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墓的作文

【篇一:送葬】

我终于明白,奶奶为什么要先回老家了,因为村里有个长辈去世了。我应该叫那长辈什么呢?爸爸说大了我五辈,要搭梯子叫,跟我们家很亲。

又是大雨纷纷,狂风大雨,显然老天都很伤心。奶奶带着爸爸、姐姐和我去送葬。

我和姐姐打着雨伞,忧伤地走着,气氛真的很糟糕。由于爸爸要帮忙,我和姐姐跟在大部队靠后一些。

走了一段路程,终于可以休息了,我感觉很累,姐姐更累。我赶紧跑到前面对爸爸说:“爸爸,我太累了,你背我吧!”

爸爸又说:“我还有事,你这么大了要坚持,只有送到目的地,才能表达你对老人家的尊敬。”哎,真的是累呀!

姐姐大声说:“你还是男人吗?都没有我一个女孩子走得快。”我也大声说:“你个子那么高,还可以储存很多力量。你看我又胖又矮,一会儿就累了!”姐姐瞄了我一眼,又继续往前走了。

继续走了一段路程,突然又停在了半路上,可能是太长了,要休息会儿吧!我也蹲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太脏了,全身都是泥巴,特别是脚上,都被覆盖了。

终于到了目的地——公墓,爸爸叫我们在下面等,我也只好听了爸爸的话。

带着悲伤的气氛,终于弄好了。返回的时候发现,蚊子也送了我无数个大红包,是真的累呀!

【篇二:清明节怀念亲人】

4月5日是清明节,在这一天中我们要怀念我们的亲人,并拿出供品去供奉我们那远在天堂的亲人。

说到清明节,大家一定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路上,因为生活的艰苦,有一次他晕倒了,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封赏跟他一起流亡在外的随从。可唯独介子推不接受封赏,带着老母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老母出来的。可大火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人们只准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习俗也有很多,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等等一些体育活动。因为清明节不能用火,为了防止寒食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亲人墓地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说到祭扫,4月5日我们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去枫泾公墓祭扫去世的亲人。到了亲人的墓碑前,奶奶用抹布把墓碑上的东西都清理一下。接着,爸爸拿起毛笔,从红色的小瓶子中蘸了点油漆小心翼翼地描着去年描过却已淡的字迹。后来按辈分轮流描下去。不一会儿,这块墓碑焕然一新。奶奶拿出三束鲜花轻轻地放在墓碑上。开始“上菜”了,奶奶从袋子里拿出美味的菜肴放在墓碑上。爷爷也从袋里拿出一瓶名为“石库门”的酒倒在奶奶刚刚放着的三个杯子中。爷爷只倒了一些。等爷爷刚倒完,我们一大家子站在一排,弯腰鞠躬。在鞠躬的时候,我心中突然感觉到悲伤,为亲人们的离去感到悲伤!为亲人们不能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感到悲伤!想着想着,我的眼眶红了,在不知不觉中顺着脸颊滴落了下来。鞠躬后,还是按辈分依次给去世的亲人们倒酒。最后轮到我了,因为我还小,所以不用倒酒,但要鞠三个躬,最后我们该给去世的亲人们烧纸钱了。我们把奶奶折好的元宝放在墓碑前,爸爸走上去用打火机点燃了元宝,我们双手合十,深切的缅怀我们远在天堂的亲人,祝福他们一切安好。

等元宝烧尽了,火熄了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那份不舍的心情向公墓门口走去……

【篇三:马桶上的“好”时光】

“马桶上的好时光”,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电台对于碎片化阅读的解读:手边摆着杂志一目十行,又或者是捧着手机兴之所至。这场景好似习以为常、好似理所当然,可在我看来,这样的时光,怎么能称之为“好”?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阅读极易陷入浮躁之中。越来越多的鸡汤文占据了我们的手机屏幕,真正考验我们阅读耐力和理解力的文章逐步被边缘化;阅读面积由原来的16、32开变成了5、5、6英寸;阅读方式由原来的“读”变成了现在的“浏览”。每个人都在追求阅读的速度,以至于到最后变成了筛选题目,感兴趣的就点进去,无感的直接略过。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怎么能称之为“好”?

长时间以这种状态阅读除了带给我们所谓的效率以外,也会令我们丧失阅读耐力。试想,单次阅读量最多停留在“前言”的水准,长此以往如何去面对那些有价值的书籍?别说翻开来读,光看看几指宽的书脊,恐怕就压力重重了吧,慢慢的,便会失去阅读长文的勇气,从而错过绝大多读书带给自己的精彩和愉悦提升。这样的严重后果,又怎么能称之为“好”?

