,准备工作总算做好了!我回到小坑旁,先把野菜馅料放在一边,然后系上围裙,撸起袖子,那样子跟爸爸下厨时,没多大区别。我先抓起一把泥土,泡在小坑里,等它完全浸湿,费劲儿掏出来时,原本松散的泥土,转眼变成一坨软塌塌的烂泥,趴在我的手心。嘿,要的就是这个模样!最后,我把泥巴压扁,放上洗好的野菜馅料,搓成圆,洒点儿水,不一会儿,一个黑黝黝的泥巴团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我的“杰作”,向大家展示。小青姨妈看见了笑着说,她小时候,就喜欢和我妈妈一起做泥巴团子。

也许,我喜欢玩泥巴,就是妈妈的遗传吧!

【篇三: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要吃汤圆。

汤圆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馅切成小立方块,放入有很大滚筒的机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滚筒的滚动带动馅料沾到糯米粉,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成圆圆的元宵。而汤圆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摇”出来的,是像包子一样包出来的。把拌好的馅料直接用粘性极强的湿糯米粉包起来制作而成。我更喜欢吃南方的汤圆,因为它更软,口感更糯。

那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呢?这个故事啊,据说跟袁世凯有关。当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还不满足,还想要当皇帝。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吆喝卖“元——宵”,让他联想到“袁——消”,觉得好晦气。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卖元宵的抓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但避讳是没用的,这事儿过去没多久,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很快就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们说啦,哈哈,我现在要去吃汤圆喽!

【篇四: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屈原。他很爱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粽子的飘香。在以前,人们用粽叶包粽子,投进江里,是怕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让鱼吃粽子,鱼吃饱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粽子的总类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满馅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叶包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绳子系紧,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人们用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因为端午时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用艾叶等做成香包,可以驱蚊、消毒。

赛龙舟是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在南方很流行。因为很久以前,楚国人很舍不得屈原,变坐船去营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赛龙舟来驱赶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体现出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这个端午节,可不要忘了这位伟大色诗人!

【篇五:第一次包饺子】

过年的时候,吃饺子是常事。以前,只有奶奶一个人包,现在,她有了一个小帮手——我。

一天,奶奶招呼我跟她一块儿包饺子,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桌子旁。饺子皮是奶奶买来的,不像自己弄的那样要薄不薄、要厚不厚。它的厚度、大小十分匀称,只不过馅料是奶奶自己拌的。

奶奶端了一碗水。“要这个干什么?”我指着那碗水。“把这个涂在饺子皮上,才能包得更紧些,煮的时候不会散。”奶奶乐呵呵地说。

我用勺子舀了一点儿馅料,放到饺子皮上。奇怪,怎么包不住?我左看右看,哦,原来是馅料放多了。我又用勺子取出了一些馅料,并在饺子皮边上涂了一点水,再包起来。这时,奶奶已经包好了两三个饺子,还包得端端正正的,神气十足地站在那。与我那包得歪歪扭扭,挺着大肚子的饺子形成鲜明对比。

我学着奶奶的,继续包饺子。放馅、涂水、包上……反反复复做得我都烦了,不过还是有收获的。饺子一共包了两大盘,奶奶包的饺子精神,我包的饺子可爱,到时候也好分辨。

奶奶煮了其中一盘饺子,一边拨动一边笑着说:“待会儿吃了这些饺子,中饭都不用吃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的饺子,只想快点吃到。

饺子煮了一会儿就熟了。好香啊!我忙不迭地往嘴里送饺子,嗯,还挺好吃的。我向奶奶竖起大拇指,奶奶开心地笑了。

这次包饺子,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当然也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饺子。

【篇六:粽叶飘香】

不一会功夫,小组长把材料端来了,我好奇地打量着它们:白白嫩嫩的糯米如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小巧而又精致的红豆似一颗颗红玛瑙;狭长的箬叶墨绿墨绿的,青翠欲滴。香喷喷的肉令人口水直流。黄奶奶来教我们包粽子,只见她手法娴熟,先把箬叶卷成个“小三角”,再把剩下地翻上去,用绳子绑一圈,就完成了。我心想:这可真简单!

