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东山书院旧址】
东山书院,坐落在我的家乡东台山下。因为杰出领袖————-毛泽东少年在此读过书,所以就远近闻名。现在是国家4A红色旅游景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游东山书院旧址的旅行。刚下车,雄伟壮观。幽静的东山书院就映入了我们的眼中。
来到东山书院门口,就看见有工人叔叔阿姨们在忙碌着,他们是为了纪念毛主席120周岁,而在一丝不苟的工作着。是在这里修个广场呢!再看右边的牌子上刻着:全国AAAA级旅游胜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再往里走就是操场。操场上有一架滑滑梯和爬杆。接着,就是大厅。大厅里摆着孔子先生的雕像。而雕像两边就是学生宿舍。仔细一看,只有毛主席的床上有厚厚的被子。从大厅往里走就是毛主席的教室。一进教室就看见后墙上写着:“业精业勤”。这四个大字。教室里摆放着32张整整齐齐的桌椅,课桌看上去很旧,但一尘不染。我激动地坐在毛主席的座位上,好象我来到了哪个年代,同学们是那么认真地听课,多么刻苦地学习,学习他们刻苦的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想起:毛主席离开韶山来乡求学,曾赋诗一首:孩儿立志去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来乡求学时的毛主席,是怀着一种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以及坚定执着的信仰。
最后我和妈妈来到了谭政爷爷的纪念馆。一进门就看见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永远的丰碑”。我们大家都知道谭政是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大将。
啊!谭政大将和毛主席是多么伟大啊!我们以后学习毛主席和谭政大将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二:信念,滋润了我的心田】
春夏秋冬,岁月蹉跎。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在生命季节里蹒跚。然而,当我们一步步走过年轮,走向自己的目标时,一路并非坦途,面对荆棘坎坷,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前进?是永不泯灭的信念。
点燃一盏灯,铺开历史的画卷。千年的时光悠悠,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大江奔流。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有一些生命怀着永久的信念走出了发黄的线装书,走进了永恒。
是什么支撑司马迁忍辱负重,用生命血写出流传千古的历史长卷《史记》?是什么支撑左丘明在失明的情况下著成《左传》?是什么支撑了毛泽东在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发出震天一吼:“胜利属于我们!”是他们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信念!在任何不利的情况下,他们都不会放弃。
放眼西方,也是如此。探索科学的信念,让霍金在轮椅上深究科学的奥秘,摆脱了死亡的威胁;对音乐抱有无比虔诚对的信念,让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形下奏出了生命的第九交响乐。他们是智者,因为他们有信念,并把它当作前进的利器,斩荆棘,开山路,赢得人生的辉煌。
信念是一颗启明星,指引着人们不断前进;信念是一颗定心丸,让人在险途上能坚持下来;信念是一台发动机,不停地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没有了信念,就像一艘船失去了航标,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有人或许会说,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还没有到树立信念的时候,那么,他就错了。不管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中间肯定有无法预料的急弯,我们要像美国国务卿赖斯那样,从小立志就要进入白宫,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朝这个方向前进。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那我们就把信念作斧,去开辟吧!像毛主席所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巨大的信念,滋润了我的心田……
【篇三:为了梦想,展翅飞翔】
梦是一种向往,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霍去病一心报国的梦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誓死不屈的梦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周树人矢志不渝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毛泽东救亡图存的梦想,而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了世界上最宏大的梦想,关于十三亿民众的中国梦。
习总书记说:“梦想之大,上升到国家、民族,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梦想之小,散落到平民百姓,是丰衣足食,业乐人康。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中国梦,飞扬热烈;也因为中国梦,坚实深沉。因为它承载了亿万人民的寄托,因为它将带领所有中华儿女去将中国梦变成现实!
我是个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一滴水,我和千千万万的爱国的年轻人们就是祖国的未来,我懂得,有了我们,中国,就有了希望!也许我很平凡,我没有梦想成为航天员,科学家,也没有梦想要成为大官员,领导人,我只想能在该刻苦的时候有刻苦的恒心,在该奋斗的时候有奋斗的力量!我只想为了祖国明天的振兴昌盛去读书,去拼搏!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战死沙场救国救民的英雄们是中国的脊梁,上下求索富国兴邦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更应该挺起我们的胸膛,以天下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我们要把强烈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不要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我不要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白眼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要用自己赤诚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去追求我强国的梦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要用自己骄傲的倔强和执着的信仰去挺直中华民族的脊梁!