关上房门,打开书,释放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灵魂。

儿时,每到周末我都有一个固定的项目:找一个下午,将自己锁进自己的小房间,伸手到头顶的书架,将昨晚未读完的书条件反射般地抽下来,熟稔地拿出早已夹好的书签。此时大脑瞬间习惯性的平静下来,注意力集中到上次结束时的段落,思绪紧跟着进入了作者勾勒出的世界……

一直向往着那些欢愉的下午,那种沉静在自己世界里的陶醉和享受,都是世间极高的体验。很幸运,从小时起我便找到了一种可以持续体验这种欢愉的方法——充满仪式感的阅读,只是那时自己尚未意识到。

是的,阅读需要一些仪式感。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古人读书最为讲究,每每读书之前,总要焚香净手,端衣正帽,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才凝神敛气地坐下来开始读书。这种恭谨的态度,就来自于仪式。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夫人曾供职于一家图书馆,他们家有个约定俗成的读书习惯,就是晚餐后围坐在一起,轮流大声朗读。这种家庭阅读仪式,也显得认真隆重。让阅读慢一些、庄重一些,也意味着真心的尊重与喜爱。

仪式感,又让生活成为生活。就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读书,便能让世界在你的眼前打开。法国人的公墓读书仪式——即便冬天,他们也坐在公墓的长椅上,坐在很冷的阳光里,戴着手套,一人一本,安安静静地读书。特殊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仪式感,也可以了悟更多关于生命的意义。

阅读是与众不同的。每一本书里都或多或少承载着对待生活的庄重与体悟,与你的灵魂深情对望。就如同小王子最终驯服了狐狸,我们也该让阅读最终驯服我们自己。

很喜欢村上春树创造的一个词,“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仪式感,对待阅读便也该是这般模样,从中透彻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试想在一个安静恬适的环境中,捧着一本纸质书,油墨的清香和沙沙的翻书声交相呼应,再加以令人不忍掩卷的内容,该是多么令人享受。唯有在时间的坐标系中保持阅读的仪式感,才应该是真正的好时光。

【篇四:又到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在清明节这天,古人用这首诗来寄托这一份衰思。

往年清明,妈妈总会带我来到外公墓前,总会点燃蜡烛、香,烧钱纸,凤起爆竹来祭奠。“啪嗒,啪嗒”,一颗颗大大的烛泪不停滑落,烧出来的灰烬纸絮漫天飞舞首,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

今年清明,又来到这座熟悉的山前,上山的小径上,百草丛生,小鸟欢快的唱着歌,好像在唱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听吧。

外公的墓前,那棵高大挺秀的松树屹立在墓前,好像在给外公当卫士,妈妈和我扫去墓地里的叶子;带着我对坟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来,拜着拜着,妈妈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里也酸酸的。我根本没见过外公。妈妈告诉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都是外公取的,可我的名字不是外公。

下山路上,妈妈告诉我:扫墓不光是为了缅怀、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诉先祖,后人会更幸福的生活,让先祖们含笑九泉。

【篇五:清明节扫墓话题作文】

四月的春风来了带来了一缕牵挂了,又到了每年的四月四日,在外漂泊的游子们都纷纷回到自己的故乡,来祭拜、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先人们,我也不例外,也跟着家人们回来了自己先人们的故乡——邵阳。

那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天空上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雾,路上肯定也少不了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们在拥挤的小商店门口,买到了一切关于祭拜祖先的一些常用物品,也来到了邵阳的公墓,为什么要造一个公墓?可能是后人们怕先人们寂寞,所以都把大家伙儿都聚在一起,“聊聊天”什么之内的吧!我们带着一堆堆沉重的祭拜物品来了山底间,我们灵巧的穿梭在山林中间,闻着那桃花开放后的香味,顺着那泥土小路,慢慢悠悠的行走在山林里面,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终于到达山顶了,我放下那使我讨厌的东西,开始傲慢的去找先人们“居住”的地方,顺便和他们说一说“悄悄话”,可找来找去,我也什么都没有发现,一转头看,长辈们早就已经找到了,早都开始摆放自己带来的祭拜物品,我傻乎乎的跑过去看着,当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拿一些假钱币来用火烧,我天正的问了一问妈妈:“妈呀!他们烧假钱币干嘛呀!无聊呀!”妈白了我一眼,又开玩笑的说道:“额,因为先人们在天上没有钱花啊,所以我们要送给他们一点钱上去!”我还没有缓过神来,奶奶便叫我来祭拜祖先们,顺便说:“爷爷奶奶们呀!你们在天上人间要显显灵呀,一定要保佑我们家里的孙女考上著名大学呀!拜托啦!”我顿时心里“咯吱”了一下,心里变想到:这个迷信的祭拜方法来达到某种要求的方式我最好不要相信,考大学应该靠自己,如果这种发现流传在当今社会上去,那么在他们眼里只要这么一拜,不费任何力气,每一个人都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咯!迷信呀!我便尴尬的跟着奶奶的节奏鞠了二个躬,便就下山了。

祭拜完了,天空上也泛起了蒙蒙光晕,天变得晴朗的,太阳公公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们开开心心的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其实,虽然先人们已经过世,但是他们在后人们心中的位置丝毫没有动摇一份,这就是当今社会上说的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就叫做亲情!