可我拿到箬叶时却慌了,怎么把粽子卷成个锥形来着?自己笨手笨脚卷了大半天也没卷成,在奶奶的帮助下才卷起来。开始放馅料了,左手拿勺右手钳着箬叶,飞速倒入馅料,红枣,如几朵红花,镶在中间。最难的一步来了:封口。我把叶子翻了上去,可一个不小心,没抓稳,糯米就像瀑布一般,“哗啦哗啦”往下泻。第一个粽子失败了,没关系,继续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包第二个粽子时我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秩序井然,成功了!喜悦与自豪互相交加着。粽子们下锅了,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它们终于熟了。轻嗅,一股淡香扑鼻而来,透过鼻翼,传到心扉。五脏六腑都为这香而醉了,哦,清香,醇香,浓香!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箬叶,是个豆粽,轻咬一小口,米的糯,枣的甜,顿时溢满了整个嘴,真香!

抬头,只见有的同学狼吞虎咽,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了!

【篇七:有你相伴滋味长】

薄薄的饺皮,饱满的馅料,那一缕飘香至今仍记忆犹新,让我又回想起了那儿时的我常常住的那个青砖红瓦的小洋房,那记忆中飘香十里的锅贴和那有姥姥相伴的日子。

日历一页页地翻动,新的一年即将在鞭炮声中到来。每年此时,姥姥就会去菜市场准备年夜饭的食材,而我便会满心欢喜地跟在姥姥身后——姥姥又会做锅贴了。

在面粉中倒水,用手和均匀,接着姥姥便会熟练地把面团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饺皮,再把用猪肉与芹菜拌在一起的馅料包进面皮,撒上各种调料,这样便包出了方头开口的锅贴饺,还没下锅就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也在一旁“帮忙”,一边把锅贴捏出各种形状,一遍催促着姥姥赶紧开始煎锅贴。冬日午后的暖阳下,我便在欢笑中期待这熟悉的滋味。

一只只锅贴排列整齐,在“滋滋”的油锅炸裂声中裹着金黄出锅了,一下子令我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从姥姥手中接过碟子,顾不上烫手,伸手抓来就要吃。姥姥端着一碟醋走出厨房,笑道:“别急啊,又没人和你抢,蘸点醋再吃……哎,小心别烫着。”我一边对姥姥说没事,一边狼吞虎咽起来,还时不时递给姥姥品尝,姥姥只是笑着挥挥手,坐在一旁看着我。那一个个锅贴饺,编织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滋味。

转眼间已经升入初三,我渐渐不能常回老家探望姥姥,那熟悉的滋味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决定学着姥姥的样子自己做锅贴。厨房中姥姥忙碌的场景逐渐浮现在眼前:排列好锅贴,将水加至锅贴高度的一半,盖上锅盖,开火,水煮干后加油,在锅贴泛出金黄时拿起筷子夹起,一气呵成。只见厨房中我的身影逐渐与姥姥重合,虽笨拙却也步步到位。我坐在餐桌上,目光越过锅贴望着那个空座位,又想起了那些有姥姥相伴的日子。

薄薄面皮,儿时记忆中的锅贴,那一缕飘香绵延着飘向远方。

【篇八:姥姥的饼】

小时候认为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姥姥给我烙的饼。

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勤劳又能干。因为年轻时总是不停的干活,终年劳累使姥姥的腿有些跛了,站也不像原来站的那么直,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

姥姥有四个儿女,每次周末,我们总是一同回姥姥家吃饭。每当这时,无论家里有多么好吃的饭菜,无论姨妈和妈妈怎么阻拦,我和小弟都会吵着让姥姥烙饼。每当姥姥做饼时,我和小弟总是挽起衣袖,争先恐后帮姥姥做。姥姥和好了面,用擀面杖把饼摊开,倒上香香的花生油,再均匀地撒上一些细盐,然后把面饼卷起来,掐成几段,每一段掐住两头,一拧,压扁,再擀成薄片,饼就做好了。再轻轻往锅里一贴,翻几个个,千层饼就烙好了。刚出锅的饼,有盘子那么大,金黄色,边缘一层一层,仿佛真的有千层,看着就酥脆,咬上一口,更是外酥里香,嚼起来,劲道有味,好吃极了。我和小弟也照猫画虎的做一做,可烙出来的饼却干干巴巴,不如姥姥做的饱满、丰厚。

日子如调料,酸甜苦辣,五花八门。姥姥烙的饼也是如此。原本就色味俱全的饼中加上好吃的馅料别有一番风味,春天是韭菜,夏天是角瓜,秋天是茴香,冬天是白菜。馅料也是有讲究的,细细的剁,慢慢的剁,直到小到有指甲的1/3大小时才行,再加上盐和油搅拌放入饼中。每当我想吃时,姥姥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多忙,腿有多疼,都烙给我吃,那美味,咬一口真是回味无穷啊!

