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清明之际,学校组织我们去瞻仰朱东润先生的故居,学习先生读书做人的高贵品质。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去往朱先生故居的小径。
走到小径的尽头,我眼睛突然一亮,迎面而来的是古朴的青砖黑瓦,古色古香的房屋。墙壁上挂着“朱东润先生故居”的牌匾,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不禁让我想起了朱东润先生慈祥的面孔。
我跟着队伍走进了北庭院里,映入我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水潭,翠绿的柏树,还有那一根根高大挺拔的翠竹,就连几根竹笋也冲破了泥土的阻力,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各班同学来齐后,讲解员向我们讲解了朱东润先生的生平事迹。朱东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他1913年留学于英国伦敦西南学院,1916年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等。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朱东润先生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学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听着听着,朱东润先生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高大了。
听完了讲解,我们顺着院子西边的小路向南走几步,便来到了朱东润先生的书房。一进书房,我就大吃一惊,书房里陈列着朱先生的许多著作,这里面有着朱东润先生翻了无数次的书,但却整理得很整齐,丝毫也不杂乱。我似乎看到了无数个夜晚,当我们在甜蜜的梦乡里时,朱东润先生却伏在书桌前夜以继日地写作,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创作了这么多的作品。那盏油灯不仅照亮了朱东润先生,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朱东润先生的堂屋。一进门,呈现在眼前的是朱东润先生的塑像,他戴着眼镜,昂首挺胸。此时我仿佛看到了朱先生风骨凛然,死活不向反动派屈服,反动派恼羞成怒,将日本军刀架在朱先生脖子上,斥问:“你是什么东西?”朱先生倔强以对:“我是中文系主任!”这位为泰兴添光的伟大人物,就在1988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塑像的上方刻着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先生之风,天高水长!旁边还有朱先生的几句鼓舞人心的名言,其中一句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不正是朱东润先生一生的写照吗?
出了堂屋,我们又来到了院子里。看着那三进屋子,我的眼睛湿润了,朱东润先生一生为祖国着想,还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太伟大了!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厢房旁的拱门,拱门上写着”师友琅琊“四个大字,这乃朱东润先生亲笔所书,体现了老先生以琅琊为师友养志自修的品格。
参观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朱东润先生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大门。这时我发现了墙角的碑文,那大概是朱东润先生的衣冠冢吧。其实不管衣冠冢在不在,朱东润先生都永远活在泰兴人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泰兴人的骄傲!
【篇二:给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
老师,您看过孙杨的《泳往直前》这一本书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孙杨少时成才、家庭的培养、师友的关爱、大赛的锤炼、勇夺冠军等方面的内容,将孙杨如何通过刻苦训练从而走上世界夺冠之路全程披露,展现孙杨坚定又可爱的一面。正是这本书,给我上了一节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的课。
我被书中的主人公孙杨的刻苦训练的意志所感动,被孙杨奋发进取、决不后退、勇攀高峰的精神所打动。这时我想起从前的我,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少之又少,成绩高低起伏。我不断地为自己找借口逃避学习,遇事时常胆怯,迟迟不肯迈出坚定的一步。就算是一件小事我也能够犹豫上半天,下不了决定,从而耽误了不少事情。反观书中主人公孙杨,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刻苦努力,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孙杨的这种精神意志正是我最需要的,我将以他为我学习的榜样,作为我学习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孙杨曾说过:“人生的路,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决定人生的不是命运,而是自己内心的信念、抉择和每一次的奋斗!每一个冠军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内心和勇往直前的信念。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算你天赋超群,没有后天的努力你一样成功不了。你应该要更努力地学习,做事要果断。”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地把话记了下来。此时此刻我彻底明白了,成功靠的不是那主宰一切的天赋,而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靠勇于大步前进的决心!
老师,在此学生要对您说声;“对不起!”过去的我让您失望了。我以后会全力以赴去学习,用认真刻苦努力的行动来回报老师您。请相信我吧!
祝
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你的学生:林咏祺
【篇三:我与廉洁同行】
廉洁是什么?廉洁是讲文明,廉洁是守纪律,廉洁是讲诚信。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三字经里的话,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其中的意思。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文明小故事。
风和日丽的一天,爸爸开车带我们去旅游,同时还买了一些吃的。
途中,我吃了一个橘子,吃完以后,手上还拿着一个橘子皮。爸爸说:“丢出去吧!”