【篇六:扫墓】

今天天气雾蒙蒙的,听天气预报说有雾霾,我一早起床愉快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郁闷了。爸爸过来说:“今天扫墓去,清明快到啦!”我不解地问:“什么是清明?”爸爸说:“你自己查资料去!”我查了一下资料,清明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天还是上坟扫墓缅怀先人的一个重要日子,我看了资料恍然大悟。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拿着一盆土,又在街上买了两盆菊花,爸爸开着车,我和姐姐坐在后面一句话也没说,心情跟着天气一样阴沉沉的。没过多久我们来到了公墓,踏着石阶一步一步地爬到了山顶,放眼望去山下的人和车变得好小,亲爱的妈妈的坟就在两颗松柏中间,看到妈妈的照片我心想对她说:“妈妈,我们来看你啦!”可是我没有说出口,只是咽了下口水,抽泣了一下鼻子。爸爸在坟的周围清理了一下,把一盆土放在墓碑旁,又把花轻轻地放在上面,此刻,时间似乎停止了前进,我们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看着石碑上那张熟悉的脸,静静地站了好久好久……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惦记着妈妈,回想着妈妈给我的拥抱、微笑、安慰、抚摸……心想对妈妈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的,你在天堂也要好好的!”

【篇七:墓色】

三四月的莺花江南,总是细雨霏霏的,天朦胧,雨也朦胧,于是就迎来了一个朦胧的清明。

清明不只在江南,任何地方都有,也不知道清明始于何时,总之由来已久。

清明节扫墓是中国的传统,每当清明时节,路上行人便欲断魂。于是漫天散落杳杳飞花,山上,墓旁,也热闹起来了。

每踏上一座山,神情就变奇怪了,也不知是忧伤还是为了交些任务。总之,来看过总是好的

山上,不知是哪位祖先的墓位,两旁苍翠的绿树,野草疯长,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可以落脚。犹记上年的今天,貌似也是这样:拔草,除草,拔完草便又露出了火烧的痕迹。什么也没有改变,包括边上的绿树。

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让最清醒的头脑发了昏,晨钟暮鼓的声响让人觉的诡秘和乖戾。墓旁的草疯狂的长着,肆意的蔓延了满地,不知不觉已经是一个春秋了。怪不得万世会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去年种下的枝桠,怎的恍惚间已长了新芽!

说去扫墓,总要看会吧!拾级而上,山的高处,有着极为显眼的白色大墓,看的出当时的繁华与奢荣。但如今此墓却因为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不再有人祭扫。于是花草掩盖了碑文,岁月坍塌了石墓。

这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一个故事,故事是说一对父母,七个儿女。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女从未陪过他们,但在父母去世的那会,儿女却把他们风光大葬,举办的极度隆重。

我突然冒出一个问题:魂魄能知觉么?他的儿女在父母去世后是不是也想洗去自己的所有罪孽?

不想想太多,只能默默转过身去,下山看看最近的公墓。

终于走向了现代,山下的公墓排排矗立着,又紧又密,高高矮矮,整整齐齐。大理石的墓碑,比起石板墓碑,那可要豪华的多了。在这儿不用担心野草疯长,也不用担心无法站立。你只要知道,你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不要紧的,这里谁也不认识谁。

靠的近了也不是没有好处。那么近,可以看到别人的碑文,每当余光膘过别人的墓碑,看到上面的年龄和照片时,总是惋惜的长叹一声!

谢天谢地,总算还有点人情味。

这里有太多的青衫被墓色埋葬,谁的梦还有地久天长?走在路上,突然感叹起岁月的沧桑和匆迫。

不知是谁说过: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

不要和时间奢求什么,我想,还是问自己索取点什么好了。

回过头,朦胧的天依旧朦胧,可幸的是还没有下雨。

也不知道明年的今天回来,山上的草还有没有新长,那座白色的大墓有没有人来过,也或者是又看到了那个早逝的人。

也许,我想的有点多。

【篇八:清明寄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无意还是巧合,每到清明时节,天空的脸便会开始阴沉哭泣,下着如烟、如雾、如丝的雨,吹着如叹、如诉、如泣的风。我亦如往年,随着父母来到公墓,给您上坟。