现在的我长大了,学习紧不能总回姥姥家了,也明白姥姥做饼有多麻烦,腿有多疼了。可回忆中姥姥的饼还是最好吃的享受。我爱姥姥做的饼,更爱姥姥!

【篇九:月饼飘香】

农历八月十五是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中秋节,在那时人们团聚一堂观赏那神秘的十五圆月,也会在皎洁月光下品尝那美味可口的月饼,还会伴着阵阵暖风围坐在桌边,等待着有六个骰子决出的状元……

在这些属于中秋节的特殊活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月饼了。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全家团圆、安详和乐,更何况月饼外酥里嫩、味道万千,真令人垂涎欲滴!这不,一听到汪老师邀请我去她家学做月饼,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马上动身去汪老师家。

一到汪老师家,就看见同来学习做月饼的小伙伴雯雯和戴宝,再往里一瞧,餐厅的桌子上摆了几个大盆子,分别装满了面粉、各式馅料。我们迫不及待地洗净手,听从汪老师的指挥。

汪老师让我把抹茶馅料揉匀,看着似乎易如反掌,可如果你仔细端详一番,就不难看出它是个坚硬如铁的“大顽固”!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稍微揉匀了一些,却已是累得满头大汗的。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先将它分割成一块一块的馅团,再一一揉匀。果然,这样子轻松多了,不一会儿,我便完成任务,递给一旁等候的雯雯,她的任务是将馅团包上油亮油亮、白里透黄的咸蛋黄。

再看另一边,汪老师和戴宝已经和好了面皮,正切成小块擀成面皮呢。30克不多不少的饼皮是月饼馅的新住所,汪老师说这是做月饼全过程最难的一步。一听有难题,我们又忙活开来。

瞧,戴宝已经将月饼揉成了一糊面团!而我竭尽全力想让月饼馅乖乖的听从指令,可是他就是和我对着干,雯雯也正因这件事情苦恼着。

在不断的观察下,我们找到了诀窍,包的时候一定要把月饼馅按紧,出力时候要均匀。很快,我们几个人就做好了十几个月饼。

当月饼放入烤箱的时候,我的心砰砰砰的跳个不停,雯雯也说,她恨不得现在就将月饼全部消灭。十几分钟后,汪老师将月饼端了出来,香味扑鼻,叫人直流口水,轻轻咬一口,抹茶的阵阵清甜和咸蛋黄的气息,在嘴边回荡。

望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心里涌满了甜蜜,赶明儿我要再做几个月饼,分给我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这甜蜜的节日。

【篇十:花样水饺】

今天中午,我美术班下课一回到家,就看到桌子上摆着两碗剁碎了的菜。

我很好奇,这是什么?于是就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包饺子的馅料,一荤一素。我听了,很激动,吵着也要包饺子。妈妈就让我先去洗手再包饺子。洗手回来,桌上已有好几个饺子了,都是大姨妈妈和妈妈包的。

我也开始包,不过馅放的太多,边上也是平的,不怎么好看。姨妈妈说,她会包几种饺子,有一种不用放太多馅料,说完就做给我看。我一看,是个小元宝一样的饺子,高兴极了,感觉好好玩,连忙叫姨妈妈叫我包这种饺子,姨妈妈说:“就是先向你刚才那样包,再把它这样捏起来就可以了。”还边说边做了一个元宝饺子。我马上做了一个,好高兴,挺好看的。我又喜滋滋的包了好几个“小元宝”,就是到后来有点像混沌。就在我入了迷的时候,姨妈妈突然对我说:“小雨,你看!”我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三个角的饺子,“好漂亮啊!”我不禁大喊道,“这个怎么包?”我又想学了,急忙问。姨妈妈一步一步做给我看,我照着这些饺子。接着我又搞出了一个“圆饺子”,其实就是两层皮,里面加上馅料,就包好了。

我们乐呵呵的包了好多饺子,里面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饺子呢!

热门推荐
1一个“脏脏包”的自述
2妈妈的手作文
3生命因你而美丽
4读《我不》有感
5美丽的汾河公园
6珍贵的书
7父女情
8猫咪记
9难忘的决定
10一段梦的旅程
11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12难忘那张坚强的脸
13与阳光一起走过的日子
14一次难忘的球赛
15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16烛光
17荆刺里的花
1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9忘不了的那一件事
20我心中的那片海
21为师爱喝彩
22唐俊杰真有趣
23读书的议论文
24中国精神
25我与书的故事
26参观荣昌安陶博物馆
27年轻的我们走在幸福之路上
28我眼中的世界
29下雪了
30微笑开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