历史长河生生不息,五千年的智慧薪火相传,十三亿个梦想汇集成浪潮,正承载着中国这艘巨舰驶向美好的未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如夸父逐日般踏上追梦的征程,将路上的艰辛变作前进的动力,让心灵的困境化作永远的坚定,为了实现我们的梦,伟大的中国梦,展翅飞翔!
【篇四:信念的力量】
信念可以是一种力量,一种无法匹敌的力量,一种穿越是时空的力量,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力量。我们,都有自己的信念,然而,我们需要的是将它的力量无限放大,然后紧紧握住不放。
清晨,当一缕金黄色的阳光透过我的纱窗,静悄悄的照在我的书桌上,在我的书桌上,欢悦的跳跃,我知道,新的一天再次启程,我叫醒我的信念,挣扎着起床,为自己必定成功的信念而奋斗。为即将到来的考试而奋斗,不怕失败,无所畏惧,因为我们是飞扬的少年,因为我们活力无限,因为我们拥有信念,我们就拥有了不可匹敌的力量,不怕千万人阻挡,就怕自己投降。
中午,骄阳似火,匆匆吃完午饭,匆匆回到那熟悉的教室,走到熟悉的位置,坐下,快速演练着一道道数学题,如果不经意间瞥一眼,会看到周围都是奋笔疾书的同学,都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莘莘学子。每次学累了,就会想起曾经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回想到自己打小立下的志向:“为国富民强而读书”,这种信念的力量穿越时空,我曾经说过的话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激励着我前行。
晚上,静心沉思,读书读到眼皮打架,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信念,心中就充满了力量,就感到热血沸腾,于是,继续伏案读书。
紧紧握住自己的信念,合理利用信念的力量,它会带着你一直前行,冲破重重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篇五:长大成人】
人生就像是一帧一帧的电影桥段,有着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精彩。18岁,正是属于我们的芳华年代。
十八岁的我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宝贝了。从前,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在父亲的肩头上看世界,就这样,我们悄无声息地成长着。终于,到了我们的18岁,我们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孩子了,我们不再需要父母时时的呵护,我们长大了,也可以给予父母来自我们的照顾与保护,温情与拥抱。
十八岁的我们,开始学会担当和负责。十八岁,是我们长大成人的年纪,是人生路上的少年时代的终点,又是青年时代的起点。这个时代,是属于我们的一个新征程。我们需要经受的考验太多。作为祖忠诚的儿女,我们要忠心对国家,以虚心对知识,以恒心对学习,用自己日渐坚实的臂膀担负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所崇敬的一代领袖毛泽东,从青少年时就立志救国,他有着“心忧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正如他诗中所说“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他认真读书,树立理想,报效社会,将宝贵的青春、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上。是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成年人,一名青少年,需要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一份终级目标。
十八岁的我们,要少一点任性与骄傲,少一点推诿与放弃。十八岁,是我们少年与青年的过渡期,自然少不了那些任性,那些随便。我们不可以再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地对人对事了,做事情前,我们要考虑所做事情所带来的后果,细心斟酌,用思想上的成熟推进行为上的成熟。我们不能够一昧依靠父母,不能让父母再为我们解决问题了,要学会负责。
【篇六:我和爷爷的约定】
每当打开电视机,我就会听到那首熟悉的《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我就会缠着问爷爷:“爷爷,人民为什么把毛泽东比作大救星呢?”
这时候,爷爷总会打开话匣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毛主席不顾安危,不怕困难,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赶走了凶恶残暴的日本鬼子和蒋介石,从而避免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并给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你说,毛主席是不是人民的大救星啊?”
在电视上,我常常会看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的照片,他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蔼慈祥,虽然和他离得是那么遥远,但在我心里却觉得是那么亲近。我迫切的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去北京。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爷爷,爷爷乐呵呵地说:“好啊!我也想去。等你期末评了三好学生,我们爷孙一起去好不好?”