公墓两侧苍翠的松柏挺立在雨中,随风摇动,好像在悄悄为你默哀,我们走到您的墓前,墓碑上,您慈祥并微笑着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忽然间,您在世前的点点滴滴都清晰浮现在我眼前。

您生前对我百般的呵护:为我种下春天的希望,驱赶夏日的炎热,拂去秋日的烦恼,融化冬日的严寒。记忆中,您没有一颗牙齿,可您却总让妈妈买好多瓜子回来,一个人坐在阳台那剥瓜子,一剥就是半天,当瓜子仁堆的像小山的时候,您便会叫我来吃,一口吞下满满的瓜子仁,那股香脆、那份浓爱,我永记心头。每次无论吃什么好吃的,您总是省给我,无论我犯什么错误,您也是毫无理由的袒护我。在您过世前的那些天,每当我上学前,您总是会紧紧抓着我的手,嘴里不停念叨着我的小名,每当我放学回来走到您的床前,您也同样紧紧抓住我的手,念叨着:“我家小乖乖回来了。”想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模糊了,纵有千言万语堵心头,却也是“欲语泪先流。”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我渐渐长大,您渐渐远去,站在您的墓前,任泪水肆意飘洒,回忆昔日的点点滴滴。天空依旧下着如烟、如雾、如丝的雨,吹着如叹、如诉、如泣的风……

【篇九:我是小小推销员】

说道《千奇百怪大世界》其实是一本书。

它大约有两本语文书那么大,厚约三厘米。光看封面上部分的图就让人浮想连翩;一张绿草地的图,中间有个大洞,洞中有个从下往上看的枯树,洞边还有几栋有些抽象的别墅,和许多株异常茂盛的树。还有下部分,大大的题目霸气得横在中间,下面还有着一只不知是蜥蜴还是变色龙的“不明生物”面无表情的仰着头,充满了神秘感。

光看标语,就知到这是一本写着看似天马行空,但无比真实、有趣的科普类书:“让你混沌的思维猛醒,唤醒你唤醒的想象力。”它不仅可为我们解闷还可以帮我们普及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让我们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它还知道许多老师都不知道的事情呢!比如:海底公墓的秘密,会成真的梦。神秘古国三星堆等。它向我们解释了梦境的奇妙、让人难以想像的科学奇观和神秘莫测的历史之迷……

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愈来愈好,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将书中的一切谜团解开来。

【篇十:家乡的春天】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叔叔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摩托车回到了我的乡下。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一眼望去四周都是田野,人们都喜欢在房子周边种上一块菜地,我想:家乡的春天应该在这里吧?于是我就跑到菜地前,仔细地看,哇!好一片绿,绿得像铺了一块绿毛毯一样,里面的蔬菜茁壮成长,旁边的小草也不甘示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为了明天的扫墓,我们吃了晚饭就早早地睡了。我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是因为外面传来“呱呱、呱呱”不停的叫声。原来是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青蛙睡醒了,到了晚上就不约而同地练起了大合唱,仔细地听下来,我发现里面是高低两重唱,它们让我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妙之声,我想这也是家乡春天的一个特点吧!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鸟儿“叽叽喳喳”清脆的歌声中出发去扫墓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太公墓所在的六祖山。我们骑车来到山脚下,把车停好,带着供品、蜡烛、鞭炮和纸钱上山去了。在上山的路途中,我发现满山的绿中,只开了一种白色的花,妈妈告诉我,这是“糖罐花”,结出的果实还可以吃呢!是一种甜甜的野果。当我登上山,到了太公墓前,我享受着扑面而来的清风,仔细地看着周围,我又发现了原来山上还开着另一种花,这种花形状很特别,像一盏蜡烛灯,妈妈说,这是松树的花,远远看去,奇特极了。

清明节我不但体会了扫墓的过程,还借此机会欣赏了春天的美景,我明年还会再来扫墓的。

热门推荐
1我们的好班长
2纸杯传水真有趣
3暑假漂流作文
4撑伞的鱼儿
5共享时代的益处与坏处
6回望那一闪而过的生命
7爱像天际的一道彩虹
82016里约奥运会
9故乡的特产
10隐藏的朋友
11心里有首快乐的歌
12因为创新,世界才如此美丽
13感人肺腑的旋律
14美妙的笑声
15除夕
16猜猜她是谁
17细雨化轻愁
18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19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痛苦
20我印象最深的人
21我爱家乡美丽的松花江
22小小的梦想
23我心中的英雄作文初中
24登泰山
25打扫卫生作文
26逗笑木头人
27桃花朵朵开
28春节
29笔的演化过程
30我的心里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