“这样破坏环境嘞!"妈妈说。
“那不丢了放哪呢?”爸爸问道。
就抓在手中呗。”妈妈回道,“又没事。”
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很对。反正回家后,可以让妈妈把橘子皮晒干用来煮菜吃。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可以吃到妈妈美味的菜。
还有一个我的交通安全故事。
星期六,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星河绿洲那边的风光带。妈妈硬说要走路去,我们俩也只好答应了。
到那之前,必定会有马路。如果有马路,那就会有红绿灯。弟弟终究不懂事,他总是说:“反正车不多,闯闯红灯也没事。”
妈妈说要尊守交通规则,所以我们还是等到了亮绿灯才走。
我们要做文明好市民,才能不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篇四:清明扫墓】
4月4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学校全体师生一起去给革命烈士扫墓。
那天清早,我们都穿着统一的校服,胸口上戴着小白花,神情严肃。一路上,同学们个个昂首挺胸,步伐整齐,看上去很有精神,很有气势。这样的一支队伍,引来了许多路人的驻足观看。到达目的地——东颜村的裴新朝、裴山荣两位烈士墓前,同学们仍然精神抖擞,不见一丝疲惫。
扫墓活动开始了,首先鸣炮默哀,然后讲述英雄事迹,再下来是领导讲话,学生代表发言,声音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最后是敬献白花,全体师生井然有序,一个接一个向烈士鞠躬献花。此时,一股敬意,一份伤感油然而生。
回来的路上,我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会有飞机和炮弹在头顶上飞来飞去;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无忧无虑地踢足球,不会担心亲人和师友突然离去;可以在亲人和老师的陪伴下茁壮成长,不会害怕突如其来的灾难毁掉幸福。在如此美好的生长环境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只有加倍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慰藉烈士,回报祖国!
【篇五:难忘小学生活】
转眼间快要毕业了,小学生活里的那一场场演出,一个个比赛;一次次欢呼,一下下哭泣都充满了我们的感情。喜怒哀乐是那样与我们密不可分,与同学在一起的那种纯真的快乐,是值得让我一辈子去体会、感受与回味的。
校园,我们曾经在着玩耍和学习的地方,现在却要离它而去……再看看,我们小学这里有我们的的酸甜苦辣;再看看,我们熟悉的教室,我们一切坐在这里上过课;在看看,看一眼我们熟悉的老师,他们曾经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栽培着我们,老师在我们心中拨下的种子早已在我们的心中发芽。我们要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我们的母校!想到快要离开母校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时侯我真的不想离开母校。眼看我们就要分开,有太多的友谊不舍得,有太多的思念牵挂着。原来六年过得那么快,时间真的是一去不复反啊。不知用什么来表达我心中的思念和牵挂。
我那可敬的老师,学生只想在这里对您说声辛苦了。多年以来,您把我们从弱小的幼儿培育成茁壮的少年,您真了不起!六年,这漫长的时间多寂寞难耐呀!尤其是同学有时一犯个错误,您就更费心了。您为了我们把心都操碎了,把眼都熬红了;把身体累垮了。有时,一想到这些,我就不由得会让泪水挂在脸颊旁。默默时,您的我笑容还会浮现在我眼前。这些年来,是您,让我懂得了: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我对母校中的一切是那么留恋,不舍得。不舍得校园,不舍得师友,千千万万个不舍,只得化为一句再见;小学的生活我都会永远珍藏在心里。
【篇六:与书为友】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是的,我们应该与书结伴而行,在“行走”的过程中,定会受益匪浅。
在我4岁时,便爱上了阅读。即使有许多字都不认识,也会请爸爸妈妈教我拼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书籍,也是我最早喜欢上的一本书。因为它蕴含着许多关于礼貌,习惯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把这些道理铭记于心。
直到现在,我都还在继续学习着《三字经》里的知识。有时还会教我那五岁半的弟弟背《三字经》。因为,这本国学经典不仅让我学到知识,而且在教我做人。这是一生都学不完的。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名叫《红岩》的小说,里面主要讲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故事,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外国人的“客串”。
书中,报童的“暗号”,余新江的动作、神态让我沉迷其中。脑海中出现每一次紧急情况的场景和百姓们憎恨反动派的模样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不仅我爱阅读,弟弟也常常被书籍的“香味儿”所吸引。
那一次,我正捧着《汤姆·索亚历险记》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读着,弟弟突然爬上沙发,坐在我身旁,盯着书不说话。
半响,他拍拍我的肩,问道“姐姐,你在看什么书呀?”
“《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头也不抬地说。
我原以为弟弟会跑去玩自己的玩具,可是他依然陪我坐在沙发上,头靠着我的肩,看着书里那些陌生的文字。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兴奋地叫起来:“那是‘一’字,那是‘大’和‘小’,还有‘害怕’,‘担心’……”
他一边指着书中的文字,一边滔滔不绝地说着。我不禁抬起了头,一脸吃惊地看着他,为他认识这么多汉字而高兴。
“弟弟,”我问他,“你怎么认识那么多字?”
“老师教的呀!”他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
“那——我教你读书,好不好?”
“好!”他笑了,仿佛是在为新知识的到来而开心。
于是,我教一句,他便跟着读一句。读书声久久回荡在客厅里……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我很庆幸,从小就亲近了这位老师和朋友——书,并把这个“师友”介绍给了弟弟。未来,必将终身与书为友,永远行走在洋溢着“书香”的路上。