爷爷还教我背过一首毛主席的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爷爷告诉我,要向毛主席学习,要有远大的志向。我一直牢记于心,因此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期末评上三好学生,实现和爷爷一起去北京的愿望。
【篇七:参观第一师范有感】
11月29日下午,校长妈妈和老师带着我们坐大巴车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参观与学习。虽然天气有点冷,还飘着一丝丝细雨,却仍然抵挡不住我们对伟大毛泽东爷爷学习过的地方的向往与热爱。
刚进大门,毛爷爷的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深深映入了我的眼帘,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虚心请教,不自负,然后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方可得天下。
我们跟着讲解员继续往里走,便看到了毛爷爷年轻时在省第一师范和桌椅,看到了他年少时写下的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想到了毛爷爷的从小壮志与豪情。
紧接着我被一副照片深深地吸引住了,驻足了下来,照片中毛爷爷拿着一本书在南门口专心致志地读书,街上卖鸡、鸭、羊、肉的农民叔叔一直在大声吆喝,但照片中的毛爷爷丝毫不受闹市的影响,眼睛里只有书,在书的海洋里静静地遨游和享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使我穿越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他认真的样子和他坚强的意志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毅力,才有了1925年创作的《沁园春·长沙》,也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的精神和毅力才有了接下来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最后取得革命胜利。
坐在回家的大巴车上,一栋栋高楼大厦从我眼前掠过,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幸福的我们生活在改革的春风里,虽然有了优越的条件,但我们不能忘记学习他那种谦虚的精神、扎实的学习方法、忘我的学习境界。
【篇八:人生应当胸怀大志——读《岳阳楼记》有感】
总会在不经意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前只是肤浅地认为这是一位爱国诗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范仲淹这位伟人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
范仲淹家境贫寒,但自身严于律己,从小便胸怀大志,发愤读书。就因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进士并为国效劳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原则,成为代代称颂之人,我想这一切都与他的大志分不开。
有人说:“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纵观历史,的确如此。范仲淹在历经沧桑之后写下的伟大人生信条;文天祥在被俘之后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马迁在经历艰辛之后的生死之论;易安气壮山河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心愿;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的决心……无一不体现了他们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经想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需要一层又一层地爬过去。事实上,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通常会遍体鳞伤,假使我们没有心怀大志,我们还会有勇气走出荆棘,走向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由此可见,心怀大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数分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伟人数不胜数,但同样都拥有大志。领袖毛主席从小立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正因为这样的志向,他成功地成为了我们众人敬仰的第一代领袖。周恩来总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为这样,他成为了众人称颂的伟大总理……志向与这些名人的成功难道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曾经有一个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叫做《确定你的人生目标》。结果显示:杰出人士与平凡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应当有一个志向,这样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将问题简单一些考虑,拉近距离来看,当下的志向便是关于中考问题。我想现在为自己选择一个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实现它,相信一定会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有志者,事竞成。”的,那时,我们就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让我们记住:成功的人生应当胸怀大志!
【篇九:乡关何处】
曾经总是会吟诵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然而,读到这首诗的同时,发出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和一种油然而生的感慨。是啊,我的乡关到底在何处?
一
故乡是一种什么概念?我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种答案——乡关在家。因为那里有父母,有亲人,有熟悉的三五好友。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故乡。可真是有趣,明明离家很近,却有一种“京日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感慨。在寄宿学校的我,也只能是隔着那塑制白框的寝室窗户凝望在天空中独放皎洁的那一轮月光,越看眼越湿润,到深情之处会情不自禁发出一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
然而,却发现我依依不舍的是虽只隔一江一河却感觉在遥遥万里的乡关,却深切地感觉到不只是那所家,一父一母,一草一木,因为我甚至在思念之时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父母的面庞,不是伙伴的嬉笑,甚至连家中阳台上那一株盆景都不知道是什么名字。
然后我问:乡关何处?
二
然后我明白了,乡关是对“故乡”的那一份“依恋”,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切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在遥遥几里外的精神寄托,那是我,作为一个人,对某个地域最纯朴的感情。
乡关,是我的脉搏,我的心跳,融入于我的精神里,在最落寞时点醒我最有动力的方向。
然后我有了对乐清土地的一种依恋,对家中情怀的一种倾情。
我爱上了我的家,以及家中的人,爱上了我的小区,爱上了在乐清在温州土生土长的瓯越人,因为我知道,在他们的身上,有瓯语的万千变化,有水乡的精神内涵,有爱也有憎,我的喜怒哀乐都和它们一起在不断地跳动。
然后我因此而努力,因为我是乡关的一部分,乡关也是我的一部分。
然而,正如每一片土地都有各自的归宿,我的精神不只应有故乡的一份依靠。
于是我问:乡关何处?
三
我升入初中,终于发现,我对故乡的如此依恋,竟逐渐淡化。
是我的乡关消失了吗?
我突然发现,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物,已然变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把精神寄托给了乡关。
我明白了,乡关已抵达了我内心的深处,我已经把任何处认作了故乡。我在哪里,都会寄托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我问:乡关何处?
我的回音,乡关已在我的眼里,我的精神里。
我也成为了乡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